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丹东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近五成丹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名单(第二批);丹东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5G智能化生产车间、辽宁威科特瑞阻燃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G非金属矿粉生产线建设项目获批省5G工厂试点;丹东通博测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成为今年首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得益于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丹东市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捷报频传。汇“智”前行、乘“数”而上,推动科技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是丹东市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的系列动作之一。为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近年来,丹东市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强力推进“百企百亿工业技改”专项行动,实施园区高质量发展“五项工程”,积极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丹东市滚动实施百企百亿技改行动,有力推动传统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推动“上云用数赋智”,新增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81个,规上企业“上云上平台”率达到82.5%。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丹东市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深入实施“鸭绿江英才计划”等一系列支持创新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新建工业项目入园率85%以上。厚植创新“生态圈”,全力竞速新赛道,丹东大地“新”风涌动,活力迸发。今年上半年,丹东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14.5%,比全省高7.9个百分点;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8.5%。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7.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9.8%。记者:黄宝锋08/20
- 东港市举行健步走活动为中国健儿加油喝彩近日,辽宁省东港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老年人体育协会举行全民健身日健步走活动,为中国健儿加油喝彩的同时,呼吁全民健身,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来自全市各社区、相关协会共18支队伍6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大家列队整齐、步履铿锵,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自太平湖公园出发,向南沿大东沟堤坝至黄海路大桥环绕而返,充分展示港城人民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今年是奥运年,开展健步走活动就是让大家走出家门,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振奋精神,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好,增强自豪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老体协负责人于作涛说。记者:林赫羽刘美欣08/19
- 青春归航 梦起家乡8月14日,团元宝区委组织50余名“雁归元宝”暑期社会实践的返家乡大学生,踏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企业研学之旅。中国移动丹东分公司展示的现代化办公环境和前沿技术,为大学生们开启了知识之窗。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大学生们参观了丹东移动临港数据中心,讲解员向大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各个分区及各项设备的功能,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力量。在丹东克隆集团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学生们领略到克隆集团的各项科技创新成就,对家乡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潜力有了更深的了解。讲解员介绍了克隆集团重视党建工作并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增强企业活力的情况。人资经理详细介绍了该集团的招聘政策和优质的食宿与社团活动,鼓励更多的丹东籍大学生毕业后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在丹东市中智精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的带领下,大学生们通过数字化显示屏和机械设备体验了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通过参观高精度工艺和生产线,他们了解了企业研发实力,在与企业员工的交流中进一步领悟了工匠精神。记者:张怡媛08/19
- 节水宣传走进丹东绿城社区8月13日,丹东市水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走进绿城社区,携手小志愿者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原来我们平时的一些小习惯,比如刷牙时一直开着水龙头,会浪费这么多水。以后我一定注意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绿城社区的张子谦小朋友说道。活动现场,市水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用风趣的语言、形象的例子,让小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节水的重要性;从常用水分类、如何更好节约用水、节约用水的意义等多方面展开,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将知识分享给每一位孩子,现场气氛活跃热烈。同时,工作人员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居民们详细介绍了水资源的现状、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小志愿者们手持宣传册,向居民耐心讲解节约用水的意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节水小窍门,让节水意识深入人心。此次节水宣传进社区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居民们的节水意识,还让市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节水方法。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居民会将节水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为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记者:李美臻08/19
- 丹东市举办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8月15日,由丹东市发改委主办的丹东市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在文化广场启动。本次活动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市发改委牵头组织8家市(中、省)直单位及振兴区、振安区、元宝区开展宣传,从法律法规、自然资源、环保生活等角度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活动现场,各单位通过设置展板、悬挂条幅、发放手册等方式,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以此增强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群众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记者:郑鑫08/19
- 渔业发展引来技术“活水”近日,丹东市海洋与渔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深入东港市长山镇一家渔业公司的养殖车间,就刀鲚人工养殖、人工繁育、生物饵料培养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今年以来,市海洋与渔业局指导市海洋与渔业发展服务中心深耕渔业技术领域,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渔业企业和养殖户技术水平提升,助推全市渔业高质量发展。组织技术人员围绕瓦氏雅罗鱼人工繁育技术、林蛙增养殖技术等内容开展交流活动10余次。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珠江所、南海所及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东学院开展科研攻关,对接多个苗种繁育企业及养殖户,为企业发展注入技术“活水”。6月,引进全雄乌斑杂交鳢(俗称黑鱼)“雄鳢1号”大规格鱼苗3万尾,放入池塘进行培育及养成试验。养成试验成功后,可辐射带动养殖面积1000亩以上,亩利润达到8000元以上。针对海水池塘养殖底层的贝类品种——缢蛏病害频发、减产等问题,引进1600公斤、规格1750粒/公斤的缢蛏新品种“申浙一号”开展示范推广。海水池塘改养该品种后,亩利润提高约300元,辐射带动养殖面积20000亩以上,养殖户实现增产增收。5月,渔业技术人员考察了凤城市四门子镇虹鳟鱼养殖场,开展技术服务和政策引导。联合宽甸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举办了“共促新时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培训会,培训渔业基层技术人员、养殖户80余名,发放科普资料及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0余份。开展病原调查21批次,为600余户养殖户发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及灾害预警短信4期9798条。切实做好鱼病防控工作,避免水温升高引发养殖水生生物病害,在养殖集中区域开展巡回问诊15次、技术服务17次,为渔业绿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开展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公益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渔业资源保护意识。在辽东学院、志愿军公园举办4期大洋河鱼类资源公益科普展览,宣传大洋河鱼类资源。此外,市海洋与渔业发展服务中心多次开展走访调研,引导企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发展,提升品牌价值。记者:郑鑫08/19
- 丹东举行海上风电和中车装备产业需求对接会8月14日,海上风电和中车装备产业需求对接会成功举办。会议旨在搭建合作桥梁,推动海上风电产业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协同创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紧紧围绕华电、中车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召开本次对接会,吸引我市32户重点配套企业参加。海上风电和中车装备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广阔,丹东已成为华电辽宁能源有限公司在辽宁发展后劲最足的核心战略区域。会上,华电、中车行业专家及供给侧企业代表结合各自领域的实践经验,分享海上风电项目的技术难点、解决方案,以及中车装备在其中的应用优势和在丹建设需求。与会企业还就如何提升装备性能、降低制造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进行热烈讨论。供给侧企业代表表示,有信心有能力承接有关项目,为我市风电产业和中车装备产业落地提供优质配套服务,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力量。记者:刘响08/19
- 辽宁丹东研究三种特色水生生物获得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近日,丹东市海洋与渔业发展服务中心承担的“黄海北部特色水生生物物种DNA条形码鉴定”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验收结果显示,本次研究通过对丹东特色水生生物菲律宾蛤仔、三疣梭子蟹、中国蛤蜊线粒体全基因组的准确测序、组装和分析,得到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mtDNA。在丹东,菲律宾蛤仔俗称“蛤仔”“沙蚬子”,三疣梭子蟹俗称“东港飞蟹”,中国蛤蜊俗称“黄蚬子”,它们是农业农村部认证的丹东地区地理标志产品。项目组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对这3种丹东特色水生生物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准确测序、组装和分析,得到完整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丹东地区特色水生生物线粒体基因组演化研究以及基于线粒体基因系统发育等下游研究的可靠性提供了原始数据。本次研究获得的3种丹东特色水生生物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为基因挖掘及其功能鉴定搭建了转录组学研究平台,可应用于物种鉴定、数据及方法学的开发。充分利用不同物种同源基因表达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方向发展,为黄海北部特色水生生物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解析及重要功能基因挖掘鉴定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不同物种转录组信息的引入为同一相似生物过程重要功能基因挖掘和鉴定及水生生物进化与分化研究开拓了研究思路,提供了更广泛的证据。正确认识和准确区分物种十分重要,DNA条形码技术作为分类学中新兴的方便、快捷、准确的鉴定手段,实现了对物种的快速识别。“研究成果获得了丰富的遗传变化信息,显示了较高水平的基因多样性,有助于分析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进化,并为物种分类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天然居群及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的研究,为育种、开发和保护奠定了基础。”项目负责人、丹东市海洋与渔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袁甜说。记者:蔡晓华08/19
- 上半年评审专业技术人才114人2024年上半年,全市累计评审出专业技术人才114人。其中,专技二级岗人才1人,专技三级岗人才14人,民营企业高级人才32人、中级人才44人、突出“干什么、评什么”和“谁用人谁评价”,严格依规初审,初级人才23人。全面落实我省职称评价制度出台《2024年全市职称工作安排意见》,实行各系列各行业分类评价,突出个人工作实际和贡献,淡化论文、奖项等限制性要求和赋分比重,允许不同学历、学位毕业生,在从事一定年限的专业技术工作后,可享受“一步到中级”政策;各类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限制,经考核最高可享受“一步到副高”政策。允许我市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不限系列专业、不限评审层级参评,提高各层级通过比例10%的政策。统一规范全市职称初审标准出台《丹东市职称评审报评指南》,实行全省最新公布的职称评价标准,突出“干什么评什么”和“谁用人谁评价”原则,在丹东市人社局官方网站公布8个系列18个行业的职称评价赋分表和赋分说明。落实“定向评价、定向实用”的原则,细化对“市、县、乡”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标准,分别计算市直和县区职称评审通过率,一对一指导参评的专业技术人员初审报卷。着力拓展评审专家选用渠道积极争取省人社厅支持,在全省聘请专家评委,开展我市专业技术二级岗评审工作,由局机关纪委在专家库中根据评审专业、报卷数量等要素,独立开展专业技术三级岗评审、民营企业“直通车”职称评审及年度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专家选用工作,确保职称评审的权威性与公正性。有序开展全市职称评审工作我市各系列职称评审全程实行封闭管理,专家评委对外不联络、不接待来访,不私自外出,不离开评审场地,不私下交谈或进行对参评人员答辩有可能造成影响的活动,个人所带通讯工具由局机关纪委统一保管。评委会只负责向专家评审组提供卷宗,不主动与专家交流。工作人员只负责会务保障,全程不参与评审。全市职称评审工作统一由专家评审组主导,全程接受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组及局机关纪委的监督,并全程监控录像留痕。记者:李美臻08/16
- 全力打造整洁优美城市环境连日来,园林部门组织人员对城区公园、广场、道路两侧的草坪和绿篱等进行全面修剪,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植物健康生长,全力打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记者:吴琼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