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边看边记朝鲜语-单词ㄱ-第15期| 조선어 보고 듣고 배우기-단어 ㄱ-제15기10/27
- 兴东街道:文化服务沉下去 居民幸福感提上来近年来,兴东街道通过探索与资源整合,文化服务深入基层,形成了可持续、有生机的发展。精准对接,文化服务触手可及。通过资源整合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满足居民“家门口”的文化需求。街道与辖区金瓴物业合作,在江景之都小区大堂打造“书香邻里悦读共享站”,为居民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鼓励居民自发捐赠图书,交流分享,今年以来,开办读书活动20余场,惠及居民500余人。结合季节与民意,在小区广场开展露天电影主题放映活动,丰富居民的夜间文化生活,塑造和睦友善的邻里关系。通过资源整合有效实现了文化服务的零距离、常态化供给,让文化服务更加触手可及。拓宽领域,文化服务润人心。在筑牢社区文化主阵地的同时,街道积极拓展服务半径,丰富服务内涵。联合社会志愿力量发起“书香漂流”送书进校园活动,推动文化活动“向外走”。建立图书募集与流转机制,将知识的力量与温暖送往乡镇小学。“深扎根”挖掘与守护辖区红色资源,组织志愿者定期开展讲述历史故事等活动,让沉寂的历史资源“活”起来,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与精神洗礼,筑牢社区文化根基。激发活力,文化服务生根开花。街道及社区积极扶持社区居民文艺队伍成长,激发居民的文化创造热情,合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十余支文艺队伍快速成长,形成了“社区搭台、群众唱戏”的局面。如今,这些曾经的服务对象已成功转型为社区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各类节庆和文艺活动中亮相,实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创文化”的转变,保障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常态常新与持久活力。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探索创新,推动文化服务更好地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为提升居民幸福感、满意度注入深厚的文化动力。记者:张津硕10/24
- 现场调研 助推企业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化解我市中药材趁鲜切制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和科室负责人组成调研工作组,会同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对辽宁午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药材趁鲜切制工作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企业生产加工车间,详细询问操作人员对《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及辽宁省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加工指导原则的掌握、执行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汇报了当前生产经营状况及面临的实际困难。针对企业诉求,调研组现场逐一回应并提出解决方案。企业负责人表示,此次调研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后续将以提升产品质量为出发点,积极对接监管部门的标准与技术支持,全力提升鲜切药材质量水平。记者:李美臻10/24
- 金山热电:全面排查检修 确保按时开栓供暖为保证今冬供热质量,丹东金山热电有限公司在上个供热季结束后,全面展开“冬病夏治”工作,对两台机组、供热管网和各换热站设备进行全面排查检修,已发现问题全部处理完毕。截至目前,金山热电已有90座换热站上水,64座换热站完成打压试验;改造64处老旧管网,更换管线总长度112.08公里。公司副总经理隋尹表示,公司两台机组设备状态良好,热网系统已准备就绪,“一次网”正在进行1.1倍超水压试验,及时处理隐性缺陷;签订冬储煤采购合同31万吨,储备落实20万吨,为本采暖季保供做好充分准备。记者:许军杨培强10/24
- 创新宣传模式 边跑边学知识近日,“健康奔跑启征程工伤预防伴我行”2025年健康跑宣传活动在国门湾公园启幕。本次健康跑突破传统形式,创新采用“个人竞速+知识传递”模式,在起跑区特设工伤预防知识展板,涵盖政策解读、常见工伤类型与预防措施等内容。工作人员在每组交接间隙引导学习、现场讲解,做到“跑前充电,边跑边学”。沿途关键路口均有工作人员指引方向,确保路线清晰。终点处不仅记录成绩,更通过展板再次强化记忆,让安全理念伴随全程。市社保中心相关负责人李晓丹表示,工伤预防是保障职工安全、助力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石。“奔跑,是为了更健康地出发;预防,是为了更安全地抵达。”李晓丹说,本次“健康跑+工伤预防”活动是创新宣传方式的一次生动实践。未来,市社保中心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形式,让工伤预防知识走进企业、深入车间、融入人心。记者:李美臻10/24
- 沿江社区:器械“焕新”解民忧“以前想锻炼,看着锈迹斑斑的器械不敢碰,现在下楼就能用新器材,太方便了!”近日,站前街道沿江社区居民李女士一边在崭新的漫步机上锻炼,一边笑着感慨。此前,房建小区的体育器械因使用年限过长,早已“伤痕累累”——钢架布满锈迹、部分部件断裂破损、功能严重老化。这些“超期服役”的器械,不仅无法满足居民日常锻炼需求,更暗藏安全隐患,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使用时,容易磕碰、滑倒。随着居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在家门口拥有安全、齐全的健身设施”,逐渐成为小区居民多年来的共同期盼。沿江社区党委以“民生微实事”为抓手,主动扛起责任,多方协同推进器械焕新工作。从前期走访收集居民意见、筛选适配器械型号,到联系专业团队拆除旧器械、安装新设备,社区全程紧盯进度、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一件新器械都安全、实用。如今,崭新的器械整齐排列在小区健身区,刚投用就成了小区“热门打卡点”。居民无需再到处找地健身,下楼就能享受安全便捷的锻炼服务:老年人在器械上舒展筋骨,孩子们在儿童设施区嬉笑玩耍,邻里间的交流也多了起来。记者:张津硕10/24
- 交叉互检保安全近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全面开展交叉互检工作。今年8月,我市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聚焦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狠抓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执法和设施短板补齐,筑牢安全生产坚固防线。此次交叉互检中,宽甸应急管理部门组成专项检查组,赴东港开展执法检查,市应急管理局工作组全程参与并监督。检查组对相关企业有限空间、粉尘涉爆、金属冶炼等重点环节事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通过实地抽检了解企业负责人对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的掌握情况。检查组创新采取“启动会—现场执法检查—总结会”工作模式,要求受检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员工全程在场,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实施分级处置,能立即整改的当场落实,需限期整改的由检查组形成问题清单反馈给属地部门,由其跟踪督办整改,确保整改到位、隐患清零。记者:刘作庆10/24
- 跨越49年的守护与托付——七旬老人捐出烈士遗物10月21日,一大早,家住宽甸满族自治县的74岁老人郭桂芝来到丹东市融媒体中心,委托记者将保存49年的丈夫史炳臣烈士的飞行服等遗物,捐赠给中国航空博物馆。“我昨天刚从医院治病归来,把这些遗物捐给国家,俺的心愿也圆了。”老人郭桂芝动情地说。去年初,中国航空博物馆工作人员联系丹东市融媒体中心,称他们正在收集全国飞行英烈的资料和照片。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丹东籍或妻子为丹东籍的多名飞行英烈缺少照片,请记者帮助寻找烈士亲属或战友等知情人,争取收集照片等资料。一年多来,丹东市融媒体中心先后找到了飞行英烈徐国录、史炳臣、潘秋杰、纪文亮、李忠喜、张景山的亲属或同学,收集到6位烈士的照片并转交中国航空博物馆。近日,该馆联系了丹东的上述几位烈士的亲属,向其征集烈士遗物,准备将烈士遗物永久陈列馆中。郭桂芝老人患有高血压、高血糖,近期又因患上耳石症,呕吐不止,住进了医院。“看来,我不能将烈士遗物亲自送到北京,就委托你们帮我邮寄。”老人一一介绍着整理得干净整齐的遗物:这是烈士生前的棉袜子,这是牙具布袋,这是飞行冬季皮服……总共5件。老人说,整整49年了,她把这些遗物放在当年结婚时父亲给置办的木箱里,每年夏天都拿出来晒一到两次,这期间,搬了3次家,但这些遗物保存完好。1976年7月1日,郭桂芝与飞行员丈夫史炳臣结婚。当年11月6日,史炳臣驾机执行“双机编队”训练任务时,飞机发动机发生停车故障,他原本有机会跳伞逃生,但考虑下面是凤城茧种厂和一所学校,于是他操纵飞机避开人群,一头扎到山坡上。郭桂芝年轻时的照片由于工作关系,他们结婚4个月零4天,实际在一起也就一周时间。这些年,郭桂芝老人始终走不出丈夫牺牲的阴影,一直没有再婚,无儿无女。“把这些遗物捐赠出来,有生之年,我的心愿也了了。”老人言语平静了许多。记者:刁庆峰10/24
- 我市首届农民丰收节供销大集落幕近日,为期一个月的丹东首届“农民丰收节供销大集”圆满落幕。据统计,活动共实现零售额20余万元、贸易额50余万元,并促成3家企业签订3份意向采购协议,金额超过3000万元。本次活动由市供销社举办,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方式,依托青湖海鲜市场“码头直达、新鲜直供”优势,吸引了9家农产品企业和6家专业合作社参加,集中展销了65种优质特色农产品,涵盖干鲜果菜、粮油、海产品、深加工食品等,充分展现出我市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供给特色。参展产品中,既有获地理标志认证的传统品类,也有脱贫村的特色农产品和深加工创新产品。现场设置企业展示区、合作社直销区、产品体验区、驻村第一书记代言区等区域,突出地域农产品优势,方便消费者多样化选购。多家参展企业表示,通过供销大集平台,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后续将与供销社加强合作,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今后,市供销社将继续探索“实业+服务”新模式,不断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优化升级,为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供销力量。记者:刘响10/24
- 下露河朝鲜族乡: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多年来,宽甸县下露河朝鲜族乡以“党建+”为引领,锚定“乡强、村美、民富、人和”目标,推动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齐头并进,让乡村振兴蓝图逐步化为实景。在特色产业领域,大榛子种植成为富民抓手。全乡现有种植大户60余户,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企业+产业大户+小农户”的现代经营体系,大榛子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2024年产量200吨,产值超1200万元,人均收入超1万元。作为我市唯一的朝鲜族乡镇,多年来,下露河朝鲜族乡依托当地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探索“党建+民俗文旅”工作思路,不断丰富载体、创新内容。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参与舂米、磨面、捶布等延续百年的传统劳作,也能投身秋千、跳板、投壶等经典民俗活动,传统民俗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感可触的生活体验。文化的繁荣带动了民生的改善。周边村民借着民俗村的东风,经营特色民宿、售卖朝鲜族风味农产品,每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真正实现了“文化赋能民生”。记者:柴柔曲丹凤李梦阳王嘉进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