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5-7-4 10:16:31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连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我市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各地区各部门第一时间响应、迅速行动,从城区到乡镇,从街道到社区,织密织牢防汛安全网,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那些在雨中坚守的身影,如同一束束光照进人们心中,温暖而坚定。
振安区:事事心中有底,层层压实责任
振安区全面压实防汛责任,镇街联动、多点发力,积极应对强降雨带来的多重风险。五龙背镇组织镇村干部深入村屯,对老旧房屋、低洼地带、山洪危险区等重点区域进行隐患排查,安排专人巡查河道沟渠,保障排水畅通。汤山城镇制定紧急修复方案,协调整改风险隐患点4处。
同兴镇调派机械清理排水沟100余米,提升龙母村周边排洪能力。九连城镇实行24小时值守和“包片巡查+重点盯防”机制,新增隐患点第一时间布设警戒。楼房镇安排专人监控梨树水库水位,开展不间断巡逻。
鸭绿江街道对辖区老旧小区、低洼路段、险房危房等点位开展拉网式排查,成立党员志愿者转移安置小组,做好特殊群体转移准备。珍珠街道增设水泵清淤提效,走访养老院重点排查安全隐患。太平湾街道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开展防洪闸门开关演练,累计操作吊装20余次,有效提升江堤应急处置能力。
振兴区:全链条构筑安全屏障
振兴区从物资储备到信息预警,从隐患排查到转移安置,全方位构筑防汛安全屏障。汤池镇实施“物资下沉”策略,将32类抢险物资预置在重点区域。花园街道联合民警对未拆迁楼宇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隐患清零。
帽盔山街道组织清淤白房河河道,应急分队迅速清理道路积水,预设安置点物资齐全。永昌街道以“线上+线下”双轨联动,开展“敲门行动”重点关照特殊群体,实现预警信息秒级直达。纤维街道建立34人应急队伍,设立避险点并组织5场实战演练,覆盖转移、抢险等7大科目。
元宝区:第一时间响应,迅速处置险情
元宝区各镇街迅速召开防汛工作会议,确保人员、物资、响应三到位。金山镇出动百余人、两台机械疏通河道,转移高风险群众5户8人。七道街道储备沙袋、铁锹等物资,合理规划保障随时可用。
九道街道开展沙盘推演,明确16户险房与各类风险点。兴东街道实行网格化巡查,闭环整改隐患56处。广济街道设立警示标识、专人值守,目前已安全转移安置群众7户11人。
东港市:多线作战,全市总动员
自7月1日起,东港市8座水库陆续开闸预泄,腾库迎洪。各乡镇清障河道,实施实时动态监测。城区13座泵站全天候值守,26个在建工地全面停工加固,300人应急队伍严阵以待。2039艘渔船全部在港避险,贝类作业人员已全部安全转移。
凤城市:精准预警,提前转移群众161人
7月3日,凤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多轮预警,并派出4个督导组赴各乡镇督查。目前,已安全转移地质灾害隐患区群众161人,其中赛马镇48人,爱阳镇113人。
宽甸满族自治县:严防死守,筑牢基层防线
宽甸落实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全面开展河道巡查、险点盯守,抢险队伍随时待命。河道内各类作业全部叫停,确保群众绝对安全。
气象部门:以“迅”制“汛”精准预警护万家
6月29日至7月3日,丹东遭遇今年以来最强区域性强降雨。市气象部门强化预报预警,升级“131631”递进式服务机制,联合多部门开展5次地灾气象风险会商,发布预警信息15条,滚动推送气象信息7期,累计触达用户超3.5万人次。
消防救援:闻汛而动,排涝抢险保民生
7月3日15时11分,振兴区瓦房村排涝求助报警后,中和路消防站出动2车10人,快速处置2户院落积水。汛期期间,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全天候备勤,确保第一时间响应处置险情。
应急管理部门:强化监管压实责任
应急管理部门对危化企业、非煤矿山、尾矿库开展拉网式督查,对“头顶库”17户居民再次核查安置预案,织密化工、矿山、工贸企业“三道防线”,确保“隐患清零、物资备战、责任到岗”。
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打好“电力防汛仗”
启动应急机制后,公司41支抢修队伍、711人严阵以待,全面巡查91条重点线路和132座变电站,优化调控策略,并通过多渠道普及安全用电知识。
铁路丹东站:暖心服务,守护旅客平安出行
车站加密排水巡检频次,在进出站通道铺设防滑垫,加派工作人员引导重点旅客安全乘降。调图过渡期间确保运行平稳、服务有序。
李冀宁 刘佳利 李瑞晗 赵福来 陈薪成 王思阳 孙林 王燕
记者/周广庆 刘作庆 张瑞 曲丹凤
王一淞 于国洪 邢漫 李冉霞 李彤
编辑/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