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水稻种出“新花样儿”
    4月14日,东港市黄土坎镇黄土坎村的众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内,50多名工人分布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忙碌着。有的在用机器筛土,有的在育苗流水线上装土、装种子,一切井然有序。“我们现在水稻育苗都采用机械化方式,先是装土、浇水,然后把种子放上,用泥给盖上,最后放到棚内的地上。”合作社负责人王政武指着身后的水稻育苗流水线介绍。跟随装好种子的小车,记者来到合作社后面的田地里,数座崭新的大棚正等待水稻种的“入住”。只见工人们将水稻育苗盘搬入棚内,整齐摆好,再盖上一层无纺布,之后,便静等秧苗萌出。在春季水稻育苗期间,大多数种植户都是在田间地头选择一小块土地进行育苗,像王政武这样大规模、机械化运作,并采用春棚育苗的农户很少见。种植水稻16年,王政武从没有种植经验到采用先进种植模式,从最初负债种植,到如今成立合作社,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将水稻种出了“新花样儿”。年轻时,王政武和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向往外面的世界。他外出学习机械加工技术,成为一名工薪族。虽然工资不低,但生活的平淡无奇,这让他心有不甘,跃跃欲试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他选择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种植滑子蘑,由于欠缺技术、销路不畅,两年下来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下了外债。但王政武没有气馁,反而更加认准了发展农业这条路。2005年前后,王政武承包了150亩水田,开始种植水稻。种植第一年,赚了3万元,这让他尝到了甜头。然而,由于没有经验,第二年,他扩大种植面积到300亩,没想到不仅没有收入。“我当时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但我就是不愿轻易放弃。”王政武说。王政武没有退缩,顶着巨大压力,在第三年继续将种植面积扩大至400亩。这一年,王政武还清了外债,开始有了收入。水稻种植让王政武的钱包越来越鼓,身边的朋友看在眼里,也动了种植水稻的心。于是,王政武带领本村几个村民一起,成立了众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16年间,合作社的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现已达到7000余亩。合作社也在不断发展,先后购置各类农用机具30多件,并建起了专业烘干设施和仓库。水稻种植越来越有经验,合作社也逐渐步入正轨,但王政武却并未止步不前。这些年,他始终关注水稻种植新技术,平时一有空就看书钻研,还经常到外地学习。2013年前后,王政武开始探索大棚水稻育苗技术。刚开始的三年里,王政武经历了跟水稻种植之初同样的艰难,三年的亏损更激励了王政武发展新型育苗方式的心。“我看别的地方都弄得挺好,我们怎么就不行?”王政武再次选择不放弃。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合作社的大棚育苗方式已走在本地前列。截至目前,合作社育苗的大棚已发展到40栋,育出来的秧苗能供应3000多亩水田地。“大棚育苗能更好掌握湿度和温度,育出来的苗更壮。”提及大棚育苗的优势,王政武满心喜悦。据王政武介绍,育苗期间,秧苗的每个生长期所需温度都不同,通过大棚育苗,管理者能更好地掌握棚内温度,让秧苗在最适宜的温度下生长。这样,长出来的秧苗更健壮,生长更快,成活率更高,产量也会更高。经对比,同样品种的稻种,通过大棚育出来的秧苗,产量较陆地育苗每亩地至少要高出50公斤。王政武一直在路上。每年,他会根据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和资金情况,计划合作社新一年的发展规模和方向。2020年,他在种植水稻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发展草莓种植,并成立了众发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今年,他在完善老旧育苗棚的同时,又新建了20栋育苗棚;明年,他计划再新建40栋育苗棚,并新建一个水稻加工厂,开辟成品大米销售之路……创业之路越走越宽,但王政武并未忘记村里的父老乡亲。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为更多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合作社每天用工量正常在五六十人,最多时一天用工量达百余人;村民种植水稻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前来咨询,王政武都会热心解答;合作社的农资是从厂家直接购置,每年购置种子、化肥时,王政武都会多进购一些,让周边村民能以批发价格买到放心的农资;每逢水稻收割时,合作社的院子格外热闹,村民会将收割完的散粮直接运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销售,这不仅方便了村民,还为村民解决了储量与卖粮过程中所需的费用……采访结束,王政武热情地邀请记者走进他第一批育苗的大棚,棚内温度适宜。揭开苗床上的无纺布,一株株细小的秧苗已破土而出,王政武俯身田间,轻轻抚摸今春的第一批秧苗,查看土壤湿度和秧苗生长情况,眼里满是希望。记者张瑞
    04/21
  • 切实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民警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居民办理身份证件、帮助企业解难题……最近,丹东边境管理支队鸭绿江边境派出所民警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着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让辖区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真是太谢谢了,一件事麻烦你们跑了好几趟。”前几天,家住玫瑰港湾小区的陈先生拿到新的身份证时,高兴地跟徐建国说。徐建国是派出所民警,他在走访中了解到,因病卧床多年的陈先生身份证即将到期,而下个月陈先生要办理房照,有可能因为其身份证过期而耽误办事。考虑到陈先生的身体状况,徐建国主动联系了振安公安分局警务科说明情况,并与所户籍民警一道上门为其采集指纹、拍照片,几天之后把办好的新证送到了陈先生手中。近日,派出所民警在走访中得知,辖区某企业经营者宋先生欲更改企业名称和法人,但不知如何办理。随后,民警主动告知宋先生办理相关事项所需准备的材料和办事流程。因需要准备的材料较多,宋先生挺犯愁。接着,民警又主动联系他,逐项指导他准备材料、如何网上办理等。最终,宋先生一次就顺利办妥了所有事项。如何让学史与推动工作有效结合?派出所从三个方面入手,切实为辖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民警通过个人微信工作群等平台,解答群众办理公安业务的相关咨询,并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和诉求,对“急难愁盼”问题尽量给予解决;民警通过入户走访,实地了解民情民意和群众需求,帮助解决困难。同时,派出所还以多种方式深入了解辖区企业需求,知晓他们遇到的难心事、烦心事,实行民警专人“一站式”帮助解决问题。张振亚记者刘作庆
    04/21
  • 扬帆起航 逐梦九天
    4月19日,在第六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市党群服务中心科普教育中心以“扬帆起航逐梦九天”为主题,围绕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航天事业65周年的发展举行系列科普活动,首站走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六医院幼儿园,为萌娃们带去一系列新鲜、好玩、乐趣无穷的航天知识“大餐”。科普志愿者精心制作了航天知识PPT,生动讲解了航天日的由来以及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孩子们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时发出惊叹声。随后,科普志愿者结合长征五号模型,讲解了火箭的原理、各部分的结构组成和作用,并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火箭模型。活动现场,科普大篷车还带来了3D打印机和会跳舞的机器人,现场展示了如何打印出火箭模型的过程,机器人表演更是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引来师生们一声声惊叹,“哇,好神奇呀!”“机器人真的会跳舞!”此次活动,旨在激发孩子们探索航天的兴趣,增强他们爱航天、爱科学、爱祖国的热情。据悉,“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将持续至本月末,陆续走进我市多家幼儿园和中小学。包芙蓉
    04/21
  • 丹东市总工会启动2021年鹊桥联谊系列活动
    日前,市总工会红娘工作室在市职工文体活动中心举行创“皂”幸福小型主题联谊活动。这标志着市总工会2021年以“相约韶华工会寻缘”为主题的系列鹊桥联谊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单身职工参与,活动首次尝试制作手工精油香皂,通过这种新载体,让男女青年在做手工中相互了解,碰撞出友谊火花。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34位单身男女青年相互配合着制作起手工香皂。在交流创意造型时,同组的会员们渐渐了解、熟络起来,大家纷纷主动出击,请心仪对象留下微信等联系方式。当日,除了传统直观的纸面相亲,市总工会的专职红娘在前期充分了解会员情况下,现场依据大家的自身情况和相亲要求进行最佳匹配分组。“幸福更长久”、“抓鸭子”等小游戏让现场氛围更加轻松快乐,无形中拉近了单身男女的距离。最后,在甜蜜小蛋糕、传情小卡等表白环节,7对青年男女现场成功牵手,并获得了“相约韶华工会寻缘”牵手奖。据悉,市总工会从2005年开始举办联谊活动,历时16年。2020年由工会红娘联谊会成功转型为工会红娘工作室,设置了专职红娘,累计举办各类型相亲联谊活动上百场,为广大单身职工提供了广阔的交友空间。现已为全市近5万名单身职工牵红线搭鹊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记者曲艺
    04/21
  • 丹东市第二十六届杜鹃花展本月底举办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戚文4月20日,锦江山公园杜鹃花展厅内各种花架搭建完毕,通往展厅的路上,工人们忙着平整地面,修建花坛。市第二十六届杜鹃花展将于本月底在此举办。届时,500平方米的展厅里将交错摆放186种丹东本土杜鹃花,不设品种专区,营造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场景,本次花展将持续近两个月。市城市建设指导服务中心城市公园服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丹东杜鹃花一般盛花期在春节前后,为准备本届花展,花匠采取低温控制,冷窖储藏推迟杜鹃花期。锦江山公园杜鹃花展厅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共有10处大型花窖,共1700多平方米,杜鹃花展厅内设有低温室和冷窖,花期控制可达半年之久。从1983年起,我市陆续举办杜鹃花展,2010年因故暂停。2020年,市住建局组织人员对展厅及周边区域内进行景观绿化,恢复杜鹃展园,并在展厅外设置游园广场绿地景观,种植樱花、玉兰等,为恢复杜鹃花展做准备。
    04/21
  • 丹东举办“安全出行,文明骑行”主题宣传活动
    4月18日,市文明办、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在天赐未来城共同举办了“安全出行,文明骑行”活动,倡导市民关注骑行交通安全,文明骑行。现场,丹东交警倡议广大市民在骑乘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出行时,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安全文明出行,与交警共同努力,打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
    04/20
  • “抗馆”讲解员 成为省唯一
    近日,记者从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了解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文化和旅游部启动“百名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经文化和旅游部严格遴选,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裴亚男作为全省唯一人选,与全国其他省市九名讲解员参加了首场宣讲活动以及在京机关、院校的宣讲活动。自我市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启动以来,全市各级文化旅游行政部门以及文化旅游系统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革命文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深化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关于注重用好、用足丹东丰富深厚的红色资源开展实地教育、打造传承经色基因研学线路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要求,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我市数量列首位,“抗美援朝精神教育之旅”、“干字精神点亮美丽之旅”被省推荐申报文化和旅游部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等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姚卫国记者刚越
    04/20
  • 杏梅花引来10余万游客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张瑞4月18日,从东港市孤山镇获悉,大孤山第三届杏梅花旅游节于当日闭幕,此次活动共接待游客10余万人。据介绍,自2018年起,孤山镇开始以杏梅花为媒,连续举办大孤山杏梅花旅游节,省内外户外运动、摄影和旅游爱好者慕名而来,品杏梅花芬芳,领略秀美风光。连日来,大孤山千株杏梅竞相开放,延绵数十里,飘香村舍间。“这几天餐饮、住宿行业都爆满,以前只有东港人来看大孤山杏梅花,现在不少省内外的游客都来观光,也带动了周边的旅游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孤山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杏梅花旅游节已成为打造孤山特色旅游品牌的有力抓手,既展示了地域文化,又推介了旅游资源。与此同时,将推动东港乃至丹东地区春季的旅游热,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04/20
  • 丹东公安再推 5项便民利企新举措
    丹东新闻网讯陈光旭记者刁庆峰继推出服务发展“十件实事”和承诺为群众办理20件实事后,市公安局近日再次推出5项便民利企新举措。5项便民利企新举措分别为:自4月起,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办理权限下放至各县(市)区行政服务分中心,市民可持本人身份证和免冠近照,就近到各县(市)区行政分中心办理证件;市内和各县(市)出入境接待大厅通过设立专门的老年人绿色通道、开通网上证件速递服务、升级系统增设老年人办证照片“复用”功能等方式,为老年人办理出入境证件提供方便;对学习驾驶证明有效期不足6个月的学员,根据申请人提出的考试预约申请,为其开设绿色通道,在学习驾驶证明有效期内,优先安排参加一次其余科目考试;丢失或损毁市区禁行路通行证,当事企业或个人,凭借该车行驶证、承办人或代办人身份证可直接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进行补办;在审核保安服务公司设立许可过程中,对办公场所的勘查,由公安机关前置审核勘查,变更为由申请人提交《拟设保安服务公司办公住所信息承诺表》,无须先行提交租房发票复印件等证明材料,公安机关根据承诺内容进行后置审核勘查。
    04/20
  • “我与新区一起成长”
    近年来,随着交通、市政、教育、社区、医疗卫生、商业等建设日趋完善,新区常住人口由2012年底的不足1万,增至如今的10余万,各类商业网点店铺约700户。4月15日9时许,文庆路一家超市的货架前,一位身着黑色圆领长袖T恤、斜挎钱包的妇女,正帮着服务员摆货,她就是店主人杨丽芳。“凌晨3点钟我们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货,7点钟到6家单位食堂送货,8点钟回到店里,我丈夫还要到东港进点海鲜……”杨丽芳说。一楼厅的水果、蔬菜、熟食、饮品、面点等一应俱全,二楼为品类多样的义乌小商品,铺满了各个角落。40岁刚出头的杨丽芳,早年和丈夫在浪头镇卖水果,后来经营一食杂店,一干就是15年。2016年,儿子到丹东二中读书,他们发现附近居民购买东西有些不方便,于是有了在新区开超市的想法。开始他们在温州城小区附近开超市,2019年又将超市搬移到学子园小区楼下。杨丽芳说,前些年,超市门口来往的居民不多,现在,路两侧的车位都不够用了。除了实体店,去年,他们又尝试在线上微信团购销售,并与周边的多家幼儿园、企业合作,还在左岸小区附近又开了一家670平方米的超市。“现在两个超市雇用员工12人。”杨丽芳说。离开这家超市,记者又来到不远处的一家综合大市场。厅内热闹繁忙,瓜果蔬菜、肉食海鲜应有尽有。“出门顺路就能买菜,有了这个大市场,我们周边的老百姓都觉得便利。”附近居民杨女士说。家住安民镇文斌村的田景辉在此经营一处海鲜摊位。田景辉说,过去,他和妻子从东港批发海鲜,用小货车拉到本溪各市场卖,一天一趟,常常凌晨1点前出发,天亮前到本溪,晚上才赶回丹东,风吹日晒,不仅辛苦,还有风险。2017年,田景辉在大市场内租了一处摊位,收入用他的话说“够得上”。最近,新区对周边的马路市场进行了清理,他的摊位一天销售额达到了五六千元。32岁的王国庆是大市场的老板。他告诉记者,大市场有60多个摊位,经营面积达数千平方米,分为水产、生鲜、干杂等多个专区。王国庆以前是做宾馆酒店服务业的,2016年前后,他为妻子选择环境较为幽静的新区某小区坐月子,期间发现新区的发展越来越快,嗅到一丝商机的他,便投资50多万元,租下这块商铺做综合大市场,这也是当时新区的第一家综合大市场。如今,尝到发展甜头的他,又在新加坡城小区附近开了一家综合大市场,面积达6700多平方米。王国庆说,如今周边的小饭店也多了,商业氛围越来越浓。“新区成就了我,我与新区一起成长。”王国庆的言语中透着几分自豪和自信。记者刁庆峰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