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鸭绿江,水退了我们就来了!
    随着鸭绿江水势回落,鸭绿江公园近日再现游人如织的画面,滨江路也逐渐恢复车水马龙的热闹场景。8月4日6点半,晨雾还未散去,热爱运动的市民就拿起装备、穿好服装,出门到江边锻炼身体。跑步爱好者在滨江路开启美好的一天。在文化广场与鸭绿江断桥附近,随处可见太极拳爱好者的身影。在鸭绿江公园绿地深处,热爱跳舞的市民听着蝉鸣,闻着花香,仿佛春日的蝴蝶一样随着音乐的律动翩翩起舞。7点30分,鸭绿江断桥景区开始迎接各地游客。来自山西、河北、山东,安徽等地的游客在微风拂面的断桥上,感受凉爽宜人的气候,欣赏秀美如画的沿岸风景。见习记者/张怡媛记者/刘海东
    08/05
  • 沿江商贸区按下复工复市“加速键”
    受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我市沿江部分区域发生严重内涝。近日,随着天气转晴,鸭绿江水位逐步回落,被淹区域洪水逐渐消退,多部门调集专业设备,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与沿江受灾商户一同开展清淤工作。8月2日,振兴区临江街道沿江商贸区很多商铺业主纷纷展开自救、互救行动。因为洪水侵袭,许多商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在洪水退去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商铺业主们陆续开始了清淤、消杀店铺与周边环境,启动复工复产。“前台、桌面、地板、化妆台……到处都是泥,从上午清理到现在,一边用水泵抽水,一边清扫泥沙,停不下来呀。”某摄影工作室负责人一边清理泡损的木质地板,一边说道:“这些天,政府防汛工作人员日夜巡防,组织抗洪,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我们商家自己能处理的问题就不麻烦政府了,现在大家想的就是赶紧开张,把损失降到最低。”“还是水枪好使,等我们呲完给你们呲,比用扫帚扫泥快多了。”几家饭店的员工们凑在一起,共同清理店铺内外的淤泥和垃圾。大家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效率,有的搬运受损物品,有的清洗餐桌、椅子。室内清理完毕后,开启大功率电风扇,加快空气流动,让地面、物品尽快干爽起来。清理完室内外环境卫生的商户,开始了消杀工作。他们穿着胶靴,戴着面罩、口罩、手套,针对积水、淤泥等污染过的区域仔细喷洒消毒药水,确保不落下一处。汛后科学、精准做好消杀防疫工作是关键,振兴区疾控中心成立了消杀应急专业队,指导沿江商户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争取早日恢复营业。记者/王俊
    08/05
  • 水退路畅 丹东市民生活秩序逐渐恢复
    丹东滨江路逐渐恢复车水马龙的景象。刘海东摄清晨的丹东,氤氲在雾气中,水势逐步回落的鸭绿江畔,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连日来,丹东市全力以赴,吹响鸭绿江畔清淤清洗保畅通的冲锋号角。经过奋战,8月1日,滨江路交通恢复。随着江水退去,大量淤泥沉积在路面上,又湿又滑,再加上江水夹杂而来的各种垃圾,残留在江边路面上,淤阻了道路,影响交通畅通,给丹东市民的生活带来不便。7月30日18时,沿江部分过水路段启动清理恢复工作。“在短时间内完成沿江所有交通门防洪设施拆除和道路清淤工作,做到水退路通!”丹东市提出要求。7月31日下午,随着一声令下,大家迅速行动,整个清淤工作划分为鸭绿江公园、滨江停车场、鸭绿江风情园、志愿军公园4个区域。丹东市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分赴每一个保畅通“战场”。在滨江路,丹东市各部门人员纷纷清理淤泥杂物。周广庆摄记者在滨江中路看到,沿江各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纷纷投入到清理积水淤泥杂物、疏导交通等工作中,齐心协力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还鸭绿江畔如画美景。夜幕降临,洪水过后战犹酣,排涝、清淤抢恢复。丹东市政、环卫、园林、交警、应急、消防等部门联合行动,连夜赶工。丹东市消防救援队伍迅速从抗洪抢险转入水后清淤。“一些路段和居民区积水严重,我们从7月29日上午就开始投入到各个水退地区的排涝、清淤工作中。”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排涝分队的一名消防队员告诉记者。队员们刚刚结束一个地区的排涝工作,又马不停蹄地奔赴鸭绿江边。对现场深坑、漏电等隐患进行摸排,标记出安全区域……“战”前准备严谨细致,高压水枪、车载水炮以及铁铲等工具齐上阵,消防救援人员人车协同,排“兵”布“阵”,全速推进,细致开展排涝、清淤工作。“我们的远程供水系统工作半径4公里,能把远处的水源直接运送到前方阵地上,流量能达到每小时700立方米,这样的供水量完全能够满足15辆车同时供水。”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临江后街特勤站副站长杨森介绍。与此同时,丹东市区两级环卫部门出动冲洗车、清障车、铲车、洒水车等70余台,750余人全线作战;丹东市应急部门出动人员130人,冲洗车辆7辆……多部门携手,对道路淤泥、垃圾、积水进行全面冲刷清扫。丹东市民的生活秩序逐渐恢复。工作人员为滨江路“洗脸”。宋永昆摄目前,丹东仍处在汛期,降雨时断时续。丹东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将会视未来雨情、水情及鸭绿江边道路运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记者:王卢莎
    08/05
  • 强化卫生保障 护航群众健康
    连日来,全市疾控部门强化公共卫生保障措施,全力为广大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组建17支应急机动队伍,全天候待命,配备免洗手消液、含氯泡腾片、高效氯氰菊酯等消毒消杀药品10种2000余公斤,消杀器械30余件。市疾控中心围绕传染病、食源性疾病预防等内容,开展业务培训4次。派出3组专业队伍分别前往振兴区、振安区和宽甸满族自治县指导卫生保障工作。制作宣传资料,通过微信群、抖音等渠道广泛发布,普及防病知识。各地疾控部门派专人驻守临时安置点,发放消毒药品,协助开展消毒消杀工作。同时,加强监测和防控工作力度,开展专题风险评估,确保能够及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记者:田治华
    08/05
  • 排查隐患 守护环境安全
    连日来,丹东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了汛期环境隐患排查工作,保障环境安全。对位于振安区的辽宁五龙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等重点风险点进行排查,督促企业进一步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配齐应急物资,加强监测预警和值班值守,全力确保污染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严防趁汛偷排直排废水等问题。入汛后,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备足备好物资、车辆、设备等;密切关注预警信息,加强与应急、消防、公安、交通运输、水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做好信息收集,确保一旦突发环境事件能够迅速处置。记者:戚文
    08/05
  • 45座沿江交通门防洪设施拆除
    7月30日18时,按照市防指要求,市住建部门对45座沿江交通门防洪设施进行拆除,截至8月1日4时,拆除工作全部完成;同时,道路清淤、环境卫生保洁及护栏等市政设施维修工作有序展开。7月30日晚,市环卫部门采取“机械+人工”方式,对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进行全面冲刷清扫。7月31日,清淤队伍进入志愿军公园和鸭绿江公园冲刷路面,清理垃圾。公园部分护栏水毁,存在安全隐患,公园工作人员现场设置警示隔离设施,保障市民人身安全。7月29日、30日,市消防救援支队排涝分队先后来到黄海大街等积水路段,清除积水,冲刷淤泥,清理排涝泵附近垃圾。7月31日,消防救援队伍在滨江中路至文化广场路段使用高压水枪、车载水炮以及铁铲等开展清淤作业,并对深坑等安全隐患点进行摸排,标记出安全区域。清淤结束后,使用消杀设备进行表面消杀。7月29日10时至7月31日19时,市消防救援支队共出动150人次35车次,清理9条道路。截至8月1日16时30分记者发稿时,九江街至十纬路沿江路段清淤工作正在进行,九江街至曙光路沿江路段、十纬路至新区沿江路段已完成清淤工作。记者:戚文于国洪
    08/05
  • 滨江路交通恢复!
    7月30日18时沿江部分过水路段启动清理恢复工作8月1日凌晨4时沿江45座交通门防洪设施全部拆除清淤除障和清扫保洁工作同步完成滨江路交!通!恢!复!按照市防指工作调度,7月30日晚间起,市住建局组织协调市城环中心、市政建设总公司、振兴区住建局、元宝区住建局、振安区住建局、合作区建设局,拆除沿江交通门防洪设施,开展清淤除障、消杀防疫、护栏及行道树维修维护等相关工作。市住建局共投入作业人员1270余人次,吊车、铲车、运土车、洒水车、拆除机具等机械设备195台(套);市应急部门出动人员130人,冲洗车辆7辆;市消防救援支队出动人员140人,冲洗车辆15台;东港市、凤城市出动车辆和人员,配合有关部门一并开展路面清理作业。整个清淤工作划分为四个区域,即鸭绿江公园、滨江停车场(法院外)、鸭绿江风情园、志愿军公园。其中,志愿军公园和鸭绿江公园淤泥垃圾较多,需要时间清理。沿江公园区域部分护栏水毁,存在安全隐患,公园工作人员现场设置警示隔离设施,保障市民、游客人身安全。石绍海见习记者/张怡媛于上茹记者/刘海东戚文
    08/02
  • 公交线路恢复正常运营
    公交线路恢复正常运营各位市民:滨江路全线通车,所有公交线路恢复正常运营!丹东市公交集团2024年8月1日
    08/02
  • 监督检查保障饮用水安全
    为保障防汛关键期饮用水安全,连日来,丹东市卫生健康监督中心对市政供水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中,卫生监督员对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供管水人员身体健康证明、水质消毒设施运转、加氯系统运行、水质自检、应急预案及应急物资储备等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结果表明,供水单位水质消毒设施运转正常,水质自检合格,目前能够保证用水需求。各供水单位密切关注水源水质变化,加强值班值守,加大出厂水水质自检频率,保证出厂水合格。记者:田治华
    08/02
  • 提升海上搜救应急能力
    近日,丹东市海上搜救中心组织召开2024年丹东市海上搜救工作会暨海上搜救应急能力建设推进会,传达2024年国家海上搜救和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精神,总结丹东市近两年海上搜救工作总体情况,对丹东市海上搜救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会议强调,海上搜救工作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海上搜救应急体系和搜救应急能力现代化,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保障。近两年,丹东市海上搜救中心共组织、协调、指挥各类海(水)上搜救行动37起,协调救助船艇330艘次,救助直升机1架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345名、遇险船舶23艘,人命救助成功率95.83%,商船救助成功率100%。记者:刘作庆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