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助老服务零距离
    近日,丹东市元宝区七道街道城隍庙一社区开展“温暖夕阳,助老服务零距离”活动,为老年人送去关怀与温暖。当日,志愿者们满怀热忱,来到城隍庙小区退休老教师和退休老党员家中。一部分人拿起清洁工具,认真仔细地打扫卫生;另一部分则围坐在老人身边,耐心倾听他们讲述过往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故事。老人们回忆起往昔岁月,时而感慨,时而欣慰,志愿者们专注倾听,不时点头回应,给予老人充分的情感支持。记者:张津硕编辑:邹润
    04/17
  • 深入田间地头 宣传国家安全
    4月11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黄土坎边境派出所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日宣传活动,民警深入辖区超市、田间地头,为群众讲解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记者:唐羽廷编辑:邹润
    04/17
  • 司法“绿色通道”温暖考生
    近日,市司法局收到一面写有“情系考生解疑难、司法为民暖人心”的锦旗。锦旗的背后是市司法局开通“绿色通道”为海外考生办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暖心故事。经过多次转机、20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海外考生李某抵达丹东,在证书颁发现场,他双手接过期盼已久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激动地说:“本以为要错过机会,没想到家乡的司法行政部门这么贴心!”考生李某因公派至非洲工作多年,申请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时,却因签证延误和路途遥远,无法赶上原定办理时间而焦急万分。市司法局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工作人员仔细核验其公派手续、出入境记录及工作证明,确认信息真实后,经上级部门同意,为其开通“绿色通道”,从材料审核到制证流程,全程专人跟进,确保“服务不掉线”。近年来,市司法局为满足不同考生需求,推出“午间延时服务”和“周末预约通道”,方便外地和不方便请假的考生能及时领取证书,并开展“职业推介”和“拍照打卡”服务,用行动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承诺。记者:刁庆峰编辑:邹润
    04/16
  • 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
    今年4月是第37个“爱国卫生月”。连日来,丹东市振兴区文明办组织区卫健局、各街道以“卫生健康”为主题,开展义诊、健康咨询、科普讲座等系列活动,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六道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科学减重,拥抱健康生活”宣讲活动,医务人员就减重原理、饮食搭配、运动方法等内容进行讲解,并向居民提供血压、血糖测量和诊脉等服务。永昌街道办事处联合侨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八段锦、中药代茶饮宣传活动,解答居民咨询。振八社区联合药房举办“药香伴花韵,健康共芬芳”手工插花活动,花艺师讲解插花基本技巧,药剂师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临江街道福民社区联合临江卫生院举办“中医拔罐科学减重”健康讲座,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和互动体验等方式,向居民普及中医拔罐知识。工人村社区联合医疗机构开展眼科义诊,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专业眼科医疗服务。此外,在纤维街道瓦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第九六六医院的医疗专家团队为村民提供健康检查和咨询服务。福春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市第一医院开展“爱心义诊进社区”活动。帽盔山街道白房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居民开展健康养生活动。红房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医起向未来健康科普行”知识讲座。铁矿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关注她健康点滴防两癌”宣传活动。记者:王俊编辑:邹润
    04/16
  • 情景演绎宣讲传薪火
    近日,由共青团丹东市委主办、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协办的“丹东烽火忆五四薪火传”情景演绎宣讲活动在丹东市举行。活动掀起了传承、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五四精神和铭记红色历史的热潮,为全市团员、青年呈现了一场意义非凡、震撼人心的红色文化盛宴。记者:许秋怡周广庆编辑:邹润
    04/16
  • 设备抢修“常胜焊将”
    工作32年来,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锻造分厂水电焊工刘源宾凭借精湛的焊接技术,帮助企业夺取多次大型和关键设备抢修战役的胜利,工友们都叫他“常胜焊将”。他屡次破解行业难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五一劳动奖章”、丹东市十大“金牌工人”、“丹东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刘源宾刚接触水电焊时有些不熟练,很多工作都做不好,但他不泄气,虚心向老师傅请教。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他的技能水平逐步提高,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渐渐进入自己的工作角色,成为一名优秀的电焊工。刘源宾所在的锻造分厂是公司最大的生产厂,4个厂区有许多进口生产线和关键设备,年锻造能力达15万吨以上。这些设备都是大型精密设备,他负责分厂所有生产线电加热炉的焊接维修、大型疑难工装件维修、新产品船轴割刺,以及难度较大的焊接工作。面对常年高温且危险系数较大的作业环境,刘源宾吃苦耐劳,干劲十足,以精湛的技能多次完成分厂设备的抢修和改造工作。在探伤厂房改造中,刘源宾细心观察现场,发现遮光布存在安全隐患。他利用休息时间用薄铁板做成罩子替代遮光布,消除了安全隐患。2023年底,某大型设备框架开裂。该框架结构大、焊接难度大,刘源宾通过缜密分析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加班加点对裂纹进行切割补焊,提前完成修复,为企业生产抢出大量时间,节省了上百万元的维修成本。在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每年生产高峰期,电炉都要24小时运转,发生故障在所难免,但在去年,刘源宾却没有接到一通报修电话。原来,早在去年初,刘源宾就和同事通过制定合理的计划方案,利用停机和换胎时间加班加点对电炉进行改造,降低了故障发生率,确保生产进度不受影响。多年来,刘源宾默默付出、毫无怨言,平均年累计加班1000小时以上。作为车间的技术能手,他还始终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水平,学习研究裂纹处理方法、应力分配、回火时效、硬度淬火等问题,成为同事学习的楷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继续发挥好自己的技术优势,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刘源宾如是说。记者:包芙蓉编辑:邹润
    04/15
  • 警务宣传 架起警民“连心桥”
    一辆蓝白相间的小推车,几张塑料椅子,几杯热茶……这不是普通的街头移动摊位,而是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六道沟边境派出所最新推出的“警务宣传服务车”。近日,这辆满载法律知识、便民服务和温暖互动的小车首次亮相居民楼间,迅速成为居民们关注的焦点。从“门难进”到“主动聊”,从“脸熟”到“人熟”,这辆小车正悄然改变着警民互动的方式,成为边境线上践行“枫桥经验”的新载体。“以前入户走访,常常遇到居民不在家或不愿开门的情况。”六道沟边境派出所所长刘洋洋坦言,城市社区警务工作面临“门难进、人难见”的难题。如何打破这层“无形的墙”?派出所民警集思广益,最终决定变“被动走访”为“主动吸引”,设计一辆集宣传、服务、沟通于一体的“警务宣传服务车”。这辆小车看似简单,实则“五脏俱全”。小车具有宣传功能,不仅携带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资料,车载喇叭还能循环播放方言版反诈顺口溜。车里准备着热水壶、急救包、雨伞等日常用品,方便群众应急使用。还有互动纽带功能,民警以“摆摊唠嗑”的方式,与居民拉近距离,搜集社情民意。居民刘先生说:“以前觉得警察都是来‘管人’的,现在才知道他们是来‘帮人’的。前几天我家楼上漏水,就是通过宣传车联系的民警,当天就解决了!”在一旁带孩子晒太阳的陈女士则表示,带孩子散步时顺便学法律知识,平时带娃焦虑的情绪,也可以通过和民警聊天得以排解,这种服务很贴心。正当民警与居民们聊得热火朝天时,一群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路过。孩子们被色彩鲜艳的宣传车吸引,纷纷围了上来。“警察叔叔,这个真的是‘警车’吗?”一个小男孩好奇地问。见孩子们兴趣浓厚,民警索性现场开起了“法治小课堂”,让孩子们触摸警用装备,了解警察的日常工作。六道沟边境派出所的创新举措抓住了城市社区的“人情痛点”,用“移动茶桌”替代“办公桌”,本质是警务理念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这种“零距离”互动,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正如教导员黄岩所说:“最好的防控,是让群众真心把警察当自己人。”记者:唐羽廷康乐编辑:邹润
    04/15
  • 工人村社区开展未成年人家长学校消防知识宣传活动
    4月11日上午,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在辖区博艺幼儿园开展了未成年人家长学校消防知识宣传活动。社区工作人员邀请专业的消防人员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详细介绍了常见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邀请家长和小朋友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在互动问答环节,小朋友们积极举手,踊跃回答问题,现场气氛热烈,社区工作人员还向家长们发放了消防安全宣传手册。作者:沈粹编辑:邹润
    04/14
  • 这里有一支社区民乐团
    元宝区广济街道平安社区有一支居民自发组织的社区民乐团,每周定期排练,用音乐传递温暖,促进邻里和谐。图为近日民乐队正在排练。记者:张尧编辑:邹润
    04/14
  • 社区邻里携手 守护高龄老人
    近日,在站前街道四街社区,一位平日里热心邻里的居民偶然发现,白山小区内一位高龄老人在家中不慎摔倒,身旁没有亲属,立即将这一情况发布在了小区微信群中。四街社区的网格员第一时间捕捉到了这条求助信息。他们迅速行动,首先尝试联系老人的家属,然而,电话那头传来关机提示音。网格员随即向派出所求助,查询老人其他家属的联系方式。与此同时,社区民政副主任也加入救援行动,通过微信语音,不断尝试与老人家属取得联系。兼职网格员孔祥征在联系家属的同时,突然想起有位居民持有老人家的备用钥匙,立即与其取得联系。两人一路小跑,火速赶到老人家中。门打开的那一刻,只见老人倒在地上,表情痛苦。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扶到床上,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并仔细查看老人的身体状况,确认无明显外伤后,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当晚,社区党委书记和兼职网格员再次来到老人家中慰问。此时,老人家属也已赶到。“老人年岁大了,身体脆弱,身边一刻都不能离人。往后一定要多留意老人的日常起居,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社区帮忙。”面对社区的关切和帮助,老人家属表达了感谢。记者:张津硕编辑:邹润
    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