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冬航季产品“套餐”送到家门口11月2日,由大连机场集团、南方航空、中国国际航空等10家骨干航空公司及5家国际旅行社联合举办的大连机场冬航季航空旅游产品丹东专场推介会举行。作为响应国家及省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具体实践,本次推介会将优质的航空出行产品和旅游线路送至丹东市民“家门口”,有效降低信息获取门槛,进一步吸引沈阳、哈尔滨乃至南方城市游客通过航空渠道走进丹东,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关联消费增长,为即将到来的冰雪旅游季预热造势,助力冬季“热经济”持续升温。推介会上,大连国际机场集团市场营销部作冬航季航线布局解读。大连机场汇聚36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运营160条航线,连接国内外通航点103个,形成覆盖广泛、衔接高效的航线网络。国内航线中,北上广深等主干城市直航比例大幅提高,热点城市航班量、“候鸟季”城市航班量均有增加。国际及地区航线优势凸显,国际航线通达性东北最优。随后,各航司与旅行社同步推出特色产品。春秋航空作为丹东市场主要服务商,依托18条大连出港航线,联合春秋旅游推出广西巴马养生之旅、潮汕美食之旅等产品。大连北方假日国际旅行社则发布三大目的地特惠套餐,精选西安、云南、三亚黄金线路,提供特惠机票及团队尾单;上线“大V旅行同业分销平台”,整合机票、签证、酒店等一站式资源,助力旅游同业实现共赢。见习记者/葛怡鸣李然博记者/刘响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1/04
- 灯火映金黄 邀您夜赏银杏大道深秋的丹东,百年银杏褪去绿装换上“金衣”。夜幕降临后,城市灯火与金黄银杏叶交相辉映,七经街、九纬路等核心路段化身浪漫打卡地,吸引市民与游客争相定格这份秋日限定美景。10月末至11月初,是丹东银杏的最佳观赏期。暖黄色路灯光穿透层层叠叠的银杏叶,在路面的“金毯”上洒下斑驳光影。微风拂过,黄叶翩翩飘落,与城市夜景相映成趣。孩童追着落叶奔跑嬉戏,手中攥着刚拾起的扇形黄叶。情侣依偎在树旁,举着手机自拍,让金黄背景定格甜蜜瞬间。摄影爱好者架起相机,耐心调整最佳角度、参数,捕捉叶片与灯光交融的灵动画面。不少游客利用丝巾、帽子等“道具”,在银杏树下摆出各式造型,欢声笑语萦绕在“黄金大道”上空。为方便市民和游客赏景打卡,住建部门优化了沿线照明设施,让夜间赏景更舒心。如今,夜赏银杏已成为丹东文旅新热点。“黄金大道”与城市烟火气交织,既展现了生态之美,更彰显了城市独特底蕴,成为深秋里最灵动、最动人的“城市名片”。记者/周广庆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1/03
- 我市20家企业亮相辽宁省电商盛会10月30日至31日,中国(辽宁)品质电商合作交流活动周和辽宁省第六届电商直播节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举办。市商务局组织瑞沃尔、优迪诺、老戴家食品等20家企业、50余种产品亮相,吸引客商驻足关注。活动现场设全球电商供应链选品对接展洽区,丹东市展区和东港、凤城、宽甸3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展区同时亮相。丹东欣时代、新东方智衣(丹东)通过现场直播,累计线上销售近百万元。在10月30日举办的直播节启动仪式上,省商务厅对2024年度、2025年度全国农村电商典型案例进行颁奖。凤城市的卢琳、宽甸满族自治县的陈军荣获“2024年全国农村电商带头人”称号;凤城市的张丽娟荣获“2025年全国农村电商带头人”称号;凤城市蓝旗镇农业产业化电商扶贫协会直播基地获评“2025年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村播学院)典型案例”。记者/刘响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1/03
- 开栓供暖 我市今冬供暖季正式开启11月1日零时,我市正式开启今冬集中供热。全市供热系统已提前完成试运行、管网改造等准备工作,以“未诉先办、接件即办”新机制和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全力保障市民温暖过冬。记者在欧尚广场小区17号楼居民姜先生家中看到,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为22℃。“今天是正式供热第一天,我对这个温度很满意。早晨我想洗一下过滤网,不会操作,就打了客服电话,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不但帮我清洗了过滤网,还教会了我怎么操作。”姜先生说。据悉,全市现有21家供热企业,供热面积达7134万平方米,用户72万户。其中,市区供热企业18家,供热面积4688万平方米,用户47万户;各县(市)供热企业3家,实现一县一热源,供热面积2446万平方米,用户25万户。全市供热企业到场储煤及合同在途已达99%以上。为确保供热质量,今年初,我市组织相关部门和各供热企业对上个供热季暴露的问题进行“回头看”,对收集整理的28717个问题进行精准分析,梳理出达标要求舒适温度类、设施维修类、房屋原因类等7类问题,编制《问题清单》;以问题为导向,分析成因,提出改进措施,编制下发《整改责任清单》。市政府多次召开调度会,并到供热企业和施工现场调研督导,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协调、调度,研究解决。各级政府、各供热企业共投入1.7亿元,对热电厂、锅炉房、换热站、供热管网及楼道立管进行维修改造,累计完成老旧管网及楼道立管改造230公里,超出计划40%。在优化服务方面,市供热管理部门建立“未诉先办、接件即办”机制,实现热用户诉求快接、快转、快办,在主要媒体公布全市供热管理部门和供热企业服务电话68部;建立供热网格微信群,主动征求居民对供热的意见,及时处理问题,主动发布抢修信息。供热企业印发供热服务卡5000张、宣传海报1000张,同步开启社交平台咨询及报修业务。今冬供热季,我市将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设备运行、能源储备、服务监管等工作。依托供热数据平台,强化监管手段,持续跟踪供热企业运行情况,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和天气变化情况,指导督促供热企业调整供热参数,确保热用户室温达标。记者/王子宁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1/03
- 2000多人齐动手 扮靓城市靠大家10月31日,市直机关工委组织68家市直单位2000余名党员干部走进共建社区,开展“银杏染秋·清扫扮城”市容环境大清扫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活动,以实际行动扮靓城市、服务群众。活动中,党员干部深入社区街巷、公园广场,对卫生死角进行“拉网式”清理。在保留秋日景观的同时,重点清扫路面垃圾与银杏落果,擦洗公共设施,规范摆放共享单车。在开展环境清扫的同时,党员干部开展“大走访”,面对面倾听居民关于供热、用气、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的诉求,现场解答政策,能够当场解决的立即处理,需要后续跟进的建立台账,协调推动解决,让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下一步,市直机关工委将持续推动干部下沉常态化,让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成为一道不变的风景线,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见习记者/李然博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1/03
- 汇聚社会力量 续写鱼水深情10月27日,振兴区双拥联盟单位签约暨老战士慰问活动在七经街商圈退役军人服务站举行。丹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振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鸭绿江双拥文化研究院等单位同志,及10家企业的代表与近10位老战士代表参加活动。振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企业代表签署了双拥联盟合作协议,并为联盟单位现场授牌。此举标志着振兴区构建“政企协同、社会参与”双拥工作格局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慰问环节温情洋溢。主办单位代表为在场的老战士送上慰问品,表达崇高敬意和诚挚祝福。老战士们自发唱起红色歌曲,铿锵旋律回荡在活动现场,展现了永不褪色的军人情怀,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此次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军地合作基础,为区域双拥工作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续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记者:于上茹11/03
- 百年银杏大道,等风等雨也等你!深秋的丹东,绽放着一年中最绚烂的风采。满城银杏渲染的“金色世界”,在连绵细雨中别具风韵。九纬路的百年银杏大道,已步入一年中最辉煌的时节。雨水浸润着这条声名远播的历史文化名街,将其渲染成一幅浓郁而静谧的油画,恰如其分地诠释“等风等雨也等你”的浪漫意境,静候八方来客。10月30日,秋雨并未阻挡人们赏景的热情。慕名而来的市民与游客撑着雨伞,漫步于金色的长廊之中。历经百年风雨的银杏树,虬枝交错,黄叶如蝶,织就了一片璀璨的金色穹顶。被雨水洗涤过的叶片,色泽愈发鲜亮润泽,与湿润的街面石板相映成趣。微风过处,凝聚着雨珠的叶片翩跹而落,为这幅静美的画卷增添了动感的诗意。“听说丹东的银杏大道比画还美,今天冒雨前来,果然名不虚传。这趟来得值!”从沈阳专程赶来的李女士兴奋不已。一位市民感慨道:“雨中的景色比晴天多了一份宁静和深沉,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声音。”风雨无阻,美景不负。振兴区第二届银杏文化周期间一场及时的秋雨,让百年银杏大道上这片金色,焕发出更为纯粹和震撼的生命力。被秋雨润泽后展现动人姿态的百年银杏大道,正以洗尽铅华后的澄澈与宁静,等待着与你相遇。记者/刘海东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0/31
- 丹东作品《义东线》入选全国年度十大优秀案例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与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讲好中国工业故事”创意传播征选活动在北京举行。专家团围绕主题契合度、价值导向、创意创新、传播实效、艺术表达五个维度,对海量征集作品展开严格评审。最终,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报送的宣传片《义东线》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动人的叙事表达以及深刻的精神内涵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年度十大优秀案例。从抗美援朝时期冒着炮火守护电力生命线,到和平年代保障万家灯火、助力地方发展,丹东电力人用行动诠释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抗美援朝期间,安东市成为大后方战略基地。安东一次变电所是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电力支撑的唯一220千伏变电站。《义东线》以抗美援朝时期的真实历史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语言与情感铺垫,完成了从“记录历史”到“传承精神”的深度跨越,让“义东精神”成为激励当代电力人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的精神坐标。1950年11月8日,美军出动百余架轰炸机对鸭绿江大桥进行地毯式轰炸,安东(今丹东)失去唯一电力来源,志愿军指挥部、后勤部、军用机场、医院等重要机关和基地瞬间瘫痪。危急时刻,一群“不穿军装的电力战士”挺身而出,在凛冽的寒风中、在枪林弹雨下,喊出了“人在,供电线路就在”的铮铮誓言。他们用两个“七天七夜”抢修“新六线”、抢架“义东线”,铸就了“不怕牺牲、攻坚克难、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义东精神”,被称为“中国电力工人奉献精神的源流”。2020年,安东一次变电所与鸭绿江断桥、志愿军指挥部旧址等一道被丹东市人民政府认定为“抗美援朝战争遗址”。七十余年来,“义东精神”从未褪色,而是在一次次考验中不断传承、不断续写。1976年丹东电力人驰援唐山抗震,2010年两千多名党员战斗在抗洪保电最前线,2020年提前61天高质量完成“抵边村寨”电力工程建设,2021年紧急驰援河南抗洪救灾,用行动诠释担当。如今的丹东220千伏变电站已成为丹东市重要的供电枢纽。如今,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国网丹东供电公司继续以“义东精神”为指引,全力打造责任电网,在助力兴边固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征程中,当好电力先行官、架起党群连心桥,不断续写新时代的电力荣光。记者/邢漫杜依帆编辑/赵晴编审/邹润10/31
- 巴林亚青会开幕 丹东跆拳道运动员夺得金牌记者:孙启晗10/31
- 传承抗美援朝精神 红色教育铸魂育人记者:王冶治梁雪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