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银杏意未尽,明年再相邀!银杏叶落,时短情深。从10月24日到11月12日,原本15天的约定,因超40万市民游客的热情又延期5天。20个日夜的陪伴,让振兴区九纬路百年银杏大道成为了丹东这座英雄城市最动人的秋日坐标。今年的银杏文化周,是一场看得见风景、摸得到温度、品得到情怀、留得住浪漫的文体旅商融合盛宴。十大主题区域和十大特色活动的精心布局,让这条百年银杏大道处处藏着惊喜。演艺舞台区里,少年儿童的歌舞点燃全场。体育互动区里,全民体育运动展现了青春活力。非遗文创区中,传承人指尖生花,市民游客们亲身体验。美食游乐区中,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孩童笑声此起彼伏。张闻天旧居里,城市历史与百年建筑交相呼应。尹哥书房里,朗朗书声在银杏树下缓缓流淌。中医药养生区的免费脉诊和养生茶饮,让人们边赏景边享健康服务。金婚银婚夫妻与新婚眷侣在百年古树的见证下,让爱情在瞬间得到永恒。振兴区政府食堂首次面向市民游客敞开大门,双休日的中午和傍晚,九纬路上排起的长队是大家对政府暖心之举最好的点赞,烟火气和超高人气交织成了振兴区这个秋天最暖的记忆。政府院内的儿童市集和露天电影,免费停车和开放的卫生间,拉近了政府和百姓之间的距离,让政府大院不再是陌生的存在,而是有温度的港湾。很多外地游客感慨:“走了那么多城市,还是第一次在政府食堂吃饭,在政府大院看电影,丹东的包容和贴心值得来,值得再来!”人气爆棚的背后,是丹东文体旅商融合释放的强大消费动能。特色小吃摊前总是座无虚席,黄蚬子、炒(米叉)子、打糕等特色美食让市民游客回味无穷。企业展示区里,孔雀表的精致、柞蚕丝的细腻、唐人服饰的雅韵、丹东草莓的汁甜味美.......“振兴礼真行”系列好礼成为了游客必带的伴手好礼。银杏文化周期间,周边餐饮、住宿、零售业销售额突破400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真正实现了以景聚客、以客促消。银杏意未尽,明年再相邀!金黄的银杏虽已飘落,但属于2025年秋天的这份记忆永远鲜活。振兴区第二届银杏文化周的乐章悄然收尾,但丹东的热情与诗意从未停歇。2026年金秋,当九纬路银杏大道美景再现,让我们相约丹东,共赴下一场秋日之约!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1/17
- 马市岛水果萝卜两天销售额破130万11月16日,为期2天的第六届丹东市马市岛水果萝卜推介会暨振安优品展销活动完美收官。产销对接的丰硕成果,成为活动最耀眼的成绩单。短短两天内,马市岛16家合作社与水果萝卜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312份,累计收购量达4588吨。现场销售及达成协议订单合计18.815万公斤,预计实现销售额130.6万元。大商集团、辽宁铸鑫食品配送有限公司与马市岛水果萝卜协会达成长期合作意向,截至目前已落地2万公斤订单,后续将持续深化合作。振安特色农产品展区及丹东市企业家协会展区亦收获颇丰,累计销售额达15.2万元,实现了“主角出彩、多点绽放”的热销格局。活动以“魅力振安甜脆相约”为核心主题,创新融合“农业+电商+展销”多元模式,不仅实现了水果萝卜产销对接的丰硕成果,更带动振安及丹东本地特色产品同步热销,成功搭建起“品质农产品+多元传播+精准对接”的产业发展新桥梁。作为核心板块的马市岛水果萝卜专区,新鲜的优质萝卜整齐摆放,免费品尝区备受青睐,清甜脆嫩的口感让市民游客赞不绝口;振安特色农产品展区汇聚楼房大榛子、太平湾猪耳朵、同兴安东老窖白酒、戴家(米叉)子、大同江冷面等地方名品,集中呈现辖区产业提质增效的显著成果;丹东市优秀企业产品展区则集结市企业家协会旗下食品、文创等优质产品,搭建起跨领域交流展示平台。为彰显产品硬核品质,活动特别组建省、市级农业专家评审团,围绕萝卜形状、表皮色泽、绿白比例、内瓤颜色、综合口感五项核心维度现场测评打分,同时创新增设群众参与评选模式,兼顾专业标准与大众偏好,最终评选出“优质萝卜”“甄选萝卜”“最受欢迎萝卜”三大奖项,以双重认可为马市岛水果萝卜的品牌价值背书。线上线下联动的传播模式进一步扩大了活动影响力。活动特别邀请省级农业专家、“网红”自媒体开启线上直播,通过镜头全方位展现活动盛况、产品特色与产业故事,让云端观众跨越空间感受马市岛水果萝卜的甜脆魅力;现场设置的互动答题环节,将农业小常识与趣味问答深度融合,持续点燃全场参与热情,让推介会既“有料”又“有趣”。高校服装秀更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眼标签,来自辽东学院的学子们带来创意十足的大学生服装秀,让这场推介活动充满了青春活力。此次活动通过以展促销拓宽销售渠道,以创新评比提炼种植技术,以多元传播扩大品牌效应,进一步擦亮了“马市岛水果萝卜”的金字招牌。下一步,振安区将持续探索“农业+文化+创意+电商”的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搭建更多多元化、专业化的产销对接平台,推动区域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农户收入“涨起来”,为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续写新篇章。记者/王一淞王琳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1/17
- 《香港文汇报》整版聚焦丹东“最美边境公路”11月15日,《香港文汇报》在A18爱漫游整版刊文,对行走丹东最美边境公路,山水秘境交织多彩民族风进行了报道。原文如下:G331「風景線」上看邊城活力與希望今年10月中旬,記者一行從丹東天橋溝景區出發,沿331國道深入蜿蜒的邊境沿線。一路上,一幅幅極具風情的邊境畫卷徐徐展開——鴨綠江斷橋、虎山長城、河口斷橋、朝鮮族民俗村、天橋溝、青山溝……車輪滾滾,人流不息,隨着採訪的深入,記者深深感到,這條路不僅是一個城市標誌,更是一段見證興邊富民實踐的發現之路。在與建設者代表、丹東市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鄒曉偉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331丹東起點「0公里」里程碑自去年10月揭幕以來,持續帶旺沿線人氣和經濟活力。沿途的重要一站,是與朝鮮青城郡隔江相望的邊境村鎮河口村,村書記郎顯坤在寬敞明亮的村服務中心講起了這個不足千戶小村莊的成長史。得益於優渥的自然條件,河口村素有「寬甸小江南」美譽。20多年來,村民們並未止步於「靠地吃飯」,而是獨具慧眼地駛入了鄉村旅遊快車道。「來河口賞桃花、坐遊船眺望朝鮮」的遊客漸多,催生了由村民自家經營的農家樂,如今民宿數量已從最初的十幾家發展到110多家,年接待能力約30萬人次。在青山溝鎮,沿線民宿在這個「十一」假期一房難求。「日接待遊客峰值達5,000餘人,精品民宿價格更是翻番。」青山溝鎮鎮長楊新林對於剛從今夏洪水考驗中「滿血復活」的文旅事業滿懷信心。眼下,青山溝鎮正進行一項全新嘗試——將藝術館與民宿業態相融合,聚焦繪畫藝術,通過開展研學、組織藝術家采風等多種形式,特別是打通與專業美術院校的合作渠道。這一「藝術+文旅」的創新舉措,不僅旨在拉動經濟增長,更期望以此涵養鄉村文化底蘊,扮靚鄉村風貌。四季皆宜賞山川之美●丹東天橋溝景區遊覽景色。G331公路串聯起丹東寬甸滿族自治縣最具特色的沿江景區,一路向北,遠望群山層林盡染,猶如打翻的調色盤。以「中國楓葉最紅最艷的地方」聞名的天橋溝景區,形成於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登上曉月峰觀景台,蜜糖色、烈焰紅、蒼翠綠三色交織,漫山楓葉彷彿點燃了整個山谷。景區內玻璃天橋、楓葉谷等景點各具特色。記者在此偶遇一支專程從香港前來采風的攝影愛好者團隊,他們在等待日出時讚嘆:「北國秋色在香港難得一見,這裏給了我們太多驚喜。」雲海間層巒疊嶂,各式楓葉盡收眼底,這裏已成為G331自駕線路的熱門賞楓勝地。G331國道旁的渾江大轉彎觀景台同樣吸引無數遊客,站在觀景台上遠眺,山川連綿如黛,渾江轉彎處水流如緞,山巒與田地交織,構成一幅流動的千里江山圖。作為「遼東第一灣」,這裏四季皆宜觀賞邊境山川之美。看金秋紅葉還可以來到青山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乘舟溯流,兩岸青山間峻峰含黛,奇石嶙峋,飛瀑如練,濺泉似珠,平湖如鏡,深澗藏幽……各色自然景觀兼備,美不勝收。目前這裏已開發出飛瀑澗、虎塘溝、青山湖、滿家寨四大景區。126處景點、36條飛瀑,為這片湖光山色平添了詩的韻律、畫的色彩與歌的悠長。朝鮮族滿族交融共生●G331公路直通與朝鮮青城郡隔江相望的邊境村鎮河口村,這裏因艷紅桃種植歷史悠久並首創「桃花節」,成為膾炙人口的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的素材來源地。●三道河朝鮮族民俗村內的朝鮮族女性載歌載舞展示製作傳統打糕場景。沿G331自駕,濃郁的朝鮮族、滿族風情構成獨特的文化體驗。午後,寬甸滿族自治縣下露河朝鮮族鄉的三道河朝鮮族民俗村村口熱鬧非凡,身着民族服飾的村民載歌載舞迎接賓客。這是我國朝鮮族傳統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村落之一,最早的朝鮮族住民可追溯至150多年前。據介紹,歷史上曾有兩次朝鮮人移民潮:1869年前後朝鮮半島大災荒,以及1910年朝鮮半島淪陷,大批朝鮮人跨過鴨綠江來到中國東北。如今的三道河朝鮮族民俗村就是最早朝鮮人來到丹東定居的地點之一,村內其中一間泥土草房已有百餘年歷史。坐落在群山環繞間的民俗村,風光秀麗,山環水繞,生活在此的朝鮮族村民至今依然保持着能歌善舞、好客樂施、尊老重教、講究整潔的優良傳統和風俗習慣。原汁原味的朝鮮族文化、地道的朝鮮族美食、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讓人彷彿置身於朝鮮族的文化長廊。華燈初上,一桌熱氣騰騰的朝鮮族美食端上餐桌,打糕軟糯、冷麵爽滑、高麗火盆(一種朝鮮族美食)香氣誘人,引得遊客交口稱讚。夜幕降臨,距離三道河朝鮮族民俗村約38公里的青山溝鎮中華滿族風情園燈光璀璨。舞台上,滿鄉大戲《八旗山水謠》正精彩上演。這部融合滿族歷史、文化、軍事與民俗的劇目,以緊湊的節奏、跌宕的劇情,展現了一幅溯源民族之根和民族之魂的活動版畫卷,令人心潮澎湃。「中華滿族風情園」坐落於青山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滿家寨」東端,素有「中華滿族第一園」美譽,滿居、館堂、樓榭無不展示着古遠的民俗風韻和悠久的文化異彩。遺址遺蹟訴說邊城史詩●虎山長城的秋色壯美。丹東市供圖●這座始建於1909年的鐵橋,在1950年被美軍炸毀,僅存中方一側橋體。被譽為「中國萬里長城東端起點」的虎山長城坐落於寬甸滿族自治縣,紅石鎮腰嶺子村的興隆堡烽火台則是目前發現最東端的烽燧,即「萬里長城東端第一燧」。正在建設的長城國家公園項目,為寬甸縣推動旅遊文化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提供了新契機。已建成的「寬甸六堡」展覽館,系統展示了當地的長城文化。如果從331國道位於丹東火車站的「0」起點出發,兩處記錄着民族史詩的紅色景點不容錯過。橫亘在鴨綠江上的斷橋遺蹟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這座始建於1909年的鐵橋,在1950年被美軍炸毀,僅存中方一側橋體。如今斑駁的鋼樑上仍保留着纍纍彈痕,行走於橋面,彷彿能聽見當年炮火轟鳴與志願軍戰士「雄赳赳,氣昂昂」的鏗鏘足音。與之遙相呼應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坐落在英華山上,是全國唯一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歷史的專題紀念館。館內2萬餘件文物,從決策出兵形勢圖到黃繼光烈士的棉衣碎片,從《誰是最可愛的人》手稿到沉浸式戰役場景,都讓參觀者身臨其境感受志願軍將士的革命精神。来源/香港文汇报爱漫游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1/17
- 国家级表彰!丹东7+311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广州联合举行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隆重表彰近年来在全民健身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本次表彰共授予3182个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356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其中,丹东市7单位、3个人光荣上榜,用实干实绩为“鸭绿江畔丹东真好”的城市名片增添体育亮色。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近年来,丹东市始终将体育工作融入城市发展大局,以“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为核心,持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1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1平方米,同比“十三五”时期增加0.62平方米。全市建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社区比例达到100%,实现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覆盖。赛事活动品牌化、常态化是丹东体育工作的鲜明亮点。坚持“月月有比赛、季季有亮点”,精心培育鸭绿江冬泳节、万人匹克球欢乐赛等本土特色品牌,同时积极引进中国匹克球巡回赛、亚欧地区体育舞蹈大赛等高水平赛事,让丹东体育的影响力辐射更广、美誉度持续提升。此次国家级表彰是荣誉更是责任。下一步,全市体育系统将以先进典型为引领,持续深化文体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做强特色体育产业品牌,让体育成为提升市民幸福感、激活城市活力、助力“产业兴城”的重要力量,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贡献更多丹东力量。记者/刘海东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1/17
- 市文广局慰问广东备赛的丹东皮划艇健儿第十五届全运会皮划艇赛事将于11月16日鸣笛开赛,目前丹东航海学校教练员和10名参赛运动员已抵达广东,进入赛前最后的冲刺备战阶段。为进一步鼓舞士气、提振信心,近日,市文广局相关负责人亲切看望慰问正在紧张备赛的教练员与运动员,为即将踏上赛场的体育健儿们加油鼓劲,详细询问赛前训练节奏、食宿保障及赛事准备等相关事宜,向长期扎根训练一线、如今带队远赴异地备赛的教练员们致以崇高敬意,肯定他们深耕教学、科学施训的专业担当;同时,也向皮划艇运动员长期以来的刻苦付出与异地备赛的坚韧毅力致以诚挚敬意。慰问中,勉励全体教练员、运动员,要锚定目标、坚定信念,以“敢打必胜”的决心迎战每一场较量;教练员要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精准破解赛前难题,用丰富经验为运动员保驾护航;运动员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最后的备战中打磨细节、凝聚合力;全体人员要传承体育精神、展现丹东风采,把赛场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以拼搏姿态书写荣耀。教练员与运动员们纷纷表示,将把家乡跨越千里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强劲备战动力,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投入冲刺训练,力争在全运会赛场上再创佳绩、为丹东争光。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1/14
- 银杏大道里的文艺演出11月11日,九纬路银杏大道热闹非凡,由丹东市侨联、振兴区侨联等单位主办的“秋韵凝侨心·侨力赋新能,助推振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文艺演出在此举行。演出在欢快喜庆的舞蹈《祝福祖国》中拉开帷幕,歌曲《灯火里的中国》《一路生花》深情演绎了海外侨胞对故土的眷恋与赤子情怀;手花舞《不忘初心》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侨界志愿者表演唱《如愿》,传递出“‘侨胞之家’是侨胞温暖港湾”的真挚情感。整场演出涵盖舞蹈、歌曲、乐器、小品等10余个精彩节目。本次活动是振兴区侨联深化“我为侨胞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也是“侨胞之家”发挥阵地作用的生动体现。记者/张怡媛于上茹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1/14
- 共议初心使命 同话责任担当记者:车鹏11/14
- 科技助农 丹东草莓上演“升值记”11/14
- 大道通海 畅行未来今年以来丹东交通建设的标志性成果纷纷重磅落地:9月27日,本桓宽高速公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时间线前推到今年4月17日中断5年之久的丹东至韩国仁川国际客货班轮恢复运营从陆到海,两大动脉先后贯通成为五年间丹东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完成交通投资109亿余元,织密立体交通网络、强化执法监管、筑牢安全防线、升级民生服务,用实干与担当为城市振兴铺就了坚实通途。作为东北东部地区南下黄海、北上长吉图的核心通道,总投资超38亿元的本桓宽高速公路意义非凡——无缝衔接G11鹤大高速,将宽甸至沈阳的车程缩短至1.5小时,丹东至长春、哈尔滨的时空距离分别压缩至4小时和6小时。这条高速彻底打破了辽东山区的交通瓶颈,串联起沿线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更成为带动区域产业聚集、人才引进和旅游开发的“经济线”,为丹东融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多点发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十四五”期间,丹东多点发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沈丹铁路凤凰城至金山湾段扩能改造工程于2024年底全线完工,铁路运输效能大幅提升;超过49亿元的投入,让3410公里普通公路旧貌换新颜,宽甸兴边沿江公路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2344.5公里农村公路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港口与航道建设成果丰硕。丹东港焕发新生,累计投资超7亿元,大东港区泊位升级、航道疏浚与浪头港区货运功能同步推进,鸭绿江下游航道二期工程(上段)如期完工,为对外开放打通“海上门户”。2024年11月,国家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同意丹东港口岸大东港区10个泊位临时进出国际航行船舶,标志着丹东在对外开放的征程中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进一步保障了东北东部腹地企业生产运营所需的矿石原料、成品钢材、煤炭能源、粮食等货物的稳定通关,有效提升了丹东港口岸对外开放能级和综合服务能力。全国旅友打卡点赞“山海传奇G228环渤海自驾之路”和“G331国道丹东—珲春线路”成功入选2024“中国之路”十大自驾游精品线路。市交通运输局以“鸭绿江畔桃花路英雄丹东边境游”为主题,重点打造了G228国道丹东线虎山至燕窝段旅游公路,并沿着鸭绿江继续打造G331国道丹阿线旅游公路,进一步打通了鸭绿江边境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的特色旅游路线,形成“通景、链景、融景”的交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开放政府大院停车场,缓解旅游旺季停车压力;改善洗漱区域环境,强化水、电、卫等基础保障,让游客有更好的住宿体验……交通部门与宽甸共同推进G331沿线环境和人居环境整治,把过路的“流量”更有效地转化为发展的“增量”,让游客的丹东之旅成为难忘的美好记忆。成果惠及民生组建丹东公交集团有限公司,29.5公里公交专用道、56个新增站点让市民出行更便捷,3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87.14%;智慧公交建设成效显著,支付方式全覆盖,8条线路支持刷脸乘车,100%实时信息可查询,25个电子站牌让出行规划更精准,149台新更换的公交车辆为市民带来更舒适的乘车体验。从高速公路到国际化港口,深刻重塑丹东的经济地理格局与发展半径,激活了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丹东将以更完善的交通体系,更优质的服务保障持续书写区域振兴与民生改善的新篇章。记者/王俊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1/13
- 丹东“全岗通”的十八般武艺11月12日,丹东市2025年城市社区“全岗通”技能大比武市级决赛举行。本次活动以“强基层、优服务、爱丹东、展风采”为主题,旨在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推动“全岗通”模式从“职能通”向“服务通”“治理通”升级,打造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提升基层服务效能和治理水平,为丹东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基层治理动能。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6支代表队18名选手同台竞技,充分展现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为民服务风采。活动自7月启动以来,严格遵循“全员参与、逐级开展、以赛促学、务求实效”原则,历经县区选拔赛和市级决赛两个阶段比赛,通过业务培训、情景模拟、案例研讨等形式锤炼队伍,聚焦社区服务高频事项和治理难点,全方位提升社区工作者业务能力与实战水平,最终选拔出优秀代表队晋级决赛,形成“以赛促训、以训提能、以能优服”的良性循环。决赛现场气氛热烈,精心设置风采展示、应知应会、争分夺秒、随机应变、背水一战五个环节,多维度、全方位考察选手综合素养。风采展示中,选手们结合工作实际讲述为民服务故事,诠释初心。答题环节各队反应迅速、精准作答,彰显扎实业务功底。情景模拟环节,选手们精准处置邻里纠纷、特殊群体帮扶等常见问题,展现专业高效的服务能力。现场同步设置观众互动环节,进一步活跃氛围、凝聚治理共识。经过激烈角逐,大赛评选出团体一、二、三等奖及个人“最佳风采奖”。此次大比武不仅是对全市社区工作者技能水平的集中检验,更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优质平台。参赛选手表示,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补齐能力短板,把比赛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推进丹东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见习记者/葛怡鸣李然博记者/赵硕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