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优化服务 助力特色农食产品出口
    近日,丹东市一罐头食品厂生产的70余吨鹌鹑蛋罐头,顺利通过海关检验,出口新加坡。丹东海关将助力丹东地区特色农食产品扩大出口作为重点项目,帮助企业在原辅料质量安全、食品接触表面卫生、生产加工过程关键点等方面提升自检自控能力。2023年,丹东地区出口鹌鹑蛋制品货值达9400余万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38.2%。记者:李美臻
    01/05
  • 崇尚节约 “老街”打样
    近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在安东老街组织开展制止餐饮浪费暨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倡导文明用餐风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安东老街集怀旧观光、经典美食、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共有食品商户128家、餐饮商户125家,日均客流量1.5万人次,节假日平均客流量超5万人次。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手册、设置咨询台等形式,倡导市民传承勤俭节约美德,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制止餐饮浪费和食品安全宣传中来。活动还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安东老街各餐饮经营业户和消费者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累计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此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爱粮节粮意识,引导大家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制止餐饮浪费的社会责任,弘扬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市市场监管局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倡导文明节约、合理健康的饮食文化,引导餐饮服务单位及广大消费者用实际行动崇尚节约、文明用餐。记者:王俊
    01/04
  • 丹东市:托起美好“夕阳红”
    一笔笔暖心窝的高龄津贴发放到位,一处处窗明几净的长者食堂让老人赞不绝口,一项项优质的养老服务送进家门……作为2023年丹东市政府承诺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高龄津贴提标,90—99岁老人由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100岁及以上老人由每月200元提高到500元;新增家庭养老床位500张,为2000名低保老年人提供线上关爱服务;实现丹东市区及三县(市)主城区各街道至少建有1处对老年人给予优待的老年食堂”的工作目标已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2023年,丹东市高龄津贴标准实现翻倍提升。《关于规范做好高龄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全市90—99周岁老年人从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10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从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500元,并督促各县(市)区按新标准做好高龄津贴发放工作。截至2023年5月末,全市9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已全部按照新标准发放并完成补发工作。加速推进全域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社会化推广应用,对APP页面布局、数据迭代等100余项功能进行优化,平台应用能力持续提升。此外,完成网络信息安全等级测评,为平台大范围推广应用奠定安全基础,并依托建设银行“惠市宝”对公结算平台,打通线上支付渠道,迈出社会化运营的关键一步。目前,我市已完成低保老年人线上关爱服务对象审核,并通过招标签约第三方,启动了低保老年人线上关爱服务工作,服务人数正在逐步增加。2023年,丹东市按照《长者食堂建设运营工作实施方案》,从政策层面对老年食堂建设工作给予有力支持。截至去年底,已有22家老年食堂建成并对外营业,60岁以上老年人到店通过人脸识别即可享受就餐补助,实现丹东市区及三县(市)主城区街道全覆盖。着力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体系建设。2023年6月,丹东市被列入“国家2023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获1714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依据国家专项行动要求,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发《关于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的通知》,在第三方入户评估后,相关县(市)区民政部门大力推进这项工作。该项目已于2023年12月完成建设,完成“新增家庭养老床位500张”的目标任务。记者:王玉
    01/04
  • “就近办”让车驾管业务更便捷
    为推动交管业务便民化,方便群众“就近办”,市公安局积极深入推进车驾管业务进大厅、进派出所,实现“一窗通办”。目前,全市8个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所有公安派出所、7个边境派出所已完成交警部分高频车驾管事项进驻,群众可就近办理相关业务。此外,针对群众反映的“体检点位少,需排队、多头跑”的问题,市公安局在丹东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车辆驾驶人管理服务分中心(车辆管理所)、交警支队交通违法处理中心(执罚站)、市公安局中心城区政务服务驿站、东港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设置了“车驾管业务自助体检机”。自助体检机可对驾驶人身高、视力、辨色力、听力等进行现场检测,驾驶人只需10分钟就能够“一站办理”。记者:刁庆峰
    01/04
  • 丹东市科协再获中国科协“双优秀”表扬
    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3年全国科普日有关组织单位和活动予以表扬的通知》,丹东市科协获评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23年全国科普日——丹东市主场活动”获评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2021年以来,市科协已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双优秀”表扬。此外,东港市科协获评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丹东市医学会“2023年全国科普日义诊宣传——肺小结节义诊”、元宝区科协“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振兴区科协“2023年全国科普日进社区——眼科保健知识科普活动”、凤城市科协“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丹东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科协“2023年全国科普日——科技创新爱眼有我科普活动”,获评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我市获得优秀活动表扬数量位居全省第二。记者:栾柏醇
    01/04
  • 鸭绿江养殖活鱼抢“鲜”出口
    近日,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水丰湖春磊活鱼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忙着捕捞、装运,一箱箱鸭绿江活鱼经大连海关所属丹东海关检验合格,即将出口至韩国。由于水质优良、无工业污染的得天独厚条件,鸭绿江养殖活鱼成为丹东地区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2023年,大连海关所属丹东海关监管出口鸭绿江活鱼重量1950吨,货值4758万元,同比增长7.6%和14.7%。记者:李美臻
    01/04
  • 冰雪运动受热捧
    近年来,在辽宁省丹东市,冰雪运动逐渐受到市民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市民前往室外滑雪场,感受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2023年12月31日,记者在振安区同兴镇淮扬冰雪大世界看到,雪场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精心设计了多个戏雪项目,雪地摩托、雪地坦克等让人们感受更多冰雪运动带来的快乐。一些刚刚接触滑雪运动的初学者,在滑雪教练手把手地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在初级道上“试水”,白茫茫的雪场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不少家庭组团带孩子体验冰雪运动,他们手持雪杖,脚踩滑雪板,尽情享受滑雪带来的乐趣与刺激。记者:吴琼
    01/03
  • 丹东市5000余人参加新年登高活动
    1月1日,2024年丹东新年登高活动在锦江山公园举行,5000余名登高爱好者参加活动,表达登高望远、祝福新年、追求健康的美好愿望,展现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次活动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丹东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丹东市城市建设指导服务中心、振兴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振安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元宝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各运动协会协办。现场,随着发令汽笛声响起,大家昂首阔步,向山顶进发。本次新年登高活动的起点为锦江山公园荷花池,途经回归阁、文化园,最终到达三靖阁。参与者将在起点处获赠一张新年首日封,背面设有三处打卡框,可沿途进行盖章打卡,率先抵达山顶的参与者可以凭借盖章明信片换取盲盒抽奖券。盲盒内,主办方准备了游泳票、滑雪票、景点门票、丹东特色美食等奖品。新年登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寓意“新年步步高,节节向上攀”。丹东市的新年登高活动已经连续举办10余年,成为市民迎接新年、庆祝元旦的标志性体育节庆活动。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登高旨在传播积极健康生活方式,带给市民文化、体育、旅游高品质融合发展的沉浸式体验,以赛惠民、以赛兴城。记者:于国洪张怡媛
    01/03
  • 丹东首届冬泳邀请赛开幕
    1月1日上午,丹东首届冬泳邀请赛暨第36届丹东鸭绿江冬泳节正式开幕,来自沈阳、本溪等地和丹东市的百余名冬泳爱好者参赛。开幕式上,不仅有舞龙舞狮、秧歌等表演,还有龙吐水、美人鱼、花样游泳秀、抢鸭子大赛等水中节目。主办方为冬泳爱好者准备了酸菜和饺子。现场,冬泳爱好者们共同唱响《歌唱祖国》,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据悉,鸭绿江冬泳节已经入选全国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欢乐冰雪辽宁冬韵”。2024年,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将以本次赛事为开端,深挖资源、聚力融合,持续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系列赛事活动,以赛为媒、以赛会友。记者:于国洪
    01/03
  • 丹东市首批大学生实训实践基地揭牌
    日前,丹东市首批大学生实训实践基地正式揭牌,标志着万名学子留丹来丹“校地企”联合行动开启。活动通过“校地企”三方联合,深化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力。此次行动旨在深入落实2023年“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暨“百校千企”人才对接计划,持续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推动“校地企”融合发展,产教深度融合,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留丹就业创业。丹东市深入推进万名学子留丹来丹“校地企”联合行动,建成首批大学生实训实践基地,成功打造“校地企”深度交流、“产学研”深入融合新模式,助力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仪式上,元宝区政府分别与辽宁科技大学、辽东学院、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5所院校签订“校地企”联合框架协议,为金汤小学、盛京银行丹东分行、丹东克隆先锋泵业有限公司、蓝莓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北国之春田园综合体等10家单位授予实训实践基地牌匾。同时,5所院校与10家单位签订了大学生实训实践框架协议。签约院校辽东学院现有本科专业50个,在校生1.6万余人。辽东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刘丹梅表示,近年来,丹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和大学生实习就业工作,作为属地高校,辽东学院将充分发挥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职能作用,加强校地合作,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助推鸭绿江英才计划和区域人才供给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丹东克隆先锋泵业有限公司被授予“元宝区大学生科技制造实训实践基地”,该企业2023年通过社招及校招方式共吸纳400余人就业。“感谢市人社局、元宝区人社局帮我们搭建了线上线下各类招聘平台,出台了各类就业补贴等人才引进政策,也感谢学校为我们培养了优秀人才,我们一定会实现合作共赢。”企业相关负责人郑金铃说,将全力服务好学生,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近年来,元宝区始终将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人才优先战略,高质量充分就业成效显著。作为全省唯一一个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试点区,元宝区用全覆盖的就业大网格支撑高水平就业服务,用完善的就业服务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其经验做法得到了省人社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签约授牌仪式的成功举办,使“校地企”三方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开展更多形式、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交流合作,同时,将统筹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实处,让更多的高校学生了解丹东、走进丹东。近年来,市人社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业创业成效显著。一是拓展招才引智“新渠道”。打破人才引进思维定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开展“走进江苏、走进高校”活动,精心甄选17家企业赴江苏赴高校招聘,吸引2000余名毕业生参与,发放宣传手册5000余册。以更加精准的政策和服务吸引聚集各方优秀人才,积极落实“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二是作为全省唯一一个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试点区,元宝区用全覆盖的就业大网格支撑高水平就业服务,用完善的就业服务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三是元宝区的42个社区已按省星级充分就业社区7方面、42条标准全部打造完成,实现省星级标准就业服务全覆盖。四是深挖人才“蓄水池”。充分发挥格致宝“求职招聘”板块和市人力资源智慧化市场平台优势,及时更新企业用工情况,将扁平式平台变成立体式平台。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局长走进直播间暖心带岗”等活动,推动人才队伍扩量蓄能。五是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招聘会,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密切对接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强的企业,使“鸭绿江英才计划”2.0版成为需求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的有力抓手。“校地企”合作新模式坚定了大学生的信心。一位学生代表说:“我们会踊跃报名参加大学生实训实践活动,为毕业后留辽留丹就业打好基础,争取成为有用之才,回馈学校、回馈企业。”丹东市建成首批大学生实训实践基地意义重大,标志着“校地企”合作再上新台阶。近年来,我市各县(市)区在市人社局的指导下,大力开展就业工作。元宝区建立的首批大学生实训实践基地,不仅开了丹东地区的先河,在全省人社系统校地、校企融合发展工作中也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下一步,市人社局将持续推动院校成果转化,助力学子成长成才,助推企业提质增效,推动“校地企”合作共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吸引更多人才留在丹东创业,扎根丹东发展。记者:李美臻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