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日前,丹东市医保局召开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部署会,为切实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水平,强化定点医药机构合理规范使用医保基金的自我管理主体责任,推动定点医药机构主动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持续推进医保基金安全规范使用。会议针对自查自纠清单进行了深入解析及业务培训,结合日常数据分析发现的疑点问题,对相关定点医药机构进行讲解,着重解读2025年度服务协议部分条款,并通报履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市医保局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大数据监管优势,持续主动开展数据分析,帮助定点医药机构提升自查自纠精准性,坚持以数据分析引领日常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基金监管效能,维护好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记者:田治华02/19
- 丹东市举办社区冰雪运动会02/19
- 清运积雪 随下随清2月12日凌晨,元宝区城管局根据实时雪情,科学部署除雪作业路线,“随下随清”,机械化除雪队伍全部出动,连夜对城区主干道进行清理。按照“保障坡路、突出主干、辐射周边、边清边运”的作业原则,除雪队伍采取“人机结合、以机为主,机械清面、人工清边”的作业方式,对主干道、坡路、人行道等重要点位进行加细清扫、全力清运。累计组织280余名环卫工人进行除雪,坚决做到“雪不净、机不歇,人轮换、段不空”。当天共出动车辆设备50余台,抛洒融雪剂80余吨,清运积雪310余吨。记者:张尧02/19
- 丹东市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5.9%,蝉联全省第一近日,市生态环境局传来好消息。2024年,我市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66天,优良天数351天,超标天数15天,优良天数比例95.9%,同比2023年上升1.7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5.7微克/立方米,同比2023年改善2.3%;两项指标均排全省第一。2024年春节期间,受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叠加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我市出现2天重污染天气,这是近5年来我市首次出现重污染天气。受此影响,1月至2月,我市优良天数比例和PM2.5平均浓度排名均在全省中下游。自3月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进落实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及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多项措施,紧密关注空气质量变动态势,不断加强大气污染监督与管控,助力丹东空气质量“金石为开”,使得我市空气质量得以显著改善。7月,我市空气质量重回全省第一,并蝉联至2024年年底。良好成绩的取得,需要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施行,更取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中各项治理举措的精确落实。为积极落实空气保障任务,强化污染天气应对,2024年,市生态环境局强化向上对接沟通,根据空气质量预警情况,全年共启动11次特殊天气大气污染特别管控行动,加大重点区域和高值点位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实时交办,有效提升空气质量靶向管控能力,增加保良天数超15天。与此同时,全市包括环境、公安、交通、住建、市场、工信等部门合力,打出强力治污“组合拳”,形成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方位、持续化推进的高压态势,全力促进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在此期间,我市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公安部门加大路查路检力度,对检测超标车辆进行依法依规处理。截至2024年年底,共抽测柴油车356辆,超标车辆28辆,给予警告处罚9辆,行政处罚19辆。对全市各类工地及企业作业现场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登记编码工作,建立全市销售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企业名单和销售车机型清单,方便进行常态化监管。强化对全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日常管理,并对34家存在问题的检测机构进行立案处理。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治理,通过更精细化、个性化的统筹设计,对不同类型企业加强监管。对全市石化行业企业及化工园区企业进行全环节、全流程排查。对全市范围汽修喷漆行业开展全面排查。梳理全市排放量1吨以上VOCs企业共18家,制定专项治理方案,目前,18家企业已全部完成“一厂一策”方案编制工作。同时,以玻璃、矿物棉、石灰、电石、铸造和菱镁行业的工业炉窑为重点,开展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治理。在此基础上,我市持续强化施工扬尘管控。市住建局积极敦促属地遵循建筑施工文明“六个百分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扬尘整治活动,不断推进扬尘污染的源头管控和精细化治理,切实做好物料堆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记者|戚文02/18
- 春风送岗,丹东举办20场招聘活动!为做好春节前后我市劳动者换岗流动高峰期和企业开复工关键期就业服务工作,全力促就业、保民生、助发展,按照省人社厅等8部门关于开展2025年春风行动及“春暖辽沈·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行动相关要求,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会同各县(市)区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联合开展“春暖农民工”“就业援助月”“心系辽宁·情注家乡”“冰雪辽宁·温暖就业”等招聘活动,旨在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高效对接平台,助力企业解决用工难题,促进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春节期间,全地区累计组织各类招聘活动20场,服务用人单位400家次,提供生产制造类、专业技术类、管理类、服务类等就业岗位2676个,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223人次。各县(市)区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广泛宣传,营造了“就业有支持、用工有保障”的良好社会氛围。东港市将“心系辽宁·情注家乡”就业服务与传统秧歌活动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就业政策,吸引了大批求职者参与;凤城市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抖音直播、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开展“凤城市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活动,打破时空限制,为求职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宽甸满族自治县聚焦农民工群体,举办“春暖辽沈·兴企护航”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为助力我县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振安区则巧妙利用春节契机,在辖区内8个镇街推出“赶大集”系列专场招聘会,将就业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让求职者在浓浓年味中寻找心仪岗位;振兴区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心系辽宁·情注家乡”2025年寒假返乡高校毕业生入企实践活动,组织返乡学子深入丹东东方测控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实地参观与实践,助力学子们了解家乡企业发展,激发返乡就业创业热情;元宝区连续3天举办3场招聘会,针对不同群体精准匹配岗位,确保每场招聘会岗位不重复,最大化满足多样化求职需求。下一步,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将继续以“春暖辽沈·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行动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服务、创新形式,重点围绕扩就业、增收入找准就业工作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丹东高质量发展。记者|李美臻02/18
- 大学生“返家乡”实践助力丹东社区基层治理在寒假期间,返回丹东的青年学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区投身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工作,助力基层治理。对于开启假期生活的大学生而言,假期不仅是休憩时光,还是参与社会实践的好时机。大学生在“返家乡”实践活动中,协助社区开展环境整治,为营造整洁美观的社区环境出力,参与组织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社区做力所能及的服务,在基层工作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丹东市元宝区广济街道八道社区的大学生雷婷一回到家乡,便报名参加了“雁归元宝”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时,雷婷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清理卫生死角、铲除小广告,使社区环境焕然一新。在筹备文化活动期间,她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组织能力,从活动策划到现场布置,亲力亲为,为居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在“多彩联盟志愿服务队”中,她积极参与关爱孤寡老人、帮扶困难家庭等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关怀。“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能为社区发展添砖加瓦,更能让自己的青春在基层奉献中熠熠生辉。”雷婷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区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也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成长。记者:王卢莎02/17
- 港口作业忙 力拼“开门红”图为货船正在接运粮食。新春伊始,丹东港迎来粮食生产“开门红”,粮食船舶接续到港。丹东港散粮码头分公司全力抢船期、保生产,作业高峰时3艘船舶同靠,2条卸船线、4条装船线24小时作业,确保粮食作业优质高效。记者:杨靖岫02/17
- 多举措兴“渔”增产2月11日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2024年我市水产品产量78.9万吨,位居全省第二位。去年以来,市海洋与渔业局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渔业稳产保供能力,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推动水产种业、远洋渔业发展壮大。新增养殖用海面积30余万亩,全市海水养殖面积达到160余万亩。深入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大水面网箱养殖、海水池塘多营养层级立体养殖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技术模式创新示范;实施10个以上市、县渔业科研与推广项目;高质量开展增殖放流,争取中央、省、市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资金,在黄海北部海域、鸭绿江流域投放中国对虾幼苗、三疣梭子蟹、红鳍东方鲀等6.46亿单位。探索“海洋牧场+深海养殖”新模式,全力支持中交投资有限公司和辽宁城合海洋牧场有限公司实施现代海洋牧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深水网箱建设补助资金。在现有33家市级以上水产良种场的基础上,以推进菲律宾蛤仔苗种本地化为重点,积极开展科研攻关,组织实施“引进膨腹海马”项目,示范推广缢蛏“申浙1号”、海蜇“辽海科1号”等新品种,完成乌斑杂交鳢、刀鲚等水产名优品种繁育与养殖试验。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快推动辽宁大平渔业远洋渔船更新改造续建项目,建造6艘渔船并通过验收。据统计,我市现有远洋渔船54艘,预计年产量2.7万吨,远洋渔业规模产量位列全省第二位。记者:邢漫02/14
- 人机配合 及时除雪保畅通2月12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获悉,2月11日14时,宽甸部分地区开始降雪,21时凤城市开始降雪;2月12日凌晨,丹东市全地区开始降雪,宽甸、凤城市、东港市全地区中到大雪,振安区小到中雪,丹东地区平均降雪厚度5至20公分。2月11日23时30分,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以雪为令,第一时间启动联动机制,组织全市普通干线公路养护单位出动养护人员和机械设备连夜奋战,采取“人机联合”“双机或多机联合”等方式进行除雪防滑作业,为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截至2月12日15时,全市境内15条普通干线公路除雪防滑重点路段均已露出黑色路面,一般路段已全部达到通行标准,重点部位防滑料撒布全部到位。为应对本轮降雪,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组织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管养单位,提前做好公路清雪除冰、巡检和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15支队伍、1200名人员、161台大型除雪机械设备提前集结,共储备1339吨融雪剂、30360立方米防滑料。截至发稿,全市普通干线公路除雪保畅工作共计投入作业队伍15支,人员1338人次,投入机械设备225台次,撒布融雪剂885吨、防滑料2210立方米,全市境内普通干线公路路网运行平稳有序,无因雪阻断路线和车辆及人员滞留情况。记者:侯春林02/14
- 球聚同心 跃动边城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