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大道通海 畅行未来
    今年以来丹东交通建设的标志性成果纷纷重磅落地:9月27日,本桓宽高速公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时间线前推到今年4月17日中断5年之久的丹东至韩国仁川国际客货班轮恢复运营从陆到海,两大动脉先后贯通成为五年间丹东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完成交通投资109亿余元,织密立体交通网络、强化执法监管、筑牢安全防线、升级民生服务,用实干与担当为城市振兴铺就了坚实通途。作为东北东部地区南下黄海、北上长吉图的核心通道,总投资超38亿元的本桓宽高速公路意义非凡——无缝衔接G11鹤大高速,将宽甸至沈阳的车程缩短至1.5小时,丹东至长春、哈尔滨的时空距离分别压缩至4小时和6小时。这条高速彻底打破了辽东山区的交通瓶颈,串联起沿线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更成为带动区域产业聚集、人才引进和旅游开发的“经济线”,为丹东融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多点发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十四五”期间,丹东多点发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沈丹铁路凤凰城至金山湾段扩能改造工程于2024年底全线完工,铁路运输效能大幅提升;超过49亿元的投入,让3410公里普通公路旧貌换新颜,宽甸兴边沿江公路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2344.5公里农村公路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港口与航道建设成果丰硕。丹东港焕发新生,累计投资超7亿元,大东港区泊位升级、航道疏浚与浪头港区货运功能同步推进,鸭绿江下游航道二期工程(上段)如期完工,为对外开放打通“海上门户”。2024年11月,国家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同意丹东港口岸大东港区10个泊位临时进出国际航行船舶,标志着丹东在对外开放的征程中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进一步保障了东北东部腹地企业生产运营所需的矿石原料、成品钢材、煤炭能源、粮食等货物的稳定通关,有效提升了丹东港口岸对外开放能级和综合服务能力。全国旅友打卡点赞“山海传奇G228环渤海自驾之路”和“G331国道丹东—珲春线路”成功入选2024“中国之路”十大自驾游精品线路。市交通运输局以“鸭绿江畔桃花路英雄丹东边境游”为主题,重点打造了G228国道丹东线虎山至燕窝段旅游公路,并沿着鸭绿江继续打造G331国道丹阿线旅游公路,进一步打通了鸭绿江边境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的特色旅游路线,形成“通景、链景、融景”的交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开放政府大院停车场,缓解旅游旺季停车压力;改善洗漱区域环境,强化水、电、卫等基础保障,让游客有更好的住宿体验……交通部门与宽甸共同推进G331沿线环境和人居环境整治,把过路的“流量”更有效地转化为发展的“增量”,让游客的丹东之旅成为难忘的美好记忆。成果惠及民生组建丹东公交集团有限公司,29.5公里公交专用道、56个新增站点让市民出行更便捷,3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87.14%;智慧公交建设成效显著,支付方式全覆盖,8条线路支持刷脸乘车,100%实时信息可查询,25个电子站牌让出行规划更精准,149台新更换的公交车辆为市民带来更舒适的乘车体验。从高速公路到国际化港口,深刻重塑丹东的经济地理格局与发展半径,激活了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丹东将以更完善的交通体系,更优质的服务保障持续书写区域振兴与民生改善的新篇章。记者/王俊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3
  • 丹东“全岗通”的十八般武艺
    11月12日,丹东市2025年城市社区“全岗通”技能大比武市级决赛举行。本次活动以“强基层、优服务、爱丹东、展风采”为主题,旨在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推动“全岗通”模式从“职能通”向“服务通”“治理通”升级,打造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提升基层服务效能和治理水平,为丹东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基层治理动能。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6支代表队18名选手同台竞技,充分展现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为民服务风采。活动自7月启动以来,严格遵循“全员参与、逐级开展、以赛促学、务求实效”原则,历经县区选拔赛和市级决赛两个阶段比赛,通过业务培训、情景模拟、案例研讨等形式锤炼队伍,聚焦社区服务高频事项和治理难点,全方位提升社区工作者业务能力与实战水平,最终选拔出优秀代表队晋级决赛,形成“以赛促训、以训提能、以能优服”的良性循环。决赛现场气氛热烈,精心设置风采展示、应知应会、争分夺秒、随机应变、背水一战五个环节,多维度、全方位考察选手综合素养。风采展示中,选手们结合工作实际讲述为民服务故事,诠释初心。答题环节各队反应迅速、精准作答,彰显扎实业务功底。情景模拟环节,选手们精准处置邻里纠纷、特殊群体帮扶等常见问题,展现专业高效的服务能力。现场同步设置观众互动环节,进一步活跃氛围、凝聚治理共识。经过激烈角逐,大赛评选出团体一、二、三等奖及个人“最佳风采奖”。此次大比武不仅是对全市社区工作者技能水平的集中检验,更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优质平台。参赛选手表示,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补齐能力短板,把比赛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推进丹东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见习记者/葛怡鸣李然博记者/赵硕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3
  • 抓紧秋日尾巴 “银杏雨” 收官盛宴引客奔赴​
    深秋尾声,寒意渐浓丹东秋日限定浪漫仍在热烈上演💓💓💓城区内百年银杏满枝缀金微风拂过便扬起漫天“银杏雨”金黄落叶如蝶舞纷飞这份浪漫把城市铺陈成诗意画卷吸引无数市民与游客抓紧秋日尾巴赴一场压轴的金色之约作为丹东银杏观赏的核心地标,九纬路的“金光大道”再度惊艳亮相。脚下,厚密的落叶铺成柔软的“黄金地毯”,行人踏过发出清脆的“沙沙”声,成为秋日里最治愈的自然回响。这份酝酿一整年的金黄,在深秋时节绽放极致美感,成为市民游客定格秋景的首选之地。金色秘境中,赏景氛围格外热烈。游客们纷纷抓住秋日最后的绚烂,双手捧起银杏叶高高抛起,任金黄叶片落在肩头、发间,用手机定格转瞬即逝的浪漫。摄影爱好者早早架起相机,镜头紧盯枝头与空中,耐心捕捉落叶飘落的每一个唯美瞬间,不愿错过这场秋日收官的视觉盛宴。据悉,当前丹东银杏正处于观赏末期,想要邂逅秋日限定浪漫的市民游客,不妨抓紧最后时光,赴丹东与金黄秋景作别。记者/周广庆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3
  • 丹东2幅佳作亮相2025国家农民画大展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大地绘彩——2025年农民画大展”在国家博物馆盛大启幕。本次展览以“乡村活力・时代精神”为核心主题,通过“叙民俗”“展农事”“焕新貌”三大特色单元,集中呈现全国农民画创作的丰硕成果,为观众搭建起一扇感受乡村文化魅力、触摸时代发展脉搏的艺术窗口。在本次大展中,辽宁共有9幅作品脱颖而出,成功入展国家级艺术殿堂。其中,我市选送的2幅东港农民画作品《渔港欢歌》《丰收时节晒鱼忙》凭借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浓郁的地域特色,荣获入展资格,生动彰显丹东群众文化创作的蓬勃生机!丹东入展作品展示《渔港欢歌》作者:郭风鸣《渔港欢歌》表现清晨码头丰收的盛景,人物线条粗犷豪放,色彩明艳浓烈,大胆随心,充分体现辽东新农民的奔放和爽朗。《丰收时节晒鱼忙》作者:秦秀娟这幅作品采用平面画法,色彩艳丽丰富,人物生动夸张。一筐筐渔货被抬上沙滩,竹篓在沙地上晒出一片五彩的希望。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2
  • 立冬时节奔赴丹东
    当立冬的风轻拂辽东,丹东还未换上银装素裹,正被百年银杏铺成金色海洋。这是秋与冬的邂逅,街头鎏金,山间颜色未褪,振八街枫色正艳,暖泉氤氲伴烟火滋味,是捕捉最后一抹秋韵的最佳时节。冷意初现时,丹东的温暖从不缺席。钻进街头小馆,一碗热气腾腾的朝鲜族汤饭咕嘟冒泡,搭配软糯的打糕或鲜香的黄蚬子、米肠,暖意从舌尖蔓延到全身,这是属于边城的烟火熨帖。丹东的草莓,生来便带着几分北境的浪漫——硕大、饱满,红得深沉,甜得浓烈。摘下一颗,指尖都沾染草莓的香甜;还有草莓糖葫芦,是冬日里的甜蜜二重奏。不必等大雪,立冬的丹东刚好集齐秋的绚烂与冬的清宁。📍立冬丹东必体验:1.打卡九纬路、七经街、六纬路百年银杏大道,定格昼夜双景的金色浪漫2.漫步鸭绿江断桥,解读红色历史3.泡东汤温泉/五龙背温泉/北黄海海水温泉,解锁暖汤养生局4.品尝朝鲜族汤饭、海鲜烧烤、羊汤、杀猪菜,暖心暖胃5.准备好味蕾享受丹东草莓的甜美6.逛安东老街,与老安东热情相拥这个立冬,别错过丹东的“最后一抹秋黄”,赴一场不负时光的初冬之约!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2
  • 聚焦海上安全,压紧压实责任链条
    今年以来,丹东海事、海洋与渔业、农业农村、边海防等多部门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加强“协同联动、同频共振”,健全多级协调机制,强化跨部门联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合处置”,全面防范商渔船碰撞、涉客船舶等重大风险,全力守护辖区水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海事部门针对大东港水域等商渔船碰撞高风险区,加密巡航执法力度,累计开展高风险水域巡航51次,形成“严查严管”的高压态势。推动数字化手段与海上安全管理深度融合,推进商渔船碰撞高风险警示区、公共航路数据在电子海图终端应用,累计向1100艘次商船提供安全警示信息5000余条次。通过甚高频公共频道(VHF16)点验船舶值班值守情况,商船应答率达100%,有效打通“船岸沟通”壁垒。丹东海事局聚焦风险防控,优化VTS值班人员配置,落实专台专人盯防举措,盯紧盯牢通航密集水域等碰撞高风险区域,督促商船落实“早、大、宽、清”要求,科学避让作业渔船。严格落实商船抵港前、离港前,商渔船防碰撞安全提醒信息送达船长要求,督促商船在开航前召开安全会议,研判航线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接下来,海事等部门将持续深化“商渔共治”机制,完善智慧海事监管系统,强化开渔等重点时段保障,推动海上安全治理能力再提升,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记者/李杰童仕东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2
  • 民族风情润基层
    11月5日19时,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表演的“民族风情润基层欢歌乐舞暖民心”朝鲜族歌舞乐器专场演出在安东老街举行。本场演出共呈现13个节目,涵盖民族器乐、歌舞、独奏等多种形式。《农夫歌》以传统器乐拉开序幕,《呼拉里+化蝶》融合伽倻琴韵律与经典旋律,《金达莱盛开的地方》则以特色舞蹈压轴亮相。整场演出兼具民族艺术韵味与群众亲和力,展现出浓郁的朝鲜族文化特色。演出深入基层,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现场气氛热烈。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传递出文化惠民的浓浓暖意。记者:刘海东
    11/12
  • 十五运再传捷报 丹东姑娘崔晓桐、吕鑫阳摘金
    11月11日,十五运会赛艇项目迎来最后一个比赛日。在前一天摘得2枚金牌后,辽宁赛艇队再传捷报——奥运冠军崔晓桐携手队友吕鑫阳,以5分17秒30的优异成绩,获得女子双人单桨项目冠军!这也是崔晓桐个人的第3枚全运会金牌!丹东籍奥运冠军崔晓桐——丹东籍奥运冠军。2007年,13岁的她被丹东海校教练发掘,2007-2021年间历经数年的努力拼搏,终于圆梦东京,和队友陈云霞、张灵、吕扬以6分05秒13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创造了该项目世界最好成绩,这也是继2008年后中国在该项目上再次问鼎。今年,崔晓桐重返单桨赛场,与丹东海校年轻队友吕鑫阳携手组队。两人在5月的全国赛艇冠军赛(第二站)斩获女子双人单桨冠军。来到十五运赛场,两人的状态依旧出色,预赛和半决赛均以较大优势获得小组头名。在决赛中,崔晓桐/吕鑫阳延续出色状态,如愿摘取这枚金牌。至此,十五运会赛艇项目比赛落幕。辽宁赛艇队在男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女子单人双桨、女子双人单桨3个项目上获得3枚金牌,出色完成征战任务。更为欣喜的是,辽宁赛艇队不仅有崔晓桐、孙满等功勋卓著的老将老当益壮,更有李亚伟、王思璇、吕鑫阳等冉冉升起的年轻运动员闪亮登场!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1
  • 我市举办2025“暖冬乐购季”暨“双11”系列促消费活动
    2025“暖冬乐购季”暨“双11”系列促消费活动于11月10日至30日举办。活动由市政府主办,市商务局、振兴区委、振兴区政府共同承办,以“品质消费、惠享暖冬”为主题,打造多维度消费场景,全面激发消费潜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11月10日至11日,活动主会场在振兴区九纬路银杏大道,以全民参与、全城联动的热烈氛围拉开“暖冬消费季”序幕,在百年银杏树下,打造一场集购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消费盛宴。线下消费模块:推出“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精品推广季”,全市重点商贸企业将集中推出37项促销活动,以“好货不贵”为原则,通过打折促销、换新政策等多重形式,满足市民多元化消费需求。电商直播模块:依托“丹鲜直达·云购优品”电商直播节(同时也是辽宁省第六届电商直播节丹东站活动),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数字消费新动能”主题,组织千场直播活动。东港海鲜、户外运动装备、柞蚕丝服饰、家居产品等本地特色产品将集中上线,以直播矩阵助推“丹品出丹”。参与电商直播企业促销活动信息汇总表:记者/刘响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1
  • 为民生 解民忧——政风行风热线冬季温暖在线
    2025年,市融媒体中心深度整合民生新闻热线资源,进一步强化了民生新闻栏目的服务和舆论监督功能,形成了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多平台联动的传播格局,为搭建政府与市民沟通桥梁、提升党媒公信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融媒互动传播服务监督务实《政风行风热线》是我市最具影响力的老牌民生舆论监督节目,搭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每年解答和解决群众疑问4000余件。2025年,市融媒体中心深度整合广播、电视、报纸和新媒体的民生热线资源,形成全媒体互动格局。其中,广播《12345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利用直播互动特性,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就热点线索和问题在线解疑释惑、初步回应关切、承诺解决时限;电视《第一传媒》栏目当日跟进,播出深度调查报道,每晚6点深度解析呈现核心事实;《丹东日报》《鸭绿江晚报》的“融媒热线”专版,刊发详尽的背景分析、部门回应解读、解决方案追踪等专题报道;智慧丹东APP等新媒体平台同步赋能,进行碎片化、可视化二次传播与互动引导。持续追踪报道,推动问题解决。针对“月亮岛和锦江山健身器材亟需维修”这一市民反映的热点问题,记者通过现场报道、居民访谈、反复与城建部门沟通协调,最终促成问题解决,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市民满意度显著提升;通过建设性舆论监督,群众反映强烈的安东老街门前电动车无序通行、仁忠街道路破损、天后宫社区15号楼垃圾滞留、五道桥护坡墙漏水等公共利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发起“凡人善举我的心愿”新闻行动,为宽甸“爸妈爱心食堂”筹集物资,并邀请联勤保障部队第966医院专家医疗队专程前往“爸妈爱心食堂”为困难老人义诊,赢得社会赞誉。截至10月底,《政风行风热线》今年累计受理热线问题3566件,涉及城市管理、交通出行、消费维权、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此外,还与相关部门建立督办问题管理工作机制,促进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响应。紧跟民生热点搭建沟通纽带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市融媒体中心民生新闻部主动出击,对市民反映的各类民生热点问题进行了及时跟踪与推动解决,通过一篇篇新闻报道展现了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与服务意识。通过一条直播间市民电话反馈线索,记者敏锐地捕捉到,居住在花园河周边的市民长期依赖“石墩桥”通行,存在安全隐患与不便,对此及时进行了问题追踪,推出“花园河‘石墩桥’”系列报道。记者的积极跟进,引起了市区两级城建部门和属地街道的重视,最终由花园街道办事处和花园街道商会牵头出台了问题解决方案。系列报道详细记录了花园河便民桥建设从民意需求、筹划审批到破土动工的全过程,尤其突出了基层社会组织主动担当、企业积极出资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高效审批的支持力度。通过后续报道,记者实时传递了花园河便民桥工程进展。整组报道脉络清晰,成功塑造了从“问题石墩”到“安全新桥”的积极叙事,不仅有效推动了民生实事的解决,更传递了社会各方协力共建、守望相助的正能量,架起了一座连通民心的“连心桥”,彰显了“马上就办”精神在基层的扎实落地与深厚情怀。针对兴八路路灯杆腐蚀开裂存在的安全隐患,热线报道后,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路灯管理所迅速响应,立即组织施工,完成了老旧灯杆的拆除与新杆的安装调试,消除了市民担忧,获得了群众好评;面对八旬老人肖女士因行动不便无法补办社保卡的困境,市社保中心启动社银合作上门服务机制,联合银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其办理,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类似这样的报道,不仅展示了个性化、人性化服务的推广与应用,更传递了政务服务“温度”,树立了良好的职能部门形象。不久前,元宝区中宝家园小区的居民代表将一面印有“滴水之恩润心田热线架起连心桥”的锦旗送到了市融媒体中心,感谢民生新闻部记者此前帮助小区高层住户解决了用水难题。从一泓清水,到一面锦旗,一篇篇民生新闻报道的背后,既有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困扰,也有城市治理中的共性难题,市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导向,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自己的事,用心、用情、用力推动问题解决。聚焦供热诉求推动“马上就办”10月31日,《政风行风热线》推出供热季特别策划《走进社区问冷暖》,邀请市住建局、市供热办及金山热电、宏达热电等我市两家主力供热企业负责人走进直播间,集中发布了全市供热准备情况,包括维修改造进度、热态试运行安排等。节目不仅汇报成绩,更注重主动预警和知识普及。通过供热企业介绍初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引导用户做好自查,及时将一部分可能发生的投诉纠纷化解在事前,体现了服务的主动性与前瞻性。职能部门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现场接听热线电话,并当场承诺办结时限。快速响应,展现“马上就办”速度。针对节目中受理的供热问题,记者第一时间与市住建局及金山热电、宏达热电等企业负责人,深入社区、居民家中现场办公。青年大街孙女士家顶楼排气阀损坏、福寿西路5号楼供热管道保温层破损、山水龙城小区因维修供热管道开挖的路面未及时恢复、绿丹江苑小区因施工导致的道路恢复问题等,均在记者采访报道推动下得到快速响应和处置。金山热电“接诉即办”的效率,宏达热电在山水龙城小区现场向居民郑重承诺“只要雨停,五天内完成修复,保证大家正常出行”,均通过镜头真实呈现,彰显了相关部门和企业直面问题、立行立改的态度。闭环报道,凸显媒体监督实效。从问题反映到现场勘查,从责任方承诺到维修落实,再到居民反馈,民生热线平台进行了全链条、闭环式的跟踪报道。不仅报道了问题本身,更着重展现了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最终结果,如为裸露管道“穿新衣”、宏达热电制定并公布路面修复计划与时间表等,让民生“堵点”“难点”疏通的完整过程得以全面展现。举一反三,促进工作系统性改进。报道中,相关企业不仅就事论事解决问题,还主动承诺开展排查,提升了建设性监督的深度与价值。《走进社区问冷暖》主题策划通过后续的供热问题系列报道,为供热季构建了“媒体搭桥——部门响应——问题解决”的高效沟通与处置闭环。记者/周晓明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