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三年行动·决胜之年
    丹东“三箭齐发”决战决胜【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辽品出辽”助力丹东优品“出圈”【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吹响“起步冲刺、决胜全年”的“战斗号角”【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签约大连工业大学!发布自主品牌!丹东这个行业迎来高光时刻!【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辽宁14市“年报”出炉,都谁跑赢了全国?【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15【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市工信局:以“六个聚焦”全力落实决胜之年目标任务【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市发改委:锚定目标精准施策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会议结束,几位党员干部如是说……【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市商务局:着力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市农业农村局:实施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深耕特色农业【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市振安区64个项目厚植发展底色【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市元宝区18个新建项目蓄势待发【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市振兴区全方位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高新区两个亿元项目建设正酣【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助力项目建设“加速跑”【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企业组团参加第五届中国跨交会【牢记嘱托显担当决战之年夺全胜】奋力夺取“开门红”丨宽甸举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大会【牢记嘱托显担当决战之年夺全胜】奋力夺取“开门红”丨东港:项目建设蹄疾步稳招商引资精准出击【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奋力夺取“开门红”丨凤城:项目建设“踏春提速”【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奋力夺取“开门红”丨宽甸:决战决胜把更多“施工图”变为“实景画”【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辽宁省丹东市:央地携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合作区:产业项目“多点开花”【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广交会首日!丹东企业签单168.1万美元【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宽甸:精准把握政策导向抢抓发展新机遇【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政策服务“双轮驱动”丹东加速集聚高校学子【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品牌精彩亮相第五届消博会【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隧道贯通!涉及G331!【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北粮南运!丹东港单船玉米装载量创历史新高【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我市举行工业技改及数字化转型项目拉练观摩活动【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主场!这是一场关于森林的盛会【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今天,25家省内外采购商齐聚丹东……【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文化产业亮相深圳文博会【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广交会丹东企业多点“突围”【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企业精彩亮相“丝博会”“西洽会”【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北方山奇:让更多“土特产”走出大山【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3.41万吨钢材!丹东港刷新年度单日作业量纪录【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东港打造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新高地【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闯”出奇迹“创”出精彩【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在京丹东同乡,“娘家人”喊你【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首单通关!边民互市贸易出口业务开通【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拓展中东欧“朋友圈”,意向订单近千万元【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中俄会客厅”在合作区建成启用【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企业亮相“兰洽会”【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振安区:多领域重点突破绘就振兴新图景【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振兴区:文旅聚人气,项目强筋骨【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党建红”引领“海洋蓝”与“生态绿”双向奔赴【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攻坚三季度冲刺全年胜【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全力攻坚三季度,项目跑出“加速度”【牢记嘱托显担当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优品实力圈粉
    01/13
  • “莓”好“钱”景招手来
    11月23日,丹东(东港)首届草莓产业大会的两个分会场——草莓全产业链展销洽谈活动和金融助力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在东港市国宴酒店火热举行。这场集展示、洽谈、合作于一体的产业盛会,俨然成了一个大型“产销相亲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种植户、企业、采购商和金融机构齐聚一堂,共同擘画丹东草莓产业的“莓”好未来。走进展销洽谈分会场,九个功能展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鲜果区、种苗区、文旅文创区、农资技术区、设备展区、深加工区、金融服务区等分区明确,却又环环相扣,直观清晰地展现了草莓从一颗种苗到最终消费品,乃至文化衍生品的全产业链生态。在种苗展销区,盐城市强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推介人正热情洋溢地向围拢的参观者介绍:“我们的‘盐莓1号’种苗能够实现四季结果,突破传统种植的季节限制。”不远处,一台造型独特的设备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推介员一边操作演示,一边详细讲解:“这台伴生雾化技术设备,不仅能给果蔬保鲜,还能集成打药、施肥、消杀功能。”现场咨询订购的声音此起彼伏。深加工与品牌展示区则弥漫着甜蜜的气息。草莓酱、草莓干、草莓酒、草莓冰激凌……琳琅满目的深加工产品色泽诱人,创意十足,引得参观者频频驻足品尝、问询。不少采购商与鲜果供应商在现场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此次大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流与展示平台,极大地提升了丹东草莓的品牌影响力。”凤城东吉园林草莓种苗基地负责人兴奋地表示,基地目前已与200多户种植户合作,“我们希望通过更多这样的平台,帮助种植户树立科学种植理念,搭上科技兴农的快车。”本次展销洽谈活动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优新品种种苗、绿色栽培技术、农资设备、精深加工产品、文旅宣传以及产销对接等全链条环节。从红颜、章姬、盐莓一号等优质种苗,到温室栽培、无土栽培等先进技术;从基质、肥料、绿色农药,到智能大棚、无人喷药机、精准灌溉系统;从冻干草莓、草莓巧克力等食品,到草莓文创、特色包装等衍生品,可谓应有尽有,集中展示了当前草莓产业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金融助力草莓产业对接分会场同样气氛热烈。多家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齐聚“金融助农服务区”,针对草莓产业从生产、加工、销售到包装、物流等各个环节,量身打造并发布了一系列普惠金融产品。他们与前来咨询的企业代表、种植大户面对面进行融资洽谈,为产业注入亟须的金融活水,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丹东(东港)首届草莓产业大会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示与精准对接,成功地将草莓产业的上下游紧密串联起来,促进了产学研、金融科贸的深度融合,为草莓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动力。一个以“小草莓”撬动“大产业”的振兴蓝图,正在黄海之滨徐徐展开。记者/郑鑫徐宏祥宋琳杜依帆刘海东周广庆于上茹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5
  • 《丹东草莓白皮书》发布 开启产业百年新篇章
    11月23日,丹东(东港)首届草莓产业大会召开。会上发布的《丹东草莓白皮书》成为全场焦点,为丹东草莓产业擘画发展新蓝图,标志着其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百年新纪元”。《丹东草莓白皮书》不仅是对丹东草莓百年历程的系统总结,更是一份特色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宣言书。白皮书围绕百年历程、自然禀赋、科技赋能、精耕之道与产业升级五大板块,全面展现丹东草莓从引种扎根到全链融合的振兴之路。自1911年第一株草莓苗在丹东扎根,丹东草莓依托北纬40°黄金气候、江海交汇的微域环境及特异土壤结构,逐步形成“色泽艳、香气浓、甜度高”的独特品质。在传承传统农耕智慧的同时,丹东草莓持续注入科技动能——通过三级种苗繁育体系、病毒防控网络、智能温室系统等创新手段,实现从土壤到果实的全程精准管控,为产业竞争力提供坚实支撑。当前,丹东草莓正以“三产融合+跨境协同”为新战略,构建覆盖种植、加工、文旅、贸易的现代农业生态圈。从智慧种植、数字供应链,到深加工产品矩阵、草莓主题文旅线路,这颗“红色产业地标”不仅带动十万农户增收,更以“小草莓撬动大经济”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雷家军表示:“草莓是丹东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辽宁省特色农业的重要代表。《丹东草莓白皮书》的发布,为全产业链的科技提升与协同发展提供了系统指引,将持续为产业注入新动力。”《白皮书》的发布,为从种植者到企业、从科研机构到政策制定者的每一位产业参与者,确立了共同的语言体系与发展路径。东北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丹东草莓产业协会副会长李文生表示,以此次发布为契机,将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推动丹东草莓从“中国名牌”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品牌”。记者/郑鑫宋琳徐宏祥杜依帆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5
  • 中国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交流会在我市举行
    11月23日下午,丹东(东港)首届草莓产业大会核心模块——中国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交流会在“中国草莓第一县”丹东东港市启幕,国内草莓全产业链顶尖专家、行业大咖齐聚一堂,以技术为媒、以交流为桥,为丹东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此次交流会是一场关于草莓产业的“思想盛宴”,更是一次赋能未来的“技术大餐”。会议聚焦草莓产业全链条发展,干货满满、亮点纷呈。草莓育种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根基。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名誉理事长张运涛率先带来《四季草莓育种与产业发展》报告,深度解析“四季草莓”育种逻辑与栽培要点,揭秘草莓打破季节限制、实现四季飘香的核心密码,为丹东草莓品种创新指明方向,让在场从业者对品种迭代升级充满信心。品质是草莓抢占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辽宁省草莓育种与优质栽培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志宏以《草莓品质形成机制及优质生产技术》为题,从内在机理出发,结合实操技术,系统拆解草莓风味、口感形成关键因素,给出高品质草莓系统化生产方案,为丹东草莓提质增效提供坚实理论支撑与可行技术路径。产业发展既要种得好,更要卖得远、销得旺。顺丰速运辽宁区国际业务部负责人左长镛聚焦物流环节,分享《顺丰助力丹东草莓新出海,跨国最快次日达》相关内容,依托高效跨国物流网络,破解丹东草莓远销海外的运输难题。抖音电商水果生鲜行业运营经理张艳军、阿里巴巴淘天集团淘宝买菜东北招商负责人关彬彬,分别解读抖音电商流量红利、淘宝天猫农产品消费新趋势,为丹东草莓拓宽线上销路、提升品牌影响力支招,勾勒出丹东草莓品牌化、全球化发展蓝图。此外,多位嘉宾围绕产业发源、智慧栽培、土壤改良、生物防治等领域分享实操经验,多维度赋能丹东草莓产业发展。历时四小时的交流会,从育种到销售、从技术到市场,全方位覆盖草莓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专家们倾囊相授,同仁们潜心聆听,思想碰撞间凝聚发展共识,经验分享中明晰前行方向。此次交流会不仅为丹东草莓产业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更输送了先进技术与前沿理念,必将推动丹东草莓产业提质升级,助力丹东草莓“莓”开四海、香飘世界。记者/宋琳徐宏祥郑鑫杜依帆周广庆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4
  • 合作区:抓项目建设 与时间赛跑
    连日来天气转冷,项目建设者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合作区的丹东丰奥DENBA+冷藏保鲜集装箱生产项目现场,工程车穿梭不停,建设者们奋战在施工一线,全力以赴抢抓进度。目前,该项目6600平方米的研发生产厂房主体建筑已经封顶,8800平方米的生产装配车间正在进行屋面保温铺装。“我们正与时间赛跑,赶在严冬前全力完成墙体保温和室内基础工程,为明年初生产设备安装创造条件。”丹东丰奥冷藏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介绍:“DENBA+冷藏保鲜集装箱的优势是利用全球先进的空间电场保鲜技术,既节能环保,还能有效抑制有害菌,锁住海鲜、水果的水分,延缓熟化,实现食品长时间保鲜和长途运输。”据悉,该项目占地40亩,总投资1.08亿元,主要建设生产厂房、研发办公楼及雨棚、堆场,配置专用冷藏、起重、裁板、冲压等设备70余台(套)。预计明年3月建成后,将年产冷藏集装箱1000箱,产品销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国外冷链市场。记者/童仕东邢漫杜依帆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
  • 振安区:以特色产业发展锻造振兴新引擎
    近年来,振安区围绕打造“轻工产业集聚区、精品农业示范区、温泉康养宜居区、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聚焦产业升级、改革创新、民生改善三大主线,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厚重提气的时代答卷。9月17日,华电丹东金山热电二期1×660MW热电联产扩建工程在振安区同兴镇变电村开工建设。这个总投资超过32亿元的项目预计2027年9月正式投产,建成后将进一步拓展城市集中供热覆盖范围,有效解决供暖热力紧张问题。丹东金山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介绍:“眼下,现场主厂房区域已全面进入开挖施工阶段,钢板灰库支撑混凝土浇筑工作也正同步推进。下一步,项目将围绕锅炉基础出零米这一重要节点全力冲刺。”“十四五”时期,振安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重点支持天皓净化、实发科技等企业扩建扩产,努力打造环保净化产业链条;扶持恒星化工、华星纺织、华洋服装等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丹东东部纺织印染服装加工集聚区。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20年的43户增至59户,2024年产值突破6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由2020年的17户增至36户。在九连城镇实施的丹东市金展服饰制衣有限公司新建服装加工项目,总投资为23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量可达80万件,年产值将达2200万元,可实现税收200万元,同时创造就业岗位500个。振安区累计新增就业总人数6329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11月15日,“魅力振安甜脆相约”第六届马市岛水果萝卜推介会暨振安优品展销活动在安东老街举行,这是振安区发展精品农业的缩影。振安区九连城镇下尖村一组村民柏学军说:“以前的萝卜就是每斤三四毛钱,现在我们的水果萝卜卖到4块钱了,已经走向了全国各地,深老百姓喜欢。”经过多年的发展,振安区蓝莓、软枣猕猴桃等小浆果种植面积已达2.1万亩,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汤山城“哈哈莓”蓝莓品牌获得国家级园艺学会小浆果类金奖,九连城“叆河青萝卜”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翰林蓝莓、稼盛农业、北林科技等一批农事企业成为我市农事品牌企业。在五龙背镇实施了7个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全力打造全国农业产业示范强镇。立足沿江、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优质资源禀赋与坚实产业基础,振安区全面布局“十五五”发展,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攻主线,锚定“特色产业立区、创新驱动强区、融合发展兴区”三大发展路径,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振安新篇章。记者/葛怡鸣李然博李杰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
  • 振兴区:“工业+文旅”双轮驱动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振兴区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工业强区、文旅兴区”为主要抓手,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以项目建设牵动区域经济发展,深耕文体旅商融合发展,走出一条立足新发展阶段、着眼未来新动能的全面振兴之路。“十四五”期间,振兴区新签约项目160个,累计落地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04个;滚动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总投资15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9个,十亿元级项目4个,实现投资数量、质量“双提升”。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8个,总投资9.63亿元。培育“小升规”“规升巨”企业1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1户。纺织服装行业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医药化工行业发展迅速,明珠树脂“双酚A”催化剂填补国内空白,化工研究所成为全球第四大氮化硼供应商并实现“规升巨”。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30个,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48%,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1个、省级绿色工厂2个。聚焦四季游振兴品牌体系,振兴区精心打造6条精品主题线路,培育推广“振兴礼真行”系列特色商品23个,组建涵盖各领域的文旅宣推队伍,积极申报国家级边境旅游试验区。特色街区建设亮点纷呈,安东老街成功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九纬路、七经街获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形成多层次、高品质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服务业活力持续释放。开展“振兴欢乐购”“乐活振兴”等系列促消费活动300余场,投放“老安东新畅行”手绘地图,举办汽车节、鸭绿江青岛啤酒节、银杏文化周等活动,消费热度进一步提升。展望未来,振兴区将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现代化振兴篇章。记者:葛怡鸣李杰童仕东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
  • 元宝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元宝区经济呈现稳中有升、向上向好的态势,其中一个开发区、三个工业园占据“半壁江山”,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80%,走出了一条区域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金山经济开发区智能泵产业园入选辽宁省第三批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名单,是全市唯一入选的产业园区,标志着该园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实现了新跨越。金山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元宝区集聚项目的主要载体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经济总量占全区一半以上,布局了铁东、古城和金山三个工业园区,推动特色发展、优势发展。丹东克隆集团在这里布局打造智慧化工业园区,先后推进了嘉隆、隆强两个机械密封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85亿元,用地面积18.32万平方米,部分生产线已竣工达产。项目建设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夯实发展根基的核心引擎。“十四五”期间,元宝区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精准谋划储备项目84个,落地实施67个,其中43个项目已竣工达产并投入使用。丹东金洋针织有限公司标准化智造工厂项目规划建设项目总投资700万元,占地251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5平方米。作为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性项目,新工厂将引进自动化针织、裁剪、缝制及包装等一系列智能设备,构建一条高效率、高品质的洗碗巾专业化生产线。与此同时,元宝区现代服务业转型步伐持续加快,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80%,成为区域经济核心引擎。“三圈三轴”商业格局日益成熟,丹东(元宝)商贸商务集聚区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新安步行街升级后日均客流达3万人次,摘得省级“双示范”称号;金融业引领作用突出,63家金融机构年纳税占全区税收30%以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速,依托历史文化与生态资源优势,推出“五条精品线路”,构建“四大片区”旅游新格局;金山四季温泉养生馆成为我市新兴温泉打卡地,大黄鸭生态园是近郊亲子游首选景区,北国之春草莓博物馆成为新晋网红景点。特色景点与非遗项目联动发展,“元宝好礼”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在今后的发展中,元宝区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针对城市更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主攻方向,加强科学谋划,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记者/李杰童仕东刘响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
  • 前10月丹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外贸表现亮眼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步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规上工业稳步增长高技术制造支撑有力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制造业增长2.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股份制企业增长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5.2%;私营企业增长1.4%。分行业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36个大类行业中,有1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为50%。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2%,汽车制造业增长4.1%。1-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3.0%。全市主要产品中:鲜、冷藏肉67.0万吨,同比增长2.1%;冷冻水产品15.2万吨,增长12.6%;石墨及碳素制品10.8万吨,增长18.4%;电子元件71300.7万只,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部分行业保持增长1-10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9.5%。其中,建设项目投资下降13.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6.7%。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9.6%,制造业投资下降16.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6.7%。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6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4%;新建商品房销售额34.9亿元,下降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5.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7.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6%。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0.7%,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下降27.4%。交通运输仓储业投资同比增长18.6%,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66.7%,采矿业投资增长63.8%。消费韧性持续彰显网络零售较为活跃1-10月份,全市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2.8亿元,同比增长2.0%。按消费区域分,城镇实现限上零售额92.5亿元,下降2.6%,乡村实现限上零售额10.3亿元,增长4.3%。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18类主要商品“7升11降”。比重前十位的商品种类中,石油及其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2.0%,汽车类商品下降2.5%,粮油食品类商品增长15.7%,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1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增长2.1%,家电和音响器材类商品下降17.3%,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35.7%,烟酒类商品增长37%,金银珠宝类商品下降22.3%,饮料类商品下降2.9%。分商品零售渠道看,限额以上批零单位实现网络零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9.7%。财政收入保持增长金融市场稳定运行1-10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9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税收收入40.4亿元,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1.7亿元,下降2.5%。截至10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876.2亿元,同比增长8.4%。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43.6亿元,增长2.5%。国际贸易形势向好进出口持续双增长1-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66.5亿元,同比增长20.7%,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出口总额143.6亿元,增长23.6%,增速居全省第一位;进口总额22.9亿元,增长5.3%,增速居全省第五位。消费价格小幅回落八大类“三涨五降”1-10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4%,衣着类下降0.6%,居住类下降1.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交通通信类下降2.6%,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0.5%,医疗保健类下降0.1%,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9.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菜下降6.0%,粮食下降1.9%,鲜果上涨3.7%,猪肉下降7.1%。记者/刘响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1
  • 高新区项目建设“抢进度”
    近日,位于高新区的全德高科技包装有限公司应急核防护产业园项目二期工程建设现场机械轰鸣,一派繁忙景象。“天气逐渐变冷,我们将抓住最后的施工期抢进度,争取明年2月建成投产。目前项目已全部封顶,接下来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公司负责人介绍。据悉,该项目是高新区应急核防护产业园主导项目,占地213亩,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厂房、库房、办公楼等建筑物及相关公用配套设施,并购置安装全阻隔生产设备及核防护服生产设备。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综合核防护服70万套、防氚渗透通风气衣70万套、飞机和其他封套4000套、医疗和民用核防护服80万套。“为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高新区成立项目建设服务专班,全力做好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工作。接下来,将持续优化服务,确保重点项目按时间节点高效推进。”高新区管委会经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高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7亿元,同比增长8.1%。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其中,全德高科、荣创科技等亿元以上项目已按序时进度封顶,超粤光学、卓越激光等项目落地投产,6个技改项目全部投产。此外,有效盘活闲置厂房10.1万平方米。记者/童仕东邢漫杜依帆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