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近60万亩大连苹果进入收获期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记者近日在大连市苹果主产区瓦房店市赵屯乡等地看到一片丰收而忙碌的景象。记者从大连市主要苹果产区了解到,10月10日前后,以寒富、富士为主的大连市近60万亩苹果全面进入收获阶段,总产量接近80万吨。据了解,今年前期苹果收购价格大幅提升。大连瓦房店市赵屯乡郑屯村果农开始采收红富士苹果。(摄影:李小华)近年来,大连苹果生产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和科技支撑,规模进一步扩大,品质进一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全市农业部门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强化规模经营引导,加强果农培训,果园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在大力推广苹果无袋管理、反光膜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又陆续推广了苹果矮化自根砧集约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等多项苹果种植新技术。截至目前,大连苹果栽培面积近60万亩,总产量近80万吨。2018年,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大连苹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作为地标证书持有人,现已授权大连苹果地标使用企业38家。2019年,大连苹果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荣获辽宁省农业百强品牌称号。
    10/22
  • 辽宁营口市:释放“蓝色潜力” 壮大海洋经济
    在刚刚落幕的2021中国(营口)海蜇节暨中国·营口国际渔业博览会、东北亚(营口)农副产品展销会上,营口市的收获可谓是盆满钵满。3天展会期间,签约项目额达7.5亿元,线上交易金额达3270万元,线下交易金额达2.04亿元,国际贸易签约额达1325万美元。举办海蜇节及相关展会,打造产供销一站式平台,这是营口市做精做强海蜇产业,不断开拓全球市场的有力举措。近年来,营口市不断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在中国共产党营口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营口市提出重点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食品以及海洋新兴产业,高标准推进渔港经济区、海洋牧场建设,加快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力争海洋经济突破800亿元。发展海洋经济为营口城市发展带来新契机。(王江浩摄)连通世界做精海蜇产业本届海蜇节,营口市主打线上牌,扩大本地厂商及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度挖掘潜在市场。展会上,盖州市德辉水产品加工厂接到了一份来自江苏客商的5000万元大单。企业总经理陈德辉告诉记者,每届海蜇节他们都会参加,每次至少能为企业带来二三十万元的零售额,借助展会,消费者关注度提升,间接带动了会后销售。如今,蓬勃发展的海蜇产业不仅成为营口市的一张名片,更成为这座城市走向世界的桥梁。营口地区海域饵料丰富、水温适宜,适合海蜇生长,是我国海蜇的主要产区,年繁育海蜇苗4亿头,主要品种为绵蜇和沙蜇。营口海蜇以肉质饱满、品质上乘闻名。从依靠资源到培育资源,营口经历了从海蜇捕捞到养殖的转型,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水产品总量不断提升。海蜇产业成为蜇农创收致富的聚宝盆。目前,营口有海蜇加工企业、各类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5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十余家,海蜇成品年加工量23.6万吨、总产值约30亿元,海蜇成品年出口量约1.2万吨,创汇可达3000万美元。营口海蜇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出口到世界各地,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六成,营口海蜇已经“游”上了世界餐桌。营口有近5万人从事海蜇收购、加工、贸易行业,国内海蜇加工企业80%以上是由营口人开办的。从东南亚到非洲、从俄罗斯到南美,营口人把世界各地的海蜇运到营口加工,又远销到世界各地,使营口成为全球海蜇产业链的核心。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从“把中国海蜇卖向世界”到“深加工世界海蜇卖给世界”,营口的海蜇企业正成为引领行业走向的主角。今年是营口连续第4年举办海蜇节。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海蜇节这一平台已发展为“海蜇+”,带活了本地水产养殖业及其加工企业,并形成合力,营口海蜇产业不断壮大。去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东北地区唯一基地落户营口。就在基地园区内,总投资4.5亿元的中顺海蜇交易市场已顺利运营,三年内,这里的海蜇交易量有望达到50万吨,实现销售额近百亿元,营口海蜇也将由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逐步走向精细化、标准化,最终实现“买全球海蜇卖全球”的目标。立足当下发展绿色渔业做大做精海蜇产业不能竭泽而渔,营口市注重渔业资源养护,发展绿色渔业,多措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营口市加强统筹规划,全力抓好渔业加工生产。重点打造海蜇深加工、淡水鱼加工、鱼饲料加工、冷链仓储等链条,有序推进,并加强工作调度,实行周统计、月汇总、季通报制度,同时做好包装储备,抓好固投入统。积极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今年,营口投入养殖升级改造和污染防治资金209.5万元,深入推进循环水养殖、近海立体养殖等生态渔业。加大渔业资源增殖与养护力度,继续实施海蜇、梭子蟹、鲢鱼、鳙鱼等海淡水品种增殖放流,推动传统优势品种的种群恢复,净化海域水质。今年,营口完成约2.5亿尾中国对虾、1.33亿头海蜇、1666万只三疣梭子蟹等放流任务,此外,在大辽河干流完成30万尾鲢鱼、鳙鱼放流任务。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综合效益,营口积极争取对凡纳滨对虾等水产优势品种的引进更新与改良项目。营口强化渔业执法监管,加快推进涉海渔船起底式大排查,持续开展渔政“亮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着眼未来培育海洋经济做精海蜇产业只是营口市培育海洋经济的一块试金石。目前,营口市已经在海洋渔业、养殖业、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等产业上有了长足发展。营口市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全市海岸线长122公里,管辖海域面积1542平方公里,全市水产养殖面积61.2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53.6万亩。近海有海洋生物400多种,鱼、虾、贝、藻等经济生物,以及海洋、滨岸物种繁多,尤其是海蜇、对虾、毛虾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去年,营口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渔业)48.9万吨。其中,海洋捕捞3.6万吨,海水养殖32.6万吨;淡水捕捞0.2万吨,淡水养殖12.5万吨。营口市海蜇加工企业拥有自主品牌20余个,先后获得省、市著名商标和省、市名牌产品称号,2019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海蜇之乡”的美誉。以海蜇产品牵动捕捞、养殖、加工、贸易、旅游等产业联动,加快营口“海产业”升级,打造有辐射力的“产业磁场”。在港口运输方面,营口港已成为北方内贸集装箱的龙头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年,营口港内贸集装箱海铁联运发运量首次突破百万标箱,同比增长25%,占营口港集装箱吞吐总量的17%,创下箱量和港口占比两项全国第一。目前,以港口为核心物流枢纽,营口常态化运营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发展到132条,覆盖东北全境。营口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有较著名的滨海旅游区、沙滩浴场等近10处。目前,鲅鱼圈区正着力打造环渤海休闲旅游中心、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建设旅游主体功能区。依托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鲅鱼圈区大力推行“旅游+城市、工业、文化海滨、温泉、养老、养生”发展战略,发挥特色旅游品牌名片作用,积极吸引特色小镇、文化创意、康养结合等国内外知名旅游综合体项目,不断延伸拓展全域旅游产业链,切实推动全区旅游业开发建设。
    10/22
  • 辽宁:新发现四百余处红山文化遗址
    10月18日,记者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大凌河中上游地区展开的历时4年的红山文化考古遗存调查已经结束。在此次野外调查中,共调查了红山文化遗址(墓地)500处,400余处为本次调查新发现。一批非常重要的红山文化埋葬、祭祀等礼仪性建筑遗存和生活遗存材料在调查中被考古工作者获取。这些新发现,丰富了区域内红山文化内涵,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部分地区红山文化遗存空白。马鞍桥山遗址最新出土的陶器。两河交汇区域遗址和墓地分布丰富开始于2017年的调查,是我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大凌河中上游红山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计划(2016-2020年)》中的一部分内容。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而大凌河中上游地区是红山文化核心分布区。我省最早有关这一区域的红山文化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此后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的展开,考古工作者相继获取了一批以埋葬、祭祀遗存为主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材料。牛河梁遗址发掘现场。此次调查,共调查了红山文化遗址(墓地)500处,其中80%为新发现。所发现的遗址和墓地(积石冢)多沿河分布,尤其在两河交汇区域,遗址和墓地(积石冢)较丰富。遗址多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山坡、平缓山梁的梁顶、开阔平坦的山丘顶部,当时的红山先民多选择临近水源,背风向阳、地势开阔平坦的位置。而墓地(积石冢)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山梁顶部或独立的山丘顶部,少数墓地分布在缓坡处。在调查区域南部的大凌河西支、大凌河南支、第二牤牛河和老哈河中游南段地区,红山文化遗址和墓地(积石冢)大多相伴分布——墓地(积石冢)多位于山梁、山丘的顶部;遗址多位于离墓地(积石冢)不远的坡地上。调查区域北部的老哈河中游北段和蹦(蚌)河地区发现红山文化遗存中,遗址数量多,分布密集,基本不见墓地(积石冢)。多处生活遗址的发现意义重大在这些发现的遗址和墓地区域,考古工作者采集了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贝壳等在内的遗物。生活遗址里采集的遗物基本为生活器具。陶器均为日用陶器,包括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夹砂陶火候低,陶质疏松,多饰“之”字纹,兼有刻划纹、压印指甲纹、席纹等。泥质陶包括泥质红陶和泥质灰陶,素面为主,有些饰“之”字纹、黑彩、红彩等。在调查区域南部大凌河西支、大凌河南支和青龙河流域遗址采集的陶器基本为泥质红陶,很少见到饰纹饰的夹砂陶器标本。北部第二牤牛河、老哈河流域遗址采集陶器夹砂陶数量多,夹砂陶器表多纹饰。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石耜、石磨盘、石磨棒、细石器等。墓地(积石冢)采集遗物以祭祀陶器为主,兼有少量的石器和骨器。陶器主要为陶筒形器残片,兼有少量塔形器残片,石器主要为细石器。这次历时4年的调查意义重大。我省大凌河中上游地区以往发现的考古遗存多偏重于高等级礼仪性建筑,与之相对应的生活遗址较少。这次生活遗址的发现,将为研究红山文化聚落分布、生业方式、文化发展进程提供材料依据;大规模的礼仪性建筑遗存的发现及其分布,也将为确定已经发现的特殊遗存的影响范围及意义、探讨红山文化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红山文化社会复杂化动力提供线索。
    10/21
  • 辽宁省发布11项数字化转型重要成果
    10月19日,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的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上,辽宁省发布11项数字化转型重大成果,涵盖产品、平台、解决方案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等。辽宁拥有明显的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优势,成为吸引众多企业参与建设辽宁工业互联网的“强磁场”。把脉企业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业界共识。由航天新长征大道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长征云4.0,应用于离散制造行业数字化机加、装配、检测生产线,目前已服务1000多家企业,连接大中型设备超过15万台。由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的鞍山菱镁工业互联网项目,目前已接入30家菱镁用户,监测菱镁生产线243条,实现辽宁地区规模以上菱镁企业全覆盖。创新突破是这些成果的显著特征。由沈阳中科博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具备多源异构设备数据接入能力,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大数据分析处理与云计算能力。在关注个体解决方案的同时,一些企业完善工业互联网生态的研发成果,也成为辽宁智造的“助推器”。腾讯云(辽宁)工业互联网基地,立足沈抚示范区,旨在通过搭建辽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业互联网开放生态体系,未来将在辽宁地区投资建设“一平台、四中心、一生态”。如何用数字化赋能实体企业,尤其是工艺、制式不同的企业,成为不少研发人员的攻坚方向,一个个具有公共属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运而生。由闻邦椿院士团队设计建设的基础机械关键零部件国家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了工业基础软件服务平台的应用普及,可有效解决不少加工企业的痛点。人机跟随系统、高精度基带芯片、油气长输管道智能内检测仪器、硅基MEMS压力敏感芯片及传感器……一个个凝聚研发人员智慧和汗水的数字化转型成果,兼具针对性和独特性,为辽宁省众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10/21
  • 沈阳市和平区: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区
    深秋时节,秋高气爽。从空中俯瞰沈阳市和平区长白岛地区10公里长的环绕水系,但见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近年来,和平区着力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沿浑河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自然生态和城市生活和谐发展。
    10/21
  • 《北上》“巨轮”停靠上海“码头” 观众盛赞辽艺话剧艺术感染力强
    10月14日、15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原创话剧《北上》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举办的“演艺大世界艺聚大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开幕大戏,话剧《北上》引起广大上海观众与众多媒体的热烈好评。这是《北上》“巨轮”首次停靠上海“码头”,辽宁话剧再展风采。在上海,有一批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忠实观众,每次辽艺的话剧在沪上演,都会吸引一批观众前去观剧。辽宁话剧鲜明的艺术风格给上海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话剧《北上》剧照。(摄影:阎波)演出前与媒体及观众交流话剧《北上》讲述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诚邀并护送爱国民主人士,从香港出发北上东北解放区参加人民政协筹备工作,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故事。整部话剧凝重洗练,气势恢宏,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有机融合,具有史诗风格。该剧还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机融入舞蹈、歌曲、京剧、粤剧等艺术形式,表达主人公的家国情怀。该剧主创团队阵容强大,由陈薪伊担任总导演,津子围、李景阳、孙浩担任编剧,辽艺老中青三代演员联袂主演。据了解,话剧《北上》剧组全体演职员抵达上海之后,马不停蹄地完成了剧场合成、排练等工作。在陈薪伊的指导下,剧组人员结合上海大剧院的实地情况,迅速调整舞美及调度工作,努力以最佳状态向上海观众展示辽宁话剧的独特风貌。演出前,话剧《北上》剧组还召开了媒体见面会,该剧主创向上海媒体介绍了该剧创排的相关情况,上海记者及观众代表踊跃提问,互动交流。据津子围介绍,为了还原这段历史,话剧《北上》剧组整理出30多万字的素材,历时一年半对剧本反复修改打磨。在舞美设计上,话剧《北上》与以往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话剧侧重写实的风格不同,更加注重写意性和象征性,大量使用天幕、投影及动态布景。舞美设计王纪厚表示,该剧的舞美风格侧重写意,从人物矛盾冲突的情境入手,根据人物冲突构思符合意境的写意情境,力求将“北上”的动态感、空间感、层次感最大限度展示出来。一边看《北上》一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满怀期待的上海媒体与广大观众走进剧场,被《北上》这部话剧深深吸引。演出结束后,上海媒体与广大观众给予话剧《北上》高度评价。有媒体评价称:“《北上》‘巨轮’承载着民主人士走向光明的希望,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这艘中国话剧界的‘巨轮’承载着现实主义题材话剧的光荣传统。”很多上海观众都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粉丝,此次来看辽艺新作就像看望老朋友。“《北上》主题鲜明,舞台设计有质感,辽宁人艺演员的表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北上》让我更加了解这段历史。希望辽宁人艺的话剧能经常来上海演出。”“我是辽宁人艺的资深戏迷,这个剧院的话剧品质一直很高。虽然表演风格依然如故,但《北上》与辽宁人艺之前创作的话剧有所不同,舞美设计由写实转换为写意,舞台手段运用更加多元化。虚实相间,在保持现实主义戏剧风格的同时兼具诗情。”“一边看话剧《北上》,一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很有意义。”上海观众这些肺腑之言鼓舞着话剧《北上》剧组全体演职员。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佟春光表示,这次话剧《北上》南下,也是辽宁与上海的文化交流之旅。接下来,话剧《北上》还将在武汉演出,代表辽宁参加中国戏剧节。
    10/20
  • 辽宁省科技馆:共筑网络安全暨科普大篷车万里行活动启动
    为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普及网络安全防范知识、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携手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辽宁省科学技术馆与中组部第21批赴辽博士服务团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力量,共同组织发起网络安全公益活动,10月15日在辽宁省葫芦岛市正式启动。活动当日,辽宁省科学技术馆科普大篷车分别走进中共葫芦岛市委党校、葫芦岛市第二实验小学,面向党政机关干部及青少年学生共300余人,由辽宁省科学技术馆与博士服务团成员和支撑单位通过网络安全专题讲座、宣传展板展出展示、宣传视频循环播放、宣传手册印制发放、现场网络违法犯罪案例解读、网络犯罪手段工具展示等多种方式,介绍国家网络安全法律制度,强化网络安全法治意识;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防范网络沉迷,安全节制文明上网;揭穿网络骗局陷阱,指导公众防范新型网络犯罪;结合日常和热门网络应用服务,传授网络安全防范常识,积极促进全社会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活动现场,辽宁省科学技术馆与博士服务团还携手各支撑单位,共同向党政机关和学校发放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手册、网络安全教育书籍和防疫物资。下一步,辽宁省科学技术馆将继续与中组部第21批赴辽博士服务团加强协作,以科普大篷车为活动载体,切实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科技公益”活动可持续发展,努力惠及全省更多基层单位和社会公众,让推动“科技公益”的科普大篷车走遍辽沈大地。
    10/20
  • 辽宁:新增三张国家级“绿色名片”
    近日,生态环境部命名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辽宁省盘锦市、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入选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入选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辽宁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截至目前,已创建了盘锦市大洼区、盘锦市盘山县、盘锦市双台子区、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和盘锦市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区)和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和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盘锦市位于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河海交汇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浩瀚千里的芦苇湿地,孕育了天下奇观红海滩,被誉为中国的“湿地之都”“鹤乡”“鱼米之乡”。多年来,盘锦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早在1996年就成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2000年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2年在全省率先提出“生态立市”发展战略。2017年适时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曾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休闲小城等17项“国字号”荣誉。2020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PM2.5均值为1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98%。桓仁正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坚持以“旅游+”为引领,打造全域生态旅游度假区。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依托自然和文化资源,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转化模式,对全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两山”转化模式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该县积极探索“生态治水+滨河旅游”模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依托大凌河支流河口湿地建设等工程,使龙源湖成为候鸟停歇驿站,建成龙源旅游区,生态旅游收入由2018年32.28亿元上升至2020年43.59亿元。
    10/20
  • 2021首届大连国际赛艇大师赛揭幕
    从10月15日起至10月17日,由中国赛艇协会指导举办的2021首届大连国际赛艇大师赛,在星海湾畔的大连城市赛艇中心盛装揭幕。本次活动邀请到赛艇、皮划艇项目的东京奥运冠军及奖牌获得者到场,吸引来自全国各地赛艇俱乐部、商学院校友赛艇队等20余支队伍、200余名选手来连竞技。大师赛期间还举办大连体育产业招商推介会、河畔·电音节、陆上赛艇全民挑战赛等特色活动。大连城市赛艇中心(来源:由受访单位提供)大师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首届大连国际赛艇大师赛将呈现一场“体育+”的饕餮盛宴,促进体育科技行业间的交流、研讨和合作,打造大连体育名城名片,该活动将加速推动大连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对体育、文化、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0/19
  • 辽宁沈阳新地标!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惊艳亮相
    金秋十月,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如期而至。在去年的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永久会址落户沈阳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引发高度关注广泛讨论。今年,这座沈阳新地标——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揭开面纱、迎来首次启用。“工业互联网+精益生产”专业赛决赛、专题会议、中德工业互联网高端论坛等多场活动将在这里举行。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位于沈阳市铁西区浑河二十三西街17号,由会议中心及展览中心两部分构成,建筑面积共44179.92平方米,其中会议中心建筑面积17305平方米。与沈阳雄厚的工业基础相契合,会议中心整体建筑也充斥着浓浓的工业风、科技感。通过航拍来看,整体建筑就如同紧紧咬合的齿轮,象征着工业与数字相互赋能、协调发展;广场上,五大洲地图形状的绿地,象征着辽宁海纳百川,接纳新技术、新思维与新时代的开放态度。场面究竟啥样?话不多说,直接看图!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