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边看边记朝鲜语-水果|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과일
    08/11
  • 匠心三十载 铺就振兴路
    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布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名单,丹东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丹东市港口航道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健同志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深耕一线匠心筑路自1994年投身交通事业,刘健30年如一日坚守公路水运建设养护最前沿,从基层技术员成长为道桥高级工程师和行业领军者。他主持重点工程超百项,牵头修订省市行业规章30余项,创新研发并推广“就地冷再生”等10余项技术,累计节约资金逾2000万元。其主导的“丹霍线项目”获评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工程,主持创建的6项省级品质工程树立了行业标杆,以科技创新持续赋能“智慧交通”发展。面对投资规模较大、前期工作较为复杂、技术难度颇高的宽甸公路建设项目,他迎难而上,身先士卒,率领团队昼夜奋战,仅用6个月便高效攻克前期所有难关,并实现15.5公里关键路段提前通车。心系乡村情暖民心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刘健倾注满腔热忱,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丹东全域6530个自然村屯100%通硬化路,成功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及乡镇各4个。他心系群众冷暖,带头组织党员干部捐款5万余元,助力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圆其“安居梦”;深入基层16次驻村帮扶,推动建成5座“惠民桥”;积极发展特色民宿、庭院经济,切实打通产业致富“最后一公里”,让条条道路成为乡亲们的“连心路”与“幸福路”。路通民心交旅融合刘健勇于开拓,将公路打造为文旅融合新载体。首创丹东“交旅融合”边境旅游公路模式,使G228国道“零公里起点”成为热门打卡地;精心设计的全市首条“音乐公路”,车轮驶过奏响《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美妙旋律,成功入选国家精品自驾线路“山海传奇G228”,勾勒“交通+旅游”的生态画卷。“路通了,心就通了,日子就活了!”这是刘健坚守30年的信念。他或许缺席了无数家庭团聚的灯火,却用奉献点亮了万千乡村的黎明。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一位边疆筑路人三十载赤诚丹心与无悔坚守的崇高致敬,也将激励更多交通筑梦人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记者:侯春林
    08/08
  • 在方寸间雕刻时光
    他是一位在手表模具岗位上坚守近50年的“时间雕刻师”。40余年来,他只为做好一件事儿:制出更好的模具,助力中国手表民族品牌的崛起。他就是武志荣,曾被授予首届轻工“大国工匠”称号,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1978年,21岁的武志荣来到辽宁手表厂跟着师傅学做手表模具。“做手表模具,差一‘缪’(0.001毫米)就是差千里。”师父的话像刻刀一样印在武志荣心里。在那个没有数控机床的年代,所有零件都靠手工打磨,一“缪”相当于头发丝的1%,是肉眼难以分辨的精度。为了练稳双手,他在工艺台前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手持油石反复研磨模具型腔,直到指尖磨出老茧,仅凭手感就能判断0.005毫米的误差。“那时候我就想踏踏实实学好技术,有一天也能干到‘八级工’。”当武志荣将第一个合格模具放在师父面前时,一向严苛的老技工第一次露出赞许的笑容:“你小子,是块干模具的料。”20世纪80年代的辽宁手表厂,其产品“孔雀表”风靡全国。看着自己参与制作的模具生产出一枚枚精准运转的机芯,武志荣真切感受到“技术工人”四个字的分量。1996年,表厂陷入半停产状态,曾经热闹的车间变得冷清,工友们纷纷转行谋生。1998年,武志荣因子女学费压力被迫离开,那两年,他在外面干过机械维修,却始终放不下手中的模具。2000年,企业改制重组的消息传来,武志荣第一时间返厂。此时的辽宁手表厂已更名为辽宁孔雀表业,迎接他的不仅是新的厂名,更是从“按计划生产”到“追市场需求”的颠覆性转变。从未接触过的超薄机芯、全新的工艺要求,让这位资深技工仿佛回到了学徒时代。“既然从头再来,那就把每一道工序都当作新课题。”武志荣带领6人攻关组,在工艺台前吃住了一周,查遍国内外相关资料,终于在第7天凌晨完成了8205型超薄机芯模具的试制。当第一枚机芯在测试台上精准运转时,车间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不仅是表厂的新生,更是中国制表业向市场转型的重要一步。在武志荣办公室的置物盒里,收藏着一枚特殊的擒纵叉零件,背面刻着“2018.5.18”——那是中国手表模具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日子。当时,孔雀表业承接了与国外某知名品牌的技术合作项目,要求用“擒纵叉一次成型模具”生产运动表机芯。这在国内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传统工艺需要十多道工序,而一次成型意味着将十多套工装浓缩在一套模具里,既能避免多次加工造成的累计误差,且加工的零件毛坯更容易达到图纸跟工艺要求。“我是2016年退休返聘,2018年接了这个活儿,当时很多人都劝我,退休了就别冒这个险,弄不好把自己这么多年的名声都砸了。”武志荣说,“我没犹豫过,这口气儿我憋了很多年。”1990年,武志荣作为厂里技术骨干被派往瑞士学习,在精密加工设备林立的车间里,他看到了中国模具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在心里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让中国模具比肩国际。白天调试模具,夜晚查阅资料,经过58天的反复试验,当第37版模具成功冲出完整的擒纵叉时,一向沉稳的武志荣红了眼眶。这项“国内首创”技术,将零件合格率从50%提升到100%,彻底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废刀废件”难题。瑞士专家现场比对后,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这是钟表界的‘中国精度’!”工具厂有两个宝:一个是老师傅的技术,一个是年轻人的闯劲。如今的武志荣,虽然退居二线却依然忙碌,他最看重的事,是把自己的“绝活”传给下一代。从1985年带第一个徒弟开始,武志荣共培养8名徒弟,带出60余名技术骨干。他的教学有个“三不原则”:不藏技术、不走过场、不姑息错误。“现在的年轻人敢想敢干,我们老一辈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把‘想法’磨成‘办法’。”如今,68岁的武志荣依然每天提早到岗,在晨光中擦拭那些陪伴他多年的老工具。当有人问他何时真正退休时,他指着车间里高速运转的数控设备说:“等这些‘铁家伙’都能读懂‘匠心’两个字的时候,我就放心了。”记者:景媛媛
    08/08
  • “移动窗口”上门办证暖民心
    今年以来,振安公安分局推行“移动窗口”服务,组织民辅警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居民办理身份证。太平派出所辅警携带专业设备来到居民家中,搭建临时办证点,高效完成信息录入和证件拍摄。“派出所上门服务,让我们少跑腿。”居民连连称赞。五龙背派出所民警在敬老院走访时,发现一位80岁老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前往派出所,立即开展办证工作,返回派出所完成办理后,将证件送达老人手中。九连城派出所户籍民警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为其办理身份证。截至目前,振安公安分局累计开展上门办证服务70余次,为特殊群体开通办证“绿色通道”26次。下一步,将持续推出更多便民新举措,传递公安服务温度。记者:刁庆峰
    08/08
  • “和众民安”之笔 绘就安宁画卷
    一段时间以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安民边境派出所深入践行“和众民安”精神,多措并举守护边境稳定与民生幸福。党建固本,筑牢智慧防线。该所强化党建引领,严抓组织生活与廉政建设。创新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实施24小时码头驻守与边境巡逻联动,凝聚党政军警民合力。每日巡查物理设施,科学布设技防设备,建立动态巡查与智能报警机制,实现管控向“科技智能型”转变。警民连心,激活共治动能。以“和众民安”机制为纽带,搭建警民协同平台,探索“党建引领+群防群治”模式,发动群众成为“移动探头”。吸纳182名网格员等组建“警格化方队”,参与巡逻、处突。创新“警务夜市”、“普法进早市”,将服务治理融入生活场景。设立“无人律所”,年均化解矛盾400余起,打破“单打独斗”,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精准施策,力保民生和谐。针对城乡结合部特点,实施差异化矛盾化解策略。联合多部门成立调解专班,深入现场化解“疑难杂症”。建立“小案快侦”机制守护群众“钱袋子”。构建“警社校企”网络,开展普法反诈等活动覆盖500余人次。推进“法律进商圈”,助力企业防范风险。在互贸区设立调解工作室,源头化解纠纷,护航经济发展。记者:唐羽廷
    08/08
  • 光影映温情 邻里共团圆
    8月6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携手锦绣华城物业,共同举办“邻里温情光影相伴”电影播放活动。社区党员与居民50余人欢聚一堂,在晚风与光影中共享美好时光。两部影片《昆仑兄弟》《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更让这份邻里情增添了深厚的家国暖意,通过光影故事传递了团结、友善、互助的正能量。作者:沈粹
    08/08
  • 边看边记朝鲜语-动物|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동물
    08/07
  • 巧建“安全岛” 社区更和谐
    近段时间,烈日炎炎,冠峰云鼎小区四、五号楼间马路成为居民的乘凉聚集地,但车辆往来频繁,常致通行受阻,甚至暗藏事故风险。七道街道爱民社区党委书记左仕莹依托每周网格议事会,联动小区物业共商对策。经规划,通过向道路外侧扩容、平整土地、浇筑水泥、加固护栏,仅用一周便建成“安全岛”。如今,“岛”外车流顺畅,“岛”内绿树遮阳,居民搬来座椅乘凉聊天,惬意十足。这一举措既保障了居民的消暑需求,又消除了安全隐患,用细节服务绘就出了社区和谐的图景。记者:张津硕
    08/07
  • 小切口办民生事 微服务汇大幸福
    “真是太感谢了,不会用智能手机,你们就上门帮我办养老认证!”近日,太平湾街道太平湾社区的一位老人拉着网格员的手连连道谢。这温暖一幕,正是太平湾街道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关键小事”、做实“微服务”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太平湾街道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以网格为依托,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家家户户。针对高龄、独居老人智能设备操作难的问题,街道组织网格员开展“上门办、帮代办”服务,逐户摸排需求,手把手协助老年人完成养老认证,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落地。环境整治同样关乎民生。街道联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与物业,对辖区卫生死角、楼道杂物等“顽疾”集中攻坚,同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现在楼下干干净净,心里都敞亮!”居民李女士的点赞,道出了环境焕新带来的获得感。邻里矛盾无小事。街道将网格员培养成“矛盾调解员”,“情、理”双管齐下,及时化解停车位纠纷等居民摩擦。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的“红歌学唱”“文明实践过节”等活动,让邻里情在互动中升温。对于困难群体,街道用“速度+温度”传递关怀。六局小区王奶奶家因女儿重病陷入困境,网格员发现后,联动民政部门启动“急事急办”通道,24小时内完成临时救助审批。节日里的米面油慰问,更让低保家庭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民生“小切口”,连着“大幸福”。下一步,太平湾街道将持续深化精细化治理,让每一件民生小事都被“重视”,用点滴服务为群众幸福“加码”。记者:张津硕
    08/07
  • 投递录取通知书的感慨
    近日,快递员董家亮将北京邮电大学全国首批“低空技术与工程”(无人机方向)专业录取通知书递到毕业生钟凯手中。“当年靠‘铁脚板’跑遍街巷,现在‘铁翅膀’要接班咯。”董家亮摩挲着通知书上的学校图案,二十多年的从业记忆翻涌:从自行车驮着包裹爬坡过坎儿,到如今无人机在社区上空精准悬停,甚至有同行已用它投递录取通知书。记者:周广庆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