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辽宁丹东五龙背镇:致谢“疫”线志愿者
    近日,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玉龙社区志愿者于治奇,收到“无私奉献家国情怀”的荣誉证书后,激动地说:“这都是年轻人应该做的。”于治奇是一名个体司机,在疫情防控期间一直主动到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核酸检测后,他仍然坚持到岗,上午做完核酸下午再开工。为树立先进典型、凝聚榜样力量,丹东市振安区对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优秀志愿者进行了表彰,向他们颁发荣誉证书,感谢他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无私奉献。疫情防控期间,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涌现出740余名防控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为坚决战胜疫情构筑严密防线。他们不辞辛苦、坚守一线、日夜奋战,认真开展入户摸排、宣传劝导、站岗值守、体温监测、消杀等工作,成为疫情防控中最美的风景,最可爱的“大白”。他们用实际行动,与机关党员干部、村、社区两委工作人员共同构筑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实防线,展现了新时代志愿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09/22
  • 辽宁丹东王晓丹:热心助人的“真汉子”
    他热心助人,勇救落水老人,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他退伍不褪色,为民服务始终冲锋在前;他兢兢业业,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他入选了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20年12月“中国好人榜”,成为身边人学习的楷模;2021年他被评为“辽宁好人”。他就是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凤城市供电分公司司机王晓丹。2020年11月9日一早,上班途中的王晓丹路过凤城市新凤凰桥下二道河畔时,突然听到:有人掉河里了!他和众多热心市民立即赶到事发现场,只见一位双鬓斑白的老人身浸刺骨的河水中。王晓丹立刻解下自己的皮带递给老人,希望老人能够拽着皮带脱离险境,但是老人却不去抓皮带,而是一再念叨着:“我就走了吧!让我走吧!”他意识到,老人这是想要轻生。他扔下皮带,奋不顾身地跳到冰冷的河中,将老人拖拽到浅水区。当时正值凛冬季节,室外最低温度已达零下6摄氏度,尽管他冻得直哆嗦,却依然用肩膀奋力托举起老人,在周围群众的帮助下,将老人推上岸。直到老人被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送医治疗后,他才发觉自己双腿已冻得发麻。当日8点,单位有出车任务,他给自己的班长打电话请假,却没有说救人的事。随后,他回家换了身干爽的衣服,默默去单位上班了。王晓丹跳入冰冷河水勇救落水老人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人民日报“人民号”、央视新闻公众号等多家央视媒体平台纷纷报道此事。人民网称他为“真汉子”。当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不管水多深,我还是会跳下去救人。”当年11月25日,王晓丹又将获得奖励的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5000元奖金,捐赠给了凤城市东方红小学三名学生,并为学校订购了报刊,用朴实的行动将“见义勇为,大爱无疆”的正能量传递下去。身为退伍军人的王晓丹,在部队服役期间曾荣立三等功。他说,军人身份是自己永远的骄傲,也因为这个身份,他对自己要求更高,“遇到困难帮一把,路见不平要出手”。在国网辽宁锦州培训中心学习期间,王晓丹的同学因意外事故导致左臂骨折,行动不便。热心肠的王晓丹主动站出来,照顾同学生活起居。每天起床帮同学打洗脸水、擦脸,扶他上厕所、帮忙打饭,这些琐碎的小事成了王晓丹每天的日常。王晓丹的班长关晓东接受采访时说,王晓丹工作积极肯干,谁有什么事,他都愿意帮忙,即使再苦再累也从不推辞。身为国家电网辽宁电力(丹东凤城)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的他,积极参与服务队活动,到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病患等困难家庭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到残障学校、养老院、孤儿院等开展“送真情”爱心活动。他和服务队其他队员一起连续9年到凤城市鸿雁儿童福利院,主动为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用实际行动让孩子们感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和温暖。作为分公司青年志愿者,他走进企业、社区、学校、农村、医院,广泛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社会奉献爱心。作为“义东”党员突击队的一员,在抗击台风灾后抢修和疫情保电工作中同样少不了他的身影。王晓丹和队员们深入各帮扶企业,义务帮助辖区企业检查电器设备,现场指导企业科学安全用电技术,擦亮了“辽·亮”特色服务品牌,助力了地区经济发展。“无私奉献”是王晓丹多年不变的本色。截至目前,王晓丹已经安全驾驶累计超过4600余天,行驶里程20余万公里,足迹踏遍凤城市的每一寸田地,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传承着“义东精神”。
    09/22
  • 辽宁丹东元宝区:举办秋季招聘会
    9月18日,由丹东市元宝区总工会、区妇联、团区委联合举办的“金秋汇才智创新聚元宝”2022年秋季元宝区招聘会在金海商业广场举行。在做好疫情防控、控制参观人数的前提下,辽宁恒星泵业有限公司、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天泽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42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了560个岗位。
    09/22
  • 辽宁丹东:森林防火宣传走进校园
    “同学们,遇到森林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尽快离开现场并及时通知大人或拨打119。”日前,丹东市林草局森林消防宣讲员到丹东市第五中学开展预防森林火灾科普讲座,普及森林火灾相关知识,提高社会对森林火灾的防范意识。活动中,森林消防宣讲员通过图片展示、问题解答、案例讲解等方式,分别从森林的功能、森林火灾的危害、遇到森林火灾怎么做和如何预防森林火灾等方面进行宣讲,告诫学生们不要带火种进入山林,牢记发现火灾要第一时间撤离并让大人拨打119报警,不要盲目救火,学会保护自己。同时,森林消防宣讲员还给每位同学发放了印有森林防火宣传语的扇子笔。丹东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9月至年底是森林防火的重点时期,开展森林防火宣传进校园活动,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森林防火意识,让学生感悟到珍惜森林,爱护森林,就是保护自己生存的美好家园。同时,通过“小手牵大手”,鼓励学生把防火资料和防火知识带回家,对父母亲戚进行防火宣传,争做森林防火义务宣传员。
    09/21
  • 辽宁丹东石安村:大学生返乡创业 带动村民致富
    9月7日下午,在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石安村的一处铁皮房简易办公室里,34岁的王壮正在研究准备推出的“榛蘑礼盒”。办公室里除了日常办公用品,墙壁上大的液晶屏幕和各类直播设备非常显眼。1989年出生的王壮是石安村人,山东工商大学政治学专业毕业后,王壮留在北京工作。“在北京我赚得不少,但心里缺少踏实的感觉。”王壮说,在大城市总觉得是在“方格子”里飘着,再加上父母年龄逐渐大了,家里的10多亩土地光靠父母打理,他们似乎有些吃不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王壮决定回老家石安村,脚踏黑土地,开创自己的一番新天地。2019年,王壮怀揣着梦想回到老家。“我发现许多村民现在还是拘泥于种植传统蔬菜,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钱。”王壮说,他发现当地农民除了种植水果萝卜和土豆等,几乎没有新品种,而且大多数村民都是等着贩子上门收购,往往辛苦一年种植的农作物却卖不上好价钱。鉴于此,王壮先是在村里发展电商销售,他与京东、淘宝、拼多多、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谈合作,为村民的农产品寻找新的销路,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石安村。这几年,王壮和他的团队在村里不断发展水果萝卜、铁皮西红柿、山城蜜薯、蓝莓、山野菜等农产品种植,他自己还建了两栋蓝莓大棚。今年春季,王壮帮助村民卖了10余万公斤的水果萝卜。村民李平感慨地说,过去水果萝卜成熟的时候,村民都是凌晨两三点钟,冒着严寒,到数十公里外的市郊蹲在路边卖,而且价格不高。今年就不一样了,水果萝卜还未成熟,王壮的订单就已经来了,村民们坐在家里就把萝卜卖了出去,而且每公斤还多赚近一元钱。疫情期间,正值石安村村民农产品的销售旺季,却因交通受阻无法销售。王壮开拓思路,将村民种植的大耳毛等山野菜进行包装,制作成礼盒,通过电商销往南方城市。疫情期间,他共帮村民销售野菜3000多公斤、草莓1000多公斤,还有其他农作物,解决了村民们的燃眉之急。平日里,王壮除了研究如何让石安村的农产品质量更高,他还组织团队进行农产品的宣传直播。在他的办公室,直播设备随时都处于开放状态,他想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石安村,想让石安村的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去年,王壮当选为石安村党支部副书记。“我们村有531户村民,我想带动他们一起致富。”王壮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村民的农产品价格比以前商贩收购时高了不少,仅蓝莓每公斤的收购价格就会高出2元钱。此外,农忙时节,王壮还雇村民到自家地里当短工,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难题。王壮说,这几年踏上了家乡的土地,心里倍感踏实。今后,他还想继续带领村民种植新品种,将石安村的农产品卖得更好。
    09/21
  • 辽宁东港市:为爱守护的“鸟爸鸟妈”
    日前,全国妇联表彰997户全国五好家庭、200个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198名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揭晓997户全国最美家庭。其中,辽宁省东港市姜信和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姜信和家庭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爱心、和美幸福的三口之家。姜信和现任东港市人社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因工作出色多次获得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表彰。其妻车勇是市第七中学教师,曾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连续两年到青海省从事支教工作,被当地政府评为劳动模范。儿子姜勋是通信行业工程师,疫情期间主动放弃休假,负责协助“浙江热成像专项小组”开发热成像测温系统,在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获突出贡献奖。姜信和夫妻俩的共同爱好是摄影艺术,尤其热衷拍摄鸟类,更倾心于野生鸟类保护。多年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们用镜头记录、以爱的执着坚守,演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鸭绿江口湿地水草丰美,是世界八大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每年四五月份候鸟迁徙时节,姜信和与妻子都会去湿地观察、拍摄和保护鸟类。2017年5月的一天,夫妻俩像往常一样到湿地拍摄候鸟时,意外撞见盗猎者,他们毅然救下数百只海鸟蛋。经主管部门允许后,夫妻俩每天守护在鸟蛋身边,给鸟蛋翻身、检测温度,像照顾婴儿一样百般呵护,走上了一条异常艰难的人工孵化之旅。最终,历经151个日夜,鸟雏破壳而出,从孵化、喂养、野化到看着小鸟起飞,夫妻俩把小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料,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爸鸟妈”。姜信和是“视觉中国”的签约摄影师,为唤起更多人爱鸟护鸟意识,他多次利用业余时间拍摄野生鸟类,摄影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奖项。记录夫妻俩营救海鸟心路历程的摄影作品《与鸟相守的151天》也多次在国内外获奖。2018年至2021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和人民网先后报道了姜信和、车勇夫妻爱鸟护鸟的动人故事。“同在天地间,人鸟共安详。”这是姜信和夫妻共同憧憬的美好愿景。为了人类共同的绿色家园,他们还将风雨同舟、无悔坚守,继续行走在爱鸟护鸟的路上。
    09/20
  • 辽宁丹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对试验材料进行每穴穗数调查,能估算水稻的产量。”日前的一天上午,在丹东东港市示范繁殖农场,技术人员韩涛正顶着烈日在田间进行调查研究。“这里共20多亩地,有五六百个试验品种,今天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韩涛说。这样的工作,韩涛重复了12年。35岁的韩涛2010年毕业后就来到示范农场技术科工作。韩涛学的是园艺,虽然跟水稻有着植物上的相通性,但对于深入研究来说,却需要下很大功夫。凭着年轻人的激情和干劲,韩涛努力向前辈学习,让自己有目标、有动力。韩涛告诉记者,做稻种研究工作艰苦且枯燥,但老一辈人默默为农业贡献的精神激励了他,也彻底磨掉了最初的抵触心理,现在只有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这些年来,韩涛从最初对育种、选种工作的陌生到后来充满兴趣,从浅显了解到参与研发出十余个水稻新品种,如今已变成业务越来越精、工作越来越踏实的科室“老人”。韩涛告诉记者,一个水稻品种顺利试验成功,需要经历7至10年,每一个品种的试验成功,都饱含团队所有人的心血。“现在的目标就是想研究出更适合本地区种植、栽培的水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好的品质,农民会因此受益更多。”随着老一辈人逐渐退出研发一线,青年人慢慢成为水稻品种研发的骨干力量。2020年,示范农场从沈阳农业大学引进两名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充实技术力量。新鲜血液的注入,也让农场的水稻育种、选种技术有了“接班人”。“毕业时正好示范农场来学校招聘,我也想回来,家乡的农业发展有很广阔的空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专业的罗家宝告诉记者。来到农场后,罗家宝的所学得到有效发挥,而实践工作中的艰辛是他没想到的。冬天,要在车间进行选种,由于种子有休眠期,温度高会影响出芽率,所以选种车间的温度几乎与室外温度一样;夏天是水稻的生育期,尤其在温度高的时候水稻开花好,而水稻杂交工作正是在这样的天气中进行。“越是高温越要下田,你看我这肤色就能看出来。”罗家宝笑着说。如今,水稻种植散户越来越少,大户越来越多,罗家宝希望能发挥年轻人的优势,掌握更多科学种植技术,用科技代替“土法子”,因地制宜,达到降低种植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与罗家宝同年进入示范农场的沈阳农业大学毕业生刘子航也有着同样的目标。刘子航今年24岁,秉持“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初衷,刘子航回到家乡,希望能学以致用,为家乡农业发展贡献力量。“当觉得累的时候也想过放弃,但是看见那些权威的专家们都夜以继日进行钻研,我就有了动力,希望有一天我能研发出适合当地的高产高效水稻品种。”刘子航说。借助示范农场平台,刘子航经常会接触到来自各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学者们,他们在农业方面的执着与努力更坚定了刘子航的初衷。他决心在智慧农业方面多下功夫,让农民在种植上更省时省力、高产高效。
    09/20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六十四集 娄贵:“死的烈士是真正的英雄”
    09/19
  • 辽宁丹东:用心用情用力 做好基层工作
    在东港市前阳镇有这样一位社区党支部书记,他致力于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十年间,不断探索、增强基层党建服务功能,发表社会评论2200余篇、工作建议100余篇,先后获得“责任中国”人民网年度“十大社会责任博客”、“全国乡村好青年”、“辽宁好人最美青年”等荣誉,他就是冯文杰。万事开头难,2007年,初做村官的冯文杰深有感受。那时候,面对前来办事的村民,初做村官的他感觉每件都是新问题。有时因为业务不熟练,还会被前来办事的村民冷嘲热讽。尽管压力很大,冯文杰没有退缩,他始终坚信工作越是困难就越要干好。为了尽早适应工作,他连续两三个月泡在档案室里,了解村级事务,学习各种文书写作。为了让村民少跑冤枉路,他主动到各业务对口部门学习工作流程并做好记录。随着对业务的日渐熟悉,冯文杰的工作慢慢走上正轨。看着百姓的问题经自己之手圆满解决,他觉得付出再多也值得。随着基层工作经验的积累,冯文杰渐渐发现,有些惠民政策也需不断完善,这让他在为村民服务的过程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国家关注民生,但细枝末节还是难以全面兼顾,冯文杰开始在网络上写工作体会和建议,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博主之路。在基层工作10年多的时间里,冯文杰先后发表社会评论2200余篇,有近千篇被推荐到人民网、新华网首页,并成为网络知名博主。因在网络上所提建议多且有可操作性,他受邀与5位网友共同走进全国政协机关参加“全国政协首届网民座谈会”。此后,他被聘为省、市青年讲师团讲师,多次到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为青年群体义务宣讲。“身为青年党员,理应成为党的政策理论传播者,用自身的言行激励身边群体。”冯文杰总是这样要求自己。“只有把老百姓的事情当作自己家的事情去看待,才能把老百姓遇到的问题解决好。”冯文杰经常对社区干部们这样说。辖区一些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他便组织协调十余个老旧小区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动员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党员带头参与小区业主自治,在社区党支部及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共同治理下,先后筹集老旧小区各类改造款项40余万元,用于带领居民安装小区单元门、封闭大门、清掏化粪池、做楼盖防水、改造供热管网及下水管网等,切实解决居民群众各类问题百余件。此外,他还先后组织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及爱心帮扶活动60余场,累计筹集帮扶款项3万余元,百余名困难群众受益。今年3月6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前阳镇的宁静。冯文杰带领社区干部及志愿者吃住在社区,连续奋战近5个月。疫情防控期间,他几乎每天都要接打两三百个电话,处理隔离、转运、消杀、保供以及各类矛盾纠纷等上百件事情。嗓子哑了说不出话来,但他仍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只为群众能早日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百姓的诉求没有解决,就是让我休息也休息不好。”冯文杰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就应该用心用情用力为百姓做好每一件事,方便百姓、服务百姓也是人生中一件快乐的事情。
    09/19
  • 辽宁丹东:“理”出文明好风气
    “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两天、丧事三天,车不过十、礼不过百,红白事外,一律禁办。”“禁止婚嫁恶习、天价彩礼、庸俗低俗婚闹,提倡彩礼少收或不收。”……这是日前丹东凤城市凤凰城街道北山社区工作人员在辖区铁北委居民组开展宣传的场景。现场居民无不拍手称赞,一位刘姓居民说:“这话说到我们心里去了,大家都这样,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好。”近年来,凤凰城街道北山社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基层,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让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上。他们创新工作思维,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转变思想观念,让文明之风融入百姓生活,让良好家风传承致远,让淳朴民风遍地开花。“过去谁家要是添了新丁,无一例外都会摆宴席。”北山社区红白理事会副理事长冯慧说,现在大家都不约而同选择不办。这“意外”的变化实则必然,反映的是居民思想观念的进步。在日常工作中,北山社区“红白理事会”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引导居民转变大操大办老思想、破除迷信旧观念,倡导文明节俭、新事新办的良好风尚。为了让居民都知晓相关规定,社区通过开群众会、播放“小喇叭”、张贴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反复宣传;在制度执行方面,社区“两委”整合落实职责,成立监督组开展服务和监督;在示范带动方面,号召党员、干部、企业、个体工商户签订承诺书,发挥带头作用。为了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开展工作,“红白理事会”由社区党委书记任会长、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工作,副书记任副会长,负责具体工作;理事会成员由其他社区干部或辖区德高望重的居民、党员担任,共同管理辖区内婚丧嫁娶操办事宜。在引导过程中,社区为文明婚庆的家庭送上“文明示范”标牌,让德高望重的理事会成员为新人诵读贺词,让群众威信高、公道正派的理事会成员到薄葬厚养的家庭参加吊唁活动,赢得了辖区群众一致好评。通过典型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社区内形成了“移风易俗光荣”的良好氛围,“红白理事会”的满意度和执行力也得到了提升。北山社区党委书记于洪霞说:“下一步,北山社区将继续做好常态化移风易俗工作,不断创新移风易俗工作方法,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自强的传统美德,让文明新风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