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3-7-12 10:17:17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铁岭有那么多货物要出口吗?铁岭有那么多外贸企业吗?铁岭开出一列中欧班列能有什么意义?
这是2022年第一列中欧班列“铁岭号”开出时,现场一位工作人员的反问。这“三连问”代表了当时很多铁岭人的看法:铁岭是农业大市,没有那么多货物要出口;铁岭是内陆城市,不具备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比较优势;铁岭搞中欧班列,搞不起来。
在质疑声中开出的中欧班列“铁岭号”,很快就让质疑声彻底消失。

今年前5个月,铁岭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3%,增速排名全省第二。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7.7%,排名全省第一;进口同比增长55.8%,排名全省第三。在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来自中欧班列“铁岭号”强劲的拉动作用。前5个月,“铁岭号”共开行15列,总货值2.79亿元,占全市出口额的23.6%,拉动全市出口整体增长30.3个百分点。
随着“铁岭号”的常态化运行,其窗口效应持续放大。越来越多的铁岭企业开始关注这条铁路运输线,将其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起点;不断有贸易和通道企业落户铁岭,将这里作为拓展对欧贸易的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提出的“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的工作要求,在铁岭,变成一列列向北奔驰的列车,变成一个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变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中欧班列“铁岭号”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为一个周边地区可以共享的开放平台,这个过程不仅极大地提振了当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也打开了铁岭的发展格局。
位于凡河新城的铁岭铁路物流中心,实际上就是一个占地面积比较大的封闭铁路货运站台,唯一能称得上比较优势的,就是紧邻铁岭保税物流中心。
于是,铁岭市就围绕保税物流中心大做文章,把进口保税仓储、出口提前退税、转口贸易等政策毫无保留地嫁接到铁路物流中心,硬生生地打造出一个对外开放的政策高地。
不临边、不沿海,也不能拿出真金白银对出口企业进行补贴,仅有的优惠政策也力度有限,但是,这并不妨碍铁岭成功,并不妨碍铁岭成为我省最北端的出口基地,除了细致入微的服务,还在于铁岭有一种胸怀天下的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地处辽宁的北大门,铁岭责无旁贷。既要畅通物流,主动融入现代大物流的循环体系,又要依托地缘优势,发挥我省向北开发开放桥头堡的作用。
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发展需求,主动置身于东北振兴的大格局,主动置身于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的战略布局,铁岭的区位、通道、平台优势得到充分释放,胸怀天下的铁岭,顺势而为,也顺风起飞。今年前5个月,铁岭经济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面对我省加深与中央企业合作的发展机遇,铁岭市的各级党员干部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从中找方向、找方法、找答案,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中抢抓机遇,规划项目。
在科学谋划后,市委主要领导带头抓落实,一家接一家地拜访与铁岭市有产业关联、可能在铁岭市布局项目的中央企业。每一次赴京前都精心设计,每一场推介时都言之有物,每一次对接后都有专班跟进,正是这种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让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今年上半年,铁岭市重点谋划推进的80个与中央企业合作项目,有29个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6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今年5月,我省党政代表团赴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二省一区学习考察后,铁岭市迅速把这种跳出辽宁看辽宁的工作思路转化为行动,由市领导带队直接奔赴吉林长春、梅河口、四平3市进行考察交流和对接合作。4天的吉林之行,铁岭市不仅签下了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的10个重点项目,还开阔了眼界、借鉴了经验、提振了信心,可谓收获满满。
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铁岭市的工作链条十分清晰。站在东北振兴的大格局中谋划项目,按照省委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如此推进,首战必胜。
记者: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