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在湖北宜昌下水舾装
     10月23日,在湖北宜昌举行的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上,举办了我国目前最大的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下水及命名仪式,将其正式命名为“葛洲坝”号。该船也由此转入舾装阶段。  作为我国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研制及示范应用项目,此次下水和命名的“葛洲坝”号在纯电动力与智能技术应用上实现多项突破,标志着我国内河航运绿色智能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据介绍,“葛洲坝”号纯电动散货船总长近130米,最大载重量超过1.3万吨。船舶配备12个锂电池箱式电源作为动力源,总电量达24000千瓦时,支持快速换电,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  10月20日,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在专用码头吊装电池(无人机照片/郑家裕摄)  10月19日,工人在万吨级纯电动散货船施工现场作业。(郑家裕摄)  10月23日拍摄的“葛洲坝”号纯电动散货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0月23日拍摄的“葛洲坝”号纯电动散货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0月23日拍摄的“葛洲坝”号纯电动散货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0月23日拍摄的“葛洲坝”号纯电动散货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0/24
  • 鲁迅故里打造文化IP
    近年来,位于浙江绍兴越城区的鲁迅故里围绕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持续打造特色文化IP,有效延续了文化名人的当代活力。目前,鲁迅故里与8家设计团队达成合作,作为官方供应商共同开发以鲁迅及其文学作品为主题的文创纪念品与特色餐饮单品,并结合季节更迭设置主题打卡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10月23日,在新建成的鲁迅故里二期,人们经过鲁迅作品主题灯箱。(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10月23日,游客在鲁迅故里和鲁迅的创意塑像合影。(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10月23日,在新建成的鲁迅故里二期,游客走进一家书店。(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10月23日,游客在鲁迅故里选购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10月23日,游客在鲁迅故里拍摄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10/24
  • 广西龙胜:金秋梯田美如画
    眼下,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一片金黄,成为众多游客观光“打卡”的热门景点。龙脊梯田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证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这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及其间村寨风貌(10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这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及其间村寨风貌(10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10月22日,游客乘坐缆车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观光(无人机照片/潘志祥摄)  10月22日,游客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观光(无人机照片/潘志祥摄)  10月22日,游客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观光。(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这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及其间村寨风貌(无人机照片/潘志祥摄)  10月22日,游客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观光。(潘志祥摄)
    10/23
  • 新疆:棉海丰收忙
    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87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海一眼望不到头。数台大型采棉机穿梭其间,朵朵棉花被采棉机采摘、收集、打包、出仓,棉田里一派丰收繁忙景象。  10月21日,采棉机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棉田中工作(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宿传义摄)  10月21日,采棉机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棉田中工作,旁边是刚采收打包好的棉花。(新华社记者贾钊摄)  10月21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棉田中,叉车将打包好的棉花装车。(新华社记者顾煜摄)  10月21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棉田中,棉农在固定棉花包。(新华社记者顾煜摄)  10月21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打包好的棉花被送往轧花厂。(新华社记者贺小童摄)
    10/23
  • 今年以来最亮彗星现身夜空
    今年以来地球上可观测的最亮彗星近期进入公众视野,它就是公转周期1300多年的C/2025A6(Lemmon)彗星(简称“莱蒙彗星”)。天文科普专家表示,这颗彗星会在10月21日过近地点,11月8日过近日点,这段时间前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它会在黎明或黄昏匆匆现身。  这是10月19日在四川省稻城县无名山拍摄的莱蒙彗星。(戴建峰摄)  这是10月20日在四川省稻城县子午工程二期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前拍摄的莱蒙彗星。(戴建峰摄)
    10/22
  • 海丝文化点亮合浦夜经济
     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的广西北海合浦着力打造海丝首港景区,采用汉韵建筑、全景交互式生活港、商业演艺“三者合一”的运营模式,再现海上丝路盛景,带动区域旅游、文化、生活融合一体。自2021年10月试运营以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夜间旅游消费收入超1.3亿元。  10月20日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拍摄的海丝首港景区夜景。(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10月20日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海丝首港景区拍摄的烟花秀。(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10月20日,游客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的海丝首港景区观看演出。(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10月20日,演员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的海丝首港景区表演。(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10月20日,游客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的海丝首港景区观看演出。(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10月20日,游客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的海丝首港景区购买小吃。(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10/22
  • 启明星伴月现身天宇
     10月19、20日黎明前,化身为启明星的金星与一弯残月在东方低空近距离相伴,上演一幕浪漫的“星月童话”。  10月20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拍摄的启明星伴月。(陈志国摄)  10月20日在黑龙江省富锦市拍摄的启明星伴月。(曲玉宝摄)  10月19日在黑龙江省同江市拍摄的启明星伴月。(刘万平摄)  10月19日在黑龙江省同江市拍摄的启明星伴月。(刘万平摄)  10月20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拍摄的启明星伴月。(王勇刚摄)  这是10月20日在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的北大荒集团北安分公司赵光农场有限公司拍摄的启明星伴月(无人机照片/钱泊羽摄)  10月20日在黑龙江省富锦市拍摄的启明星伴月。(曲玉宝摄)  10月20日在黑龙江省富锦市拍摄的启明星伴月。(庚喜庆摄)
    10/21
  • 昔日盐碱地 秋日绽斑斓
    近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泰达植物资源库芊卉园的观赏草迎来最佳观赏期,狼尾草、粉黛乱子草等色彩斑斓,摇曳生姿,吸引不少游客游览拍照。占地约26万平方米的泰达植物资源库曾是一片盐碱荒地,经过十余年建设,现已成为集科研、科普、示范、观赏于一体的植物林草种质资源库。  10月20日,游客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泰达植物资源库芊卉园内游览拍照。(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10月20日,游客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泰达植物资源库芊卉园内游览拍照。(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10月20日,游客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泰达植物资源库芊卉园内游览拍照。(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这是10月20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泰达植物资源库芊卉园拍摄的狼尾草。(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10月20日,游客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泰达植物资源库芊卉园内游览。(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10月20日,游客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泰达植物资源库芊卉园内游览。(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10/21
  • 新疆:沙漠胡杨入画来
      金秋时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的沙漠胡杨景观与塔里木河互相映衬,美不胜收,吸引不少游客观光游览。  10月17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拍摄的塔里木河与金色胡杨(无人机照片/汪志鹏摄)  10月18日,游客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东沙山感受沙漠越野的乐趣(无人机照片/汪志鹏摄)  10月18日,游客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东沙山体验骆驼骑行(无人机照片/汪志鹏摄)  10月18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游人如织(无人机照片/汪志鹏摄)  这是10月18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拍摄的罗布人村寨景区(无人机照片/汪志鹏摄)  10月13日,游客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一处胡杨林中拍照打卡。(汪志鹏摄)  10月13日,绘画爱好者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一处胡杨林中写生。(汪志鹏摄)  10月17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塔里木河与金色胡杨互相映衬(无人机照片/汪志鹏摄)
    10/20
  • 海南陵水:惬意错峰游
    国庆假期后,机票、酒店等价格下降,不少游客来到海南享受舒适惬意的错峰游。  10月19日,海上小火车在海南海洋欢乐世界度假区行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10月18日,游客在海南海洋欢乐世界度假区观看水下表演。(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10月18日,游客在海南海洋欢乐世界度假区游玩。(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10月18日,游客在海南海洋欢乐世界度假区体验喂食企鹅。(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10月19日,海上小火车在海南海洋欢乐世界度假区行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10月18日,游客在海南陵水一家酒店的前台办理手续。(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