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点燃丹东冰雪激情
    1月14日,2024年“天桥沟杯”丹东市首届大众成人滑雪锦标赛暨丹东市第三届青少年滑雪锦标赛总决赛在天桥沟滑雪场举行,吸引来自上海、深圳、无锡、青岛、福清、沈阳、大连、营口、丹东等13个城市120余名选手参赛,参赛规模及档次直追省级赛事,成为点燃我市冬季冰雪经济的动力引擎。本次比赛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教育局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宽甸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天桥沟景区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承办,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冰雪运动协会、市皓雪滑雪运动俱乐部、小精灵青少年滑雪运动学院协办。柔软洁白的雪花、宽敞刺激的滑道、精心布置的场地、专业的比赛设置……主办方独居匠心,打造高级别的冰雪赛事,让每一位参赛选手都有难忘的体验。主办方专门为青少年设置了“跬步成长奖”,颁发给连续三年参与我市青少年滑雪锦标赛的小选手,鼓励参赛运动员持续参与滑雪项目,坚持热爱体育运动,与市青少年滑雪锦标赛共同成长。本次比赛旨在普及推广滑雪活动,为滑雪爱好者和青少年提供一个竞技交流的平台,加快冰雪运动在我市的普及,丰富冬季体育精品活动供给,全力打造丹东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冰雪IP精品赛事。冰雪运动的繁荣,推动了丹东冬季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向省内外滑雪和旅游爱好者展示了我省最大滑雪场的魅力,为天桥沟滑雪场申办全国第十五届冬运会比赛项目营造了良好的赛事氛围。今年,市文化旅游和广电局不断推进全民健身与冰雪运动季节性融合,全面拓展我市文体旅融合的冰雪产业链,以赛为媒、以赛惠民、以赛兴城、以赛会友、以赛促建。赛事开放供给为城市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给参赛选手带来顶级的赛事体验,让更多冰雪爱好者体验冰雪运动的快乐和魅力,感受丹东的激情冬天。记者:于国洪
    01/16
  • 特色产业强村富民
    日前,宽甸步达远镇新安村蓝莓、草莓大棚里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果松园里,村民三五成群正在修剪果树枝条。“趁着果树进入休眠期把树枝剪好,今年的果子就会长得又大又好,能卖出个好价钱。”步达远镇新安村8组村民高树山边忙碌边说,在果园里剪枝每天能挣200块钱。“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俺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新安村8组村民高华锋说,如今家里靠板栗园和40多亩中草药,年收入达10多万元。新安村曾是一个贫困村,没有特色产业,村民主要靠玉米种植为生。如今,在村两委班子和市住建局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市住建局驻村工作队负责人介绍,村里现有果松林600多亩、蓝莓暖棚4座、草莓暖棚10座,可解决4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乡村全产业链增值,多措并举助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据了解,目前,丹东特色产业已形成竞争优势。其中,“三莓”面积和产量稳定在18万亩和35万吨以上,东港国家现代农业(草莓)产业园入选国家产业园建设十大典型案例。辽丹黑猪等特色畜牧业发展优势明显,全市能繁母猪存栏5.57万头。启动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个,增加养殖用海90万亩。新增特色经济林3100亩。我市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3个。农产品加工业增值能力提升。全市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新引进投资500万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4个。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富民产业发展,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5.7万户农户共同致富。“特色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助力脱贫户“造血”。以宽甸为例,在落实有效衔接重点帮扶政策过程中,致力于为脱贫户打造“共富”的发展模式,即通过党支部发展集体经济,引入企业提供管理和就业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创业。安排致富带头人实施生产管理,脱贫户只需入股或到企业打工,形成了“基层组织+企业+院校+带头人+脱贫户”的五方共富联动机制,实现共同受益。目前,宽甸利用重点帮扶资金发展的特色产业经济效益稳定。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15个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快凤城省级现代农业(柞蚕)产业园、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申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记者:邢漫
    01/16
  • 落实创业政策 带动1788人就业
    2023年,丹东市人社部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积极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92名创业者发放创业场地补贴27.6万元,建设13所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329户,带动就业1788人。丹东市振兴区创业孵化基地及丹东市海创空间孵化基地经我市推荐、省级专家实地评审,获评第四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称号。丹东市举办了“产生你的创业想法”GYB创业培训班33期,参训学员1650人;举办了第一期创业培训师资班,邀请国家级创业培训讲师成功培育出丹东市26名SYB创业讲师,为我市开展创业培训工作打下了夯实基础。为扩大宣传范围,丹东市人社部门还与主流媒体合作,大力宣传创业典型事迹,并印制《创业者的足迹》宣传册2.6万册,免费向丹东市驻丹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街道及社区发放。通过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创业典型事迹,分享创业经验,引导、鼓励更多人创业。记者:李美臻
    01/16
  • 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丹东之战”
    1月11日、12日,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和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先后胜利闭幕。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委员心怀群众、心系发展,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围绕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话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认真履行职责,展现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交出了一份份优异的答卷。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担负起责任和使命,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为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丹东之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丹东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期三天的人代会让市人大代表于诗琦备受鼓舞:“新的一年,我将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找准当前各项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积极参加调研,广泛收集基层意见和建议,继续发挥好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接下来,我将发挥好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带头宣传贯彻会议精神,努力当好注重学习、推动落实的表率。”市人大代表张启东表示,作为一名养老战线的“老兵”,今年要继续带领团队,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创新驱动,继续苦干实干,为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市政协委员张媛媛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后,将认真落实两会精神,更好履行委员职责,将沉甸甸的责任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动力,围绕自身工作建言资政,用“高言值”体现助力振兴的“高价值”。市政协委员李海峰说:“作为市政协委员,我将夯牢信念之基、肩扛委员之重、心系人民之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为建设责任政协、实干政协、同心政协、有为政协、活力政协,作出最大的贡献。”记者:郑鑫
    01/16
  • 水产绿色养殖“五大行动”收效显著
    日前从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该中心承担的我市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五大行动”创新集成示范项目取得显著成效。据了解,为充分利用我市海淡水渔业资源,以渔民增收、渔业增效为目标,我市不断创新集成示范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以“五大行动”骨干基地为示范点,抓点扩面,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大水面网箱养殖技术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其中,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核心示范区面积100亩,辐射面积2000亩;大水面网箱技术模式核心示范区面积4.8万立方米,辐射面积10万立方米;工厂化循环水技术模式核心示范区面积1500立方米,辐射面积5000立方米。项目专家组验收得出结论:该项目创新集成了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应用示范技术、稻蟹养殖模式下微生态制剂病害防控技术,相较传统稻蟹养殖模式综合效益提高了10%,每亩增收100元。创新集成了膨腹海马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工厂化循环水处理技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膨腹海马成活率提高9%。创新集成了“大网箱套小网箱”养殖技术,网箱周围水质明显优于传统网箱养殖,5000立方米水体年增收鲢鳙鱼750公斤,相较传统网箱养殖利润率增加3.8%。创新集成了节能生态环保型网箱鲟鱼养殖冰封期增氧破冰技术,鲟鱼越冬期成活率提高1.26%,在丹东地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记者:邢漫
    01/16
  • 辽宁首批十佳“特色产业园区”,丹东占一席
    近日,辽宁省商务厅公布了2023年辽宁省特色产业园区评审结果,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仪器仪表产业园顺利通过评审,成为全省首批10个特色产业园区之一。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是以某一产业为主导方向,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整、功能配套完善、管理科学规范、创新能力突出的产业集聚区。此次获评的仪器仪表园是东北地区专业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拥有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孵化器、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荣誉称号。目前,该园区已形成了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医疗仪器、科学仪器、分析检测仪器、电子与电工测量、各类专用仪器和仪表元器件等六大重点发展领域。射线检测、空气质量检测等多项行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东方测控、奥龙射线等一批重点企业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园区内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专精特新企业17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户、公共技术研发平台2个、公共检测平台3个、创新创业服务平台1个、省市级研发中心6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主导产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及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各1个,拥有专利527项,实现产学研合作项目60个、科技成果转化42项。近年来,仪表园不断升级园区基础设施,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引导仪器仪表行业融合信息智能技术,产业集聚成效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增长,产业特色鲜明。截至2023年底,园区共入驻企业205户,规模以上企业32户,研发投入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41.62亿元。
    01/15
  • 在冰雪中点燃冬日激情
    筑梦冰雪刘海东挑战自我于本华新年以来,位于振安区的三个城市近郊滑雪场、冰雪乐园,吸引了众多冰雪运动爱好者慕名前来,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开心冰雪季王高潮欢乐大世界王立军滑雪赛道上,一个个滑雪爱好者御风而行,矫健的身影是力与美的结合,更是速度与激情的象征。他们脚踏滑雪板在雪道上风驰电掣,姿势优美、动作娴熟。随着寒假的来临,大量学生来到滑雪场,一些刚刚接触滑雪运动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起步,逐渐尝试着体验滑雪赛道上“风驰电掣”的感觉。冰雪圆舞曲高潮各显身手杨国平寒冬的暖阳下,丰富多彩的冰上娱乐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他们在雪地上滑行着、欢笑着,体验着冰雪旅游项目带来的快乐与幸福。冰雪开心乐园王润利欢乐之旅姜兴波飞驰李国钟共赴冰雪之约刘海东专心致志李晓峰未来之星王恩友近年来,热爱冰雪运动的市民逐渐增多,冰雪运动旅游在我市持续升温,为文旅产业和全民健身注入新的活力。位于振安区的各滑雪场积极拓展多样化冰雪运动旅游项目,让“冷运动”为全区经济发展“添热火”,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记者:刘海东
    01/15
  • 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打造劳动仲裁“绿色通道”
    为充分发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和法律援助在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稳定、保障改善民生中的职能优势,推动我市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走深走实,经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和市法律援助中心(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同研究推动,1月10日,在市社保中心举行丹东市法律援助中心驻丹东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法律援助工作站揭牌仪式并召开第一次工作联席会议。会议就推动深化协作、更好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发挥好法律援助工作站重要作用达成一致意见。目前,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市社保中心13楼市仲裁院设置独立办工场所,法律援助受案范围、申请条件、申请流程等制度规范均实行上墙公示。工作站将由市法律援助中心定期指派援助律师值班,对具备受理条件并经过初审的法律援助申请报送法律援助机构核准;解答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人法律咨询;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申请人代写法律文书;开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法律援助宣传。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是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的重要一环,为弱势群体劳动仲裁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绿色通道”,架起了劳动仲裁和法律援助的便民桥梁,实现了咨询、代理、调解、仲裁“四位一体”无缝对接,形成了共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作合力。记者:李美臻
    01/15
  • 灯塔山公园成戏雪“打卡地”
    近日,位于丹东新区的灯塔山公园戏雪项目启动,很快,这里便成为冬日里市民戏雪的“打卡地”。“在家附近也能玩雪了,真好!”1月5日,正在带孩子戏雪的李先生高兴地说。李先生家住灯塔山公园附近,之前孩子想玩雪只能到较远的雪场,当得知灯塔山公园戏雪场开放后,他立马带孩子来体验。灯塔山公园自改造完成后,深受市民喜爱。今冬的几场大雪让园内多处坡地覆盖上了厚厚的积雪,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戏雪。为确保市民安全戏雪,合作区建设局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勘查,经充分调研后,建议公园管理单位利用现有资源,推出各类冰雪娱乐项目,既满足市民玩雪需求,也要提供专业的安全保障。经过半个月的筹备、造雪、搭建工作,1月5日,灯塔山公园戏雪嘉年华正式对外开放。据了解,灯塔山公园戏雪嘉年华包含极速雪圈、迷你赛道、射箭、投壶、雪地寻宝等多个戏雪项目。公园专门对接了保险服务单位,并在园内各区域配备了安全管理员,保证戏雪者玩得开心、玩得安全。记者:刁庆峰
    01/15
  • 丹东盛情拥抱沈阳“小雪花”
    近日,市文化旅游和广电局工作人员带着丹东草莓来到哈尔滨,在街头分享给各地游客,宣传丹东,邀请全国各地的朋友到丹东嬉冰雪、泡温泉、赏歌舞,走英雄走过的路,吃甜滋滋的九九草莓和嘎嘎肥的大黄蚬子……该视频通过抖音和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播放并转发后,获得广泛关注。1月9日,来自沈阳汇置育邦实验学校的90名“小雪花”由9名老师带队,来到丹东开展两天一夜的“追寻先烈足迹感受红色文化”主题冬令营研学活动。两天时间里,“小雪花”在文旅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游览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安东老街、黄海明珠塔、丹东舰等景点景区。为迎接沈阳“小雪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连夜召开会议,制定迎接方案,抽调专人组成专班,协调对接研学场所负责人,提供最优服务,充分展现丹东人民的热情好客,展示丹东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1月9日10点45分,来自沈阳的“小雪花”准时抵达丹东站。市县两级文旅部门、振兴区政府工作人员早早等在火车站,对孩子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为孩子们送上了东港草莓,还亲手赠上精心制作的振兴区旅游手绘地图。来自接梨树小学锣鼓队的小朋友们奏响了欢迎曲。沈阳汇置育邦实验学校校长常帅说,学校每年寒暑假都会组织开展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本来计划去哈尔滨,但在网上看到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的宣传视频,当即决定将研学活动目的地改为丹东。她说,丹东是一座英雄城市,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丹东参与了这场正义之战、爱国之战,见证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传承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发扬。丹东是志愿军老兵魂牵梦萦的地方,也是千千万万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打卡地”。1月9日下午,研学团登上了鸭绿江断桥。很多孩子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志愿军战歌。当年作为国内支援朝鲜前线大动脉的中朝友谊桥和鸭绿江断桥,如今以崭新的面貌横跨鸭绿江。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追忆历史、感受和平,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并庄严宣誓。学生代表赵梓桐说,之前通过电影《长津湖》了解了这场战役,这次听讲解员讲述长津湖战役幸存者朱彦夫老战士的事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志愿军的伟大精神和光辉事迹。作为新时代青少年,虽不曾亲历那场伟大的战争,但是此刻正在见证祖国的复兴,未来,她将为祖国强盛贡献青春力量。参观完断桥景区,孩子们带着景区赠送的礼物前往抗美援朝纪念馆。一幅幅英烈画像、一处处战争场景,让大家近距离重温了抗美援朝战争那段峥嵘岁月。当毛岸英、黄继光、邱少云等熟悉的烈士名字出现在眼前,孩子们更加坚定了传承与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信念。学生胡禹涵说,通过这次研学,她知道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要永远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当日傍晚时分,结束参观的孩子们欣赏、品尝了安东老街为他们准备的精彩节目和可口美食。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安东老街用传统舞狮表演热烈欢迎孩子们的到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研学团一边品尝各色小吃,一边观看舞蹈、杂耍、魔术、快板等表演,应接不暇的节目让大家忘记了一天的疲惫。在安东老街二楼,孩子们参观了轻工业文化展览馆,对丹东的轻工业史有了初步了解。安东老街工作人员还向孩子们赠送了水杯、草莓。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表示要把草莓带回去给家人品尝。1月10日上午,研学团登上了位于元宝山公园海拔155米处的黄海明珠塔。站在塔上俯瞰城市风貌,边境风光尽收眼底,孩子们十分欣喜。元宝区文旅部门为孩子们准备了精美的满绣书签,寄予美好祝福。学生贺靖然开心地告诉记者,此次研学活动收获很大,了解了英雄事迹,品尝了丹东美食,站在黄海明珠塔上俯瞰丹东,觉得丹东城市风景优美,丹东人也热情好客,以后还会和家人再来丹东。走下黄海明珠塔,研学团登上了“丹东舰”。在这艘完成了36年服役使命的英雄战舰上,孩子们切身体会到祖国海军的强大实力,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汲取了奋勇前行的力量。两天的行程让“小雪花”意犹未尽。常帅表示,未来他们还将陆续组织学生来丹东研学。希望通过研学活动,让沈阳、丹东两座城市形成良好互动,也欢迎丹东的“小草莓”去沈阳研学。记者:宋玉刚越
    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