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5-8-13 9:26:54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两项指标增速均居全市前列。引进内资、外贸进出口额分别增长17.2%、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8%,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这份成绩单不仅展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更折射出高新区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等方面的战略布局初见成效。

时下走进高新区“4+1”园中园建设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繁忙景象。“‘4+1’园中园,即增材制造、光电信息、应急核防护、国际智慧物流四大主导产业园区加上‘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园中园”的集约化发展模式,变“单兵突击”为“集团冲锋”,打破了传统产业园区“摊大饼”式的空间局限,更好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如今,园区内的超粤激光跨境电商平台已初具规模,新东方智衣、丹东药业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新东方晶体的集成电路智能分装设备项目,作为全市唯一入选2025年省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引领辖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安全应急产业作为园区新的增长极也正在加速崛起。随着《丹东市安全应急产业基地规划建设方案》的落地实施,一个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基地正在形成。前不久,丹东全德高科技包装有限公司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在高新区正式签署PVDC防护服纳米功能涂层材料开发项目合作协议。

“产业集群不是企业的简单扎堆,而是创新要素的化学反应。”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已形成22家高新技术企业和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低搭配的科技企业发展格局,涵盖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园区里雏鹰、瞪羚企业共15家,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1%。一系列发展成果表明,园区科技型企业军团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实现了同步提升。

当下,创新已成为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园区正在经历从‘生产车间’向‘创新策源地’的转变。”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已集聚省市级创新平台13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3家,“去年,科技型企业对园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
从产业地图的精心绘制,到创新种子的开花结果,再到开放大门的越开越大,高新区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书写着新时代东北振兴的生动答卷。
记者:刘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