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居丹东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极危”物种又现鸭绿江进入12月,多位摄影师在鸭绿江月亮岛附近水域多次拍到一只比大熊猫还珍贵的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今年已是摄影师第六年在鸭绿江边拍到这只青头潜鸭。它正在和成群的红头浅鸭一起在鸭绿江畔觅食休息。青头潜鸭(学名:Aythyabaeri),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鸟类。体圆,头大,雄鸟头和颈黑色,并具绿色光泽,眼白色。雌鸟体羽纯褐色。很少鸣叫,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繁殖期,雄鸭协助雌鸭选择营巢地点,在地面刨出浅坑或集一堆苇草筑巢。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据野保专家介绍,青头潜鸭之所以叫“潜鸭”,正是由于其潜水觅食的习性。它们食性较杂,食谱包括水草、草种和软体动物。当它们看到心仪的食物时,便会一头扎入水中。根据已有的记录,它们最深可扎入水下两米,潜水时间可达40秒钟。青头潜鸭羞怯怕人,常常集群活动。迁徙时,结成十余只的小群,列队飞行。越冬时,则集成十几乃至上百的大群,并且常常与其他潜鸭混群。青头潜鸭喜爱有苇丛或其他水草的湿地,可以提供食物和隐蔽的空间。在没有外界干扰时,它们也会在开阔的水面上大群活动。青头潜鸭通常每年3月中旬从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10月中旬开始南迁越冬,少数迟至11月初。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是青头潜鸭的重要繁殖地,重要越冬地位于江西鄱阳湖。青头潜鸭曾是我国常见的候鸟之一,但是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人为狩猎,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只剩下比大熊猫数量还少的1000余只个体,随时面临野外灭绝的危险,因此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等级。韩荣志于晓捷记者/刘海东12/12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央视揭秘宽甸石柱参……石柱参本是生长于深山中的野生人参,其人工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传承。据《宽甸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山东七翁到此采挖野山参,大参拿走,幼参及参籽就地栽培,立石柱为记,石柱参因此得名。生活于此的人们不断采参、种参,逐渐摸索出一整套系统的栽培方式,使石柱参这一珍稀物种资源得到保护和延续。宽甸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隶属于丹东市。这里紧邻鸭绿江,山连绵、水纵横,森林茂密、气候宜人,是石柱参的核心原产地。石柱参种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工栽培,称为“园参”,另一种则是将种子撒在山林间自由生长,称为“林下柱参”。林下柱参采挖十分讲究。首先需要在参的下方进行清理,俗称“开盘”。开盘后要找到柱参的头部,即芽苞。紧接着需要利用鹿骨制成的“起子”,像对待出土文物般小心谨慎,围绕芽苞进行挖掘。最先是“芦”,即柱参的根茎;再是“干”,即柱参的参体;最后是“尾”,即柱参的须。挖参最难的就是挖须,由于柱参在土壤里生长太久,与地下的树根以及草根交错共生,认清参须再剪断其他根茎的同时,必须注意参须绝对不能断。待所有参须完整离开地面,才算大功告成。柱参成熟的季节,一种美丽的果实也将迎来采收。这些红艳艳的柱参果,就是延续柱参传承的珍贵种子。一簇簇参果虽颗粒饱满,却不能作为种子直接种植。想要获取种子,还需一套特殊的流程。参农们通常将采集回的参果进行清洗,把红色的果肉放在筛子里反复揉搓,直到露出白色的参籽。随后,参农就地取材,在河滩挖取大小均匀的细沙砾,将参籽与沙砾1:1混合后埋入土里,沙砾为参籽提供了良好的发育空间,使参籽之间既不会粘连也不会板结,直至参籽发芽并开口。而当参籽催芽炸口后,方可进行播种。选好种参场地,接下来需要整地做畦。整地做畦的过程,就好比在原来的土地上,更精细地给人参做一张舒适的床垫,让参在更优质的土壤环境中生长。5年后,当柱参的参体成熟时,方可进行第一次移栽。挖出柱参,首先需要把有破损的淘汰掉,再对满足移栽条件的柱参进行形态修整,这个过程被称为“做体下须”,是保证石柱参品相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做体下须”的石柱参,会将再次移栽到新的地块,每行栽种12~13株苗;如移栽的是10年以上大参,则每行栽苗10株左右。行距随参苗的长短、年龄而定,大体是上一行的参芦顶下一行的参尾须子,简称“头顶须”。移栽柱参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操作过程必须一丝不苟,每成功移栽一根柱参,参农们便多了一分日后的希望。柱参买卖不同于寻常生意,买家首先选好看哪一帘,然后简单扒开土壤观察,决定是否要货。一旦做出判断,就得谈好价格直接付款,至于这一帘柱参的成色如何,只能在将来起货后方可最终揭晓。在没有全部挖出之前,谁也不知道这一帘货的品相如何,柱参买卖也因此神秘莫测。收获后的柱参,还要经过一个重要的步骤——绑须。人参的须条细长且脆弱,将成品石柱参顺应参体本来的形态,用细线固定在板上,每一根参须都需要舒展并且固定以保持须条的完整性。因此,人参的绑须,可有效的保护这些珍贵的老参,以便销售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几百年来,一代代宽甸参农赓续发展,世代守护着这份弥足珍贵的遗产,共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集林地、生态、河流、耕作、人文于一体的宽甸石柱参传统栽培体系。深邃密林中,每一株美丽柱参,都承载着对神奇自然资源和杰出农耕智慧的礼赞。周一至周五CCTV-118:20档跟随《农耕探文明》走近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于中华大地,探农耕文明12/11
- 世界五大海水温泉,一处在丹东!“这里是全世界仅存的五处海水温泉之一,是我国北方唯一一处海水温泉,不少人专门为泡海水温泉而来。”日前,北黄海温泉度假酒店副总经理郭洋告诉记者。北黄海温泉小镇位于东港市椅圈镇,是国家AAA级景区、国家五星级温泉酒店。度假村规划了室内外80余个海水温泉泡池,温泉泳池、温泉SPA、特色水疗、大型彩虹滑梯、造浪馆等一应俱全。♨️海洋温泉是在特定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质构造,因海水倒灌渗透地下深层与火成岩和变质岩接触转化而形成的温泉。♨️世界著名的五大海水温泉,分别为中国青岛即墨区海泉湾、中国丹东北黄海温泉小镇、意大利西西里岛夏卡城温泉、日本九州鹿儿岛沙蒸、中国台湾绿岛朝日温泉。♨️北黄海温泉小镇的温泉水质不同于一般的常见温泉,属于地表温泉,出水口温度为72℃,日出水量1747吨,富含氡、钾、氟、镭、锶、硒、硅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近期,北黄海温泉小镇推出票价特惠活动,以暖心举措开启冬季温泉旅游热潮。记者/张瑞12/05
- 叆河发现国宝级动物“中华秋沙鸭”在丹东市鸭绿江重要支流叆河,偶遇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它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或戏水打闹,或潜水觅食,或在河滩上休息。12/04
- 凤凰山惊现雾凇美景11月26日清晨,受今冬第一场降雪影响,凤凰山景区气温骤降惊现雾凇美景。孙德铭张爱国记者/刘海东11/27
- 秋意仍浓 初冬已来浪漫金秋刘海东摄流光溢彩邹晓龙摄曙光刘玉柱摄多彩秋色包伟摄丰收时节任德章摄凤凰山云海宋宏摄秋意浓黄彦文摄穿越时空王恩友摄江雾弥漫万培刚摄牧归张爱国摄云雾缭绕任晓光摄四季轮回,岁月更迭!秋天的丹东逐渐远去,初冬悄然而至。那满树的金黄、飘落的红叶、凉爽的微风,如同一幅幅渐渐远去的画卷,被时光悄然卷起,收藏在了记忆深处。深秋至初冬,是一个适合回忆和期待的季节!凉风吹过初冬的林间,满眼都是落叶纷飞的景象,既有秋风余韵的萧瑟,又预示着冬日寒风的临近,万物在这一时期展现出别样的风情与韵味。深秋是画,初冬是诗,让我们透过摄影家的镜头,用心感受大自然的韵律,享受深秋至初冬的宁静之美。记者:刘海东11/25
- 水杉似火,诗意如画连日来,志愿军公园里的水杉树在季节的更迭中逐渐泛红,为公园披上了“绚丽的外衣”。不少市民漫步其间,或驻足欣赏,或拍照留念,记录下这自然之美。记者:周广庆11/14
- 银杏树下的欢乐时光连日来,银杏叶如同金色的雪花纷纷飘落,将九纬路铺成一条璀璨的金色隧道。老人们手挽手,漫步在银杏叶上,回忆着往昔的美好岁月;孩子们则在落叶中嬉戏玩耍,笑声清脆悦耳;年轻人也被这美景吸引,尽情释放生活的热情。记者:周广庆11/04
- 丹东五龙山枫叶红了五龙山主峰海拔708.5米,作为丹东市区海拔最高的山,其山势巍峨,景色秀丽。每到秋季,这里便成了枫叶的海洋。枫叶的颜色层次分明,从浅黄到橙红,再到深红,如同绚丽的锦缎在山间铺展。记者:周广庆10/30
- 辽宁丹东三道河民俗村:边疆情 民族风 致富路辽宁省丹东市下露河乡的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风光秀丽,山环水绕,朝鲜族村民至今依然保持着能歌善舞、好客乐施、尊老重教、讲究整洁的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记者带您体验原汁原味的朝鲜族文化,品尝地道的朝鲜族美食,参与各种民俗活动,感受朝鲜族的热情与好客。而G331国道的开通,更是成为村里旅游发展的致富之路。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