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推出液化天然气“转场检查”新模式
    为切实保障东北地区居民和企业用气需求,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联合北良港海关,在大连海关的具体指导下,推出“转场检查”新模式,全力保障大连口岸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高效、快速通关。国家管网大连LNG接收站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属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海上油气通道的战略性工程,供气量占东北三省天然气消费量的42%。根据大连LNG接收站生产任务计划,11月份预计接卸外输天然气3.8亿立方,12月份预计接卸外输8.27亿立方,将达到投产以来历史最高值。这对接收站港口周转、罐容利用和海关通关监管时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管网大连LNG接收站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立足企业需求,秉持优先解决企业“急、难、盼、愁”问题的理念,联合北良港海关,经过多番调研讨论后,以“两段准入”改革为切入点,结合企业生产需求和口岸监管区实际情况,推出了进口LNG“转场检查”新模式。此模式下,海关依据企业进口LNG申请需求,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可先行卸船入境并提离至口岸监管区以外的具备检查条件的场地进行查检作业。现场查验、取样送检无异常的,方可允许进入国内市场销售或使用。该措施灵活延伸口岸功能,实现了载货船舶到港后即靠、即查、即卸。国家管网大连LNG接收站海关推出“转场检查”新模式以来,卸船前等待时间由原先的2—3天压缩至现在的3小时以内,大大提高了泊位利用率和罐容周转速度,使LNG码头的作业组织更加灵活高效。据统计,北良港海关1—10月份共监管进口LNG船舶30艘次,天然气总输量近24亿立方。下一步,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将联合海关部门更加深入做好国家管网大连LNG接收站监管服务工作,使其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天然气保供“桥头堡”作用,积极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保障民生需求与经济发展。
    12/09
  • 东北首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落地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
    近日,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管委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大连市分局、中国银行大连市分行、托克辽港国际贸易(辽宁)有限公司四方的通力合作下,一单价值6300万美元的原油离岸贸易业务顺利完成交易,标志着东北首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在大连片区成功落地。原油码头根据2021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起草的《关于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是指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所涉货物不进出我国一线关境或不纳入我国海关统计的贸易。由于货物流、资金流和单证流“三流分离”的显著特点,导致银行无法按照一般原则来精准甄别贸易行为的真伪,限制了新型离岸贸易的大规模发展。2021年以来,为进一步推动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国家层面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特别是2021年8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国发〔2021〕12号)中,明确提出了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新型离岸贸易、支持银行探索新型离岸贸易真实性管理创新的具体要求。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积极组织各方多次召开座谈、音视频会议,深入研究业务流程和风险防范措施。中行大连分行在外管局大连分局的指导下,最终在强化事前尽调、优化业务审核、加强事后监测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创新管理服务体系,率先为企业开展新型离岸贸易业务提供了高水平的金融支持和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化服务,为新型离岸贸易业务的落地和大规模发展创造了条件。下一步,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将对标国际先进的自由贸易港,依托油气等大宗商品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深化新型离岸贸易先行先试工作。通过建立新型离岸贸易发展协调机制和信息平台,引入更多有能力的国际金融机构和贸易企业,为企业开展新型离岸贸易提供一流的市场条件和便利化服务。
    12/09
  • 辽宁阜新:百里矿区的披锦之路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由黑变清的河流,由灰到蓝的天空,由黄沙漫卷到绿草如茵……2001年开启转型振兴征程以来,阜新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由“阜新沙”“阜新灰”到“阜新绿”“阜新蓝”的转变。打开颜色转换“开关”,破解绿色发展密码的是阜新164万锐意创新、踏实苦干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他们挚爱家乡这片热土,怀揣改天换地的豪情,20年励精图治,换得山河披锦,沃土生金。昔日的百里矿区上矗立起一座生态之城。“煤电之城”的三原色1897年,一名农民在穷棒子沟发现了被洪水冲刷出来的露头煤,从此开启了阜新近代煤炭采掘工业的百年历史。曾经,细河是一条黑乎乎的煤泥河。如今,细河两岸风景如画,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有4个能源项目安排在阜新。海州露天矿和阜新发电厂,是“煤电之城”的两大象征。在海州露天矿旁边的永灵珍奇博物馆,有一块体积3.73立方米、重6.6吨的“煤王”。据讲解员介绍,这是海州露天矿开采的最大一块原始煤炭。白天热火朝天,晚上灯火通明,几十台蒸汽机车盘旋穿梭,拉出的煤炭源源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海州矿累计为国家生产煤炭2.44亿吨,成为共和国经济的重要“输血者”之一。在煤炭大开发年代,贯彻的是“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方针,集中全部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煤炭生产,生活设施一律从简,职工居住在逼仄的棚户区里,除了直接为工业服务的交通、供电、邮电外,城市基础设施无暇顾及。空气中飘浮着粉煤灰,晾在外面的白衬衫,用不了多久就被染成灰色。人民公园和三一八公园是这座矿业城市的两处大型绿地,但是树叶上落满粉煤灰,难以看到新绿。人们的衣着以黑、灰等深色调为主,原因无他,“耐脏”。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刚下火车就能闻到煤炭自燃发出的呛人味道。顺着这股味道,就能找到矿区。堆积如山的煤炭,发电厂烟囱冒出来的黑烟,被洗煤厂污水染成黑色的河流,来自科尔沁沙地的漫天黄沙,灰蒙蒙的天空,黑、黄、灰共同构成“煤电之城”的三原色。以2000年为例,阜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到40%,是个在卫星云图上经常看不见的城市。2001年,阜新成为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后,面对上不见蓝天、下不见绿地、左右不见碧水的生态困境,把生态建设、城市功能转型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体推进,运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一个一个地攻坚,取得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废弃矿山重焕生机治理前的新邱露天矿二号坑。治理后的新邱露天矿二号坑,成了草莓音乐节的举办地。转型以来,阜新始终突出产业、生态和民生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产业、生态、民生三个转型同步推进。从“看不见”到“看不够”,是对阜新生态建设成就的最好诠释。转型前,阜新矿区有20个沉陷盆地和2个露天矿坑,240多座各种类型的矸石山,采矿产生的废水对农田、河道及浅层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2005年5月31日,海州露天矿闭坑后,留下长4公里、宽2公里,相当于38个北京故宫面积的巨型矿坑。夜晚,自燃点火光摇曳;白天,烟雾蒸腾而上,连鸟儿都绕着飞。残煤自燃、地表沉陷、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频发,海州露天矿成为市区空气污染的“元凶”和地质灾害策源地。如今,这个“地球伤疤”变身国家矿山公园。昔日喷烟冒火的北帮,经过多年综合治理,数万株树在这里顽强地扎下了根。曾作为人民币、邮票图案的巨型电镐,被放置在主题广场中心。几个轮滑少年欢快地围着电镐你追我赶。他们是阜新经济转型后出生的一代人,有关大矿山的记忆,更多地来自于父辈的讲述。他们的欢声笑语,恰是海州矿涅槃重生的生动例证。尤其令人期待的是,海州露天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届时,海州露天矿将变成波光粼粼的人工湖,蓄能电站、风电、光伏、火电设施遍布其间,休闲观光区、科创区、商业区星罗棋布,这座硕大的废弃矿坑将变身产业高地、商业宝地和休闲胜地。曾经,电镐是挖煤利器。而今被放置在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广场的巨型电镐。高德矸石山,阜新市民家喻户晓的地方,曾是高德矿、王营矿、东梁矿的排矸地。山上到处是自燃点,既喷火又冒烟,人站在上面烫脚,烟熏得人头昏脑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自燃,矸石山通体被烧成褚红色,远远看去如同火焰山。太平区高德社区和水泉镇高德营子村3000余户居民就住在“火焰山”脚下,最近的房子离矸石山只有50多米远。在多风的春季,矸石山周围会形成沙尘暴,附近居民连开窗透气都成了奢望……从2013年开始,阜新市启动高德矸石山治理工程,通过土地平整、客土、绿化,栽下5万余株旱快柳、刺槐、火炬树,播种36万平方米紫花苜蓿和波斯菊,恢复城市绿地景观带0.5平方公里。昔日烟尘弥漫、满目疮痍的矸石山,变成绿荫匝地、百花飘香的好去处。阜新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百里矿区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让废弃矿山披锦绣,重焕生机与活力。在新邱露天矿,利用废弃矿坑建成越野赛道,进而开启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的恢宏建设。面对沉陷区占全区总面积2/3的严峻现实,清河门区在开发利用上做文章,一手建设皮革、光伏等接续替代产业,一手打造邢家屯水果、三道壕韭菜等绿色食品品牌,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煤泥河变身生态廊道治理一条河,蜕变一座城。2001年,细河城市中心段治理工程破土动工。20年间,细河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成果斐然,建成月亮湾广场、人民街游园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17座污水处理厂,让这条煤泥河、臭水河变身景观河、生态河。站在细河标志性建筑——小蓝桥上,但见两岸垂柳依依、荷叶田田,蓝天白云倒映水中,远处飘来悠扬的萨克斯曲,顿有置身动感水墨画之感。阜新打响碧水保卫战,改造完成细河、九营子河等城市景观水系和生态廊道,建成玉龙湖等城市地标性景观。其中,细河治理项目荣获“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属于细河的精彩仍在继续。按照“十四五”规划,细河两岸将建成集绿色、健康、文化、休闲、生态于一体的富有生命力的绿色生态廊道。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如今的细河成为各种鸟类的乐园。鸟类是个敏感的物种,对生存环境要求高,哪里环境好,就在哪儿落脚。彰武县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草原和柳河综合治理工程,成功抵御了科尔沁沙地的漫卷风沙,柳河两岸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如今,途经并停歇的候鸟逐年增多,其中不乏丹顶鹤、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柳河落雁”成为生态彰武的一张亮丽名片。今年开春,彰武启动柳河综合治理与土地整理项目,柳河沿岸一期“旱改水”项目改造土地1.2万亩,白花花的沙坨子、贫瘠的盐碱地变成丰饶的水田。金秋十月,在彰武县大冷镇上三家子村,收割机在金黄色的麦浪里往来穿梭,稻香沁人心脾,欢笑声此起彼伏。昔日的“沙窝子”变成“风吹稻花香两岸”的鱼米之乡。工业村转型为国家4A级景区企业办公楼改建成宾馆,铸造车间厂房变身游客服务中心,炼铁高炉旁建起国际标准滑雪道……细河区四合镇黄家沟村巧借废弃工业遗址,建成辽西地区规模最大的水上乐园和滑雪场,完成从农业兴村、工业强村到旅游富村的产业转型“三级跳”,成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谐互促的典型样本。2001年,黄家沟村民借助市郊的地利之便,扣大棚、搞养殖,摆脱了贫困。从2003年开始,陆续引进一批铸造、液压等工业项目,龙头企业阜新东广产业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优质铸件短流程工艺示范基地”称号。2012年,阜新市以壮士断腕之决心,把铸造、氟化工等企业整体搬迁到专业工业园区。企业搬迁后,黄家沟村重新创业,依托自然资源和大量工业遗存,毅然选择“退二进三”,向文旅产业转型。如今,黄家沟村已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转型以来,阜新统筹算好“经济账”和“生态账”,坚持“城市双修”理念,将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同步,与产业升级步伐同步。在主城区采取氟化工、铸造企业搬迁,煤炭物流园建设,更换清洁能源公交车等一系列减排措施,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大幅降低。一南一北双向推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建设北部百万亩草原生态带,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累计植树造林844万亩,在辽宁和内蒙古边界筑起一道绿色长城,护佑着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生态安全。据省气象局发布的卫星和气象资料显示,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生态效益显著。2018年以来,沈阳大气降尘量下降了8.6%。建设南部百里矿区生态恢复带,以国家煤炭工业遗产群为载体,全力抓好以海州露天矿和新邱露天矿为重点的百里矿区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百年国际赛道城、海州矿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把百里矿区建成百里新区。转型以来,阜新持续打好蓝天、碧水、青山保卫战,黑、灰越来越少,绿、蓝越来越多。森林覆盖率由22.3%提高到28%,城市绿化覆盖率由34.14%提高到43.26%,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由144天增加到290余天。阜新立足风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市比重超过火电装机18个百分点,火电年发电量由高峰时的102.5亿千瓦时下降至5.5亿千瓦时,传统能源大市蝶变新能源强市。今年,阜新成功入围国家2021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名单,城区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市县全城集中供暖、乡镇村“光热+绿电”三大清洁供暖工程全面启动。“蓝天白云”将成为阜新四季风景照的标配。让绿色成为最亮底色“让绿色成为阜新最亮底色!”今后5年,阜新将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不断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路径,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过去的高德矸石山远观如同“火焰山”。经过治理,高德矸石山变身成一座公园。在目标模式的确定上,锁定“双碳”目标,实施零碳产业园区、低碳养殖小区建设和全域清洁取暖改造,探索新能源主导降碳、生态辅助汇碳的碳中和实践路径,构建具有阜新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在战略方向的选择上,以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为重点,建设北部百万亩草原生态带。以海州露天矿、新邱百年赛道城为重点,建设南部百里矿区生态恢复带。以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为重点,把森林覆盖率提高至35%,建设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努力打造矿区综合治理、风沙生态治理的全国典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是幸福乡村的典型写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农村饮水、灌溉、河渠“三网”建设,实现农村饮水到户头、农业灌溉到地头、河沟渠网到村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庭院绿化、村庄绿化,加快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未来5年,将开创全民“绿色+”的时代新画卷。创建国家清洁能源供暖试点城市,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全覆盖。积极建设“无废城市”,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推进绿色生活创建全覆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扩大绿色产品消费规模。如今,无论是行走在大街小巷,还是徜徉在城市公园,空气清新,满眼绿意,移步换景。昔日的“灰姑娘”,变成了“白雪公主”。
    12/08
  • 辽宁沈阳:皇姑区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召唤新作为。在辽宁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皇姑区明确站位,锁定“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方向,坚定持续地向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全速进发。锚定高质量,奋进正当时。今年以来,皇姑区锚定科创和文旅两大主导产业,做优产业生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建设、释放创新动能,发力建设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前11个月,皇姑区已实现开复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24个,同比增长21.6%;新建项目66个,同比增长69.2%,计划总投资706亿元,今年已完成投资138.8亿元。其中,科创、文旅两大主导产业项目67个,较去年同期增加39.6%。无论是科创产业的高歌猛进,还是重点项目的大幅增长,或是高新企业的加速集聚,都折射出皇姑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正稳健起步,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沈阳市皇姑区俯瞰图。(来源:皇姑区委宣传部)重点项目开工按下“快进键”C6科创走廊上,18家行业头部企业入驻辽宁省信创产业园;万科西窑、旭辉巴山路南、华润三台子等一批牵动力强的项目落地开工;中石化、中国平安等多家总部企业迁入,全区楼宇入驻率达84.8%;金昌商务中心、利星行等高品质项目吸引人气,华润万象汇加速打造新商圈……皇姑区坚持项目在经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搭平台、建园区、引龙头,持续抓紧抓实重大项目招商和建设。“十三五”完成实际投资60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0.5%。步入“十四五”,皇姑区把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作为主战场,聚焦“三个一”目标,向着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在全省当好“四个示范”加快迈进。聚焦“数字沈阳、智造强市”战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设高质量项目群,重点产业项目开工落地纷纷按下“快进键”。其中,科创类重点项目建设步伐越来越快,目前主城区在建20个科创园区类重点项目,预计年底各级各类园区总数将达到50个,园区总面积将由45万平方米增加到60万平方米。在首府科创园的C6科创走廊上,在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已达到58个,总投资415.2亿元,今年已完成投资74.6亿元。首府科创园、首府科创城、中化环境科学园、旭辉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投资超40亿元的产城融合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文旅类主导产业项目实现新突破。北斗巷特色街、启点体育公园、利星行凯悦酒店、华润万象汇、万象世界等文旅产业项目已落地并开始建设,结合即将落地的舍利塔数字文旅产业园项目、三台子“工人村”特色街项目,将为皇姑区带来更深层次的人文底蕴,增加更多的城市内涵。在此基础上,皇姑区将进一步加快主导产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绿色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比亚迪新能源创新基地、辽宁信创园、中化环境科学园、蓝天数字科技大厦等龙头项目推进速度,健全产业链条,集聚创新要素、构建创新生态,做大产业规模,加快形成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沈阳科技创新中心。(来源:皇姑区委宣传部)科创产业发展迈上“新赛道”产业兴则城市兴,有力的产业支撑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皇姑区坚定科创产业目标,有效组织模式创新和要素集聚,科创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产业形态、从少到多的项目建设,产业方向更加明晰、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今年6月,皇姑区打造的“三地五园”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平台正式启动运营,在皇姑区内建设“沈阳数创工场、沈阳智优沃数字经济产创加速平台二期”两个科创载体,在北京、海南同步设立三个飞地创新港,以数字经济产业为重点,共同打造协同创新的“科创飞地”,建设面向海内外的技术、人才转移转化窗口。这也意味着皇姑区科创产业迈上了“新赛道”。目前,首府科创园、环境科学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产城融合项目开始全面建设,开发区产业用地总面积增至220万平方米,产业建筑面积占比达40%。高效利用存量楼宇,打造平台园区,沈阳科技创新中心、沈阳科创工场等实现满园运行,沈阳星云产业加速器、沈阳苏青创新社区等一批平台园区落地运营。科创产业规模与数量实现双突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各级各类双创载体48个,面积超50万平方米,年均增速50%以上。省级瞪羚企业实现两年倍增,3家企业进入科创板,高成长性企业梯队培育进入崭新阶段。科创产业打开发展新格局的同时,文旅项目多点开花。“崇山文旅”文化产业联盟、北斗巷特色街、兴旅产业集团总部等先后落地建设,沈阳天地17号街、中粮祥云小镇步行街成为“夜文化”与“夜经济”融合发展品牌。皇姑区还将围绕“文化+”新动能,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产业,布局文创产业园区;以北陵公园为中心,打造“五点一核心”的环北陵历史文化旅游片区;推动“塔湾夕照”项目落地建设,争创4A级景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增长动能加速聚集……皇姑区以科创和文旅两大主导产业为动力和引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坚实有力、铿锵有声。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皇姑区将继续锚定科创和文旅两大主导产业,通过做强科创产业、做实文旅产业、狠抓产业项目等举措,让经济发展有速度更有质量。下一步,皇姑区还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华为等头部企业集聚带动作用,创建国家级信创产业园区。依托沈飞、601所等资源,推动航空科技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依托省环保集团、中化环境等企业,加快建设绿色环保产业园区。推进比亚迪创新基地建设,在数字、场景开发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先锋。首府科创园。(来源:皇姑区委宣传部)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因子”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动力。皇姑区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突破、优机制、定举措,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改革创新成果,不断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增添活力。皇姑区突破工作壁垒,创新推进“区街贯通”改革,在解决问题中,倒逼制度创新,列入沈阳市制度性创新经验成果之一。区街贯通直接打通了部门与部门、街道与部门间的“篱笆墙”,实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杜绝推诿、互相补位,全面提升行政效能。“站西里”燃气改造工程等一批历史遗留民生问题得以“抱团”解决。在创新改革上下功夫,皇姑区啃下了一系列“硬骨头”:优化机构设置,顺利完成党政机构、事业单位改革,恢复街道管理体制、调整街道建制;破题街道经济,试点街道的市场主体总量平均增速超25%;推动建立一体化、一站式招标服务模式,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全流程监管;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厂办大集体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任务。试点先行人社服务“快办行动”。2020年,皇姑区被人社部确定为沈阳市唯一的“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国家级改革试点,区内多部门联手,进行体系重塑、流程再造,结合实际把63项服务纳入“打包事项”,在一个工作区域实行综合柜员制一站式受理,实现“一套材料”“一站受理”“一次办结”。通过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等多项创新举措,率先完成了改革试点任务。伴随着密集而铿锵的改革鼓点,一个个含金量高的特色项目和品牌在皇姑区大地落地生根、次第开花。签约京沈、苏辽、辽粤对口合作项目29个;成功推动沈飞、601所59项专利首次向社会开放;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皇钻汇”路演等成为常设品牌活动;在上海、深圳等地布局“飞地创新港”,“三地五园”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平台成为开放窗口。“十四五”期间,皇姑区将更深层次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鼓励干部研究规律、研究模式、研究创新,在组织方式、平台建设、环境创造上推动改革,推动变化;更多维度地集聚要素资源、创造项目落地环境,鼓励引导社会资本、项目资源和运营主体积极参与产业转型升级;增强部门工作的贯通性、服务性,多设平台、多建机制,促进全区纵向、横向协同更顺畅。以奋进之姿奔跑在高质量发展跑道上,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皇姑,未来可期。皇姑区党员服务中心。(来源:皇姑区委宣传部)旭辉数字科技产业园区效果图。(来源:皇姑区委宣传部)链接实力皇姑发力主导产业,科创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产业形态、从少到多的项目建设,主导产业方向更加明晰、产业生态持续优化。“视频审批”“政务服务一号通”“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等举措获各界肯定,“皇姑办”成为品牌。“万人进万企”“项目管家”“营商下午茶”等服务受到企业高度认可,企业诉求解决率95%以上。“皇钻十六条”产业扶持政策迭代升级,累计兑现扶持资金近亿元。累计投资30.83亿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新建市政道路20条、改造提升123条。完成175个老旧小区改造和封闭管理,9.3万户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百鸟公园、英雄公园等全面改造提升,首府中央公园等50个“口袋公园”主体完工,建成区绿地率33%以上。
    12/08
  • 大连地铁五号线海底隧道工程获国际隧道行业最高殊荣
    12月2日22时,2021年度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隧道工程线上颁奖典礼落下帷幕,由中国中铁一局承建的大连地铁五号线海底隧道以“海域岩溶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小组第一的优异成绩,荣获2021年第七届国际隧道协会(ITA)“年度工程奖”,摘得国际隧道行业最高殊荣。这是中国中铁第四次,中铁一局第二次获得该奖项。2021年7月公司申报2021(第七届)ITA隧道奖,申报类别为“年度隧道工程”,参赛题目为“海域岩溶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经过2个月的海选,共24家单位入围决赛,角逐7个类别奖项,经过网络研讨会、答辩、专家甄选等,最终确定获奖选手。此次ITA杰出工程大奖吸引了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隧道与地下工程项目参与,共设7个奖项。大连地铁海底隧道是我国首次入围该奖项提名的海底隧道项目,以自身的“长、大、高、险”四大难题、技术、质量、安全等指标脱颖而出,获得了国际隧道界专家的一致认可。大连地铁五号线海底隧道是世界首例海域岩溶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全长2882米(海域段全长2310米),采用单洞双线双层衬砌施工,隧道管片内径10.8米,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工程处于50米水下,施工中要应对高强度硬岩地层掘进距离长,环境风险大、安全风险大,隧道埋深大、水压高,溶洞探测、处理难上加险等“长、大、高、险”四大挑战,长距离硬岩掘进、员工身体健康保障、人与设备配置及施工组织实施等是该项目重、难点。修建过程中,中铁一局成功解决了岩溶地质下隧道开挖、海域岩溶探测及加固处理,海域岩溶地层盾构施工、物流及材料再利用、循环经济二氧化碳减排等难题,完成了《海域岩溶地层单洞双线地铁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及盾构机研制》课题,另有《大连地铁过海段大盾构查换刀管理平台》等10余项专利获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海上岩溶加固处理施工工法》等3项工法获省部级工法,《大连地铁5号线海底隧道盾构BIM应用》等2项获省部级新技术应用,《提高海域岩溶大盾构掘进工效》等3项QC成果获省部级成果。【链接】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成立于1974年,总部设在瑞士洛桑,是一个非营利性非政府国际组织,是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的国际性学术组织,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组织之一。从2015年开始,为了表彰每一年为全球隧道和地下空间的发展带来突破与创新的杰出项目与个人,国际隧协在全球的隧道工程和杰出工程师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和个人提名名单,最终由数十名顶级专家集中评选并颁发年度大奖,也被公认为是全球隧道行业的“奥斯卡奖”。据了解,全球每年提名总数为30项左右,最终获奖数量为8项左右。继前五届国际隧协大奖颁奖典礼分别于瑞士、新加坡、法国、中国和美国成功举办后,2020年、2021年的颁奖典礼由于疫情原因改为线上举办。
    12/08
  • 辽宁营口市鲅鱼圈区:推动高质量发展 构筑枢纽经济发展新高地
    营口市鲅鱼圈区具有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互通融合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物流资源,使得物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推动新一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热潮中,区政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直走在前列,积极围绕枢纽经济做文章,资政建言、全心履职,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鲅鱼圈港口鲅鱼圈区具备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的优势基础和良好条件,特别是作为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发展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试点”,以及供应链上升为国家战略,辽港集团推进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智慧港口。面对多方机遇和优势,区政协积极组织开展调研,提交了关于“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的提案,提案中建议做好建设、产业及港产城规划,构建大物流、现代产业及港产城融合发展体系。港口作业针对此提案,区政府责成港口金融创新试验区为牵头承办单位,滨海新兴产业园区和临港工业园区为协办单位。截至2021年11月,营口枢纽在东北地区地级市物流服务节点实现全覆盖,枢纽-东北地区班列线路达到132条,往返循环运输班列19条,成组运输线路16条,海铁联运量达到90万TEU,单位物流成本约比2018年降低3%,干线运输到发规模占枢纽总运输比例约为47%,枢纽专线分拨集散运输网络辐射周边超过200公里。最近两年8项补短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9亿元,完成率37.3%。至此,营口枢纽总投资额已经达到28.61亿元(含存量),占总投资34.94亿元(含存量)的81.2%,有效支持枢纽提质扩能。港口全貌营口港数字产业化运营中心在办理过程中,职能部门坚持规划先行,规划统筹“港产城”融合发展,突出港口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2021年底,完成营口港鲅鱼圈港区钢杂泊位改造一期工程项目建设;计划“十四五”期间完成营口港鲅鱼圈北部港区大宗散货(煤、矿)码头及堆场综合改造工程项目、营口港鲅鱼圈港区钢杂泊位改造二期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以营口港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体系,促进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此外,还将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壮大港口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数字产业,提升港产城信息化水平。依托港航资源,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打造大宗物资B2B的港口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创新的服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助推港口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做好配套服务保障。货运码头通过建立起高效运转的“港产城”联动体制机制,港口、产业、城市将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到2025年,“港产城”融合发展将实现重大突破。港口吞吐量达到2.74亿吨,集装箱运量实现690万标箱;海铁联运量达到150万TEU,占营口港集装箱吞吐量的21.7%;临港产业初步形成规模,五大支柱产业产值突破2800亿元,港口吞吐量本地货物占有率力争达到15%;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前港一中区一后城”空间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73亿元。
    12/08
  • 辽宁营口:“立体化医疗急救体系”打造“地空结合”救援模式
    2020年和2021年营口市重点民生实事工程之一——立体化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工程项目已于近日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该项目包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停机坪、停机库和值班用房、急救车库等。急救车库面积495平方米,可同时停放18台急救车,解决了急救车无库室外停放的问题。如果没有急救车库,不仅加速车辆老化,而且在低温和高热天气下车辆故障率增高,容易延误出诊。急救车库的设置还保证了车内医疗设备、器械处于良好使用状态。立体化医疗体系的亮点在停机坪、停机库的硬件优势,将急救中心的医疗急救资源和通航公司的直升机运营优势相结合,构建营口市地、空结合立体化急救网络。
    12/07
  • 辽宁盘锦:“口袋公园”扮靓城市生活空间
    青葱的树木、平整的草坪、多彩的花卉,13座“口袋公园”分布全市各处,这些城市中的静谧之地成为周边居民聊天、健身休闲、文娱活动的好场所,带给人们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口袋公园”是方便可达且微观化的城市公园,微小、便利、灵活、开放,是城市生活中的绿色点状网络。2021年,盘锦市将建设10座“口袋公园”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中,选择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盲区,提升社区公园、游园的可达性、安全性及舒适度,努力实现绿色开放空间的全龄友好、全民共享。“不同的功能侧重都是从相应群体的角度进行了一番考量。”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口袋公园”除了个性化特色建设,苗木配置也不再是简单绿化,选用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飘香”的丁香等乔灌木,形成春季烂漫、夏季芬芳、秋季韵律、冬季劲翠的景观。此外,在设计、建设中,“口袋公园”的休闲性、功能性更加凸显,石桌、廊架、象棋石墩等休闲设施的配备,让“口袋公园”与人们需求更加紧密贴合。2021年,市住建局超额完成建设10座目标,实际建设13座。
    12/07
  • 辽宁省博物馆“人民的形象——中国美术馆藏美术作品展”展期延至12月19日
    作为辽宁省博物馆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系列展的重要展览,“人民的形象——中国美术馆藏美术作品展”精选了75件(组)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美术作品,并特别遴选出多件辽宁籍艺术家或在辽宁工作生活的艺术家的作品,以人民的形象为切入点,以展现时代风貌为宗旨。这些精彩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契合了时代和人民的需要,以多样化的视觉形式塑造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以此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国家气度和民族气派。此次展出作品的创作者包括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如艾中信、黄永玉、罗工柳、刘文西、靳尚谊、周思聪、詹建俊、何多苓、田金铎、刘开渠、吴为山等,以及众多辽宁籍艺术名家,如王盛烈、宋惠民、韦尔申、李向群、刘仁杰、宫立龙等。展品不乏在国内外比赛中斩获奖项的优秀作品,曾经在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出现的《蒲公英》,在央视热播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出现的《大庆工人无冬天》《雷锋》《人民和总理》,也都会在展览中亮相。刘文西《祖孙四代》国画中国美术馆藏孙滋溪《天安门前》油画中国美术馆藏詹建俊《潮》油画中国美术馆藏广廷渤《钢水·汗水》油画中国美术馆藏韦尔申《吉祥蒙古》油画中国美术馆藏王盛烈《耕者》国画中国美术馆藏吴云华《乌金滚滚》油画中国美术馆藏秦焕爽《三江口》国画中国美术馆藏为满足广大观众的观展需求,原定于2021年11月28日结束的“人民的形象——中国美术馆藏美术作品展”将延长至12月19日。展览地点为辽宁省博物馆三层22号展厅。
    12/07
  • 绿水青山“平安”,盘锦又一乡村旅游打卡地
    盘锦市大洼区平安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带领村民在绿色乡村建设中实现了天然气全覆盖。冬季取暖由过去的烧柴,烧煤改为壁挂炉取暖,既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保护了大气环境,也让村民们第一次享受天然气带来的便利。经过改造,村里的路灯全部采用太阳能供电,村民厕所也由过去的旱厕改为室内水冲厕所,彻底改变了过去夏天蚊蝇遍地、冬天无法清运的落后状况。除此之外,全村实现了垃圾分类清运。如今的平安村,天蓝了、水清了、地绿了。几年来,平安村先后在村里建立了以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村民们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该村全方位推进环境整治,以“五进院”为抓手,包村干部深入每家每户和村民一对一谈心交流,从耐心细致思想工作入手,让村民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同时利用村广播站、宣传栏描绘美丽乡村建设的远景,再结合村民大会宣讲美丽乡村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使美丽乡村理念深入人心,村民们由被动抵触变为积极主动加入美丽乡村建设,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平安村的村民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美丽乡村建设要有后劲,离不开产业支撑。平安村依托朝鲜族食品公司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酒吧以及休闲垂钓区,稻田观景台等,全力打造民俗观光旅游景区、景点,探索出一条农村乡土文化和乡村休闲产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多种经营方式,实现了美丽乡村改造为美丽乡村经济发展铺路的崭新局面,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发展打牢了坚实的基础。这几年,平安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前不久,又荣膺“全国生态文化村”殊荣,并成功举办了盘锦市首届平安朝鲜族辣白菜节。平安村,正在平安富足的道路大踏步前行,也为八方来客提供了感受静谧田园生活的空间。平安村,乡村旅游又一打卡地。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