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积极应对汛情 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连日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7月25日、26日全县平均降雨量达292.95毫米。面对严峻汛情,宽甸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对防汛工作科学统筹、精准调度,全力做好预判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22名县级领导深入乡镇开展督导工作,755名各级包保责任人在岗在位,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路段进行昼夜巡查。全县252支抢险队、408台(艘)抢险车辆、船只随时应对突发状况。水文、气象部门及时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汇报最新雨情、汛情,以及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密切关注鸭绿江流域和转移区域内的降雨、水库库容情况,加密测报频次,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发布,为防汛工作提供技术支撑。291名镇、村两级河长对辖区河道进行24小时巡检,做好2座水库、35座小型水电站、39座尾矿库、7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7处道路隐患点、14处低洼易涝区、19处地下车库、2处地下商场及地下人防工程、10处建筑工地、5处吊塔、463户库区网箱养殖、12处涉河旅游景区、3780栋设施大棚及重点险工险段、危房、漫水桥、工矿企业、临山临水临坡居民区等重点部位巡查值守,一旦发生险情汛情立即处置。受上游水库影响,宽甸沿江部分乡镇水位持续上涨。为应对紧急突发状况,宽甸防汛抗旱指挥部在长甸、古楼子、虎山3个乡镇设立现场指挥部,紧急调度应急队伍,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交通运输部门及各乡镇对水毁路段、桥梁实施硬隔离,设立警示标识,安排专人值守。目前,全县1882艘渔船已全部停航靠岸,536名渔民全部撤离。记者:曲丹凤
    07/31
  • 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连日来,丹东地区出现强降雨,市政部门成立防汛应急抢险队,组织人员全天候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守护城区安全,在风雨中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随着鸭绿江丹东城区段水位持续上涨,市政部门在上级防汛指挥部的安排部署下,及时对沿江金海路、东齐路、永安花园、迎江街、通江街等8个重点交通门安装闸门板,并垒起防汛沙袋墙,防止坝门出现渗水现象,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振兴区住建局及时对辖区所有坝门进行封堵。7月29日9时许,振兴区住建局组织机械和人力对六纬路坝门进行加固。从7月28日15时01分开始,由振安区住建局负责的沿江1、2、3、4号4个坝门开始进行封堵,截至当日20时,4个坝门全部封堵完毕。7月29日,防汛人员根据水情,对金海路坝门实施封堵后的再加固。记者:刘海东宋永昆吴琼张尧
    07/31
  • 森林消防全力投入抢险救援
    近期,丹东市遭遇强降雨。辽宁省级直属森林消防综合救援丹东支队以“汛”为令,多次实施抢险救援行动。7月27日下午1时,丹东支队接到预置备勤任务,立即派遣43名人员、6台救援车辆,分别前往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和凤城市集结待命,随时准备投入救援行动。当晚9时10分许,所有人员结束任务归队。7月28日凌晨2时40分,丹东支队接到指令后紧急集结10名人员并配备两台救援车辆、两台大型照明装备,前往志愿军公园处执行防汛照明保障任务。当天凌晨4时,丹东支队再次接到救援任务,第一救援梯队迅速集结,快速抵达宽甸虎山镇虎山村5组,协助当地政府紧急转移群众。此次丹东支队先后派遣两支救援分队共45人、7台救援车辆参加现场救援,转移受灾群众90余人次,并成功解救了一名女性被困人员,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7月28日下午3时50分,丹东支队接到搬运救灾物资任务,立即集结21人、一台专业车辆前往东港市指定区域。当天下午5时10分、5时30分,丹东支队又先后接到加固坝门和救援照明任务,支队立即组织人员、车辆并携带专业设备、工具等前往指定区域,全力投入到救援工作中。记者:刘作庆
    07/31
  • 强化巡查值守 及时转移避险
    连日来,丹东市振安区各镇、街道开展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工作,做到应转尽转,同时加强重点部位巡查值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咱们赶紧转移,需要收拾的物品,我们来帮你拿。”7月27日中午,振安区九连城镇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进入临战状态,排查潜在险房户、灾害易发地段,劝说居民转移到安全地带。珍珠街道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顶着大雨下沉一线,聚焦内涝区域、险房户、施工工地和地下车库等风险点进行实地巡查,并在险墙险房处设立警戒带。街道还组织人员及时清理风险点附近的下水井,提升急雨骤雨时段路面积水抽排速度。汤山城镇机关干部深入一线,组织居民转移避险,同时加大巡查力度,紧盯山洪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7月26日、27日,五龙背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在镇内铁路、高铁涵洞巡逻,发现险情及时设置提示牌和警示带,进行24小时值守。7月27日下午,楼房镇梨树沟村14组河水暴涨,村委会调动机械车辆垫高两岸,确保安全。振安区交通运输局集结抢险人员68人,累计巡查重点部位28处,发现险桥2座,及时设立警示标识,提醒出行车辆行人注意安全;发现路基塌方、路面淤泥、路侧冲刷7处,路树倒伏28处,均清理完毕。截至7月28日上午,振安区检查处置39处险工险段、13处泥石流易发区、22处低洼积水区、13处山洪易发区、24处田间作业道、62户险房及涵洞、农业大棚设施险区等。记者:姜慕馨
    07/31
  • 辽宁丹东市129座变电站稳定运行
    近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集结10支特巡队伍56人,在岗值班人员118人,出动特巡车辆14台,采取“视频+现场”方式对全市129座变电站开展特巡检查。7月27日凌晨,特巡队员发现园宝66千伏变电站电缆沟有积水趋势,立即采取措施排水和巩固措施,并增加水泵。5个小时后,积水得到有效控制,目前该电缆沟可以平稳排水。为了更高效地掌握全市129座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国网丹东供电公司通过远程视频平台实时观察变电站内积水情况。“采取科技手段,不仅能减轻巡视的负担,也有利于动态调整策略,提高变电站防汛工作效率。”公司变电运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汛前,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提前对全市变电站进行加固防水挡板、沙袋、抽水泵等各项防汛准备工作,不间断开展对变电站户外机构、防雨罩等设备的巡视,保障汛期防汛设备、变电站稳定运行。接下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将继续坚守一线,全力保障电网稳定运行。记者:郑鑫
    07/31
  • 抗美援朝纪念馆推出两个专题展
    近日,“勋章灿烂军史辉煌”“硝烟中的不朽容颜”两大专题展览先后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开展。展览“硝烟中的不朽容颜”精选61张老照片,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在朝鲜战场上的精彩瞬间。(来源:受访者供图)7月27日,“硝烟中的不朽容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原创专题展览开展。展览精选61张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老照片,通过“离别故土奔赴战场”“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积极乐观斗志旺盛”“胜利凯旋喜笑颜开”4个单元,再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精彩瞬间。展览在纪念馆一层公共区展出,将展出至10月20日。“勋章灿烂军史辉煌——庆祝中朝建交75周年暨‘中朝友好年’”专题展览以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依托馆藏文物,精选90张图片,并辅以权威详细的文字,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每一枚勋章背后的故事与荣耀。记者:刘海搏
    07/31
  • 疏散营救被困人员38人
    据统计,7月27日2时至18时,丹东市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抗洪抢险警情7起,共出动消防车15辆次,冲锋舟艇5艘次,出动消防救援人员72人次,疏散和营救被困人员38人。妥善救援27名村民脱困7月27日凌晨2时许,凤城市宝山镇汤池村某养鸡场唯一与外界相通的道路被山洪冲毁,27名村民被困。凤城市消防救援大队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救援。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发现河水位暴涨,水势湍急,被困人员暂无生命危险。宝山镇政府调集2台大型铲车,配合进行水深试探。经集体研判,决定先安抚被困群众情绪,待消防救援支队水域和山岳救援力量到场后,再展开救援。3时20分,市消防救援支队防汛救灾指挥专班、水域救援专业队、绳索救援班组赶赴现场增援。5时30分,增援力量到达现场。由于水流流速较快,铲车、舟艇均无法到达对岸,经现场研判,决定利用绳索技术架设绳桥横渡救援。在水域上下游设置好“观察点”和“阻隔点”后,救援人员利用抛投弹弓将引绳抛至对岸,通过手机视频通话指导被困人员将锚点固定在对岸铲车上,固定后将绳桥收紧。救援人员携带引绳横渡到对岸,再次确认锚点安全后,将救援装备利用引绳拖拉至对岸。被困村民做好防护后,逐一利用往返牵引的方式疏散到安全区域。8时48分,27名被困群众全部安全救出。大水中救援人员背起老人7月27日9时10分,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称,东港市小甸子镇关家沟村一车辆被大水围困,4名群众被困车内,甲午大街消防救援站和孤山政府专职消防队火速赶往现场救援。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发现被困车辆所在路段已被洪水吞没,车辆困于水中无法行动。救援人员立即驾驶冲锋舟到达被困车辆处,为被困群众穿戴好救生衣,逐一转移至浅水区。被困群众中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消防救援人员涉水将其背到安全地带。10时,被困群众全部成功脱险。迅速转移被困群众7月27日早晨,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土门岭村3组因暴雨出现汛情,2名村民被困家中。左子元街消防救援站接警后,紧急赶赴现场。7时15分,消防救援力量到达现场。现场指挥员与灌水镇政府联系,调集大型铲车配合救援行动。铲车到场后,救援人员携带救生衣、绳索等装备,乘铲车进入涉水区域搜索救援。8时26分,成功将2名被困群众转移至安全地点。救援艇开到饭店二楼7月27日14时51分,凤城市消防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凤城市爱河广场附近饭店二楼有人员被困,凤华街消防救站水域救援队1台皮卡车、1搜救援艇、5名消防救援人员赶赴现场救援。到场后,现场指挥员利用无人机勘察现场情况,发现河水已淹没一楼,并不断上涨中。被困人员为一名女性,位于饭店二楼。在确认周围水域水流较缓后,消防救援人员驾驶舟艇慢慢靠近饭店二楼。“不要害怕,先把救生衣穿上……”“本来以为在二楼没事,没想到水一直涨,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经过近半小时的营救,被困女子成功脱险。丹东消防提醒:暴雨天气应减少非必要出行,若确实需要驾车外出,驾驶人一定要避开积水路段,尤其是隧道、铁道桥、下凹式立交桥等地势低洼路段,务必掌握涉水安全驾驶及车辆落水自救逃生知识。强降雨天气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如身处山区,要远离沟边、河边,留心观察山洪灾害危险区的标识和转移避险路线,尽快离开危险区。转移时要听从指挥,快速转移到安全地点,不要贪恋财物,危险尚未解除时,不能擅自返回。记者:李佳泽
    07/30
  • 大洋河畔冒雨防汛
    7月26日开始,大洋河水位超过6米,丹东东港市龙王庙镇巡坝抢险队的80余人,冒雨深入防汛一线,24小时轮流上坝排险,切实做好防汛工作,坚决打赢防汛关键期的每一场硬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消除汛期隐患,防范今年第三号台风“格美”侵袭,连日来,龙王庙镇对大洋河坝坡和主要河流开展河道清理行动,组织在职党员、村干部、群众志愿者等20余人,利用割冠机等机械对河道里的杂草、漂浮物、垃圾等进行了全面的打捞清理,对淤积严重、影响行洪的沟渠开展疏浚清淤,同时对农田两侧沟渠内的垃圾进行了清理。共清理河道14公里左右,清除漂浮物、坝坡杂草、淤泥等120立方米,全面提升了河道、沟渠蓄水排涝能力,改善了河岸环境卫生,有效防范了农田内涝,保障平安度汛。记者:周广庆
    07/30
  • 边境一线吹响防汛“集结号”
    针对连续多日的降雨天气,为确保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各边境派出所全面吹响防汛集结号。沿江边境派出所不断完善防汛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健全领导管理指挥体系,强化防汛物资应急保障,严格落实相关工作制度,全警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加强与属地政府联系,预警研判、部署落实各项防范应对措施,采取“现场巡查+走访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加强重点地域排查和常态巡防。民警联合村干部深入灾害易发区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汛减灾安全宣传。通过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做好雨天安全提示,将汛期安全常识送到千家万户。古楼子乡南荒沟村临近鸭绿江,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古楼子边境派出所民警冲锋在暴雨中,累计协助转移群众80余人。小韭菜沟边境派出所辖区因受大雨持续影响,出现山体滑坡。为消除安全隐患,尽快恢复交通,民警利用雨停间歇,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清理落石,恢复道路通行。7月28日凌晨,宽甸地区持续降雨,鸭绿江水位持续上涨,虎山边境派出所民警闻汛而动,全力救助受灾群众。永甸边境派出所民警和村委会人员深入辖区,对危房险房、河道沟渠、易山体滑坡等地点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提醒周边群众降雨天气尽量避免外出,切勿涉险去坍塌区域。孤山边境派出所严格落实防强降雨应急响应的相关要求,组织民警联合孤山镇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辖区村委会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辖区治安积极分子,共同开展重点区域摸排。海洋红边境派出所民警对辖区主要道路、废弃厂房及低洼地区开展巡查。过程中,民警发现辖区一条主干道路旁一棵树木有折断隐患,民警移除树枝并疏导交通。椅圈边境派出所开展防汛防台风宣传,帮助渔民绑扎加固船只。东尖头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辅警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对危险地区群众进行紧急疏散。长山子边境派出所组织警力深入辖区码头、虾圈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对边境一线用于固定船只的缆绳进行检查,通知渔民对船只进行加固,防止大风将船只吹走。向虾圈养殖户宣讲防汛减灾知识、灾情预判常识以及灾情发生后正确的逃生方式,避免生命和财产损失。7月28日5时15分,太平湾边境派出所接到太平湾街道办事处求援电话,称辖区碳厂卢某及妻子、父亲三人被困在碳厂的二层小楼,需要救援。民警立即行动,联系渔船主宋国臣提供救援船只,同时电话联系卢某确认被困的具体情况和位置。到场后,民警在宋国臣的协助下,利用舢板船手工划行约15分钟来到碳厂二层小楼,将卢某一家三人救出。7时15分,三人被安置到太平湾宾馆。截至目前,派出所民警配合太平湾街道办事处救援被困群众7人,转移望江村四组、六组村民66户153人,其中8户14人集中转移至太平湾宾馆,其余人员投亲靠友;劝退捞鱼、拍摄视频等群众15人。记者:唐羽廷
    07/30
  • 严阵以待保公路畅通
    日前从丹东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为应对强降雨,防范台风“格美”,全市各级交通部门严阵以待,保障公路畅通和群众出行安全。目前,县(市)区各级养护单位、在建项目企业均落实了汛情监测和预警制度,与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气象、水文等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准确掌握汛情雨情风情和水情,传达预警信息,并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连日来,各县(市)区公路养护单位认真组织汛期养护巡查,加密巡查频率,及时发现水毁险情。养路工人每天至少巡查一次,坚持顶雨上路,雨中、雨后各加密一次巡查,尤其对病险桥梁、浅基础桥梁、下穿通道桥及高危边坡易塌方路段、隧道出路口、在建桥梁施工便道等重点部位加强防范。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干线公路部集结应急抢险队伍4支,铲车、大型运输车、拖板车等防汛车辆随时集结,其余11支应急抢险队随时待命,为市民出行安全保驾护航。记者:姜慕馨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