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职业能力提升行动惠及10万人次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王俊1月25日,从市人社局了解到,从去年年初开始,我市注重精准施策,扎实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截至目前,超10万人次参加各类培训,其中为420户企业开展职工线上职业技能培训4.02万人次,为374户企业开展以工代训6.7万人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413人次。据了解,市人社局以“培训不断档”为目标,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就业重点群体职业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以及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及时完善各类培训补贴政策。与此同时,落实好组织企业职工线上培训、拓宽以工代训范围等政策举措,用足用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全方位提升培训质量和层次。一年以来,我市新增高技能人才1813人,使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2900万元。编辑邹润
    01/26
  • 市政府召开2021年全市消防工作会
    1月21日,丹东市政府召开全市消防工作会议,总结2020年全市消防工作,部署2021年消防重点工作任务。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全市2020年下半年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工作督查通报片》和《2020年全市火灾形势分析通报片》,通过视频短片通报了全市消防救援队伍2020年接警出动情况,详细分析了丹东地区的消防安全隐患情况和火灾风险形势。会上,按照消安委专项督查组的督查结果,向各县(市)区政府发放了《火灾隐患整改督办通知单》,责令各地区主要领导牵头督办隐患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上报市消防安全委员会,专项督察组将对督办的问题进行“回头看”,对工作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将要依据规定严肃追责。2020年,全市火灾防控工作力度空前。特别在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各地党政、行业部门在确保全面复工复产同时,大力推进消防安全工作开展,各级各部门强化底线思维,着眼防控风险,加强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确保了2020年各项整治工作有效落实,延续了全市21年未发生较大或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的良好形势。结合丹东市地域特点和经济发展形势,会议对消防救援部门及相关联的行业部门提出了执法营商环境建设新要求:要深化消防领域“放管服”改革,制定实施消防“为民服务”八项措施。营商、公安、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要定期会同消防救援部门对消防执法工作进行分析研判,监督、指导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力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就进一步做好2021年全市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强调:一是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强化联动、各司其职,切实形成多部门的整体合力。三是提高认识、周密部署,深入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等专项治理工作。四是要强化措施,跟踪督导,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01/25
  • 冬季捕鱼忙
    1月中旬以来,东港市各水库冬季捕鱼陆续展开。几天来,合隆水库、黑鱼泡水库、刁家坝水库先后刨冰拉网起鱼,每次捕鱼都有上万公斤,大量鲤鱼和鲢鱼销往各大市场。1月22日15时许,振兴区汤池镇萌芽水库刨冰捕鱼开始起网,大量鲜活的淡水鱼刚出冰面,就被装上特制的淡水鱼运输车运往各地。王恩友记者刘海东摄
    01/25
  • 丹东市深入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专项治理
    丹东新闻网讯徐凤禹记者曲艺1月21日,全市消防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20年全市消防工作,部署2021年消防重点工作任务。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构建责任体系。以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总抓手,持续深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提升防控能力,大力加强消防安全基础建设,破解短板问题,加大消防宣传教育普及力度,增强全民素质,强化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建设,提升打赢能力。要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强化联动、各司其职,切实形成多部门的整体合力。要深入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专项治理工作,强化措施,跟踪督导,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会上,向各县(市)区发放了《火灾隐患整改督办通知单》,责令各地区主要领导牵头督办隐患整改,市消安委将对督办的问题进行“回头看”,确保隐患整改工作落地落实。会议还表彰了2020年全市消防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01/25
  • 增值税电子专票“上线”
    丹东新闻网讯赵环宇记者王洪满1月21日,从市税务局获悉,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在新办纳税人中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有关事项的公告》,在全国新设立登记的纳税人中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我市2021年1月21日后进行工商登记的新办纳税人可以申请、领用、开具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受票方范围为全国。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采用电子签名代替发票专用章,其法律效力、基本用途、基本使用规定等与增值税纸质专用发票相同。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对电子专用发票信息进行查验,也可以通过上述平台下载增值税电子发票版式文件阅读器,查阅电子专用发票并验证电子签名有效性。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推行后,新办纳税人既可以开具纸质专用发票,也可以自愿开具电子专用发票。新推行的电子专用发票具有发票样式更简洁、领用方式更快捷、远程交付更便利、财务管理更高效、存储保管更经济的优点。在发票领用方面,纳税人可以通过辽宁省电子税务局进行网上申领电子专用发票,实现“即领即用”;在发票交付方面,纳税人可通过电子邮箱、二维码等方式交付电子专用发票,与纸质专用发票现场交付、邮寄交付等方式相比,发票交付的速度更快,有利于交易双方加快结算速度,缩短回款周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电子专用发票无需专门场所存放,也可以大幅降低后续人工管理的成本。市税务局为减轻纳税人负担,将向全市新办纳税人免费发放税务UKey,并依托增值税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等系统,免费提供电子专用发票开具、发票状态查询等服务。同时,还对首次开具、首次接收电子专用发票的纳税人实行“首票责任制”。遇到相关问题,纳税人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联系所属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网格员或拨打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咨询解决。
    01/22
  • 丹东部署今年征兵工作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包芙蓉1月21日,我市组织收听收看2021年全国、辽宁省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召开全市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021年是落实征兵制度改革,实行“一年两征”的第一年。今年春季征兵工作继续依托市征兵体检中心,分批次组织各县(市)区应征青年上站体检,计划于春节前和春节后分两个阶段展开体检工作,2月25日完成补检、复查工作。2月底前完成预定新兵并张榜公示,3月5日前组织预定新兵开展不少于一周的役前训练,3月10日开始起运新兵。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生仍是今年征集主体的重点。会议要求,要强化警示警醒,筑牢思想防线,严格程序步骤,把好廉洁关口,明确职责分工,逐级传导压力,加大监督力度,从严查处问题,抓好2021年度廉洁征兵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打破固有工作模式,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进一步加大征兵宣传工作的力度,要突出政策宣讲针对性,注重宣传报道系统性,提升宣传内容靶向性,扩大宣传载体渗透力。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介扩大征兵宣传的覆盖面,大力宣讲征兵政策规定,及时解答广大适龄青年关心的问题。基层单位要对返乡大学生逐一上门走访宣讲,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浓厚氛围。
    01/22
  • 丹东惊现“巨型大龙灯”!
    连日来,丹东市春节节日亮化工程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1月20日,记者在锦江山公园大门前看到,巨型大龙灯正在组装中,此灯名为“吉祥如意”。色彩鲜丽明快,造型精致美观,寓意对新春的美好祝福。
    01/22
  • 一碗香粥 温暖全城
    1月20日6时30分,丹东慈善总会818慈善义工站的志愿者们,在站前广场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民警和过路行人送上了热乎乎的八宝粥。王润利记者周广庆摄影报道
    01/21
  • 医保电子凭证解决“人卡分离”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刘凌姝日前,记者从市医保局获悉,我市医保电子凭证自2020年9月21日上线至今,已有50余万参保人激活了自己的医保电子凭证,占参保人总数的24%,激活率居全省第三。医保电子凭证的便捷之处不仅限于就医买药不用随身带卡。近日,一位参保人向市医保局求助称,其母为外地退休人员,享受老家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去年,母亲被女儿请来我市定居,暂停了在老家的医保缴费,改为在丹东本地缴纳医保保费。但参保人母亲的社保卡因特殊原因留在了老家,导致她在我市无法实现持卡就医,在丹东缴纳的保费便失去了意义。因社保卡的全国唯一性,无法在我市重复办理,无奈之下只能到市医保中心办理退费手续。了解具体情况后,市医保局和中心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想到了通过医保电子凭证来解决“人卡分离”问题。经沟通,参保人带去了母亲的手机,在工作人员协助下,迅速激活了母亲的医保电子凭证。为确保激活后能够正常使用,工作人员根据就近原则与丹东市振兴区医院取得联系,请院方测试该医保电子凭证能否办理入院手续。测试一切顺利,可正常使用医保就医,参保人心头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像这样由于实体卡与本人因故分离,导致参保人无法享受医保待遇的现象很常见。医保电子凭证成功实现了将医保结算功能从实体卡多项功能中进行剥离,让这位参保人的母亲,能够在丹东通过使用电子凭证实现医保就医。一直以来,社会保障卡同时承担了社会保险的多项业务,医保结算作为其中的重要功能,一直与实体卡进行深度绑定。而医保电子凭证的推广应用,为参保人的就医、购药行为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解决方案,未来也将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医疗服务。
    01/21
  • 振安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振安区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加快引进种植、加工、包装一体化农事企业。目前,仅同兴镇就引进全链条加工农事企业5家,带动当地村民百余人就业。图为1月20日,位于该镇的大同江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分拣辣白菜。记者宋永昆摄
    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