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丹东籍学子返乡看振兴:触摸家乡脉动 共话发展未来
  • 发布日期:2025-8-12 10:41:44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故土情深,桑梓意浓。近日,振兴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办以乡情为纽带、以发展为坐标,组织了一场以“情怀家乡,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40余名来自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丹东籍在校大学生、省委选调生代表,深入家乡企业、社区与乡村,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家乡振兴发展的强劲脉搏,在深度交流中锚定青春的奋斗方向。

此次实践活动采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的形式展开,通过“进企业、走基层、看发展”的路径,既让青年人才“眼见为实”近距离感受家乡振兴发展成果,又为其搭建“畅所欲言”的思想碰撞平台。

活动首站聚焦高新技术产业,青年学子们走进丹东市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前沿的研发平台、清晰的产业布局,让在场的青年学子深刻感受到家乡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突破。

“没想到家乡的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达到如此高的水平,研发团队里还有不少从外地引进的高端人才,这背后是产业实力的支撑,更是发展环境的吸引力。”来自南昌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小于在参观后难掩激动,“这让我看到了学有所成回到家乡后,同样能在专业领域实现价值。”

实践的脚步从产业前沿延伸至基层一线,让青年学子们在城乡变迁中感知发展的温度。

在汤池镇集贤村,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被绿植环绕,修建后的村路干净整洁;生机勃勃的蓝莓种植基地里,蓝莓颗粒饱满,长势喜人;日益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让学子们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实践力量。

“以前总觉得乡村振兴是书本上的概念,今天在集贤村,我看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真实模样。”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小张说,“这让我意识到,乡村不仅需要资金和技术,更需要懂农业、爱农村的青年人才,我们大有可为。”

在纤维街道福春六社区,另一幅基层治理的生动图景正在展开。社区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处理居民诉求、化解邻里矛盾、优化便民服务、丰富文化生活。专职网格员结合“线上平台+线下走访”,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该社区锚定“幸福新社区”建设,实现“指尖上的治理”与“家门口的服务”同频共振。

走访过程中,一位公共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这里的工作人员把居民的‘小事’当作大事办,这种精细化治理理念让‘城市温度’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这让我明白,家乡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的增长上,更体现在老百姓的笑容里。”

通过进企业、走基层、看发展,青年学子们近距离感受家乡振兴的活力、魅力与潜力。

座谈会上,3名学生代表围绕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感交流发言。“小时候总觉得家乡发展慢,这次回来才发现,无论产业升级还是城乡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为家乡的进步感到自豪。”“作为丹东籍学子,我们有责任把所学知识带回家乡,哪怕只是实习实践,也要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希望区委区政府能持续搭建更多这样的平台,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家乡、融入家乡。”真挚的话语中,饱含着青年学子对家乡的热爱与期盼,凝聚起建设家乡的青春力量。

此次主题实践活动,既是一次“家乡新貌”的全景展示,让青年人才重新认识家乡的发展潜力;更是一场“人才回流”的温情动员,用乡情感召青年学子回归奉献。

下一步,振兴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才实践活动,通过建立返乡人才信息库、搭建实习实践平台等举措,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了解家乡、选择家乡、扎根家乡,为家乡振兴发展汇聚青春智慧与力量。

记者: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