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美丽辽宁-丹东凤凰山
    09/05
  • 美丽辽宁-丹东鸭绿江口
    09/05
  • 美丽辽宁-丹东虎山长城
    09/05
  • 美丽辽宁
    美丽辽宁-丹东凤凰山美丽辽宁-丹东鸭绿江口美丽辽宁-丹东虎山长城美丽辽宁-辽宁各城市美丽景色美丽丹东-丹东风景展播高质量发展征途上续写朝阳振兴新篇锦州市第八届群众文化活动暨周末文化广场演出精彩上演辽宁丹东:沿江风景美如画辽宁文物惊艳亮相国博共绘文明新画卷——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全民参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纪实辽宁葫芦岛:夯基垒台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大后劲辽宁丹东:青山飞瀑飞珠溅玉丹东凤凰山:水墨丹青云中来辽宁朝阳县:树起“智慧化”新航标——朝阳县实施“数字经济突破年”行动纪实锦州市第八届群众文化活动暨周末文化广场演出精彩上演辽宁:多彩活动欢度佳节辽宁鞍山:创新科技赋能激活创业热土丹东红铜沟自然保护区白鹭辽宁河蟹“飞”全国辽宁丹东凤凰山:云海翻腾峰峦间丹东凤城市:白云下的青山丹东凤城市:丁香山晨曦让“锦州味道”香飘四方引才兴业聚智行远——锦州市实施“兴锦人才计划”助推高质量发展纪实辽宁丹东:秋色稻谷香辽宁丹东:云海辽宁沈阳:科技助力建设宜居宜业之城“视觉辽宁——数字艺术展”研讨会在沈阳举行辽宁东港市:全域旅游擦亮“鸟语花香游东港”品牌一路前行奏强音——朝阳市龙城区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辽宁葫芦岛:“空中花海”打造旅游新亮点“视觉辽宁——数字艺术展”研讨会在沈阳举行国家级非遗项目“琥珀雕刻”亮相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大连普湾经济区5家企业入选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拟定名单辽宁:让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第二课堂”辽宁:大连数谷获数亿元基础设施基金支持中国曲艺最高奖项名单揭晓辽宁演员张春丰凭《抢地盘》摘“牡丹”辽宁葫芦岛:六股河生态美辽宁辽阳:白塔区下足“绣花功夫”打造精致城区辽宁:让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第二课堂”盘锦双台子区:赓续接力脚步不止辽宁大连: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辽宁调兵山市:调兵山兀术城辽宁鞍山:千山最高峰——仙人台辽宁昌图县:建设美丽宜居城市辽宁鞍山:稻浪翻金“丰景”如画辽宁盘锦:新时代中国画优秀成果展在辽河美术馆开展辽宁锦州:红海滩风光美如画“中国千年古塔摄影展”在沈阳启幕光影见证辽塔之美辽宁兴城市:首山湖公园荷花绘美景我眼中的辽宁|艾嘉德:我们在这里相遇我眼中的辽宁|狄克森:我的“动静”人生我眼中的辽宁|保罗:沈阳,给我一个家我眼中的辽宁|安娜:一条大河穿城过我眼中的辽宁|杰瑞:飞行师的辽宁梦我眼中的辽宁|佩顿和艾丽:给未来的宝贝我眼中的辽宁|玛丽恩:爱上中华之美我眼中的辽宁|塔拉哈:见证阜新之变辽宁省博物馆年度大展“和合中国”10月8日重磅登场“会动”的雕塑亮相沈阳盘锦:红海滩秋色“红”遍全国“和合中国”特展亮相辽博沈阳:碧塘公园完成改造辽宁沈阳:以更大担当和作为闯出一个“新铁西”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铁岭加快建设绿色发展之城纪实辽宁省博物馆举办“和合中国”展览辽宁盘锦:铁拳“治气”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写在葫芦岛四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之际营口: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生态宜居生活环境辽宁丹东:“轻工名城”发挥自身优势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辽宁:开展主题培训为基层干部“补钙铸魂”朝阳锦州文学遗存田野调查完成新发现许植椿故居、医巫闾山大观音阁等文学遗迹科技创新增动力深化改革促发展——写在辽宁辽阳高新区建区30周年之际辽宁大连金普新区:塑造新优势迸发新活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辽宁省博物馆“和合中国”展览:绫罗锦缎都啥手感?观众可现场体验辽宁省首届演出季“大河之澜”拉帷“纪念上甘岭战役70周年专题展”开展87张老照片再现志愿军英雄壮举辽宁鞍山:桃花溪谷水潺潺辽宁锦州港助力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辽宁沈阳:开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篇章辽宁秋粮收获进展顺利好山水引人新体验留人——解读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旅游产业的提质“密码”打造数字化钢铁企业新样板辽宁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建设提速辽宁“丰”景如画阜新:高质量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乐·土”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启幕120余件化石展现辽宁省古生物面貌辽宁省博物馆推出“乐·土——辽宁古生物化石精品展”辽宁长海县:让海岛小渔村尽享公益电影辽宁鞍山:古城新貌数珍·辽宁古籍新闻:“唐宋八大家”称谓始自明朝万历年间茅坤编选的《唐宋八大家文钞》辽宁“大河之澜”演出季重启后半程亮点多值得期待辽宁葫芦岛龙岗公园:秋色醉人辽宁省朝阳市:求变育新兴朝阳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构建“甘心调”体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辽宁省鞍山市:钢都五彩斑斓市民漫步赏秋景全网首发!#航拍中国辽宁宣传片田畴沃野尽“丰”景——辽宁省北票市秋收一线见闻“辽宁智造”助力“梦天”成功飞天辽宁北镇市:秋色倒映创新融合应用制造业和数字产业“双向奔赴”工业互联网催动辽宁“数字蝶变”2022年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专业赛决赛落幕新华全媒+|听!工业互联网如何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大美湿地城市丨盘锦辽宁省辽阳市:宜居宜业幸福之城辽宁省盘锦市:“东北新发地”工程正在收尾辽宁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辽宁省葫芦岛市:冬雨与初雪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推出RCEP查询服务系统辽宁省大连市:瓦轴集团风电主轴轴承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辽宁省葫芦岛市:引进“黄姑娘”发展特色农业辽宁省大连市:“秋天的庆典”奏响华彩乐章14只!在辽宁省锦州繁殖野生丹顶鹤带娃首次“集体亮相”精准发力打造产业强区——辽宁省辽阳经济开发区以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坚持“三赋”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本走进2022辽洽会看东北开放新平台“选择辽宁,互利共赢”!辽洽会参会嘉宾吐露心声辽洽会掀起“数字热”辽洽会上追“智”逐“绿”唐朝仕女“活”了起来!《诗画中国》唯美演绎《簪花仕女图》卷辽宁省锦州市:如此锦绣如此城锦州市“光影东湖美”主题百姓摄影作品展:银装素裹辽博以“文物+艺术”等创新载体讲述中华传统文化、辽宁文化之美镇馆之宝《簪花仕女图》出画成舞辽宁省盘锦市全力协同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城市更新文明升级幸福提质——营口市高质量实施民生工程提升百姓生活品质纪实辽宁省大连市:秋染棠梨湖辽宁省锦州市:修路桥建公园拉开城市发展“骨架”辽宁省辽阳市龙石风景旅游区:生态大氧吧城市后花园辽宁省大连市:首列中国标准B型地铁列车上线调试辽宁省北镇市:古城冬日美景辽宁省大连自贸片区:RCEP(大连)国际商务区驶向“新蓝海”辽宁:盛京风采辽宁出台实施细则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加速迈向“专精特新”沈阳:绿色发展城市更美辽剧《龙凤镜》亮相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20卷本《辽宁文化通史》面世完整呈现辽宁厚重历史文脉大连奋力当好东北振兴“跳高队”龙头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本溪热电综合智慧能源项目顺利投产发电锦州移动全力打造红色文化传播新高地辽宁省鞍山市:把剪纸艺术融入廉洁文化《城市相册》摄影作品展览开展百余张精彩照片浓缩沈阳之美辽宁文化旅游精彩亮相2022海南世界休闲旅游博览会辽宁省沈阳市:技术改造扩产能红海滩风景廊道景区:端牢“生态碗”念好“生态经”辽宁省博物馆举办“青花清韵”元青花瓷器展2021第二届“鸟瞰视界”全国航拍大赛获奖作品名单公布盘锦市10人获奖数珍·辽宁古籍新闻:辽图藏宋版《礼记》是古籍中的精品辽宁省沈阳市:“韵”动冰雪享冬趣辽宁仨项目入选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文化馆:开展录制东北大鼓长篇大书工作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耕“云”种“数”打造“新基建”聚集地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以创新为引领建设“一区三城五园”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积厚成势阔步行产业结构趋优发展韧性渐强——辽阳市文圣区2022年经济发展观察打造辽西区域性数字中心城市——辽宁省锦州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纪实辽宁省阜新市:积极创建全国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煤电之城”竞逐绿色转型赛道坚持生态优先闯出振兴发展新路——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纪实辽宁省朝阳市:探索非遗项目产业化新路径辽宁省阜新市:科技兴企做大做强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揭晓辽宁6部作品入选辽宁省灯塔市:守护生态绿水青山揽入怀辽宁:多场文艺演出伴观众辞旧迎新辽宁省沈阳市:“小口袋”装着巧心思营口:30个新建口袋公园投入使用辽宁省葫芦岛市:以高质量项目为依托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七个“千百亿”产业集群加速崛起首发!中国辽宁宣传片!精心精细精准推动高质量发展——辽宁省铁岭市全力奋战2022纪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辽宁省鞍山市加快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纪实十年图强辽宁省北票市换新颜旅顺博物馆“齐白石及师友书画展”:齐白石《牵牛花图轴》《乡村大舞台》走进辽宁省辽阳县河栏镇辽宁省锦州市:美丽暮色
    09/05
  • 辽宁省博物馆成为暑假热门“打卡地”
    炎炎夏日正值学生们的暑假,辽宁省博物馆凭借专业有趣的展览、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了众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暑假期间,辽宁省博物馆成为许多人文化休闲、纳凉避暑的“打卡地”。暑假即将结束,如何将暑假的“打卡”热延续下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随着展览及活动的推陈出新,馆内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辽博也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发挥博物馆的公益作用,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09/05
  • 【辽宁非遗】古渔雁民间故事
    古往今来,辽河口海域的二界沟镇一直是打渔人群体的落脚聚集之地,渔民们沿袭的是一种不定居的原始渔猎生计方式。他们像候鸟一样南北迁徙,顺着沿海的水陆边缘,奔向一处处江河的入海口,在泥质的滩涂上及鱼虾丰富的海域里捕鱼捞虾。人们将这些迁徙游走的人群,称为“渔雁”或“水雁”“陆雁”,因为它传承历史悠久,又将这一群体统称为“古渔雁”群落。这古老而富有生活体验的群落,演绎了辽河海域及沿岸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古渔雁”文化,其中,古渔雁民间故事最具代表性。古渔雁民间故事的内容多有原生形态的元素遗存,一般包括古渔雁群体的始祖崇拜、海神崇拜、自然崇拜、生活习俗、对渔船网具及捕捞工具发明创造的解释等,主要表达了古代渔雁群体在海上作业与南北迁徙漂泊中的果敢历险精神,代表作品有《七飞八跑》《海神娘娘》《树叫潮》《开海日》等,此外还包括一小部分陆地山川的传说和故事,如《盘古和女娲造生灵》《绘海找妻》《冰眼的来历》等。这些故事带有鲜明的渔雁生计特点和原始渔猎文化遗风,是对“古渔雁”群落生产生活、习俗传统、文化信仰等的全方位反映。由于渔雁群体常年生活在船上,识字的人极少,几乎所有有关渔猎、海捞、祭祀等渔俗知识与技艺等都是依靠口传身授传承下来的,所以古渔雁民间故事的篇幅精短,情节单纯质朴,较少发展和变化,但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地域与生计特色。又由于海上作业讲述故事时空的紧张局限,古渔雁民间故事很少有农耕民间故事那种情节曲折多变、讲述拖沓悠闲舒缓的特点。加之生计的特殊性,使古渔雁民间故事在渔雁群体中又有了突出的实用功能。在渔事活动中,每逢打渔人在海上作业,如进行打根子、打樯网桩、下网、抬货、踩打桩板、渔船下水等劳作时,都有短小、质朴的口头文学伴随其中,以激发人们的干劲和劳动乐趣。闲暇时,古渔雁民间故事又为单调、封闭的日常生活注入了色彩与生气,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要和精神娱乐需求。古渔雁群体在我国历代社会都处于边缘状态,文献对其极少记载,而古渔雁行踪,在我国及世界沿海江河入海口早已绝迹,所以辽河口海域的古渔雁民间故事尤显珍贵。2006年,古渔雁民间故事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9/05
  • 辽宁锦州“生态惠民账本”写满民生幸福
    锦水回纹,凌河荡漾;三山碧立,城海情长。近年来,锦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秀美宜居生态环境。通过“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锦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水青山焕发出无限生机。昔日满目疮痍的小凌河如今一碧万顷,美丽的东湖森林公园变身“城市氧吧”;昔日万亩荒山如今绿意盎然,灵秀的南山公园成为“城市绿肺”;昔日臭气熏天的垃圾场如今鸟语花香,经过修复建成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南山、紫荆山、北普陀山层峦叠翠,小凌河、女儿河、百股河碧波荡漾!今天的锦州,市民正尽情享受山水生态之美。穿城而过的小凌河让锦州尽显灵动和秀美。记者崔治摄三河共治三山共建“生态惠民账本”写满百姓舒心事连日来,锦州东湖森林公园里人来人往,有的人在遛弯,有的人在锻炼,有的人在娱乐,还有的人正忙着摆出各种姿势、选取角度拍照留念。如今的东湖森林公园,俨然已经成为生态锦州的一处新地标。“治理前的小凌河和女儿河,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存在着脏、污、乱、险等方面的问题,群众夏季不敢开窗,因为河水臭气熏天;冬季也不敢开窗,因为河道尘土飞扬。”锦州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英超站在小凌河边介绍说,从2014年起,锦州下大力气对小凌河和女儿河进行了生态治理,不仅使两河水质稳定达标,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还形成了全长十公里贯穿城区的带状森林公园。每天到此休闲娱乐的居民达到六七万人,成为最受群众喜欢,也最让群众自豪的健身娱乐好去处。与小凌河和女儿河同时治理的还有百股河。为治理河道环境,改善河水水质,2014年,锦州投入大量资金,在百股河内铺设了截污干管,如今两侧所有污水排放口全部纳入百股河截污干管,终于还给市民一条清澈的百股河。8月31日,记者站在百股河大桥上举目北望,一轮晓日映照在百股河上,但见河水蜿蜒流淌而来,并从脚下穿行而过,一路欢歌奔向不远处小凌河的怀抱。河的两岸树木青翠、水草肥美、候鸟嬉戏、景色宜人。三河共治还绿水,三山共建景色美。南山、紫荆山、北普陀山这三座青山已经是锦州的绿肺,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走进南山公园,拾阶而上,移步换景,各种树木吐故纳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爬上山顶整个锦州尽收眼底。如今的南山公园与“两河”遥相呼应,成为锦州吸引外地游客的一张亮丽名片。而重修后的紫荆山公园道路宽敞,开车可以环山而行,通向山顶的木栈道宽敞又平缓,走路不累,很适合老人孩子游玩锻炼。山美水美路更美,在广大市民的心中锦州滨河路绝对称得上是一条真正的民心路。从北普陀山南麓的锦凌水库为起点,沿着小凌河流域市区段穿城而过,秀美南山映入眼帘。在云飞桥南,小凌河与女儿河交汇、幻化出色彩斑斓的东湖美景……滨河路沿河而建,绵延数十公里。把锦州的“三山三河”一路串联,彻底打通了锦州城区内部的交通“主动脉”。沿着滨河路而行,绿化带、景观带、休闲娱乐带、旅游健身带、生态文明带、亭台廊楼、花草树木、各具特色、让人遐思神往,感叹锦绣之州翻天覆地的变化。蓝天白云下,市民在南山公园放风筝。记者崔治摄同城一网守护蓝天“生态惠民账本”写满百姓暖心事山青水碧天更蓝。2014年以来,锦州空气质量优良率由65.2%提升到8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首次突破300天……这些成绩离不开锦州拆除小锅炉的供暖改造。如今锦州主城区已经形成“同城一网、一网多源”的供暖格局。昔日的锦州,市区内小锅炉遍布,冬季供暖燃煤能耗高、污染排放大、供热质量差,且运煤车辆反复进出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给市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让取暖季的蓝天再多些,让寒冬里的锦州百姓暖心又养眼。为了这个目标,锦州以治理供暖燃煤污染为重点,因地制宜,不断改善城市供暖布局,逐步拆小并大,实施化零为整,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供热效率。2020年锦州加大力度对燃煤供暖锅炉进行整治,拆除了主城区38台燃煤供暖锅炉,覆盖供热面积847.3万平方米;2021年拆除城区8台燃煤供暖锅炉,在全省率先成为主城区无燃煤锅炉供热的城市,主城区清洁取暖比率基本达到100%,进一步巩固了大气治理成果。燃煤供暖锅炉拆除后,广大市民的冬季供热保障是首要问题,锦州通过供热管网改造,使市民用上了清洁优质的集中供热。锦州2020年启动了老旧供热设施改造工程,完成了104公里老旧管网改造,涉及1300多万平方米供暖面积,是锦州市历史上用时最短、工程量最大、改造范围最广的供暖改造工程,使锦州形成了“同城一网、一网多源”的供暖格局,惠及40万锦州市民。2021年锦州新建改造供热管网116公里,进一步提高了城市供热保障能力。今年锦州计划改造供热管网146公里,预计9月底全部完成。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锦州全力治理公路货运车辆脱落扬撒造成的扬尘污染问题,加大了对运输建筑材料捆扎不严、货运车辆不盖苫布、商砼运输车辆“抛洒滴漏”等违法违章行为治理力度。针对城市扬尘问题,锦州市全面加强建筑施工工地监管,并在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工地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等方面,实施了有效的抑尘措施。同时锦州加强了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生活源管控,严格落实减排措施,加大环境违法问题查处力度,最大限度削峰减污。湾长负责修复环境“生态惠民账本”写满百姓期待事初秋时节,锦州大凌河入海口红海滩已悄然变成了红色,如同铺展在蓝天与大海之间的红毯,这里经常上演变幻莫测的鸟浪奇观、多种珍稀候鸟荟萃,吸引了众多当地及周边城市游客前来打卡。“这里的红海滩面积比前两年增大了很多,生态修复种植的碱蓬草、芦苇都长得很繁茂。”锦州市野生动物和湿地保护协会志愿者刘晶华对记者说。近年来,锦州加大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力度,坚持把向海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突出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效应,促进生态、旅游等产业升级。如今,锦州正有序有力有效加快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5.14亿元,实施期限2年,通过退养还湿、盐沼修复、潮沟修复等3项工程,整治修复海岸带1560公顷、海岸线7000米。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环评、勘察设计、实施方案及稳评、前期调查、跟踪监测与后效评估方案审查等,即将进场施工。这个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改善锦州市大小凌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解决区域内滨海湿地功能受损、生态割裂等突出问题。锦州建立实施“湾长制”并常态化运行,全市设立市、县两级湾长、副湾长和基层巡湾员,成立市、县两级“湾长制”办公室,初步形成上下协调、左右联动的“湾长制”管理和常态化运行机制。锦州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湾长制”各项工作任务,严格按照《锦州市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锦州市入海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清单》要求,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杜绝了直排、超排、溢油和其他污染海洋环境的问题发生。锦州还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开展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深化全流域水生态综合整治,让锦州百姓看到更加清澈的河流,喝上更加纯净的水。蓝色的海洋,绿色的森林。2017年以来,锦州狠抓植树造林,推进国土绿化。累计完成绿化75.65万亩,全市沙区县累计完成沙化治理面积42.12万亩。锦州还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管控,如今林地面积已经达到29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7年的16.77%增长至18.1%。2019年以来,锦州累计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面积86.8万亩,其中草原鼠害27.6万亩,虫害54.6万亩,毒害草防治4.6万亩。补播改良天然草原13.4万亩。2017年至2021年底,锦州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65.5%提高到72.72%。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美丽锦州”带给人们的必定是更多更好的惊喜连连和盛赞不断。
    09/02
  • “数字沈阳”让市民生活更便利
    力争到2025年,沈阳数字化发展水平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成为东北数字第一城。近日,《数字沈阳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引导各区、县(市)突出区域特点和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征求意见稿》提出构建智慧生活场景,包括智慧出行、智慧金融、智慧文旅等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均可以通过智慧手段进行优化。智慧出行方面,以盛事通App平台为依托,通过整合全市公交、地铁、出租、共享单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数据信息,开发建设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出行服务新模式;智慧金融方面,按照金融、科技、工信、财政、农业等行业部门数据研发需求,依托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企业征信平台,实现行业分析研判、惠企政策实施、金融机构精准获客和小微企业便捷融资的有效融合;数字文旅方面,全力推进以“一码入园”“一码入住”为核心的“多游一小时”场景建设;智慧停车方面,只要输入出行目的地,系统将自动推荐附近停车场位置、距离、车位数量和收费标准等信息,为驾驶人停车提供参考。《征求意见稿》提出,打造“一网通办”服务新样板。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积极推行“全程网办”“掌上办”“一件事一次办”“都市圈通办”。精准查找企业群众办事创业难点堵点痛点,不断完善“好办事”特色应用,打造辽宁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样板城市。
    09/02
  • 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辽宁桓仁县群众眼中十年来的生活变化
    10年前,“两高两铁”全线通车,结束了桓仁满族自治县不通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历史,桓仁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由此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层级。而8月8日本桓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无疑又会让桓仁县迎来新的机遇。交通巨变,只是桓仁县领导班子秉承“自信、自力、自强”的奋斗精神,带领全县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缩影。过去10年,桓仁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把民生为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文化名县”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保护生态环境,挖掘文化底蕴,改善生活条件,使桓仁群众不断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桓仁美好的明天提供不竭动力。青山掩映、绿水环绕的桓仁县城。林林摄广阔天地里安居乐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首先来自于物质的富足。在桓仁乡间行走,可以感受到新农村的气息。随便和谁聊一聊,都有“来钱道儿”,安居乐业感十足。8月2日,记者在桓仁县雅河乡见到两个返乡创业人,过去10年,都是他们的“黄金期”。49岁的王国清是当地人,在20多岁时就外出打工,当过船员、厨师,因为所在的湾湾川村为了发展乡村旅游业搞小城镇建设,他就在2008年置换了自家的房子,建起了200平方米的新房子,成为42户挂牌营业的农家院之一。随着“两高两铁”的通车,生意越来越好。王国清的特长是搞餐饮,他和附近十多户农家院联合,形成了吃住一条龙。正常年份,他家一年能有20万元的纯收入,虽然辛苦些,但比他外出打工强,有归属感和稳定感。而周边被他带动的农户每户每年的收入也在几万元。46岁的张悦的老家在丹东,岳父家在雅河乡联合村,他和妻子之前一直在大城市闯荡。1998年他第一次到桓仁登门,被漫长而难走的山路吓着了,一直找各种借口逃避回来。而当他2005年第二次来到桓仁,被这里的变化所吸引,开始和妻舅共同投资林下参,由岳父岳母负责管理,并利用城市人脉寻找高端的销售渠道,很快得心应手,以至于现在已经举家从大连搬迁到桓仁。他说,现在的人参苗早已收回了成本,只要耐心照顾和等待,收益会一直延续下去。最近两年他又“玩”起了草莓,去年投入30万元,承包了村里的4个草莓种植大棚,除去各种成本,当年就回本了,还让帮忙的乡亲赚到了钱。他豪气地说:“我就是要在桓仁的广阔天地中不断有作为。”既要秀美山川、蓝天碧水,又要仓廪殷实、物阜民丰。过去10年,桓仁县领导班子在产业发展中,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把工作重点放在中药制药、保健品、健康食品、葡萄酒、旅游和康养等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上,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这些产业政府税收并不高,却绝对是富民项目。目前全县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53个,市级以上农事龙头企业62家,“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40个。有相当的农户因此而受益,全县仅从事林下中药材产业农户达到2.8万户、9.7万人。而旅游产业在这10年当中,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不断增长。通过在旅游景区设立旅游扶贫购物亭,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农民参股入股,采取“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实现直接和间接就业3万余人,累计带动16930人脱贫。辽宁参中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一角。林林摄朝鲜族农民群体舞蹈——乞粒舞表演。刘云云摄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初到桓仁县,你很难把这里和印象中的小县城联系在一起:宽阔而四通八达的街路、风格典雅的居民小区、大气宁静的公园广场、质朴又精致的星级酒店、造型现代的购物中心让人印象深刻。8月初的桓仁,夜晚微凉。华灯初上时,民族广场、章樾公园均有大型音乐喷泉亮相,七彩变化、美轮美奂,男女老少、歌舞欢笑。近两年,练习太极拳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凸显辽东小城的宁静自足。马丽云是桓仁县职教中心的英语教师,她是地级城市里长大的孩子,2004年和100多名大学毕业生一道应聘到桓仁县。来这里18年,她活得越来越开心。她说:“原来县城是车少、楼矮、道路窄,市民的休闲娱乐项目也很少。现在你再看,车多、楼高、道路宽,只要你想娱乐,公园广场任你选,跳舞唱歌随你来。别看我们是县城,但开放度很高,又是旅游城市,人和事都很洋气。”马丽云和丈夫儿子生活在金盛佳园三期住宅小区,设施完备、物业规范。记者看到,她的家是两室一厅一卫,面积107平方米,格局科学,设计合理,并且装修风格很时尚,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很洋气。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需要获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满足。过去的10年,桓仁县领导班子通过向上争取国家支持,向内挖掘财政潜力,不断为桓仁城乡居民增添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享受“两高两铁”交通红利的同时,“十二五”期间,桓仁县先后修建4座跨江大桥,总投资1.5亿元,城内城外,交通便利,景色宜人。“十三五”期间,完成公路建设749公里,项目总投资8.19亿元,桓仁城乡,四通八达。10年间,桓仁县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等各类工程200余项。新建和改造了25条主要道路,在高速公路出口的迎宾广场建设工程,绿化景观很有时代感。沿着浑江,修建了滨江文化活动广场,绿化、小品、雕塑、人行步道和休闲广场丰富多彩。不仅要“面子”,而且要“里子”:近年仅城区排水管网雨水、污水分流建设就投资8000多万元。桓仁县还注重办好学前教育、9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10年间,有10174名桓仁孩子考入高等院校学习。教育牵动了家家户户,也使很多家庭有了各种改变。记者在县城江北泡子沿的玉盛饭店见到了48岁的店主刘玉达,下午两点钟了,生意还很红火。16年前,刘玉达和妻子祁洪娟还种着地、打着工。等儿子该上学的时候,两口子想为了孩子,日子不能再这么混下去了,看到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他俩认准了开饭店赚钱。门市房由租到买,由少到多,生意越做越大。如今,他们腰包鼓底气足,为孩子们提供了足够的教育经费,大儿子如愿上了大学,小儿子正在念小学。张悦投资林下参产业,获得了长期稳定的收益。林林摄家乡让他们自信且骄傲桓仁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虽地处大山,这里的人们却有着超前的意识,能接受新鲜事物,而且充满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8月1日晚,记者在民族广场人群中,随机和一家四口聊了起来。两位老人叫阚金友、高雅丽,都已76岁了,两个女儿刚刚开车带他们观赏音乐喷泉,结束后再送回家。阚金友说起县城变化很开心,以前县城看不到几台车,现在像大城市一样。其实,老人最开心的是三个孩子虽然没念多少书,但现在日子过得都很好,大女儿48岁,在县城开发廊,丈夫做塑钢窗生意;二女儿45岁,曾去韩国打了两年工,回来后在城里买了房,夫妻俩还养了车搞运输,后来又买了第二处房子;老三是儿子,今年42岁,做了20年的油漆工,三年前随老板去了非洲,现在每个月有2万元的收入,而他媳妇在父母所在的村子里养了50多头牛。这一家人的生活听起来真让人高兴。两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桓仁人都有着去国外或者省外打工的经历,然后又都回到家乡,从事着既能实现自己想法、又能造福一方的事业。上个世纪90年代桓仁县就出现了持续10年以上的出国劳务热,到日本、韩国吃几年苦,回到家里大变样,又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出去,获取“第一桶金”。外出打工不仅带来生活的改善、创业的本钱,也带来思想的开放,更因为有了见识,他们对自己的优势反而能看得到,更有家乡自豪感。桓仁历届领导班子更有着身在大山、放眼世界的视野和胸怀,他们认定一个理儿:桓仁最值钱的就是绿色无污染的生态环境。近10年来,桓仁水库作为辽宁省“东水济辽”工程的水源地,这里的人们生态意识更加强烈,相关部门采取退耕还林、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移民、拆除高污染燃煤锅炉等措施,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让桓仁人民生活在清新优美的环境里,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桓仁县在打造文旅品牌的战略上,其目光始终瞄准国际,始终对标国内一流市县。10年来,配合山水旅游的发展,桓仁对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完成五女山山城保护性设施,高俭地山城城墙抢险加固,上古城子墓群维修保护,中共安东省委、省政府办公旧址保护修缮工程等一系列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建成了建州女真历史陈列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满族婚礼体验馆等地域文化展示场馆,把桓仁独有的地域文化通过各种载体展示出来。获得感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不断提高和丰富群众的获得感,就是在精神层面创造出让每个人有梦想、有追求的氛围。在辽宁参中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34岁的杨杨告诉记者,三年前她在这里应聘了工人岗位,一年后就提升为班长,工资也涨了,20岁就曾到日本打过3年工的她说,还会继续努力,在这里创造人生价值。在桓仁这个偏远的县城,你会感受到人们活得有质量、有尊严,有文化自信和地域自信,充分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赢得出彩人生。
    09/01
  • 大连金普新区:聚焦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新突破 全国技术领域盛会成功举行
    8月23日,大连金普新区迎来又一场全国技术领域盛会。由全国球团技术协调组、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矿业工程》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26届全国球团技术研讨会暨“双碳”背景下烧结球团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幕。来自行业协会、学会、高校的专家、学者及钢铁企业、设备制造商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如何通过稳定、高效、清洁、智能生产,实现行业绿色发展新突破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大连金普新区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同时也是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绿色低碳目前已成为钢铁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专题报告会上,12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命题分别作了精彩报告,展示了行业的最新技术与成果,探讨了新时代、新形势、新目标下中国钢铁冶金工业新方向。全国球团技术研讨会自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25届,汇聚了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精英人士,是中国烧结、球团技术与工程领域把握行业前沿、促进各方交流与合作、推动行业发展的优质平台。通过大会,包括东北特钢等在内的本土企业实现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仅在技术成果对接上取得丰硕成果,也更好地把握了我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方向和途径。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