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3-7-11 10:06:30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7月5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铁岭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辽宁地方戏曲小戏展演在铁岭大戏院拉帷。本届展演以“汇辽宁小戏、展戏曲风采”为主题,《画辽宁》《夫妻和》《村里来了机器人》《神锯县长》等24部小戏汇成5台共10场惠民演出,每台4到5个小戏,每日14时和19时各演一场,连演5天,并通过“铁岭发布”等进行云直播,让广大观众共同领略分享戏曲艺术的美好与欢乐。
7月5日午后,炎夏的风徐徐吹进铁岭大戏院,台下已是座无虚席,戏迷老赵念叨着“要开始了”。后台,演员们正为即将到来的演出进行最后的准备,穿戴戏服、排练走位、吊吊嗓子……
帷幕拉开,华灯闪烁,朵朵“粉花”在舞台上旋转、绽放,铺开缤纷画卷。随着新说唱《画辽宁》欢快的旋律奏响,辽宁省第二届地方戏曲小戏展演活动正式启动。24部腔调各异、形式鲜活的辽宁地方小戏在此同台竞技、联袂献艺。
地方戏曲全剧种亮相
此次参加展演的小戏包括评剧5部、辽剧5部、拉场戏5部、铁岭秧歌戏3部、海城喇叭戏2部、阜新蒙古剧1部、凌源影调戏1部、皮影戏1部、木偶戏1部,涵盖了目前我省所有地方戏曲的9个剧种。参演剧团来自沈阳、大连、鞍山、本溪、锦州、营口、阜新、辽阳、铁岭、朝阳10个市及1所大学,既有国有院团,也有民营院团,参与广泛、代表性强,是我省地方戏曲的一次全面集中展示。
不是新戏不准来,是这次的推选标准之一。“除了阜新蒙古剧《砸斗》是新近复排,其余23部都是第一届小戏展演以来新创作的作品。”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发展处处长高立军说,与上届相比,全省各戏曲院团都很重视,踊跃报送,剧目整体质量有较大提升。
首日展演的戏台上,唱腔丰富的辽剧《神锯县长》颇为出彩。“党的政策好,日子一年比一年过得好,儿女们支持我把老伴找,我这中年妇女心里也长了草,这才是俏媳妇儿戴凤冠——好上加好!”盖州市辽剧团李爽饰演的喇叭婶,踩着碎步过场,一开嗓,便引来掌声。“嗓子好!”台下的戏迷们竖起了大拇指。这是一部取材于乡村振兴一线的剧目,农科院的老郝在县里挂职副县长,来村里对不愿修剪果树的喇叭婶进行说服工作,而喇叭婶误以为他是来相亲的。果园里展开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跌宕起伏的剧情、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了为民办实事的基层好干部形象。
现实题材占比近八成
小戏虽然剧情相对简单、承载内容有限、时长一般在15分钟之内,但截取的是生活的横断面,放大的是时代的大主题。此次展演,旨在将小戏打造得小、深、广、精,小在规模和视角,深在内涵,广在传播,精在质量。在参加展演的24部小戏中,现实题材作品高达18部,占比近八成,普遍贴近生活,具有辽宁风土气息和深刻思想内核。
剧团要发展,地方戏要保护,必须回归乡土、回归大众。地方小戏并不仅有炫目的外在呈现,更要有坚实的文化内核。以文化为内核构建地方小戏艺术内容,才能让人们真切体会到其不朽的魅力。无论是家庭夫妻关系题材的海城喇叭戏《夫妻和》、移风易俗题材的小评剧《靠山屯的笑声》,还是农家旅游题材的铁岭秧歌戏《村里来了机器人》、歌颂耿直刚正的西汉烈女王昭君的凌源影调戏《昭君叱贼》,都让人在会心一笑或拍掌称快中净化了思想,凝聚了共同价值追求。
“热爱,就要坚持下去”
学戏不易,坚持下来更难。作为打小就在二人转舞台上摸爬滚打的演员,30岁的曾斌知道这其中的苦。铁岭市民间艺术团这次带来的秧歌戏《不了情》演的就是他的真实经历——迫于生活压力,“二黑”从剧团辞职去饭店打工,但对地方戏艺术的热爱早已植根内心深处,这种情绪终于在搭档“二丫”到饭店寻他时破防。今年开春,他回到了团里,正赶上团里为这次展演创排新剧,“自打离开舞台后,我失魂落魄,人前强装笑,笑容裹泪痕……”在台上演自己,每句唱词他都觉得唱到了心窝窝里。
“团长跟我说,年轻人要有些情怀,热爱,就要坚持下去。”曾斌说。让人欣慰的是,而今有更多的曾斌挑起了剧团的大梁。这次展演中,青年人担纲主演的居多。为扶持人才,本届展演将选拔10名(1973年1月1日以后出生)优秀戏曲人才,授予“辽宁省第二届地方戏曲小戏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荣誉。这样的评选在我省尚属首次。
近年来,我省地方戏曲取得较大发展,建立了每两年举办一届地方戏曲展演、每年元宵节举办新春戏曲晚会、辽吉黑内蒙古四省区每年轮流举办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等机制。
传承,就要不断融合新元素,应用新手段。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作曲人李洪旭指着《不了情》演出告诉记者,“这出戏有手绢、有舞蹈,边唱边舞,把东北秧歌和二人转唱腔融合在一起,这种载歌载舞就不是两个人唱的二人转了,而是秧歌戏,这也是我们在二人转基础上做的一个探索,叙述剧情也更丰富。”
省戏剧家协会理事王宇石是展演剧目凌源影调戏《昭君叱贼》的编剧,他提到,凌源影调戏历经百年,是未完全消亡的17个剧种之一,在形成的过程中吸收运用了凌源皮影、民间小调等声腔音乐,最终成为独树一帜的板腔体声腔音乐。他认为,应开展凌源影调戏调研普查及剧种抢救工程,详细搜集记录剧目文本、影音图谱、艺术人才等内容的资料,完善资源数据库,实施拯救性整理和保存,以确保凌源影调戏的活态传承与良性发展。
记者: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