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辽宁丹东:“理”出文明好风气
    “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两天、丧事三天,车不过十、礼不过百,红白事外,一律禁办。”“禁止婚嫁恶习、天价彩礼、庸俗低俗婚闹,提倡彩礼少收或不收。”……这是日前丹东凤城市凤凰城街道北山社区工作人员在辖区铁北委居民组开展宣传的场景。现场居民无不拍手称赞,一位刘姓居民说:“这话说到我们心里去了,大家都这样,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好。”近年来,凤凰城街道北山社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基层,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让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上。他们创新工作思维,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转变思想观念,让文明之风融入百姓生活,让良好家风传承致远,让淳朴民风遍地开花。“过去谁家要是添了新丁,无一例外都会摆宴席。”北山社区红白理事会副理事长冯慧说,现在大家都不约而同选择不办。这“意外”的变化实则必然,反映的是居民思想观念的进步。在日常工作中,北山社区“红白理事会”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引导居民转变大操大办老思想、破除迷信旧观念,倡导文明节俭、新事新办的良好风尚。为了让居民都知晓相关规定,社区通过开群众会、播放“小喇叭”、张贴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反复宣传;在制度执行方面,社区“两委”整合落实职责,成立监督组开展服务和监督;在示范带动方面,号召党员、干部、企业、个体工商户签订承诺书,发挥带头作用。为了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开展工作,“红白理事会”由社区党委书记任会长、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工作,副书记任副会长,负责具体工作;理事会成员由其他社区干部或辖区德高望重的居民、党员担任,共同管理辖区内婚丧嫁娶操办事宜。在引导过程中,社区为文明婚庆的家庭送上“文明示范”标牌,让德高望重的理事会成员为新人诵读贺词,让群众威信高、公道正派的理事会成员到薄葬厚养的家庭参加吊唁活动,赢得了辖区群众一致好评。通过典型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社区内形成了“移风易俗光荣”的良好氛围,“红白理事会”的满意度和执行力也得到了提升。北山社区党委书记于洪霞说:“下一步,北山社区将继续做好常态化移风易俗工作,不断创新移风易俗工作方法,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自强的传统美德,让文明新风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09/16
  • 辽宁丹东:种上“致富伞” 叩开幸福门
    金秋时节,走进丹东凤城市四门子镇新农村,一座座香菇大棚依次排开,蔚为壮观。大棚里,清一色的“娘子军”一刻不闲地忙碌着,菌棒上长出的一簇簇香菇犹如一颗颗“致富伞”,静待着人们采摘。大棚外,各地的香菇采购商纷至沓来。这是日前出现在村民刘丽君夫妇成立的鑫诚食用菌合作社种植基地里的场景。刘丽君夫妇从2000年开始进行香菇大棚种植。“当时,村里很多家都种植香菇,但由于技术落后,再加上种植规模小,单打独斗,很难抵御市场风险。”2009年,得益于党的富民好政策,刘丽君夫妇建起了鑫诚食用菌合作社。刘丽君的丈夫杨兆伟得知外地通过培植菌棒生产香菇,便四处学习,把新技术带了回来。有了技术,刘丽君和丈夫主动帮助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贫困农户,提供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他们采用托管菌棒的方式,让种植户减少种植风险。杨兆伟还经常往返于各家的香菇棚,对香菇病害防治进行指导。对于一些年龄大的种植户,他们还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让种植户既有租金收入,又有务工工资。夫妇俩还吸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他们年底有分红,帮助他们摘掉贫困“帽子”。多年来,该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实现了连片开发、规模经营。如今,该合作社已累计投入资金130余万元,占地40余亩,规模发展至80多个大棚,可容纳110万到120万棒香菇。合作社共吸纳社员53户,带动就业劳动力80余人。2021年,合作社种植香菇170万棒,年产量1500多吨,年纯利润260余万元,为农户创收5万余元。2021年,刘丽君在新农村村委换届选举中被推选为村委会委员、妇联主席。当选后的她更是承担起了社会责任,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她十分注重传递正能量,充分发挥新时代女性管家管事的优势,在工作之余积极学习,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努力提升个人修养,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同时,主动承担起宣传党的政策、改变乡村陈规陋习的任务。她经常利用在大棚劳作时间,引导大家弘扬淳朴好家风、传承优良好家教、共建幸福好家庭。辛勤努力,回报丰硕。近年来,鑫诚食用菌合作社先后荣获“凤城市十佳合作社”等多个荣誉称号。如今,香菇大棚种植已成为新农村的支柱产业,同时辐射到周边村落。四门子镇9个自然村,村村都有香菇大棚。刘丽君夫妇正带动周边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09/16
  • 辽宁丹东:为农业科技创新贡献青春力量
    “我正在对试验材料进行每穴穗数调查,这样能估算水稻的产量。”9月1日上午,在东港市示范繁殖农场,技术人员韩涛正顶着烈日在田间进行调查研究。“今天是一天的工作安排,这里共20多亩地,有五六百个试验品种。”韩涛告诉记者。这样的工作内容,韩涛已经重复了12年。今年35岁的他,2010年毕业后就来到示范农场进入技术科。虽然上学时学的是园艺,跟水稻有着植物上的相通性,但对于深入研究来说,仍需要下很大功夫。凭着年轻人的激情和干劲,韩涛努力向前辈学习,让自己有目标、有动力。“我立志成为袁老先生那样的人,一直以他为榜样支撑自己,拓宽知识面,完善自己。”韩涛说,做稻种研究工作艰苦且枯燥,但老一辈人默默为农业奉献的精神激励了他,也彻底磨掉了他最初的抵触心理,现在只有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这些年来,韩涛从最初对育种、选种工作的陌生到后来充满兴趣,又从浅显了解到参与研发出十余个水稻新品种,他已变成业务越来越精、工作越来越踏实的科室“老人”。韩涛告诉记者,一个水稻品种试验成功,如果顺利的话,需要经历7至10年,如果去海南加代的话可能4至5年。每一个品种的试验成功,都饱含团队所有人的心血,他永远忘不了参与研究出第一个水稻品种时内心的喜悦。那是参加工作的第四年前后,看见水稻新品种有自己的一份力量,年轻的韩涛更加充满动力。“现在的目标就是想研究出更适合本地区种植、栽培的水稻新品种,产量高、抗逆性好,水稻品质好,价格就好,农民也会受益更多。”韩涛说。随着老一辈人逐渐退出研发一线,青年人慢慢成为水稻品种研发的骨干力量。2020年,示范农场从沈阳农业大学引进两名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充实技术科。新鲜血液的注入,让农场的水稻育种、选种技术有了“接班人”。“毕业时正好示范农场来学校招聘,我也想回来,家乡的农业发展有很广阔的空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专业,今年26岁的罗家宝说。来到农场后,罗家宝的所学得到充分发挥,但实践工作中的艰辛也是他没想到的。冬天,要在车间进行选种,由于种子有休眠期,不能在高温下进行,所以选种车间的温度几乎与室外温度一样;夏天是水稻的生育期,温度高的时候水稻开花更好,水稻杂交工作便在这样的天气中进行。“越是高温越要下田,你看我这肤色就能看出来了,不过我这体格能承受得了。”罗家宝笑着说。如今,水稻种植散户越来越少,大户越来越多,罗家宝希望能发挥年轻人的优势,掌握更多科学种植技术,用科技代替“土法子”,因地制宜,达到降低种植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与罗家宝同一年进入示范农场,沈阳农业大学毕业生刘子航也有着同样的目标。今年24岁的他,毕业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怀着“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初衷回到家乡,希望能学以致用,为家乡农业发展贡献力量。“起初觉得累的时候也想过放弃,但是,看见那些权威的专家们都夜以继日地钻研,我就有动力了,希望有一天我能研发出适合当地的高产高效的水稻品种。”刘子航说。在工作的同时,借助示范农场的平台,刘子航经常会接触到来自各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学者们,他们在农业方面的执着与努力更坚定了刘子航回乡的初衷。研发上的每一次小成功都让他的成就感增加一点,想要干出成绩、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念就更强。因为年轻,所以进步空间很大;因为年轻,所以学习知识的速度更快;因为年轻,所以懂得通过更多渠道了解先进经验和技术;因为年轻,所以对新鲜事物和先进技术的接受力更强……刘子航告诉记者,他想发挥年轻人的优势,在智慧农业方面多下功夫,未来在种植方面让农民更省时省力,研发出的种子能更高产高质。
    09/16
  • 辽宁丹东:牢记初心保本色 为民服务不停歇
    8月25日,宽甸从事修车的任先生为县退役军人雷锋班抢险救援队送去一面写着“灭火神勇保平安为民消防恩如山”的锦旗,以感谢救援队全体队员。前一天,鸭绿江大街一修理厂发生火灾,宽甸退役军人雷锋班抢险救援队队长孙晓春开车路过时发现火情,带领队员立即携带灭火器赶往现场。他不顾自身安危,冲进火场进行紧急灭火,并从屋内抢出液化气罐和食用油,成功将火扑灭,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赠送锦旗现场,任先生的妻子激动地说:“要是没有你们的救援,我们可能家破人亡!”1996年,孙晓春在黑龙江某部服役期间,发现有战士不慎将向当地群众借的农具损坏了,不说明便悄悄送回去,当地村民对此不满意,再当战士借农具时,便开始推脱。久而久之,村民与战士之间有了隔阂,孙晓春来到连队,也遇到同样的情况。自小从农村长大的孙晓春,明白农具对于农民的重要性,于是他诚恳地向村民求借农具,送还时擦得干干净净;借用水桶后,则挑上一担净水送到村民家表示感谢。每当孙晓春外出办事时,总要跟熟悉的村民打个招呼,询问是否需要捎带点什么。很快,孙晓春成了村民们喜爱的战士。当他退伍离开连队时,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把他送到村口。三年的军旅生活,为孙晓春奠定了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退伍回乡后,孙晓春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开始了新的征程。村里老人刘德发身有残疾,无儿无女,生活困难。孙晓春得知后,从力所能及的事情着手,找来废报纸,打好糨糊帮老人把墙糊上。由于身体残疾,老人家里的地几乎撂荒,孙晓春从春到秋,几乎把老人家的农活包了。老人拉着他的手说,“咱们就是普通的邻居,你帮我干这么多的活,我心里过意不去啊!”孙晓春却表示,自己就是老人的亲儿子。从那以后,老人家的大事小情都记录在孙晓春的本上。20多年里,孙晓春就像照顾自己家人那么认真,直到老人去世。通过这件事,让孙晓春感悟到,只要群众有困难,作为一名党员和退役军人就应该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随着时间推移,孙晓春不满足于走街串户一对一模式的关照老人,他把更多的视角用在了服务社会上。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他把在部队掌握的一套完整的救援方式用到了实际中。自1996年8月1日成立以来,退役军人雷锋班为抗日、抗美援朝老兵、老党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退役军人雷锋班雷霆救援队全体队员一直以传承雷锋精神为己任,获得了群众的极力称赞。2021年10月3日,宽甸下了一场大暴雨,出现了汛情、险情,退役军人雷锋班及时出现在抢险救援现场。10月4日凌晨两点,县委县政府接到了灌水镇的求救电话,洪水太大,山体滑坡,有人员被困在一棵大杨树上,退役军人雷锋班随同县人武部救援力量带着冲锋舟奔往现场,最终成功地把被困的林某转移到安全地方。紧接着又接到救援电话,双山子镇一位铲车司机被困在水里。孙晓春带领救援队迅速赶到双山子镇,成功将这名司机救了上来。退役军人雷锋班协同宽甸人民武装部一起开展了整整7天的救援,顺利地抢救了多名受困群众,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百姓的赞扬。今年5月25日,在疫情封控期间,正在防疫岗位值班的孙晓春接到来自北京的求助电话,一名现役军人家属因火灾重度烧伤,在丹东市创伤医院紧急救治,急需家属前往医院办理术前签字手续。孙晓春安排好其他值班人员,立即赶往永甸窑场村,接到患者家属并陪同到村委会及镇政府办理相关证明,随后到县中医院做核酸检测并为其缴费,自费出车将患者家属送至丹东与宽甸交界,由家住丹东的救援队队员接力,将患者家属送至医院办理术前手续,至手术顺利进行。当现役军人来电致谢时,孙晓春的回复是:“同为军人,您保卫祖国,我护您家人。”三年从军,终生受益。孙晓春表示:“军队的基因深深刻在我的骨子里、印在灵魂上,我们退役军人雷锋班用做事、用行动来表明初心,这责任是国的责任,家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一个退役军人做好公益的责任。”
    09/15
  • 辽宁丹东:开展文化惠民 缔造幸福生活
    9月9日晚,由丹东市宽甸县委宣传部、宽甸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宽甸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举办的“艺心向党情洒三江”中秋音乐晚会在万江首府小区广场举行。此次音乐会由宽甸文旅广电局文化馆民乐团精心编排,优美的古风乐曲与万江首府雍容典雅的社区环境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宽甸边疆人民天地人和幸福安康的生活。音乐会在节奏欢快的《花好月圆》中拉开序幕,营造出喜庆融合的节日氛围,与曲目相关的民族乐器琵琶、二胡、古筝轮番奏响,立体呈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优美的《牧民新歌》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经典的《京剧联唱》将音乐会推向高潮,《铁血丹心》、《上海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演奏等节目,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演出现场还设置了抽奖环节,20名幸运观众参与抽奖,现场活动气氛热烈,群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本次音乐会旨在落实文化惠民政策,送戏进社区、进基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下一步,宽甸相关部门将立足文化工作职能,持续做好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引领广大群众参与文艺、创造美好生活,让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09/15
  • 辽宁丹东纤维街道黄海社区:感谢每一位防疫志愿者
    近日,振兴区纤维街道黄海社区,为辖区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者们,送上一封“感谢信”,志愿者收到感谢信便认真读起来,这封感谢信勾起了大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许多回忆。志愿者们纷纷讲述自己在防疫当中遇到的难事和与其他同伴共同坚守防疫一线的不易,讲着讲着大家便露出欣慰的笑容,因为他们的辛苦付出换来了小区居民的平安幸福。志愿者官棋说:“其实我们做的这些都微不足道,所有奋战在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都是舍小家、顾大家,我作为普通百姓,只想通过志愿服务为咱们小区居民生命安全作出一点贡献。”此次活动共为54名志愿者送上精美的月饼,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也让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更有热情、更有毅力继续坚持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批热爱志愿服务的居民参与,我们社区才能更美好、更和谐、更文明。”社区工作人员说。
    09/15
  • 辽宁丹东:将家乡桃园“搬”上电商平台
    2017年获“辽宁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2019年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现任丹东市青年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兼党支部书记的李宏,自2013年接触农产品互联网销售至今,带领当地果农将燕红桃、草莓、蓝莓等农产品的传统销售升级为电商产业链,帮助宽甸地区果农直接增收15%以上,被果农亲切地称为“燕红桃线上销售大王”。“80后”李宏出生在宽甸长甸镇东阳河村,自幼父母离异的他,从童年开始便与爷爷奶奶以及智力残疾的叔叔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清贫。初中毕业后,为了分担家庭的经济压力,他无奈辍学,扛起锄头走进自家的桃园劳作,但却从未放弃对新知识的学习。那几年,村里的燕红桃产业还没有合作社统一规划,只能等水果商来收购,但果商给出的收购价格很低。其间,李宏去城里打过工,摆过地摊、做过销售,也接触到了网络销售这一新生事物,这也让他想起家乡的那一片片桃园。农民没有更多的销售途径,辛辛苦苦一年的收成,却卖不上好价格。李宏不甘心,他省吃俭用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在网上寻找答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某电商平台看到有销售苹果的商家,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将自家的优质燕红桃放在网上卖。2013年创业初期,李宏每天自己开车往返两趟,将燕红桃运到50公里以外的丹东市区发货。“由于没有经验,第一批发出去的100多箱燕红桃,因包装和运输问题,损失了50多箱。”李宏的回忆满是心酸。第一年,网店赔了近4万元,但李宏没有放弃网络销售这条路,苦心钻研电商相关知识,通过改进燕红桃包装、减少物流时间等措施,网店生意一点点有了起色。2015年,他的网店燕红桃销量已突破10吨。随着网络销售需求逐渐增多,李宏的网络小店生意蒸蒸日上。消息传开后,附近的村民都来请他帮着把自家的桃子卖上个好价钱,越来越多的桃农开始上门求助。经过几年的发展,李宏不仅自己成了当地燕红桃线上销售大王,还帮周围的果农打开了面向全国的电商销售市场,实现了单日最高发货量5000单、当季累计发货量200吨的傲人业绩。2019年,李宏带领当地农户和青年创业者相继成立了宽甸宏麟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丹东市青年电子商务协会和辽宁省佰农优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有效整合了丹东各地优质农产品资源,把各项电子商务知识送到宽甸偏远贫困的山村,直接带动就业156人,并积极配合丹东市残疾人联合会为残疾人电商创业提供义务培训和指导,帮助残疾人居家创业增收。“辽宁青年五四奖章”“丹东好人·最美人物”,面对今年获得的荣誉,李宏表示,这不仅是政府和社会对他所作所为的充分认可,更成为了激励他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做好自己、永不言弃是我始终坚守的信念,我愿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分享给更多村民和青年创业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带领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09/15
  • 辽宁丹东:聆听英雄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9月10日,丹东市振兴区人民武装部、鸭绿江双拥文化研究院及地方企业共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部分官兵代表、役前训练应征青年、企业代表100余人参加活动。在活动现场,老战士任传凤讲述了辽沈战役中的战斗故事。地方企业向役前训练应征青年赠送月饼。大家共切蛋糕,同庆中秋。与会者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前辈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从中汲取奋斗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赓续红色血脉、书写青春担当。
    09/14
  • 辽宁丹东:宽甸代表团在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斩获佳绩
    在日前举行的辽宁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丹东市宽甸14名运动健儿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共获得8枚奖牌,包括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这也是宽甸代表团自参加第三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来首次获得一等奖。为了更好地备战此次运动会,今年三月份,宽甸参赛组就精心做好赛前工作,教练组对他们参加的每项比赛制定了详细的训练方案,合理安排运动员们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在教练组的指导下,运动健儿们铆足干劲,确保以最好的状态和最高水平赴赛,为家乡争光。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冲破重重困难,勇夺女子雪地走、女子赛威呼、男女混合赛威呼一等奖,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魅力,也进一步促进了宽甸各民族学生的团结,促进了宽甸体育工作和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为宽甸推进全方位素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09/14
  • 辽宁丹东: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成果丰
    日前,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关工委、市教育局开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落下帷幕。活动自今年3月开始,全市中小学生共上传17772份作品,演讲播放量111606次,获得荣誉证书14061份,作品通过率79.65%,4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据了解,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各地各校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积极组织广大“五老”深入青少年学生中,共开展线下活动302次,受益学生130786名。其中,东港市共上传作品8600份,占全市上传作品的48%,各项指标居我市县(市)区第一名;实验小学上传作品1739份,获荣誉证书1387个,通过率80%,三项指标居全市所有学校之首。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