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巡回宣讲激发创新动力
    日前从丹东市科协获悉,7月2日至7月19日,由丹东市科协组建的丹东市科技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宣讲团先后深入党政机关、企业、高校、医院等单位,开展以“传承科学家精神,谱写新时代华章”为主题的巡回宣讲活动15场次,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动力。宣讲中,辽宁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纺织化学团队、丹东东方测控在线核检测分析仪器研发团队、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创新设计团队等9个丹东市科技创新团队的宣讲人讲述了团队在行业领域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奋斗历程和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截至目前,全市各行业1600人现场聆听了宣讲,大家纷纷表示,将以科技创新团队为榜样,立足本职,勇于创新。接下来,市科协将继续开展巡回宣讲,进一步激发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推动全市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记者:栾柏醇
    07/25
  • 多举措防汛保供电
    连日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围绕重点任务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做好防汛保供电工作。开展2024年迎峰度夏联合供电保障应急演练,模拟各类典型场景,演练了无人机巡检、“激光炮”清障、水上救援等15个科目,进一步提升应急抢修队伍的作战能力。加强供电设备巡视运维,坚决守牢电网安全生产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7月8日至15日,累计巡视沿江配电站房28座、地下站房106座,全面排查积水低洼地段接地装置漏电风险;巡视21700余基杆塔等,及时加固修补;使用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巡视重点防汛线路和区域。本次巡视行动中,共检查防汛重要点位185处,消除隐患21处。截至目前,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已组建抢修队伍41支811人,准备各类抢修车辆101台。公司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汛应急值班和电网抢修应急准备,全力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民生用电。记者:郑鑫
    07/25
  • 丹东上半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上半年,丹东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截至6月底,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1.8%,排名全省第一;PM2.5均值浓度30.3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二。全市12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断面比例100%,无劣五类水质断面,位列全省第一;6处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根据空气质量预警,前6个月,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启动8次污染天气特别管控,实现“保良”成功的天数超过12天。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排查餐饮油烟单位1960家。开展汽修喷漆行业VOCs专项整治、重点行业工业炉窑综合治理,推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有效应对夏季臭氧污染。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实时掌握国考断面水质情况,组织溯源排查,规范周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确保桃花水期间水质稳定达标。开展黑臭水体水质监测及巡河工作,截至目前,四道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94%,东港大沽沟、二道沟无名支流、大沽沟支流黑臭水体整治已完成工程量的70%。从重点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海洋重点污染源综合治理、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海域生态治理和健全科技支撑与监测体系等方面入手,切实改善我市近岸海域水质。在城市净土保卫战中,市生态环境局强化污染地块监管,会同自然资源部门评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11个,开展2024年度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工作,已完成全市13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93家危险废物产废单位、307家一般工业固废产废单位和767家医疗机构年报申报、审核等工作。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完成规模化养殖场执法检查57家和汛期畜禽粪污治理风险的排查工作。记者:戚文
    07/25
  • 全力迎战强降雨过程
    7月22日从丹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预计7月下旬我市将有三轮强降雨过程,受前期降水影响,全市土壤基本饱和,洪涝灾害风险加剧,防汛形势严峻,防御任务艰巨。为应对未来几轮降雨过程,我市统一调度,周密部署,全力迎战。全市1723名防汛责任人、4928名防汛包保责任人及时上岗到位,切实履职尽责;气象、水文、水务等部门按照“日调度+场次降雨会商”的原则,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实时跟踪雨情、水情、汛情,进一步延长预见期、提高精准度,做到全周期、全天候、全覆盖,确保预警直达防汛责任人和基层群众,切实提升全社会防范洪涝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乡村级转移避险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此前我市已建立受威胁区域人员转移花名册4270户12542人,各地在此基础上进行核查,做到动态更新、“三个坚决”,统筹落实好“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五个关键环节,确保转移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有临时安全住处。各县(市)区高度重视市属54座水库(55座水电站)的安全度汛工作,一旦超过汛限水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下游防护对象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将水位降到汛限以下,全力确保水库安全度汛;提前预泄腾库,留足防洪库容;充分发挥河道行洪作用,坚持预防为主,“预”字当先,针对重点堤段制定堤防抢险方案,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确保标准内洪水不决堤。自然资源部门落实全市18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群测群防等各类防治责任人,实时巡查值守,确保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并根据汛情发展,进一步扩大地质灾害风险排查范围,对新发现的隐患点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落实防御责任和防御措施,确保安全;加强尾矿库和邻水危化企业管控。应急管理部门做好102座尾矿库(特别是5座“头顶库”)巡查防守,全力保障企业员工、巡查人员和受威胁区域人员生命安全。强化城市洪涝灾害防御,住建部门对城区16处低洼易涝点进行实时监控,保障城区14个排涝泵站正常运转,提前预置强排车辆和强排设备,及时排除城市积水。安排人员对全市279处地下空间和排水设施进行巡查值守,针对城区四个下凹式立交桥实施重点管控,防止积水造成人员、车辆被困;应急管理部门完善军地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各方力量协调对接,动态核实可调用抢险救援力量情况,确保及时开展水域救援、搜救解困、险情处置、道路疏通等工作;海洋渔业部门加强全市2375艘渔船和沿海作业平台安全管控。农业农村、文旅、供电、通信管理、教育等部门和单位立足自身职责,织密责任体系,切实把责任落到实处,肩负起本行业本领域防汛抗洪职责。记者:郑鑫
    07/25
  • 丹东28家单位筑“巢”暖“新”
    7月19日,从丹东市人社局获悉,今年我市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专项行动和“鸭绿江筑‘巢’暖‘新’进行时”系列活动,市人社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等28家单位将联合共建“江城小哥食堂”,升级暖“新”驿站,让服务更贴心,群众更暖心。号召爱心餐饮企业面向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推出暖“新”套餐、错峰就餐、特惠菜品等优惠,并提供饮水补给、歇脚休憩、手机充电、餐食加热等服务。在每个县(市)区建立1个市级商圈服务总站,设置流动党员活动阵地、新就业群体歇脚驿站等区域;规范区级15分钟服务圈,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爱心驿站、工会驿站等服务阵地打造暖“新”站点;在凤城、通远堡、五龙背等高速公路口设置“司机之家”,满足货运司机休息、就餐、学习等需求。截至目前,市人社局组织行业和企业负责人、新就业群体党员等畅谈行业现状、困难诉求、发展模式、党建经验,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21件。记者:姜慕馨
    07/24
  • 水漫江岸
    7月22日,农历六月十七,大东港满潮水位7.29米。10时,受天文大潮和雨水影响,江水漫上鸭绿江公园部分江岸,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观潮、戏水、拍照、直播,现场十分热闹。工作人员在岸边设置了安全防护栏,保证市民、游客安全。民间有“初三水,十八潮”的谚语,说的就是农历的初三和十八是潮汐涨幅最明显的时间。而每年7至8月份的天文大潮,与丹东、吉林地区雨季重合,鸭绿江各个支流河水暴涨,导致鸭绿江水平面升高,出现水漫江岸景象。预计明后两天江水也会漫过江岸,7月23日(农历六月十八)满潮水位7.39米,24日(农历六月十九)满潮水位7.43米。记者:周广庆
    07/24
  • 文旅惠民“轻骑兵” 青山绿水夏艺行
    7月20日,来自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的文旅惠民“文艺轻骑兵”小分队走进宽甸黄椅山玄武湖景区,为景区游客、当地群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演出期间,下起了绵绵细雨,50余名文艺志愿者在雨中为现场千余名观众倾情献艺。演出以水鼓舞《中国龙》激情启幕,水花飞溅鼓面,动感十足的节奏燃爆现场。歌舞《江山》《月下舞姬》婀娜多姿、幽美曼妙;萨克斯独奏《卡萨布兰卡》悠扬流畅、柔和纯净;男女声独唱《我要飞》等歌曲充满青春活力。演出在京剧联唱《甘洒热血写春秋》中圆满结束。演员们的热情表演感染着现场每一个人,热烈的掌声响彻在景区的青山绿水间。秀美的黄椅山、载歌载舞的“文艺轻骑兵”、游人如织的漂流戏水,相互交织演绎出生动的文旅惠民景象。本场演出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宽甸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群众艺术馆承办。活动以深入景区惠享文化为宗旨,将多元的文化艺术活动与家乡丰富的旅游资源相融合,打造高品质的文旅惠民活动品牌。作者:赵元于波刘海东
    07/24
  • 织密农业防汛网
    连日来,丹东市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织密农业防汛“安全网”。该局多次召开防汛调度会议,要求各县(市)区、单位时刻关注气象信息,各司其职,切实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加强设施农业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风险。启动防汛应急值班制度,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对可能发生的险情提前预判、预警,发现汛情立即报告。与气象部门加强沟通会商,分析本地区天气形势,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手机短信、微信、农村大喇叭等,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和生产指导建议,提醒农户和有关主体落实防范应对措施,对温室大棚、畜禽养殖舍等设施提前加固维护,提升防风防雨能力,同时做好低洼易涝地块排水沟渠的疏浚除障,保证雨水及时排除,避免发生苗期涝灾和渍害。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将密切跟踪天气形势变化,分析研判天气对设施农业和养殖大棚的不利影响,加强生产管理,完善应急预案,认真做好农业灾情调度,及时、准确报送农业灾情及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措施等相关情况。记者:郑鑫
    07/24
  • 防汛关键期 丹东“绷紧弦”
    为进一步做好丹东市防汛工作,有效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和城乡积涝,日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防汛工作的通知》。据气象部门预报,7月22日—31日,我市强降雨增多,预计将有区域性暴雨过程,23—25日多强对流天气,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5成。市防办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充分认识当前防汛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各项防汛工作。加强预报预警。气象、水文、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加强联合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实时预判雨情汛情,及时订正预报结果,提高预报精度,为指挥调度和抢险救援提供决策支持。按照谁发布预警,谁负责响应,谁督导落实的原则,压紧压实预警响应全链条责任。做好基层预警发布工作,采取农村应急广播系统、敲锣打鼓、包保责任人逐户通知等方式,有效传递预警信息,确保预警到人、不出遗漏。立足自身职责加强行业监管,切实肩负起本行业本领域防汛职责。加强隐患排查。各地区、各部门要盯防关键领域,强化风险管控,加强对水库、尾矿库下游,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低洼易涝区,江河行洪区等危险区域的排查,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隐患。加强对江河堤防、拦河闸、穿堤建筑物、穿堤管线等重点部位的巡查,落实专职巡查人员,明确巡查任务、责任区段,拉网式开展巡堤查险工作。对阻水桥梁、河道漫水桥、过水路面设立明显警示标识和路障,加强执勤警戒,坚决防止车辆、人员涉险通过。突出防御重点。严防山洪泥石流灾害。重点盯防中小河流、山洪沟、危险山体、尾矿库、矿山开采区、削坡建房、临山道路、高边坡挡土墙等重点部位,通过监测预警平台、群测群防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有效落实安全管控和转移避险措施,坚决杜绝群众涉险滞留或通过。做好城市防洪工作。强化对地下设施、低洼地区、下穿式立交桥和积水路面等重点部位的监管巡查,落实防淹排水、交通疏导、安全管控措施。做好倒伏或受淹电线杆周边安全警戒工作,严防触电事故。落实应急排涝队伍设备,随时抢排城区积水。做好防风工作。根据预警信息,提前组织海上作业人员和船只回港避风,及时关闭海滨浴场、旅游景区和娱乐场所,停止高空户外作业和大型户外活动,做好高空构筑物、广告牌和农业设施加固工作。超前转移避险。对行洪河道沿线、江河滩区等危险区域群众实名登记台账进行再梳理、再摸底,做到情况清、底数明。细化转移避险预案,明确职责任务、预警方式、避险路线、安置地点,围绕“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五个关键环节,根据气象预警及相关预案坚决果断实施人员转移,确保安置地点安全可靠,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加强值班值守。强化24小时值班制度,合理安排值班人员,确保每班都有熟悉业务的人员值班;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及时接听电话,接收和传达各类防汛信息,做到不遗漏、不延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雨情、水情、汛情,一旦发生险情、灾情,立即向值班负责人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准确上报。记者:郑鑫
    07/24
  • 科研赋能 智慧提升
    为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近日,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于六纬路小学阶梯教室开展“坚守回望奋力前行”新教师科研课题和心理健康专题培训。培训邀请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科研部孙树东和六纬路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徐凤艳,围绕科研小课题和心理健康两个专题进行了讲座。孙树东为新教师做《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讲座,从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四个方面进行阐释,每一个问题都以提问、辩论、思考、判断的形式与新教师开展互动;徐凤艳为新教师做《阳光心态幸福生活》讲座,以游戏导入,拉近与学员的距离,并结合自身20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分别从教师篇和学生篇两个版块介绍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及调控情绪的方法,并分析具体案例。记者:侯春林
    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