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辽宁沈阳:体验古法造纸 感受传统文化6月12日,沈阳玖伍文化城利用学生周末休息时间,组织开展“纸上乾坤”古法造纸体验。活动邀请传统文化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探寻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起源与发展。学生现场体验一张纸是如何制作的,在亲身体验中触摸历史温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感受华夏文明的绚烂与辉煌。06/16
- 193件非遗作品“对话”辽宁40件文物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省举办了“精艺传承夺天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技艺专题展”,8位非遗传承人的193件(套)作品,与辽宁省博物馆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的40件(套)雕刻类文物在这个展览上相遇,通过“物”与“艺”的相遇,传承文化,展开一次跨时空的无声“对话”。“精艺传承夺天工”展览现场。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连接点此次专题展以辽宁特有的矿产资源非遗项目作为展示对象,遴选了鞍山岫岩的玉雕、阜新的玛瑙雕刻、抚顺的琥珀雕刻、本溪的松花石砚制作技艺、大连的核雕和锦州的传统锡雕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囊括了8位传承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与收藏在省博物馆的相同材质、工艺相近的文物一同展出,相互辉映,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连接点,诠释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让我们懂得祖辈留下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身为80后的于杰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对阜新当地的玛瑙资源了如指掌,对蕴藏精雕细琢的玛瑙雕技艺非常痴迷,对玛瑙雕的“巧俏绝”运用自如,在雕刻时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于杰出生于阜新农村,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在于杰的脑海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在展厅里,于杰的玛瑙雕作品《乡情》引起人们的关注。《乡情》仿佛一幅油画一般,金黄的葵花地、弯曲的小河、姐姐背着弟弟走在乡间小路上……这幅场景,正是来自于杰难以忘怀的童年和乡情。于杰说,雕刻《乡情》的这块材料留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天盯着它,忽然间来了灵感,童年的记忆清晰起来,他终于为这块材料找到了方向:金黄色的葵花田,上边的一点红色成了太阳,白色是姐弟俩的形象,而最外层的黑色成了远山。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宋晓冬说,此次专题展是继2020年“当青花遇上剪纸”、2021年“珍瓷剪影——传统手艺的时空对话”创意展后,又一次“博物馆+非遗”的创新尝试。为“绝活”注入青春气息传承人刘洪亮(左)、杨克全(中)、于杰(右)现场演示雕刻技艺。随着越来越多青年人的加入,传统的“非遗”正被赋予当代审美内涵,重回生活。此次展出的85后冯月婷创作的《仿清康熙松花石荀式砚》《松花石盛唐琵琶纹砚》等40件作品中,在保留松花石砚传统内核的同时,融入了更多时代元素。冯月婷是本溪松花石砚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自幼受父亲熏陶对这项古老技艺情有独钟。大学毕业后返回本溪,她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将漆器和砚石结合,实现了为松花石上色的技术突破,并为每种创新器型和工艺技术申请了专利保护。流传于锦州地区的传统锡雕,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朴素追求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此次石岩的《纯锡花薰》《大银尊茶仓》《犀牛望月壶》等锡雕作品同样备受关注。锦州锡雕的传承人石岩让失传已久的锡包玉技艺重见天日并发扬光大。石岩在承袭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技艺,使作品造型立体、简约玲珑、收放自然。石岩说:“传统锡雕工艺流程复杂,其技艺的核心要素在于对每一道工序的精准把握。虽然叫雕,但是在锡雕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锻、塑、焊等多种技艺。”一枚普通的小小桃核,想要在这么小的东西上雕刻出精湛的作品,难度可想而知。大连的核雕传承人韩志耀却能在这小小的桃核上雕出“四大名著人物”“清明上河图人物”等。而最著名的就是根据明代魏学洢的文学作品《核舟记》的内容刻出来的《核舟》了。韩志耀是国内第一位还原“核舟”的雕刻家。韩志耀说:“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闪光的地方不在于技术多么高超,而在于传承二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此外,阜新玛瑙雕刻的非遗传承人杨克全、刘洪亮,抚顺琥珀雕刻的非遗传承人陈焕升以及雕出《花薰》的鞍山岫岩玉雕非遗传承人王运岫也在展览现场,展示雕刻技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作品创作过程,让观众近距离地了解传承人手中的“精雕细琢”,感受精彩作品背后的手艺之精,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匠心独运。此次展览展期两个月。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展览和非遗传承人的现场展示,目的是让非遗融入公众生活,发挥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推动辽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06/16
-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技艺专题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6月11日,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精艺传承夺天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技艺专题展”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汇集了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玉器、玛瑙、琥珀、松花石砚、核雕、锡器。同时,岫岩玉雕、阜新玛瑙雕、抚顺琥珀雕刻、本溪松花石砚制作技艺、大连核雕、锦州传统锡雕六项辽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经典作品也在展览中展出。历史文物与非遗精品齐聚一堂,传承与创新交相辉映,大家在观展的时候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雕刻技艺的发展脉络,还可以品鉴器物之美、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文化之美。展览分为“东方瑰宝岫岩玉”“冰浆碗碧玛瑙寒”“曾为茯神琥珀光”“寿古色绿松花石”“千锤百打锡如银”“方寸万象核舟记”六个单元,计划展出雕刻类文物40件套、六项辽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经典作品193件套。这些材质丰富、雕刻细腻、制作精巧、寓意吉祥的展品无不凝结着一代代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心血。展览期间,非遗传承人将走进博物馆为观众现场展示雕刻技艺,讲述非遗技艺传承背后的故事。此次展览是继2021年“珍瓷剪影——传统手艺的时空对话”后,又一次以“文物+非遗”的形式推出的创意展览,借助技艺展示、专题讲座、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推动文物资源与非遗技艺互相赋能,多维度、多视角、多元化地呈现辽宁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世代传承的工匠精神。编辑:邹润06/15
- 盘锦:感受非遗带来的不同魅力6月11日,记者走进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在欣赏红滩绿苇的同时,还欣赏到了上口子高跷秧歌、二界沟排船技艺、苇艺草编、浮雕苇画等近20项国家级、省市级和区级非遗项目,让游客们从不同角度感受“非遗”传统艺术在景区中呈现的魅力。二界沟排船模型。上口子高跷秧歌。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游客现场购买非遗小吃。近年来,景区积极开展非遗进景区等活动,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致力于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非遗技艺“潮”起来,不但让游客们能够“零距离”、面对面地接触之前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的非遗瑰宝,而且还可以亲自动手体验,从不同的角度感受“非遗”的艺术魅力。编辑:邹润06/15
- 辽宁盘锦举办非遗购物节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盘锦市通过举办盘锦非遗购物节为市民送上可逛可吃、可以带回家的传统文化,通过这种形式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据了解,本次盘锦非遗购物节活动由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盘锦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办,盘锦田庄台小吃文化研究会、盘锦福德汇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盘锦水玲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承办,采取“以券代补、多店联动、普法宣传”等形式,营造非遗购物节浓厚的节日氛围。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盘锦非遗购物节于6月9日启动,以“非遗文创”连接现代生活、“地方食材”探索非遗衍生、“以券代补”助力非遗购物节、“海豹·海报”非遗法规宣传四个板块组成,给市民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盘锦市非遗手工艺制品。盘锦特色食材。非遗购物节商品琳琅满目。编辑:邹润06/14
- 大连核电石化牢记“国之大者”——全力打造核电石化产业“第一品牌”机器轰鸣,吊车穿梭,焊花飞溅。仲夏时节,中国一重集团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原中国一重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棉花岛基地和前盐基地一片繁忙景象,多个国家重点核能装备和石化装备项目正在加紧推进。走进宽敞明亮的百万压力容器制造车间,展板上习近平总书记与一线职工亲切交谈的画面映入眼帘。2013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该公司,看到技术人员和工人攻克难关锻造出的一台台压力容器,高兴地说,技术人员和工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要抓好队伍的稳定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随着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工人待遇也要相应提高。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殷存柱至今仍激动不已,“总书记这样关心一线技术人员和工人,对我们是巨大的鼓舞”。认准了好好当工人也会有前途,殷存柱更加刻苦钻研焊接技术,2014年就当上了手工焊班组的班组长。这些年他的技术不断精进,获得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还被评为集团公司首席技能大师。“从我进入公司开始,公司所有在制核电产品的CRDM驱动管座密封焊全部由我们班组完成。”殷存柱自豪地说。总书记2013年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老工业基地很多企业浴火重生的实践说明,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牢记总书记嘱托,大连核电石化创新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管控模式,员工全员面向市场;建立内部模拟法人运行机制和研产供销运用快速联动反应机制;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合同按期交货。同时,进一步突出产品质量,塑造“核电”品牌,打造“石化”精品。抓住战略机遇,大连核电石化大幅升级专业化基地,新建出海码头,引进高精尖设备。立足市场需求,实现传统装备技术升级,做好新一代核动力装置研制,加快中国核电“走出去”步伐。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制了直管焊接专机等一系列设备,研发J型坡口自动焊接等新技术,有效降低了一线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自主研发的核岛一回路用关键焊接材料,解决了关键焊接材料“卡脖子”难题。打好三张牌,“老字号”核心竞争能力稳步攀升,扛起“为国造重器”使命担当。近年来,大连核电石化优质高效完成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海外首堆等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制造任务,稳步推进“国和一号”两台机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完工制造;连续突破世界极限制造纪录,先后完成2400吨沸腾床和3025吨超级浆态床等一大批锻焊加氢反应器,让我国超大吨位石化装备制造技术再次领跑全球。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两项及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十余项。大连核电石化党群工作部部长刘梦昭告诉记者,公司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将技术人员和工人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让企业与员工共成长。为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建立“双培”机制,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公司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人80后占比分别达50%、70%;推行“双创”机制,建立劳模创新活动室,开展“百万一重杯”劳动竞赛,一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攻克重点项目352项;实施“五个通道”晋升机制,在行政职务序列之外,打通业务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党务人员、技能人员5条晋升通道;实施共享机制保障职工生产生活、文体活动、民主管理需求。全员开展健康检查,提供补充医疗保险,提高基础工资和食堂用餐补助,开设惠民超市。2021年,大连核电石化营业收入、利润比2013年均翻了几番,职工收入同步大幅增长。面向未来,大连核电石化牢记“国之大者”、打造“国之重器”,加紧打造核电石化产业“第一品牌”,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编辑:邹润06/14
- 辽宁:奔富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请大家记住我们刚介绍的岗位,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留言,线下我们与你对接。”不久前,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彩霞社区居委会内,一场不一样的“直播带岗”正在进行,主播崔彬耐心地向观众介绍着。这场直播,主播、观众都是残疾人,岗位需求也都针对残疾人,现场手语同步翻译直播。当天的直播中,13家企业拿出近百个岗位供残疾人选择。“我们不仅为残疾人在‘云端’找岗,还通过社区‘微工厂’,教残疾人技能,带货销售残疾人制作的手工艺品。”沈阳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残疾人树立生活信心、融入社会等,都有着重要意义。为残疾人找出路,辽宁省开展就业宣传年、就业援助月、就业促进日活动,精准化、个性化开展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在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期间,省残联还与企业签订残疾人就业安置框架协议,启动“圆梦助残”三年行动计划,举办残疾人就业信息线上发布会、残疾人手工艺品线上展览展示等,多举措帮助残疾人就业增收。在沈阳市一家珠宝企业,28岁的听障人士朱磊正在熟练地操作着智能科技涂胶机。每种首饰扣的花样不同,他要通过电脑来编制不同的程序,进而为每个成品首饰扣涂上不同的颜色。“这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活儿,朱磊很厉害的,是这个岗位上的主力。”车间负责人介绍,公司里目前有44名残疾人,他们的工作效率并不比健全人低,大家都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更为能够自食其力而骄傲。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有一技在手,生活就有了光亮。”28岁的司占富在一次登高工作时不慎跌落,腿部摔伤致残。在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残联的鼓励和支持下,他来到当地一家紫砂企业学习制壶技术,成为一名出色的制壶师傅,并留在企业工作,月收入稳定。这家企业也获得了“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省残疾人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称号,共培训残疾人350余名。在做好传统行业职业培训的基础上,辽宁省还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与新业态新模式有机融合,创新探索残疾人电商就业创业新路径,通过举办“辽宁省网红经济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班”、建立省级残疾人电商就业培训示范基地等方式,推动残疾人在新业态实现就业。“十三五”以来,辽宁省共促进残疾人实名制就业109146人。编辑:邹润06/13
- 辽宁大连:增殖放流 丰盈“蓝色粮仓”6月9日,大连市在三山岛附近海域举行全市性增殖放流活动,180万尾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许氏平鲉等苗种投放入海。今年,大连市计划增殖放流30.864亿尾苗种。近年来,大连市立足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每年放流均达30亿尾以上,放流规模居全国沿海城市之首,对大连近岸渔业资源养护、促进渔业增效、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编辑:邹润06/13
- 辽宁本溪:推进复核整改工作 巩固绿色矿山建设成果日前,辽宁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绿色矿山“回头看”技术机构专家组来到本溪市国家级绿色矿山大北山铁矿督导检查绿色矿山建设。以此次绿色矿山“回头看”行动为契机,本溪市全面检查绿色矿山建设存在的问题,严格对照绿色矿山相应的评价指标及考评标准,对辖区内绿色矿山的矿容矿貌、绿色开发、生态修复治理等重点内容进行实地复核。对复核中发现的问题,实施台账式跟踪管理,督促矿山企业立行立改,限期整改到位,并将不符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和情形的企业移除绿色矿山名录和项目库。截至目前,本溪市已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矿山16家,已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创建库45家,今年计划进入省级绿色矿山创建库10家。编辑:邹润06/10
- “世界海洋日”主题宣传活动在辽宁省展开6月8日是第14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5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我省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以提升公众海洋意识。在盘锦,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盘锦湿地保护协会,举行了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海洋公益科普宣传,集中展示了海洋资源、海岛保护等相关科普知识,向社会公众普及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大连,相关部门组织举行海洋文化节,通过文艺演出、海洋嘉年华、青少年帆船联赛等活动,弘扬海洋精神,传播海洋文化。近年来,我省在注重发展蓝色经济的同时,也加强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确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建立海洋特别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实施海洋生态修复等一系列举措,为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美丽海洋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辑:邹润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