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辽宁省概况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沿海省份,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南临渤海、黄海,隔鸭绿江与朝鲜为邻,东南隔海与日本相望,东、北、西三面与吉林、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接壤,靠近俄罗斯,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要冲,是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通道。辽宁省总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171万,有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民族。全省有14个省辖市,44个县(市)。省会设在沈阳市。辽宁省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为714.9毫米,年平均气温4℃~10℃。全年无霜期约140~200天。辽宁省大陆海岸线长2178公里,约占中国的12%。东部山地丘陵区为辽宁省主要林区;西部山地丘陵区东缘的临海狭长平原,习惯上称为“辽西走廊”,是中国东北地区沟通华北地区的主要路上通道,中部辽河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一部分,由辽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辽宁省主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辽宁省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10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64种,其中铁、硼、菱镁石、金刚石、滑石、玉石、溶剂灰岩等矿的储量均居中国首位。辽河油田是中国第三大油气田,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中国的15%和10%。辽宁省除盛产水稻、玉米、苹果、白梨、花生等粮食、油料和水果外,还是中国主要的海盐、芦苇、柞蚕产区。历史沿革辽宁承袭着优秀中华文明的血脉,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占有漫长而辉煌的篇章。说辽宁的历史漫长,依据便是早在人类历史最古老的阶段,即旧石器时代,辽宁的先民就已经生活在这里。在营口市大石桥金牛山发现的猿人头盖骨化石,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朝阳市喀左县鸽子洞出土的大量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新石器时代,辽宁人的祖先已经能够磨制石器,制造陶器,并且已开始有农业和畜牧业。凌源市与建昌县交界的牛河梁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遗址则表明,距今5000年前,这里存在着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展现了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曙光。公元前16世纪,辽宁省属商朝邦畿,(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3年~公元前221年)属燕。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均在此设置行政机构。辽宁省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的发祥地。至今,这里的一宫三陵,即沈阳故宫和新宾永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先祖)、沈阳福陵(埋葬着努尔哈赤)、沈阳昭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仍然保存完好。旅游观光辽宁省是中国文物大省之一,人文历史、自然景观资源都很丰富。这里有距今近30万年的营口金牛山遗址;这里有与北京故宫齐名的沈阳故宫和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这里还有以雄奇险峻和战略位置重要而遐迩闻名的九门口长城。名山、秀水、奇石、异洞遍布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冰峪沟、鸭绿江、金石滩和亚洲最大的本溪地下水洞等风光名胜久负盛名。大连、丹东的近代战争遗址和西部的秦、汉、魏、晋、辽、明、清史迹驰名海内外。辽宁省现有文物古迹1.13万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处。近年来,辽宁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如蒸气机车旅游、康复疗养旅游、仿古旅游和商务旅游等。各地举办的民间节庆活动也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最著名的有大连国际服装节等。现在,辽宁省已成为中国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现有旅游饭店30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175家;旅行社370多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8家。国际旅游业取得新成绩,1999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人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49.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亿美元。工业基地辽宁省具有近百年的工业历史。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体,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比较雄厚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主要的工业和原材料基地。1999年,辽宁省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67.2亿元。辽宁省许多工业产品在中国占有较大比重。钢、生铁、钢材分别占中国产量的近20%左右;纯碱、烧碱分别占中国产量的20%和10%;发电量、原油、天然气、原煤、机床、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变压器、汽车等产量在中国都占有重要地位。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机械仍是辽宁省四大支柱产业。但产品结构适应性调整已迈出新步伐,适应市场的投资类产品继续有所增长。1999年,生铁产量1448.9万吨,比上年增长2.1%;钢产量1467万吨,比上年增长4.3%;成品钢材产量1235.2万吨,比上年增长7.5%。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增长较快。其中,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22.2万台,比上年增长59.3%;乙烯产量39.7万吨,比上年增长2.6%;化学农药产量2.2万吨,比上年增长14.7%。产销衔接水平稳步提高,1999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4%,比上年又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经济辽宁省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大省,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中国居领先地位。进入90年代,辽宁农业继续有所发展。1999年粮食总产量达1648.8万吨,是历史上第四个丰收年。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520亿元,比上年增长4.7%。辽宁省以多种形式加快农村经济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步伐,努力把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传统农业正在迅速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全省农、林、牧、副、渔各业兴旺,农村经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设取得进展,全年推广新品种面积195万公顷,平衡配套施肥面积120万公顷。全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已发展到46个,生猪生产基地县达到30个,黄牛生产基地县达到24个,蔬菜保护地面积11万公顷。辽宁省在大力发展陆地农业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海洋开发的新纪元,水产养殖在沿海已经广泛发展起来。交通通讯近年来,辽宁省投放巨额资金,用于港口、机场、铁路、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五个港口(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葫芦岛港)与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六个机场(沈阳、大连、鞍山、锦州、丹东、朝阳)与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乡乡通公路,公路总里程4.5万多公里,公路密度居中国各省市之首;目前已形成了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民用航空、管道运输、海上运输相配套的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叉运输网。1999年运输生产保持持续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旅客周转量451.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3亿吨,比上年增长13%。辽宁省14个省辖市和44个县(市)全部开通了国际、国内程控电话,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1999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7%。全省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795万门,形成了以数字微波为主、以沈阳为中心的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干线传输网。此外,三类传真、数字传输、无线寻呼、移动通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也发展迅速。科教文卫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目前,全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6万人,科研开发机构1202个。1999年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116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就有470项。在取得的科技成果中,不同程度得到推广和应用的2276项,推广应用率达73%,新增产值479.8亿元,创利税101.5亿元。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辽宁共有理、工、农、医、体、音、美、财经和综合性高等院校66所。目前,全省高等院校在校学生23.58万人,在校研究生1.05万人。40多所院校同国外的大学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互派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有20多所院校接受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中等教育继续得到加强,全省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4.28万人,在校生15.68万人;普通高中465所,招生14.39万人,在校生为39.92万人。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全年扫除文盲2.35万人,基本上完成了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文化事业进一步活跃。目前,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8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6个;公共图书馆129个,博物馆30个;档案馆159个。全省有省市级广播电台16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转播台3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7.82%;全省有省市级电视台1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88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67%。1999年,全年共出版报纸85种,总印数11亿份;出版各类杂志277种,总印数1.33亿册;出版图书5256种,总印数2.26亿册。卫生事业在改革调整中继续发展。全省共有卫生机构6614个,个体门诊5380个,医疗床位19.4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2.95万人。预防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全省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16个,卫生技术人员1.23万人;妇幼卫生机构107个,卫生技术人员0.31万人。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1999年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辽宁省运动员共获得14个世界冠军、22个亚洲冠军、82个全国冠军。全民健身活动稳步推进,全省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1760万人。人民生活随着新千年的到来,辽宁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省城乡到处是一片祥和安乐的景象。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1999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9元,比上年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990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01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8元。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目前,全省从业人员1948.5万人;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4805个,使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社会保障成效显著,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695万人,覆盖面96%。全省城市均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得到改善。1999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756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918.2万平方米。年末统计,全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8.5平方米;农村居家庭人均住房面积20.9平方米。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省目前各类社会福利院拥有床位4.79万张,收养人员3.73万人。城镇社会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已设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972个。农村已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达到972个。对外开放辽宁省实施"外向牵动"战略以来,对外开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外贸易持续增长。1999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外贸出口总额82亿美元,进口总额55.3亿美元。我省对外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161个,主要贸易伙伴列前五位的依次为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和荷兰。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1999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785项,外资协议额50.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4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在新签外商直接投资中,总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就有201个,合同外资额22.4亿美元。截止到1999年末,辽宁省已注册“三资”企业1.38万家,累计投产开业8037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发展。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项目1362项,合同金额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6亿美元。新签技术出口合同173项,合同金额13.7亿美元。新签技术引进合同292项,合同金额10.3亿美元。目前,辽宁省共有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开发区27个。其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当属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它们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10/06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08/16
- 辽宁这百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党百年主题系列微视频《这百年》今天推出辽宁篇。让我们走进辽沈大地,回望峥嵘岁月,高擎精神火炬,一起见证老工业基地振兴在途,谱写新篇!07/12
- 《大美中国·冬天系列》 辽宁的冬天03/06
- 辽宁省阜新市:漠上草原好风光“德力格尔”,蒙古语,意为鲜花绽放和开阔明亮的地方。德力格尔风景区位于阜新市彰武县大德镇大德村。在2018年开启的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中,这里逐渐变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交相辉映的旅游风景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地。2024年,处在漠上草原腹地的德力格尔风景区迎来两个喜讯:一是获评全国第四批自驾车旅居车5C级营地,为辽宁省首家;二是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由此,德力格尔景区以及漠上草原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记者:刘丹刘大辉04/24
- 辽宁沈阳:春和景明 岸绿水清2025年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空中俯瞰沈阳市沈北新区的七星湿地,一幅早春的生态美景图映入眼帘,蜿蜒曲折的河道与绿意盎然的植被交织在一起,仿佛大自然的杰作,令人心旷神怡。七星湿地作为沈阳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一直以来都承载着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功能。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湿地的生态多样性得到显著提升。记者:赵敬东04/24
- 滨河夜经济“点亮”灯塔2025年春季文化旅游消费季品类齐全的特色小吃、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多种儿童游乐设施等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市民沉浸其中,其乐融融……4月15日晚,主题为“灯塔风情春日盛景”的灯塔市2025年春季文化旅游消费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葛西河生态走廊滨河夜市街举行。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当天,“蛰伏”半年之久的滨河夜市街在春日里再度开业,人潮涌动,彩灯闪烁,香气四溢,成为欢乐的海洋。滨河夜市街成立于2021年9月,是花园式夜市,全长700米,占地1万多平方米,目前拥有特色小吃摊位86个、精品百货摊位40个、售货亭8个、大排档3家,还有大型儿童游乐场,是集购物、美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夜市。旺季时,每天客流量达到1万人,解决了近500人创业以及就业的问题。“感谢政府搭建平台,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有这么好的就业机会!”一家茶饮品店经营者王翠笑着表示,她和丈夫在这里出摊已有4年了,最多一天能有2000元的收入,客流量很大,生意很不错。滨河夜市街的营业让百姓和广大游客的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给灯塔这座城市增添了浓浓的“烟火气”。启动仪式上,舞蹈、魔术、打铁花、独唱、变脸等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让到场的观众兴奋不已,流连忘返。“2025年春季文化旅游消费季系列活动将持续到5月19日,还将举办梨花节、美食节、踏青登山节、歌舞比赛、非遗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文旅新业态,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灯塔市旅游形象,扩大灯塔市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为灯塔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旅力量。”活动组织者表示。记者:梁爽04/23
- 辽宁省北镇市第35届梨花节启幕香雪盈城春作序,邀君同贺盛时开。4月19日,由北镇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35届北镇梨花节在北镇庙文化广场百福门前启幕。北镇市作为“沐春寻芳悠游辽宁”2025春游辽宁消费季县域分会场,同时承接“跟着非遗看辽宁”辽宁非遗北镇巡展,北镇市以梨花节为亮点,以商为尊、以项目为支撑、以共赢促发展,将以花为信、以梨为名,当好北镇文化的传承者、生态红利的守护者、经济发展的建设者,擦亮梨花节这一亮丽的城市名片和特色文旅品牌,积极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大文章,推动形成文旅产业与关联产业共促、共建、共享的振兴发展新格局。精彩的非遗专场演出瞬间点燃开幕式现场气氛。激昂热烈的辽宁鼓乐、蒙古勒津马头琴,极具民俗风情抚顺地秧歌、盖州高跷纷纷亮相,让现场观众近距离领略到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北镇庙内还设有非遗文化展,让游客和市民尽享一场视觉与味蕾相结合的非遗盛宴。北镇祭山习俗展演、十二花神献瑞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记者:董晓秋04/23
- 辽宁“五一游”提前“热启动”!近日,携程发布《五一旅游出行预测报告》。报告显示,截至4月16日,五一假期期间辽宁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11%,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辽宁省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75%。当地主要客源地:北京、长春、哈尔滨、上海、天津。截至4月16日,五一假期期间沈阳机票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32%,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70%。当地主要客源地:北京、哈尔滨、大连、长春、天津。截至4月16日,五一假期期间大连酒店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20%,机票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30%,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05%。当地主要客源地: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上海。04/22
- 辽宁省阜新市:千年说唱艺术的瑰宝作为蒙古族传统艺术的璀璨明珠,乌力格尔(又称“胡尔沁说书”)这一以胡尔琴声为魂、说唱叙事为骨的曲艺形式,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于2006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乌力格尔以蒙古族传统乐器胡尔(一种弓弦乐器)为伴奏核心,由艺人“胡尔沁”通过吟诵、说唱、器乐演奏等多种形式,将历史传说、英雄史诗与当代故事娓娓道来。其内容涵盖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蒙译经典,并融入反映近现代生活的原创作品,形成历史与当代并重的120余部经典书目,堪称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声音百科全书”。自2006年跻身国家级非遗名录以来,我市通过建立传承人体系、数字化保存珍贵曲目、举办演出活动等举措,推动这一古老艺术走进校园、舞台与新媒体平台,力求让千年琴声持续奏响时代回音。乌力格尔不仅是蒙古文化的精神图腾,更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未来,阜新市将进一步强化活态传承,让世界听见草原深处的史诗之声。记者:张雨欣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