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丹东市摄影及短视频大赛圆满收官
    2月17日,“鸭绿江畔丹东真好”丹东市摄影及短视频大赛获奖作品揭晓。大赛由中共丹东市委、丹东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承办,市摄影家协会、市广播影视艺术家协会协办。大赛自去年12月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短视频拍摄者关注丹东、走进丹东、聚焦丹东,积极展示振兴发展之效、昂扬生活之美,用镜头诠释我市自然美景、特色美食、传统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与文化影响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营造人人代言丹东、宣传丹东、点赞丹东的浓厚氛围。大赛历时1个月,共征集摄影作品3360幅、短视频作品396个。经过多轮评选,最终确定摄影作品金质收藏奖10名、银质收藏奖10名、铜质收藏奖10名、优秀奖70名。短视频作品金质制作奖10名、银质制作奖10名、铜质制作奖10名、优秀奖10名。大赛还得到了市直部门及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共评选出优秀组织奖10个。摄影爱好者栗粟的摄影作品《姥家门前唱大戏》在此次大赛中荣获银质收藏奖。该作品拍摄于2024年国庆节期间,当时凤城市举办少数民族歌舞演出,身穿具有地方特色服装的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栗粟抓拍下这精彩的一幕。作品中的人物生动鲜活,画面色彩艳丽且充满趣味性。作品采用镜像的摄影方式,画面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上下对称的景象极具冲击力。此次获奖,栗粟觉得非常荣幸。他说,通过这个平台,既能展示丹东美又能展示本土摄影作品,摄影人可以用镜头抒发对家乡的热爱。短视频拍摄爱好者陶良的《记忆里的味道——丹东大黄蚬子》在此次大赛中获得金质收藏奖。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宣传家乡的视频拍摄,作品曾被多家媒体平台选用。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以独特的视觉和专业的摄影语言,全方位、多角度、更直观地呈现丹东本土的风物人情、美丽山水与浓郁的传统文化。此次获奖的短视频作品,在短短几分钟内,用镜头语言展示了丹东特有美食大黄蚬子,让人印象深刻。陶良说,通过此次大赛,他建立了更多信心,未来他会继续在短视频行业深耕,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让更多人看见丹东、了解丹东、走进丹东。据了解,本次大赛获奖作品还将在景区景点面向社会巡展,同时进行线上展播。记者:宋琳刚越周广庆
    02/21
  • 多措并举 保障冬季渔业生产安全
    连日来,丹东市振兴区农业农村局通过“党建+宣传+服务+平台”的形式,筑牢冬季渔业安全生产防线。在党建引领上发力,赋能业务实现深融共进,组建“党员示范船”,为渔民排忧解难。在宣传引导上发力,深入码头开展宣传活动,增强渔民安全生产意识。在服务保障上发力,深入造船厂、水产加工企业调研走访,听取企业发展及冬季安全保障等有关情况,积极为企业经济发展争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在智慧监管上发力,要求平台值班人员严格落实值班制度,优化服务方式,筑牢渔业安全生产防线。记者:王俊
    02/21
  • 多线发力 织密立体交通网
    2月19日,记者从全市交通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顺利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全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扎实推进,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6个,其中亿元以上重点项目9个,完成投资22.1亿元,同比增长15%,投资规模创“十三五”以来新高。今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计划实施重点交通项目1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完成投资不低于23.3亿元,增长不低于5%。全力抓好公路、水运、客货运枢纽等项目开复工,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本桓宽高速公路力争10月底竣工通车,实现“提前一年完成项目建设、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400公里”的目标;继续推进宽甸兴边沿江公路大线路基、桥涵和隧道建设;实施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新建维修改造、危桥改造等工程,提升路网服务能力。推进大东港通用3#泊位改造等项目;实施大东港公用航道维护疏浚工程;推进航线优化工程,加快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协助港口企业评估现有航线,加大航线密度,优化航线设置,提高物流效率。继续开展出租汽车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路检路查,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加大整治力度,规范出租汽车运营秩序;持续开展路域环境净化行动,全面整治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路域内乱堆乱放、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打造高品质公交,争创国家级公交都市;继续加大公交车站设置密度,提升公交车站300米覆盖率。此外,深化交旅融合,继续推进沿边沿江景观路(G331丹阿线)、辽东滨海大道(G228丹东线)、中华枫叶大道(G201鹤大线)三条旅游公路建设,建设完成G331丹阿线虎山至下河口桥段旅游公路。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充分利用消费品更新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推广应用,计划更新新能源出租车130台、公交车93台,建成充电桩20个,公路建设充电桩11处。推进丹东市综合交通智慧监控调度平台(一期)建设项目,完成市属车视频监控系统安装。记者:姜慕馨
    02/21
  • 丹东市公安局举办派出所所长培训班
    为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建设,激励广大派出所所长在推动丹东公安现代化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展现更大作为,2月15日至16日,市公安局在市廉政教育中心举办派出所所长培训班,市公安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县(市)区局和市局机关警种部门主要负责人、全市117名派出所所长参加。此次培训,既是丹东公安“春训”第一期,也是近几年首次举办的派出所所长集中封闭培训班。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围绕“知重负重、知责担责、知险化险、知规守纪、知短补短、知警爱警”等六个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对抓好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建设进行了系统阐述。培训聚焦派出所“主防警务”定位,紧扣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主防落地加速推进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派出所主防”战略,提升派出所所长的综合业务素养和管理指挥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基层战斗中的实体引领作用。在课程设置上,由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元宝区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党委委员等组成的授课团队带来了真材实料的素养提升“拓展包”。为学员准备了《新修订监察法内容学习》《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应注意的问题》等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的系列讲解,内容包括社区警务工作、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派出所规范执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九小场所”治安管理等方面。学员们实地观摩了马市边境派出所和驻丹某部,学习借鉴部队的优良作风和管理标准。据悉,此次培训采用“全封闭”形式,通过集中授课、案例教学、实地研学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同时,组织实施“早列队、晚点名”和枪支交接实操训练,进一步提升公安民警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记者:唐羽廷
    02/20
  • 活力匹克球点燃运动激情
    丹东是全国闻名的“篮球城”“毽球城”,数月前,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匹克球悄然兴起,掀起了一股新的运动热潮。“之前我一直打篮球、网球,后来经朋友介绍,尝试了匹克球,现在基本上每周都要打。”说起自己打匹克球的经历,市民孙先生兴致勃勃。匹克球运动因低门槛、低限制、易入门而备受欢迎。它的场地配置简洁规范,搭配特殊设计的非截击区,为该项运动增添了趣味。球拍轻巧而坚固,使得初学者能够快速上手,享受飞球的快感。如今,市内的许多体育场馆,都能看到市民玩匹克球的身影,拍击匹克球的声音在场馆内不断回响,带来无限的乐趣。自2024年11月以来,丹东市抢抓新优体育项目“风口”,围绕建设全国知名“匹克球之城”的目标,落实新改建一批运动场地、建设一批匹克球主题公园、开展一批公益培训、投放一批专业器材、举办或承办一批专业赛事等“五个一批”举措,截至目前,全市共铺设和新改建匹克球场地200余处,开展匹克球培训活动200多场,普及人数13000余人,储备裁判员后备力量200余人,匹克球装备产业注资达千万元。匹克球进机关、进学校等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让更多人注意到了这项新兴运动;首届匹克球公开赛等特色赛事让更多市民可以参与其中,感受匹克球的魅力。匹克球运动正在全方位、多维度融入丹东百姓生活,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市文旅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丹东市将聚焦高水平赛事引进、全民普及、产业招商等工作,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匹克球普及与发展向纵深推进,将匹克球打造成为丹东全民健身新风尚,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能、文体旅融合的新亮点。记者:于国洪
    02/20
  • 丹东五龙山风景区夜间亮化惊艳
    02/20
  • 丹东港粮食吞吐量创新高
    新春伊始,丹东港迎来首季“开门红”。1月份粮食吞吐量同比增长125%,创下丹东港挂牌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以强劲增势起好步、开好头。年初以来,丹东港粮食船舶接续到港,散粮生产高峰频现。散粮码头分公司统筹规划,集生产业务合力,深挖机械设备潜力,全力抢船期、保生产,最高峰时三艘船舶“并肩”同靠,两条卸船线、四条装船线“火力全开”,为粮食高效生产护航。面对生产挑战,散粮码头分公司以“稳形势、保增长、抢进度、抓效率”为作业指导,强化内部服务集成,与公司生产部紧密沟通,及时获取船舶靠泊日期及货物特性等相关信息,科学谋划船舶泊位、装卸顺序以及门机、装船机资源,并针对货物情况和客户要求,制定专属作业方案,最大限度提高作业效率。记者:刁庆峰
    02/20
  • 丹东加快“三大球”发展 推动体育强市建设
    辽宁女排主场连胜掀起观赛热潮2月15日下午,辽宁东港草莓联盟女子排球队在东港市体育馆以3:0战胜江苏中天钢铁女排,豪取两连胜。现场球迷助威声震耳,观赛氛围热烈。自2023年辽宁女排主场落户东港以来,女排赛事一票难求。2024年,辽宁男排主场赛移至凤城,标志着丹东排球事业迈上新台阶。设施升级全民健身氛围浓厚近年来,丹东持续推进“三大球”场地建设,全市现有相关场馆2196处,包括可举办大中型赛事的丹东市体育馆等四大公共体育场馆。同时,加快推进九连城镇东山体育公园建设,新增笼式球场等便民设施,提高场地供给,满足市民运动需求。体教融合打造人才“蓄水池”丹东以“三大球”特色学校为依托,拓展青训体系。目前,全市拥有103所特色校、10家社会俱乐部、3家市县体校和30余家社会培训机构,常年参与“三大球”训练的中小学生近万人。多年来,丹东培养出多名优秀篮球运动员,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人才60余人。全市备战2026年省运会的注册运动员达440人。赛事扩容推动文体旅融合近年来,丹东承办CBA季前赛、全国女篮锦标赛、排球锦标赛等高水平赛事,球迷热情高涨,丹东市体育馆被誉为“魔鬼主场”。此外,丹东代表队连续四届晋级辽宁城市篮球联赛八强,并在近两个赛季连续斩获季军。2024年,丹东还承办全国青少年篮球联赛、辽宁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等赛事,推动全民体育发展。构建赛事体系促进体育高质量发展未来,丹东将优化赛事结构,扩大规模,打造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三大球”赛事体系。通过承办辽宁女排、男排主场赛,十五届全运会篮球预赛,以及更多职业和青少年赛事,推动文体旅融合,助力体育强市建设,展现丹东体育发展的新格局。记者/于国洪
    02/19
  • 秧歌欢腾“警”相随
    2月12日举办的秧歌展演活动中,丹东公安共投入500余名民辅警参与执勤,全体执勤警力冒严寒、顶风雪,担当作为、文明服务,现场服务群众和参演人员200余次,解答市民各种咨询1000余次,安保现场实现了“零事故、零案件”,营造了安全、有序、和谐的节日氛围。作为元宵节秧歌展演活动的执勤警力,他们身处秧歌展演的核心地带,却无暇顾及眼前的精彩表演,用忠诚担当、履职尽责默默守护着“欢乐的海洋”。市公安局将活动安全视为首要任务,参加执勤单位反复核查现场,细化工作方案,确保每个岗位、每项任务、每份责任都清晰明了,落实到位。治安支队严格落实安检措施,对所有进入管控区的人员进行细致检查;交警支队结合活动现场周边的交通情况,合理安排警力,维护交通秩序,引导车辆远端分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秧歌活动对市区交通的影响。秧歌展演期间,执勤警力在断桥附近,遇到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求助,交警将老人安全护送至目的地;执勤警力卢咏璋等发现一名走失儿童,经多方查找,最终找到孩子家人。记者:刁庆峰
    02/19
  • 风雪中的温暖守护
    2月12日凌晨,风雪又袭丹东。全市各地区、各部门第一时间出动机械设备和人员,城建工人、公安民警、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昼夜奋战,以最快反应、最强部署、最硬作风、最暖行动,齐心协力为群众畅安出行和城市正常运行保驾护航。为应对本轮降雪,保障民生用水、用气,市住建局组织供水企业全面排查供水设施,实时监控运行状态,提前储备解冻物资,对易冻区域供水设施做好保温,严防气温骤降导致供水事故发生。供水企业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全力保障降雪降温期间城市供水安全稳定。2月11日,市住建局组织中燃、华润两家燃气企业召开燃气保供调度会,部署相关工作。同时,与相关部门协调,避免因封路影响气源运输。两家企业与气源供应单位提前沟通,保证气源供应,保持高位罐存储量,保障降雪降温期间民生用气稳定。2月12日凌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大厅灯火通明,民警们紧盯着屏幕上的每一处路段。5时,交警支队元宝大队民警驾车巡逻,及时向指挥中心上报雪情路况。7时,在各个交通节点,交警们顶风冒雪指挥交通。与此同时,巡特警们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为群众推车、指路,守护平安。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市委宣传部统筹全市各级媒体深入一线,宣传报道应对降雪工作。2月9日,市级各新媒体平台发出降雪预告和提示,引导市民合理安排出行。2月11日深夜,市融媒体中心选派记者深入一线,聚焦交通疏导、除雪进展、民生保障等内容,推出系列报道,共刊发《大雪、道路结冰、大风预警“三连发”!》《交通运输:吹响“集结号”》《@丹东人,连夜安排上了,放心吧!看秧歌赏灯不耽误》《丹东客运总站全部班次停运》等应对降雪相关广播电视、新媒体短视频、图文报道30余篇(条),短视频总播放量20万+次,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10万。各县(市)委宣传部组织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各类媒体平台开展降雪宣传报道,共刊发稿件110篇(条)。系列宣传报道立足百姓视角、使用群众语言,全方位展现了全市应对降雪的积极举措。2月12日上午,市总工会2个慰问组到市区主要交通路口和环卫工作站点,看望正在执勤的交警和清扫积雪的环卫工人,送去汤圆、饺子、暖贴、手套、热豆浆等慰问品,叮嘱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注意防寒保暖,确保自身安全。各工会驿站为户外劳动者准备了微波炉、药箱、饮用水等物资。市应急管理局向400余家企业发布强降雪天气工作提示2次;指导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做好降雪防范应对工作;点调全市各类专业救援队伍67支、2948人备勤待命;调动省属森林消防综合救援队丹东支队36名队员、7台应急救援车辆参与除雪。2月11日15时45分,市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暴雪)IV级应急响应,强化值班值守,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准确分析天气形势,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及时发布最新天气实况和本轮降雪过程预报预警,通过“丹东发布”等主流媒体发布新闻通稿,向应急管理、交通运输、除雪办、农业农村等部门和单位发布有针对性的防灾应对指导服务建议。为确保供电安全,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提前部署保电工作,出动巡视人员406人次,完成159条重点保供线路和132座变电站的巡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27处。降雪后,公司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开展特巡,利用无人机对积雪严重区域线路进行专项排查。应急指挥中心、调控中心、输电智能管控中心增派轮值人员,24小时值班,全面做好电网设备运行监测。公司41支队伍、724名抢修人员、180辆抢修车辆、7辆中低压发电车随时待命,5套融除冰装置按需配置,各型号导线等抢修物资储备充足。为确保降雪期间全市文旅行业安全稳定,降雪前,市文旅局对旅游景区关停、旅行社团队调整行程、文体场馆闭馆等措施进行周密部署;通过微信工作群、景区电子屏等多种渠道发布游客出行温馨提示、天气预警及风险提示信息7条;调度27家重点旅游景区启动安全分级响应联络机制;排查旅行社11家;完善秧歌展演应急预案。雪后,全市文旅部门和单位及时调整防范措施,全力除雪。12日凌晨,元宝区城管局出动机械化除雪队伍,按照“保障坡路、突出主干、辐射周边、边清边运”原则,采取“人机结合、以机为主,机械清面、人工清边”方式,对主次干道、坡路、人行道等重要点位进行除雪作业。区机关各部门人员迅速集结,完成各自分担区域扫雪任务后,又与共建共促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一同清扫积雪。各镇(街)、社区的工作人员及网格员、志愿者1700余人参与除雪。面对强降雪天气,振安区各乡镇第一时间启动除雪应急预案,出动500余人次,除雪车辆、机械设备70余台次,全面开展扫雪行动。鸭绿江街道、珍珠街道、太平湾街道组织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420余人除雪,同时督促临街单位和商户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及时清理门前积雪。记者:戚文姜慕馨包芙蓉于国洪
    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