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学术追星”背后的丹东创新实践6天,3轮座谈会,10余场对接,这是中国科协2025年高层次人才国情考察团最近日程表的一部分。8月18日,与丹东市党政领导举行座谈会;21日,与丹东草莓种植企业、协会就我国草莓产业基本情况、问题与思考进行交流;21日,面对50余家丹东企业的创新需求、技术瓶颈,院士专家团队结合国际科技前沿与产业实践,逐一回应、精准献策。在这3轮关乎丹东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座谈会中,20余位院士专家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为丹东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一场场高端智力与地方产业的深度对话精彩上演。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东明建议欣时代生物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深度合作研发新产品;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主动提出与丹东汽车行业建立交流机制,助力材料强度与轻量化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祥宝针对通博电器的树脂基复合材料难题提出合作方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张运涛就丹东草莓新品种引进表态全力支持和配合……牢牢把握这次专家云集的难逢良机,最大限度吸取借鉴诸多业界泰斗的创新观点,充分对接专家及其团队所关联的创新成果、革新项目,丹东市从党委政府到龙头企业,再到产业协会,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学术追星”,超过500余名党政干部、企业负责人与专家或是其科研团队建立联系、对接需求乃至达成合作意向。市委主要领导表示:“这次院士专家国情考察丹东行,带来的不仅是产业、项目的互通合作,更是带动丹东广大干部、企业家观念更新、思维转换,积蓄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动能。”“这样集中与顶尖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太宝贵了!”孔雀表业执行总裁杨威难掩激动,长期困扰企业的高废品率工艺难题,在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宫声凯交流后已初步形成解决方案,并就后续进一步合作达成共识。让顶尖专家“来”,只是一个起点,让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是发展关键。这一点,丹东已有深厚积累。去年年底,受丹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邀约,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团队深入丹东多家食品企业开展调研,校地双方共同梳理科技成果126项、企业技术需求90项,促成多项产学研合作落地。今年,潘一山、毛景文等院士也相继偕团队走进丹东,为产业创新注入顶尖智慧。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撑,紧紧围绕国家所需、丹东所长,借力高端“智库”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年多来,丹东已邀请26位院士来丹,签订合作协议12项,转化科技成果24项,突破核心技术11项,新增产值超3亿元。记者:黄宝锋李曼08/26
- 900名轮滑爱好者鸭绿江畔“飞舞”8月23日,辽宁省第三届轮滑节暨边疆民族体育健身嘉年华活动在丹东启幕。本届轮滑节由省民族和宗教委、省体育局、丹东市人民政府主办,省体育总会、省轮滑运动协会、中共丹东市委统战部、丹东市民宗局、中共振安区委、振安区人民政府承办。 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文体旅”融合发展,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普及轮滑运动,深入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让更多的全国各族群众走进丹东、了解丹东,领略中国最大最美边境城市的独特魅力。 轮滑节活动为期3天,主要包括短道速度轮滑、自由式轮滑、轮滑阻拦以及轮滑马拉松四个竞赛项目。场内,来自省内外多家轮滑俱乐部的900余名轮滑爱好者,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场外,30余家企业展出的60余种本地优质民族手工艺品和边疆特产,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观看赛事之余,品美食美味,体验非遗魅力。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辽宁省“轮滑进校园互嵌促融合”筑基行动启动仪式,省体育基金会向振安区12所小学赠送了840套、价值100万元的轮滑装备及护具。 下一步,轮滑教学将率先纳入振安区小学体育课程体系,每周保证至少1课时专项教学时间。辽宁省轮滑运动协会将提供专业课程指导,帮助教师掌握基础滑行教学方法、安全防护规范及应急处置流程。王崇龙记者/刘海东于上茹王子宁编辑/邹润08/25
- 2025丹东市夏日消费季活动在元宝山公园开启8月23日,2025丹东市夏日消费季促消费活动暨“鸭绿江1950”首发式活动在元宝山公园盛大开启。本次活动由中共丹东市委、丹东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商务局、元宝区人民政府、华润雪花啤酒(丹东)有限公司承办。活动现场同步发放20万元惠民消费券。 作为丹东市深入贯彻扩大内需战略、释放餐饮消费潜力的重要举措,本次活动以“乐购丹东惠享美好”为主题,通过政企联动、全域互动,全方位打造集新品发布、商贸签约、文化展演、惠民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嘉年华,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品味醇香中感知丹东魅力。 火热开幕 18时,开场舞《一条大河》拉开开幕式帷幕。“鸭绿江1950”新品首发推介环节备受瞩目,现场品酒气氛热闹非凡。 顺利签约 皇朝酒店、玖鸿商贸、明珠酒店等6家企业采购签约仪式顺利举行,8位启动嘉宾共同摁下手印,启动仪式圆满完成。 激情表演 依托元宝山秀美风光设计的激光秀激情变幻,更有专业歌舞、乐队演出、歌手演唱及川剧变脸等文艺表演轮番上演,绚丽光影与现场欢呼声交织,现场气氛火爆。 啤酒免费畅饮 活动现场多个功能区特色各异,中心区域的鸭绿江1950啤酒墙及品鉴区,为广大市民提供新品免费畅饮。在享受美食与表演的同时,深度体验丹东本土啤酒品牌的独特魅力。 展销琳琅满目 舞台两侧的展位汇聚一诚一味、皇朝酒店等餐饮企业,光华酿造、月亮岛食品等名优地工产品,王吃吃酸奶等丹东首店,以及世诚门诊等非遗传承项目,集中进行展销。房地产展区通过展板展示、宣传册发放,方便市民同步了解优质房源信息。 此次活动市政府共发放20万元惠民消费券,助力打造“乐购丹东惠享美好”城市消费品牌。“品牌首发+惠民消费+文化体验”的模式,不仅为丹东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购物的好去处,更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消费品牌的影响力。记者/刘响文张怡媛图编辑/邹润08/25
- 少年儿童心向党,牵手护航伴成长近日,元宝区人民法院联合团区委、区教育局、九道街道共同开展“少年儿童心向党,牵手护航伴成长”主题开放日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法治威严与温度,凝聚家庭、学校、社会育人合力。在法官的引导下,孩子们与家长首先步入常规审判法庭,“零距离”感受司法的庄重与威严。在专题课堂的互动环节,孩子们面对模拟问题踊跃回答。现场还将反电信诈骗、拒绝校园暴力等现实法律问题融入“法律飞行棋”游戏,寓教于乐,向孩子们传授法律知识。活动尾声,孩子们与家长在《法治家庭承诺书》上共同签名,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屏障。记者:张尧08/25
- 全国Top100,丹东1馆强势上榜!国家文物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博物馆参观人数TOP100排行榜丹东1馆强势上榜08/22
- 这座城的平安背后,有他们彻夜未眠20日清晨5点,瓢泼大雨突袭丹东城区,低洼处积水迅速上涨,汛情悄然逼近。当市民如常推开家门,看到的是虽有雨水痕迹却依旧畅通的道路——这份安心,源于许多人未曾留意的彻夜守护。根据丹东市防指关于启动全市防汛Ⅲ级应急响应的要求,19日市公安局三级应急响应同步启动:全市公安机关集中备勤警力400余名,85台应急运兵车、12台清障车、4台装甲车整装待发,1200套救生设备、1000台对讲机、58部卫星电话全部发放至一线值勤备勤警力手中。17时,市公安局对400名备勤警力统一进行拉动演练,全体民警在10分钟内集合完毕,精神饱满,携带装备齐全,坚决确保随时拉得出、打得赢。同时,围绕全市28处低洼易积水路段,部署80名警力,开展驻守巡查,特别是在4处桥洞设置了观察哨,实时关注积水情况。当暴雨倾盆而下,这些准备化作了雨中的行动力。情指中心与交管指挥中心联动,巡查的警车24小时穿梭在雨幕中;28处低洼地段的值守民辅警早已到位,拉起警戒带,清理排水口的堵塞物,对着过往车辆挥手示意“慢点开!”清晨的城市渐渐苏醒,上班的车流、人群有序流动。没人刻意去问是谁守护了这份如常,但那些在雨水中忙碌的身影,那些提前部署的周密,那些应急响应的高效,共同为这座城市撑起了一片平安的天空。记者:刁庆峰郭潇08/22
- 昼夜奋战,筑牢干线公路防汛安全屏障自8月20日凌晨起,丹东地区遭遇新一轮强降雨袭击。市交通运输系统迅速行动、科学调度,各级公路养护单位全员在岗、昼夜坚守,全力保障普通干线公路安全畅通。结合天气预报信息,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提前集结13支应急抢险队、117台机械设备,部署在凤城、宽甸等重点防汛区域,随时待命。为应对险情,全市公路养护部门严格执行“三雨巡查”机制和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隐患排查。自19日夜间起,养护人员对浅基础桥梁、临水临崖路段、隧道出入口等高危点位开展不间断巡查。截至20日7时30分,共出动巡查人员927人次、车辆173台次,清理倒伏树木62棵。目前,全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重点路段和点位监测管控。一旦发生险情,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快速响应、高效抢通,坚决守住干线公路防汛安全防线。记者:王俊08/22
- 丹东市12345热线启动防汛应急模式根据上级有关部署和近期雨情、汛情变化,市12345热线平台迅速启动防汛应急模式,依托与市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深度融合的联动机制,推动治理模式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提质升级,更好解决群众诉求,为保障全市安全度汛提供有力支撑。针对近日汛情形势,市12345热线平台立即启动“12345热线+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应急预案,严格执行24小时带班值守制度,确保指令畅通、响应迅捷,充分发挥平台信息汇聚、快速分转、协调督办的核心枢纽作用。同时,平台充分运用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资源,对全市278个重点防汛点位的水位、道路积水等情况进行全天候、高密度实时监测,组织力量每日开展两轮全覆盖人工巡查,夜间严格执行两小时一次的动态巡检,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对监测和巡查中发现的风险点,热线平台第一时间推送至相关各地区及相关承办单位,并同步跟踪督办,形成“发现—推送—处置—反馈—核查”的闭环管理流程,确保问题早解决、隐患快消除。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御,热线平台按照上级防汛工作总体部署创新工作模式,推动实现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升级,有效提升群众诉求治理效能。热线平台牵头与住建、公安、消防、水务、气象、供电等6个部门建立了防汛应急指挥专线联络机制,并确保部门间24小时通信畅通、无缝对接,有效整合部门资源,实现协同作战、高效处置,显著提升了整体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置效能。记者:刘作庆08/22
- 丹东小将亮相全国赛场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8月15日在沈阳市闭幕。在本届赛事中,田径小将于永澜作为丹东唯一参赛选手,在强手如云的赛场上奋勇拼搏,以7分29秒45的成绩,取得2000米障碍跑第12名,刷新个人最好成绩。16岁的于永澜,2020年开始在市体校接受训练,专项中长跑。曾在2024年辽宁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获得400米、2000米障碍跑、4×400米接力冠军,800米、4×800米接力亚军。在2025年辽宁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获得400米栏、2000米障碍跑冠军。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完善的青少年体育发展体系,完善赛事体系、搭建多元平台、规范赛事管理,持续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强劲动能,为建设体育强市注入青春力量。记者:王子宁08/22
- 气象宣传志愿者中国行走进丹东8月20日,“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丹东站”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鸭绿江畔护民生,气象科普志愿行”为主题,通过亲子互动、实地参观、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传递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活动当天,市气象局组织16个家庭参与亲子趣味互动。在“气象拼图大挑战”中,各家庭成员协作拼接“丹东市气象站网及人影作业预设阵地分布图”,直观了解丹东气象监测站点布局;“风向小侦探”环节里,各家庭成员在现场工作人员指导下,用自带工具制作简易风向标,沉浸式体验气象观测员工作;“降雨测量员体验”活动中,孩子们动手制作简易雨量筒,模拟雨量统计分析过程,在实践中掌握基础气象观测技能。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简易风向标,市站前小学学生刘芝含开心地说:“今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手工、拼地图,我知道了风向标怎么看、雨量怎么测,原来气象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以后我要当个‘小气象员’。”在市气象局现代化业务平台,工作人员向沈阳理工大学气象科普志愿者团队师生、社区工作人员及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详细讲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并结合丹东地区气候特点,重点介绍了雷达监测系统在暴雨预警中的应用,让参观者对气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有了清晰认知。工作人员还通过历史案例,生动讲述了气象工作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气象工作“守护生命安全”的核心价值。“能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既为活动参与者提供了服务,也了解了更多气象工作的历史与现状。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们有责任把气象知识传递给更多人,让大家学会用科学方法应对灾害。”沈阳理工大学气象科普志愿者李传林深有感触地说。今后,市气象局将持续联动志愿者力量,创新科普形式,让气象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筑牢民生安全“气象防线”。记者:李然博葛怡鸣潘晓霞刘沙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