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云海相望——云冈石窟艺术特展”在沪开幕
    10月9日,“云海相望——云冈石窟艺术特展”在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趣看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展览采用“双展区”布展模式,汇聚云冈文物、3D复原石窟、当代艺术作品,还包含VR交互体验和原创数字艺术展演等。展览将于10月10日起向公众开放,并展至2026年3月26日。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北魏王朝开凿的大型石窟群。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0月9日,参观者在趣看美术馆参观云冈文物。(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10月9日,参观者在趣看美术馆观展。(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10月9日在特展现场拍摄的云冈文物。(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10月9日,在位于今潮8弄的户外展区,参观者游览云冈第12窟“音乐窟”的1:1复制洞窟。(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10月9日,在位于今潮8弄的户外展区,参观者在复制洞窟内留影。(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10月9日,参观者在特展现场进行VR交互体验。(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10/11
  • 百年光影 对话故宫今昔
    20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迎来百岁生日。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一百年来,从萌芽诞生到曲折成长、从步履维艰到阔步前行、从探寻求索到锐意创新的发展历程,故宫徐徐铺陈一幅“换了人间”的百年画卷。  百年光影流转,变的是岁月风貌,不变的是文明传承的力量。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初拍摄的午门及西雁翅楼(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午门及西雁翅楼(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20世纪初拍摄的角楼(故宫博物院供图);右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角楼(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1933年2月拍摄的太和门广场第一批文物南迁时的情景(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太和门广场(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初拍摄的太和殿(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太和殿(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初拍摄的太和殿(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太和殿(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初拍摄的中和殿(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中和殿(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初拍摄的保和殿(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保和殿(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初拍摄的乾清宫(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乾清宫(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初拍摄的交泰殿(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交泰殿(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拼版照片:左图为20世纪初拍摄的御花园千秋亭(故宫博物院供图);右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御花园千秋亭(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20年代拍摄的钦安殿(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钦安殿(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20年代拍摄的储秀宫(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储秀宫(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20年代拍摄的储秀宫内景(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储秀宫内景(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20年代拍摄的天一门(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天一门(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前期拍摄的神武门(故宫博物院供图);下图为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神武门(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太和殿。  2025年10月10日拍摄的西雁翅楼。
    10/11
  • “China Travel”持续火热 重庆迎来入境游热潮
     近年来,不断优化的入境政策为境外游客赴华提供了更多便利,“来华旅游攻略”“赴华购物清单”等成为国外社交媒体热门搜索关键词,“ChinaTravel”的热度延续至今。  山城重庆凭借其独特的城市景观和风土人情,吸引不少外国游客前来品尝美食、打卡景点、体验文化。 外国游客在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品尝重庆美食、欣赏夜景。(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10月1日,俄罗斯游客在重庆市渝中区参观十八梯大隧道遗址。(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10月1日,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入境旅客排队等候查验信息。(曾言延摄)  10月1日,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入境旅客填写入境卡。(曾言延摄)  10月1日,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民警帮助韩国旅客填写入境信息。(曾言延摄)  10月3日,加拿大游客克里斯提安(左)和家人在重庆市渝中区李子坝游玩。(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10月3日,一名塞尔维亚游客在重庆市渝中区李子坝观景平台游玩。(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10月3日,一名哈萨克斯坦游客在重庆市渝中区李子坝拍照。(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10/10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
     10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测算,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10月8日,游客在贵州省遵义市遵义会议会址合影留念。(袁福洪摄)  10月7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卫坡村的魏坡新序项目休闲游玩。(黄政伟摄)  10月7日,游客在河南省孟州市赵和镇游玩(无人机照片/白水平摄)  10月8日,游客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海滨游玩。(蒙钟德摄)  10月1日,游客在南京夫子庙景区游览(无人机照片/刘建华摄)  10月5日,游客在浙江省浦江县东街欣赏板凳龙巡游(无人机照片/张辉摄)  10月1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张晓亮摄)  10月5日,游客在重庆奉节三峡之巅景区游览。(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10月3日,人们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祠参观。(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10月7日晚,游客在武汉黄鹤楼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10/10
  • 千年古镇摆起长街宴
    10月5日,重庆磁器口古镇摆起长街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美食、赏民俗表演,共迎中秋佳节。  位于嘉陵江边的重庆磁器口古镇始建于北宋年间。近年来,当地统筹推动文旅融合与城市更新,在保留古镇原有街巷布局的基础上,把传统文化融入街区、植入景点,让这座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是10月5日拍摄的重庆磁器口古镇长街宴活动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这是10月5日拍摄的重庆磁器口古镇长街宴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这是10月5日拍摄的重庆磁器口古镇长街宴活动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10月5日,游客在重庆磁器口古镇长街宴活动现场品尝美食。(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10月5日,川剧变脸演员在重庆磁器口古镇长街宴活动现场与游客互动。(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10月5日,川剧变脸演员在重庆磁器口古镇长街宴活动现场与游客互动。(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10/09
  • 哈尔滨湿地秋韵美
    哈尔滨湿地资源丰富,现有湿地名录面积4.05万公顷,百里生态长廊的图景构成了一条壮阔的城市湿地景观带。10月的哈尔滨,湿地秋意醉人,一幅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沿江展开。  这是10月7日拍摄的哈尔滨金河湾湿地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这是10月7日拍摄的哈尔滨金河湾湿地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这是10月7日拍摄的哈尔滨群力外滩湿地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这是10月7日拍摄的哈尔滨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松摄)这是10月7日拍摄的哈尔滨金河湾湿地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这是10月7日拍摄的哈尔滨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这是10月7日拍摄的哈尔滨群力外滩湿地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这是10月7日拍摄的哈尔滨金河湾湿地公园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10/09
  • “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在故宫开幕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9月29日,“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开幕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展览分为“一脉文渊”“百年传承”“万千气象”三个单元,展出文物200件(套),立体式阐释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全方位展现故宫博物院发展历程。展览于9月30日在午门展厅正式对公众开放。  这是9月29日拍摄的故宫一角及展览海报(左下)。新华社记者徐嘉懿摄  9月29日,观众参观青铜莲鹤方壶。(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9月29日,观众参观乐寿堂嵌珐琅书画屉心槅扇。(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9月29日,观众参观“遇见你的故宫色”裸眼3D数字展。(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9月29日,观众参观伯远帖卷。(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9月29日,观众参观掐丝珐琅太平有象。(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9月29日,观众参观青玉兽面纹璧。(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9月29日,观众参观诸上座帖卷。(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9月29日,观众参观五牛图卷。(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9月29日,观众参观金瓯永固杯。(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9月29日,观众参观太和殿琉璃屋脊兽。(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9月29日拍摄的清明上河图卷局部(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9月29日,参观者在观看展品。(新华社记者徐嘉懿摄)
    09/30
  • “乾隆花园”今日向观众开放
    时逢北京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宁寿宫花园第一、二进院落于9月30日起向观众开放。同时,“天工匠心——宁寿宫花园的历史与守护”主题展览将在花园遂初堂及东西配殿展出,为观众系统性地呈现宁寿宫花园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保护修复成果。  宁寿宫花园又称“乾隆花园”,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西北隅,是乾隆皇帝为晚年生活构建的理想居所。花园自南向北分为四进院落,共有27座风格各异的建筑,融汇南北园林艺术精华。  这是宁寿宫花园一角(9月29日/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这是宁寿宫花园一角(9月29日/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这是宁寿宫花园一角(9月29日/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这是宁寿宫花园一角(9月29日/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这是宁寿宫花园营建史动画长卷(9月29日/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09/30
  • “国博号”彩绘主题飞机今日首航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东方航空联合推出的“国博号”主题彩绘飞机今日在北京大兴机场首航,飞往上海浦东,并以此为起点,逐步投入国内、欧美澳等重点航线及“一带一路”国际航线,架起文化传播的“空中桥梁”。  9月28日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拍摄的“国博号”彩绘主题飞机。(卢旭摄)  9月28日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拍摄的“国博号”彩绘主题飞机。(卢旭摄)  9月28日,工作人员手持凤冠冰箱贴在“国博号”彩绘主题飞机内拍摄。(卢旭摄)  9月28日拍摄的“国博号”彩绘主题飞机上凤冠图案的头枕巾。(卢旭摄)
    09/29
  •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兴安岭秋意浓
      近日,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的大兴安岭西坡地区秋意正浓。  这是9月28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绰河源镇拍摄的大兴安岭林海日出(无人机拼接照片/新华社记者马金瑞摄)  这是9月25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拍摄的白桦林与湿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马金瑞摄)  这是9月25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拍摄的白桦林(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马金瑞摄)  9月25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牛群在林间吃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马金瑞摄)  这是9月28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绰河源镇拍摄的兴安落叶松林。(新华社记者马金瑞摄)  这是9月28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绰河源镇拍摄的兴安落叶松林。(新华社记者马金瑞摄)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