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盘锦前4个月出口农产品货值同比增长33%5月10日,记者从盘锦海关获悉:今年前4个月,盘锦市出口农产品4970吨,货值达118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和33%。近年来,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盘锦农产品出口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河蟹、水飞蓟素、辣椒等出口持续增长。辽宁每日农业集团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前4个月出口冷冻辣椒2395吨,同比增长9.7%。为助力盘锦地区农产品出口,盘锦海关进一步压缩出口农产品企业的通关时间,综合采取提前申报、智能审核、预约检验、风险监测等便利化检验监管措施,确保出口农产品随报随检、即检即放。同时,积极为出口企业提供输出国产品技术要求等相关信息,提前介入,精准帮扶。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线上交流模式对合同指标进行技术评估,确保产品顺利通关。编辑:邹润05/12
- 辽宁锦州:全面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全市227个社会组织党组织、910名党员参与到本轮疫情防控工作中;61个市直部门的122个业务系统统一迁移上华为云;109万名“警民微信群”成员构建起指端防控网……作为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锦州市紧密结合市域实际,着力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助推试点工作的“三驾马车”及战略引擎,在便民服务、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矛盾化解等社会治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锦州市交警指挥调度中心的民警操作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对路面情况进行巡查。(摄影:崔治)锦州市坚持把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充分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树起“一面旗”。强化党委领航,充分发挥书记带动作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书记把基层治理创新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堡垒巩固工程”;编织“一张网”。抓好抓实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依托四级中心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和网格纵向到底的五级组织,229个社区组建1336个网格党支部,成立2640个楼栋党小组,明确8317个党员中心户,将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城市“神经末梢”;拧成“一根绳”。把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力量凝聚起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区域内党建、治理、社会、民生等事务,按照社区建设需要、干部力所能及的原则,组织全市5万余名在职党员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认领服务岗位23467个。锦州市坚持以数据为核心、业务为牵引、决策为目标,打破信息孤岛,汇聚海量信息,深植“数字基因”,加速“数字蝶变”,着重打造“一朵云、四平台”。统筹建设政务“云”。将61个市直部门的122个业务系统统一迁移上华为云,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共接入点位2080个,实现市、县、乡、村政务数据统一“云”化管理;统筹建设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动态梳理政务数据,优化再造政务流程,整合86个部门,汇聚12亿条数据资源,建成基础数据库,实现与国、省平台的互联互通。目前,14个部门已经通过平台开展数据共享应用。统筹建设城市综合运行联动平台。全面整合网格员现场采集数据、各单位业务系统信息资源以及呼叫中心接收的信息,对各部门信息进行有效关联、共享互用,保障了突发事件的提前预防和及时处理;统筹建设锦州通APP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整合对接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150余类3000多项服务功能,实现在线审批、办事预约、信息查询等一站式服务功能。锦州市以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为载体,对社会治安风险从事后被动应对转变为事前精准预警、趋势预判和主动服务。打造大数据研发体系。锦州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联合制定了《选配政法干警兼任平安书记方案》,95名法官、83名检察官、1130名民警(辅警)、42名律师下沉到1350个村(社区)任“平安书记”。109万名“警民微信群”成员构建起“多轨采录信息、碰桩触圈预警、警情全城响应”的指端防控网,基本做到了防于事前,应对及时,解决到位。05/12
- 辽宁大连:金石滩举办沉浸式国风节近日,沉浸式国风节在大连金石万巷拉开序幕,演绎国潮魅力,深受游客喜爱。国风节散发国潮魅力。(来源: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提供)此次活动除了设置中华传统主题话剧表演、沉浸式中华传统艺术路演、国潮巡游展演等环节,还邀请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展示剪纸、面塑等非遗技艺。“不仅可以近距离领略非遗技艺的魅力,还可以吃到东北亚美食。”游客耿新宇对国风节活动赞不绝口。编辑:邹润05/11
- 辽宁鞍山:抢抓“黄金季” 擂响“奋进鼓”正值好时节,项目“花竞开”。继2月底422个项目集中开复工之后,鞍山市又掀起了今年第二轮项目建设热潮:日前,在辽宁布顿科技有限公司施工现场,鞍山市启动138个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达28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2亿元,涵盖了高端制造、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将进一步优化鞍山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鞍山市全力抢抓黄金季,擂响“奋进鼓”,项目“加速跑”。随着西鞍山铁矿、五矿陈台沟铁矿、鞍钢尾矿综合利用、100万千瓦风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进展,鞍山高质量项目群正逐渐形成,新动能正持续积聚,发展后劲正不断增强,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鞍山宝润机动车电子交易中心二期项目施工现场。摄影:李亮精心谋划打造高质量项目群今年伊始,鞍山市上下一改冬闲作风,转变惯性思维,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鞍山市即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下发实施方案,擂响了新一轮高质量项目建设的战鼓。“人耽误地一季,地耽误人一年。招商引资上项目全链条工作都不能等,项目谋划要快,招商引资要快,开工建设要快!”鞍山市委主要领导在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反响强烈。立足自身产业基因,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积极融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鞍山市明晰思路:聚焦“12+4”主导产业链上断点、堵点,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两新一重”、乡村振兴、国资国企改革、盘活闲置资产、“双鞍”融合等,精心谋划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打造高质量项目群。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鞍山市分级分类包保推进项目,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对32个重大项目引进建设牵头包保落实,县区领导全面覆盖59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做实做优项目保障各项工作,形成抓发展、促振兴的强大合力。在推动项目建设过程中,鞍山市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月调度,副市长周调度,各地区各部门随时调度的分级调度机制,亮出新一年全市项目推进图谱。按照“条统块责、条块结合”原则,构建项目建设“1+3+N+10”管理体系,成立市长任组长的全市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社会投资类、城建类、工业“四改”类3个推进专班,各行业部门和10个地区分别从行业管理和属地主体责任两方面协同推进项目建设,分类推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全部画出鱼骨图,挂图作战,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效。夯实项目基础,利用项目管理大数据平台,强化项目基础信息数据全周期全过程采集应用,形成全市项目“一库三清单”。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强化要素保障,快速有力做好项目选址、环评、能评等前置审批,有效破解制约项目建设难点和瓶颈。注重提高解决问题效率,发挥项目管家作用,切实做到“小事儿当天办、大事儿当周办、难事儿专项办”。其中,县区层面的问题将限时解决;需要市级层面解决的跨地区、跨部门问题,各地区分门别类形成清单,及时上报各专项推进组,由专项推进组组长协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报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解决。开展项目建设“三比三看”活动,月通报、季拉练项目进展情况,比数量、比进度、比质量,看指标、看变化、看形象,确保新开工项目上半年100%开工。紫竹科技型钢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摄影:李亮乘风起势项目建设方兴未艾近日,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场景在鞍山遍地开花,以高质量项目形成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画面和宏大场景。位于立山区的辽宁布顿科技有限公司特种金属制品生产基地项目现场,挖掘机长臂挥舞,重型卡车往来穿梭,建设者挥汗如雨。公司总经理罗桂虎说:“我们在这里投资建设的大桥缆索Galfan合金钢丝及特种钢绳、钢丝、钢绞线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各类金属制品50万吨,产值可达40亿元,努力打造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特种金属制品生产基地。”位于海城市的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高色牢度高光牢度有机颜料及其中间体清洁生产一期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施工中。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约230亿元的西鞍山铁矿采选联合项目成功落地,这是鞍山市近年来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此前,鞍山市多次研究项目划定矿区范围、办理用地预审等有关事宜,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对矿区范围内不同的用地区域,科学拟定相应用地、供地政策,仅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一项,就为企业节约资金2亿余元。截至4月底,鞍山市共有39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总投资129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6.9亿元。开复工项目比去年同期增加2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个。从投资规模看,10亿元以上项目29个,总投资53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5亿元;5亿元至10亿元项目38个,总投资23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2.3亿元;1亿元至5亿元项目206个,总投资438.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9.4亿元;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117个,总投资7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6亿元。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将进一步优化鞍山产业结构,补齐产业短板,蓄积新动能,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今年,鞍山市确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452亿元,计划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600个。截至目前,全市已落实5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627个,总投资227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0.8亿元。在推进项目落地过程中,鞍山市突出“早”和“快”,跑出了项目开工“加速度”。全市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攻坚行动,坚持“用户思维”,逐个项目摸清摸实能耗指标、土地、水电气通信等保障要素,梳理项目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落实清单,建立健全绿色通道,全力帮办、代办手续,限期办结,为项目开工建设赢得“黄金时间”。鞍山市营商局创新审批模式,主动将服务窗口前移到项目单位,把“最多跑一次”升级成“企业零跑腿”。采取“线上申报+容缺受理+帮办代办”审批模式,将原先需要办事人录入的申请材料改为由经办人代为完成,有关工作人员、分管领导实时在线,及时审核、及时审批,对于主要申报资料齐备,但缺少次要材料的项目,允许项目建设单位在对缺少的资料做出补交承诺后,容缺受理,压缩审批时限。还采取创新方式务实开展“云勘验”,联合监管、评审及项目单位通过“屏对屏”的形式对项目进行网络“云勘验”。辽宁(鞍山)激光产业园的工人组装激光器元件。摄影:李经川精准招商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云”招商是鞍山市今年开展全员招商、全力招商工作的一个缩影。近日,鞍山市政府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云签约”。中国农机院将与鞍山市在农机装备制造、农业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领域开展合作。4月份,鞍山市已先后进行多轮云签约。日前,鞍山市招商部门制定出台“四级联动”“云”招商方案: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抽取1天至2天时间集中开展一次大型视频洽谈活动,市政府分管领导每周“点对点”视频洽谈项目3个以上,各县(市)区、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不定期开展视频洽谈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一季度,鞍山市洽谈推进了北控水务环保、数字制造信息产业园、雨润集团房地产等一批项目。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鞍山市把招商引资作为引领发展、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一号工程”,对招商引资工作经费给予优先保障。全年计划开展12次以上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相关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的外出招商活动。同时,各县(市)区、开发区主要领导围绕本区产业定位,积极带头“走出去”,大力邀约目标企业、意向客商来鞍实地考察,推进项目签约落地。年初,鞍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浙江等地敲门招商,分别与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北交所、颐高集团、科博达等公司,就鞍山企业上市、数字经济产业园、汽车工业配套基地等项目进行洽谈。市政府分管领导率队赴南京开展招商活动,与朗坤苏畅、南京巨鲨、雨润集团等20余家企业负责人深入对接,洽谈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医疗、农产品物流等项目,同时还在南京举办菱镁产业主题招商座谈会。市招商中心组织招商小分队赴宁德、郑州、武汉等地,对接洽谈宁德时代光储充检、河道生态产业带、格罗夫氢能产业基地等项目。各县(市)区、开发区积极“走出去”开展招商活动44次,对接拜会企业127个,洽谈推进项目115个。为了增强招商效果,鞍山市特意印制了《鞍家落户》全新版招商指南,从宜游、宜商、创富等12个方面,对鞍山资源优势、成本优势等进行全方位宣传,并首次在招商指南中对各省级园区进行专版推介,园区定位、重点招商方向一目了然。一季度,鞍山市引进实际到位内资99.63亿元,签约重点项目98个,在谈重点项目154个,储备重点项目269个。实际到位内资、重点签约项目、重点洽谈项目等招商工作指标均完成序时进度,取得“开门红”。其中,进资大项目数量大幅增加。亿元以上到资项目25个,同比增长66.7%。编辑:邹润05/11
- 辽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大连港铺就物流运输“快车道”作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物流节点,面对疫情影响,大连港通过数字赋能、分类引导等精细化服务,为客户和大货车司机办实事、解难题,以优质服务为港口物流运输铺就“快车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大连港铺就物流运输“快车道”。(摄影:赵光辉)打造“秒级”进港审批平台。为配合属地防疫工作,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大连港借助微信服务号“资源响当当”,为客户建立线上进港申请通道。司机在上传“辽事通”健康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及行程卡截图后,经系统快速审核,即可进港作业。此外,“资源响当当”平台还上线了预约提货服务,减少司机下车办单环节,提高提货效率。为解决核酸报告不能及时更新等情况,平台第一时间进行优化,并在后台增加7×24小时值守的人工审核功能,开通提前入港申请通道等,有效保证各项业务顺畅开展,降低车队运营成本。针对年龄较大、不擅长操作智能手机的司机,集装箱码头、场站等处还安排专人通过电话远程指导,耐心引导司机操作直至进港作业。为方便客户实时了解主要作业场地在场车辆相关信息,大连集发港口物流有限公司还上线了在场车辆实时查询功能,并提供相应提示建议,让客户知晓场地车流量情况、合理避开车流量高峰,同时也极大缓解了闸口拥堵情况。开辟外地车辆专用通道。为及时了解并传递最新防疫要求,大连港加强与市交通运输局、客户、场站车队沟通,线上线下多渠道了解司机需要,有针对性地优化业务、提供服务。在符合各项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设立外地来连车辆进港专用通道,通过强化内部业务协同,尽可能地缩短外地来连车辆登记检查及在港时间,保持无接触作业、降低相应风险;不断总结业务及管控流程,针对不同类型的进港车辆定制专属方案,确保车辆进港能够第一时间对应处置,有效保障进出港效率。提供闭环管理增值服务。大连集发港口物流有限公司设接引专员,对外地来连提送货车辆开展接引工作,为接引车辆配备行车记录仪,在保证管理闭环前提下,高质量落实防疫要求、保障车辆提送货的顺畅性;协调内部资源,为途经中高风险地区、车辆贴封条而无法下车的司机提供帮助,协助其开展解篷布、卸车、车上码货、盖篷布及货物加固等作业,并郑重承诺相关增值服务不额外收取任何费用;及时汇编整理常见共性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微信推送、道口张贴等形式,方便司机快速了解常见问题,同时提供相关工作人员手机号码,随时帮助解决其他问题。05/10
- 辽宁大连:日本商品车在连海铁联运创纪录4月份,辽港集团大连汽车码头公司力保商品车海铁联运大通道畅通,日本商品车过境运输项目铁路发运量首次突破1000辆,创下项目运行以来月度发运量最高纪录。汽车云集大连汽车码头。(摄影:赵光辉)辽港集团大力推进以大连为枢纽的商品车过境运输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2021年1月末启动日本商品车过境运输项目,第一年发运量就超过4000辆。借助该项目,日本商品车全程物流时效被压缩至28天左右,较以往可节省一半以上的运输时间,有效降低客户的综合物流成本,从而提升了日本商品车在中亚市场的竞争力。今年以来,面对疫情、恶劣天气等不利影响,大连汽车码头公司加大商品车转运中心建设力度,强化与航运、铁路等各合作方的沟通与协作,持续提升日本商品车过境运输项目服务品质、效率,推动商品车海陆大通道的稳定健康发展。前4个月完成该项目铁路发运量3000余辆,同比增长近180%。该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得到了海关、海事、边防等口岸管理单位的积极支持,船舶靠港、作业及时迅速,海关手续便捷、高效,使项目运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实现各物流环节的高效联动。该项目在刷新单月铁路发运量纪录的同时,也创造了名古屋至阿拉木图全程物流时效16天的新纪录,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和好评。05/10
- 辽宁本溪:山城五月春意浓 骑行泛舟赏美景山城五月春意浓骑行泛舟赏美景“五一”假日期间,本溪太子河畔一支特别的骑行队伍吸引了市民的目光。一群少年通过骑行运动释放活力,既遵守了“非必要不离溪”的防疫政策,也用运动方式走出家门,强健体魄。与此同时,一些青少年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太子河衍水大桥水上训练基地,体验皮划艇、海洋舟等水上运动项目。孩子们在零距离感受家乡秀美山水的同时,也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05/09
- 辽宁:春灌开闸 农田畅饮“增产水”图为省水资源集团葠窝水库开闸放水。5月7日,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我省2021年度启动建设的6座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5月以来,凌海、浑蒲等11座大中型灌区已输水217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亩,全省春灌工作正有序进行。今年我省70座大中型灌区计划灌溉面积618.69万亩,春灌需水量13.22亿立方米。各类水库蓄水充足,大中型灌区春灌农业用水基本能够得到保障。在做好供水的同时,水利部门还指导各灌区科学制定用水计划,积极协调省水资源集团,议定放水计划并完善供水调度方案。05/09
- 沈抚示范区获批筹建“辽宁省数字经济产业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近日,沈抚示范区获批筹建“辽宁省数字经济产业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成为首批“辽宁省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建设单位,“沈抚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是全省首批批准筹建的7个园区中唯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辽宁省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创建工作由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组织开展,旨在全力做好辽宁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依托协同共进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全省重点产业全面提质增效,引育壮大新动能,以质量提升促进品牌建设,以品牌建设促进园区经济发展,形成有利于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抓机遇,充分利用好各项政策支持,推动示范区各相关行业领域质量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推进示范区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05/07
- 辽宁积极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5月5日,记者从省林草局获悉,辽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已完成自评工作,并提交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根据流程,辽河口国家公园经评估后如符合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将正式启动设立程序。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局等部门优化辽河国家公园范围相关意见,我省着手对辽河国家公园范围进行调整,从原辽河国家公园范围中调出东西辽河与辽河干流交汇处至盘锦的辽河干流部分,对海域面积进行适当调减,对功能分区进行优化,并更名为“辽河口国家公园”。调整优化后的辽河口国家公园总面积17.06万公顷,范围涉及盘锦、锦州二市四个县(市、区)的10个镇(街道、苇场)29个行政村(社区、分场),其中盘锦市范围13.89万公顷、锦州市范围0.38万公顷、国管海域范围2.79万公顷。辽河口国家公园属于东北松嫩平原草原湿地生态地理区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关键区域,保存有我国暖温带典型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和自然演替景观格局,是全球温带河口湿地植被类型最完整的生态地块,列入《国家公园设立规范》全国主要伞护种/旗舰种名录的物种有西太平洋斑海豹(简称“斑海豹”)、中华秋沙鸭、丹顶鹤、白鹤、大鸨5种。辽河口国家公园不仅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嘴鸥在世界上种群数量最大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野生丹顶鹤自然繁殖地的最南限和越冬地的最北限;园内盘山县三道沟海域则是全球斑海豹8个繁殖区在我国唯一的产仔地。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优化后的辽河口国家公园方案在管理上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一是国家公园内不存在明显的人类集中居住区;二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清晰,国家公园以国有土地为主,有利于实现统一保护;三是国家公园由原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8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主体清晰;四是原辽河国家湿地公园、原辽河口红海滩国家级海洋公园等可以成为国家公园科普教育和生态体验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我省在辽河口地区实施“退养还湿”、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及生态修复等,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区域内重要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其中,鸟类由2010年的283种增加到现在的303种,黑嘴鸥繁殖种群由1992年的1200只增加到现在的1.5万余只,丹顶鹤越冬种群由2014年的5只增加到2021年的53只,可监测到每年约有200只斑海豹在此栖息。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辽河口国家公园在国际鸟类、海洋哺乳类动物和河口湿地保护体系中具有多重重要价值,设立国家公园对加强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保护,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05/07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
- 辽宁“时代楷模”:丹东市融媒体中心《铭记》工作部
- 首届“雪花鸭绿江杯”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在丹东开幕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振兴区:夏日雅集 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丹东·凤凰山”号旅游专列首发 启程连接沈阳与丹东
- 丹东市中考顺利开考 各考点温情护航
- 辽宁:以文体旅融合之笔 绘就振兴发展新画卷
- 推动文体旅融合 打造“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城市新名片
- 丹东港大宗货物吞吐量跨越式增长
- 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公布,丹东占俩!
- 鼓韵悠扬 文化共鸣 ——2025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丹东鼓乐展演精彩上演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 ——丹东精彩亮相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