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辽宁推进辽河干流湿地保护——“这里会越来越美!”站在“辽河干流之源”石碑旁,河滩两岸树木整齐排列。这里是辽宁铁岭市昌图县长发镇王子村,也是昌图辽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北端,悠悠辽河水,正是从此流入辽宁。 “以前,河水污染严重。”昌图县水利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云龙说,“通过湿地保护,现在水质明显好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也不断恢复。” 据介绍,通过封育辽河滩地,昌图段辽河干流主行洪保障区已全部退耕还河,形成了辽河保护区生态廊道。2020年,在原封育基础上,昌图县又增加封育面积2.65万亩,全面畅通防洪生态廊道。如今,辽河干流昌图段河滩地植被覆盖率达到100%。 “我们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工程,建设监测站、进行河道清淤、栽植水生植物。”说起这些,李云龙目光中透着坚定,“这里会越来越美!”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处长王喜武说,近年来,辽宁持续推进辽河干流流域湿地保护,助力辽河生态修复,环境明显改善。2020年,辽河干流河滩地新增封育面积达48万亩。编辑邹润02/20
- 留辽过年别样精彩,文旅大餐暖心盛放春节7天假日,全省各级文旅和宣传系统充分利用辽宁底蕴丰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活动,文旅市场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景区客流大幅增长。丰富的文旅产品供给、喜庆祥和的节日文化氛围,让辽宁本地人和留辽人员得以尽兴畅游辽沈大地,充分体验具有浓郁辽宁特色的春节年俗文化。 别眨眼,先看一组数据—— 全省春节假日期间累计接待游客2336万人次,同比上升929%; 实现综合旅游收入98.1亿元,同比上升666.3%; 《2021辽视春晚》在全国各频道收视排行榜夺冠; 17台辽宁省第十一届艺术节优秀剧(节)目累计观看近40万人次; 全省电影放映场次8.7万场、观影人数575.4万人、票房收入2.33亿元; 沈阳30多家景区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年味足、氛围浓、服务优、人气旺,留辽过大年,精彩别样多。 就地过年,自驾近郊游倍受青睐 在政府倡导就地过年的情况下,全省各地以短周期自驾游为主,游客自驾出游比例超过75%。沈阳30多家景区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其中棋盘山风景区、森林动物园、北陵公园、北市场等地成为近郊游玩的热门景区。鞍山市区及周边各县区大小农家院生意兴隆,纷纷推出家庭宴、欢聚宴等系列特色菜品,受到游客青睐。本溪平顶山、老母岭等景区迎来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进行“洗肺之旅”。辽阳汤泉谷生态园、辽峰小镇、三禾农业观光采摘游客络绎不绝,佟二堡海宁皮革城也迎来了一批批购物人群。朝阳草莓采摘基地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一边体验采摘的乐趣,一边品尝美味的新鲜草莓。盘锦北旅田园、中央堡、七彩庄园、疙瘩楼欢乐湖等也迎来了八方游客。 冰雪引领,休闲度假游成为热点 独具辽宁特色的“冰雪+温泉”休闲度假游已成为春节期间文旅消费市场热点,充分展示了辽宁冰雪文化和旅游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潜力。节日期间,户外滑雪、冰雪项目等都受到了家长和小朋友们的热烈追捧。沈阳北陵公园等针对外地留沈过年务工人员实行免门票政策,举办“赏古建古松美景,玩冰雪世界”新春活动吸引不少游客前往体验。沈阳怪坡滑雪场让百姓“滑雪过大年,牛年更有范儿”。鞍山老院子冰雪乐园、千山滑雪场游客较多。本溪水洞、花溪沐温泉、云山滑雪场、太子河冰雪乐园等景区除夕不打烊,游客踏雪登山、赏雪泡温泉、嬉雪过年俗,体验冬日里的别样风情。丹东宽甸大青沟景区冬捕节活动独具北方特色,吸引大批游客参与观赏。辽阳弓长岭温泉滑雪场、碧湖温泉度假村、汤河温泉假日酒店、一水云天温泉度假酒店等温泉冰雪企业推出节日优惠活动,太子河体育运动公园冰雪嘉年华、河东新城唐园冰雪大世界成为游客好去处。全省冰雪温泉类景区游客量比春节前增长23.2%。 2021辽视春晚,一骑绝尘领跑卫视春晚 2021春节荧屏备受瞩目,各家春晚争奇斗艳,然而《辽视春晚》在一众卫视春晚中脱颖而出,收获了观众强烈的好口碑,掀起“年味十足”的网络热议。在全国各频道收视排行榜夺冠,全网卫视春晚收视排行榜夺冠,百度指数位列同期播出的卫视第一位;优酷站内播放量更是高居全网春晚榜首;百度搜索量及新闻资讯、热搜话题数量及搜索量、微信指数等数据,在当日播出的三台省级卫视春晚中均位列第一位。播出期间,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端口50+热搜同时在榜。 文化过年,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丰富 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单位过年“不打烊”,让留辽过年民众充分感受浓浓的年味。辽宁文化云平台春节期间播出17台省第十一届艺术节优秀剧(节)目,累计观看近40万人次。各大电影院、KTV等休闲旅游场所更是人头攒动。大连创新“服务不打烊”系列文化产品,借助VR导览、直播等方式,提供群众喜爱的数字文化产品。朝阳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喀左皮影戏线上展播活动,市民在家即可欣赏民族文化精髓。鞍山、抚顺、锦州、营口、阜新、铁岭等地也纷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丰富的文旅大餐,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在辽宁大地生动上演。 影市红火,我省春节档票房“牛气冲天” 春节期间,我省各大影院几乎场场爆满,去影院观影成为就地过年人们的新选择。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档(2月11日至2月17日),全省电影放映场次达8.7万场、观影人数575.4万人、票房收入2.33亿元。较2019年春节档(2月4日至2月10日),票房增长率达17%。 2020年春节档因受疫情影响,全省影院暂时停业。2019年春节档(2月4日至2月10日)放映场次8.8万场、观影人数499万人、票房收入1.99亿元。 记者:张爽编辑邹润02/19
- 互联网大数据显示:中街成东北最火商圈牛年春节你是怎么过的?2月17日,春节假期最后一天,国内多家互联网平台发布春节大数据,其中有不少是咱辽沈居民的数字消费和经济活动轨迹。逛沈阳居民中街消费水平超全国春节长假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体现到了国内商超零售行业。数据显示,牛年春节,全国热门商圈的支付宝交易金额平均增长108%。其中,沈阳中街成为东北地区最火爆商圈,春节期间吸引不少居民到中街消费,支付宝消费额较去年同期上涨137%,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吃沈阳人打破“重口味”传统大润发数据显示,年节型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今年春节,不少沈阳市民把餐厅的消费预算转向了自家餐桌,波士顿龙虾销量比去年春节增长超过2倍,车厘子、奇异果、草莓等水果礼盒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另外,沈阳人还打破了“重口味”的传统印象,销量前三的火锅锅底口味分别是番茄、菌汤、牛油。玩沈阳洗浴消费居全国第一“今年没去三亚,而是定了周边的温泉滑雪度假酒店。”沈阳李先生表示。飞猪数据显示,本地游预订上涨660%。另据支付宝数据,本地酒店消费和本地景区消费也都实现了翻倍增长,亲子房、滑雪场、洗浴中心也成了支付宝上“就地旅游”相关热搜前三位。支付宝数据还显示,沈阳市洗浴消费稳居全国第一。追剧辽宁日均观看时长全国第一就地过年也推高了在线视频消费。优酷数据显示,从春运首日(1月28日)到正月初四(2月15日),超13亿人次涌入线上刷剧观影,用户日均观看时长接近1.5小时,比去年增长19.6%。辽宁的日均观看时长排名全国第一位。宅家追剧看电影成为新的过年方式,相比传统晚间观看高峰,12点到15点也被人们打造成了“午高峰”。热搜沈阳云相亲全国排第三春节期间,夸克搜索数据见证了年轻人在数字化时代的新年俗。大年三十以来的夸克热搜包括:集五福、视频年夜饭、表情包祝福、云相亲。其中,沈阳成为云相亲热搜全国排名第三位的城市。健身也成为健康过节新趋势,辽宁成为全国健身类热搜排名第一的省份,热搜话题包括“腹肌锻炼方法”“减脂吃什么”等。爱宠宠物年夜饭沈阳进前十“携宠过年”越来越成为过年新趋势。天猫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宠物相关消费显著增长,其中宠物服、宠物年夜饭、宠物牵引带等同比增长都超过100%,自动喂食器、智能猫厕所等也成为养宠必备神器,解放了“铲屎官”的双手。其中,在宠物年夜饭消费这一项上,沈阳跻身全国前十位城市。(记者刘洋/文李浩/摄)编辑邹润02/19
- 春节假期辽宁市场消费活跃庙会人潮涌动,影院一票难求,饭店顾客盈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一幅幅购销两旺的火热图景,折射出辽宁消费的活力与潜力。2月18日,辽宁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春节假期,全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精心细致保障市场供应,全力以赴促进消费升温,全省消费市场总体繁荣有序、供应顺畅、价格平稳,保障留辽过年群众度过了一个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据统计,春节“黄金周”期间,全省重点监测的70家商贸流通企业实现销售额达到4.2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3%。消费旺离不开供应足。今年春节假期,省商务厅及时安排部署市场保供工作,保证了全省节日市场供应顺畅有序、价格总体平稳。据初步统计,省内257家大中型商业企业春节假期投放市场的商品货源总值可达1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春节假期,全省猪肉日均上市量达2530吨,鸡蛋日均上市量达1470吨,蔬菜日均上市量达10340吨,均比平日增加20%以上,充分满足了居民消费需求。继去年辽宁省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取得实效后,今年辽宁继续开展“2021全民乐购·约惠辽宁”系列活动,在重要节日、重要领域、重点环节的促消费工作上下功夫、出真招。在一系列活动带动下,辽宁省春节假期市场商品备受青睐,消费呈活跃态势。据统计,全省化妆品、金银珠宝、通信器材、高端日用品等升级类商品销售火爆,较去年同期实现数倍增长。盘锦市10家重点监测零售企业2月11日至16日商品销售额实现5394.78万元,同比增长131.91%。之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及文旅消费也在这个假期迅速升温。全省各大餐饮企业针对“留辽过年”的新特点及疫情影响下的消费新需求,纷纷推出具有民俗特色的“除夕宴”“新年宴”“团圆宴”等优惠套餐,并推出年夜饭半成品销售等新卖点,有力拉动了节日期间的餐饮消费。全省重点监测的40家餐饮企业营业额实现2190.6万元,同比增长6.2%。此外,就地过年、疫情防控推动电商蓬勃发展,网络消费已成为节日消费新趋势。今年,全省各地开展了“2021辽宁网上年货节”活动,借助“不打烊”的网购等渠道,就地过年群众与家乡亲人互寄年货特产。大连市年货节云购物平台为1336家商企开通云商号服务,上线老字号品牌30家,200余种年货产品线上热销。编辑邹润02/19
- 以新模式促新消费,沈阳“盛京家宴”活动拓展春节餐饮市场五彩拉皮、鱼头葱烧、烧椒牛腱......2021年春节,沈阳市“盛京家宴”活动中丰富的菜品和多样的配送方式让很多沈阳市民足不出户就在家品尝到了精致美味的年夜饭。百富源“盛京家宴”菜品。沈阳市饮食文化研究会供图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由沈阳市网信办、沈阳市商务局指导,沈阳市互联网发展联合会、沈阳市饮食文化研究会、沈阳市新零售协会共同承办的2021“盛京家宴”线上推广活动正式上线。“一天能卖出去二十多桌,999元、1399元、1699元的价位卖的最多。”老边饺子馆总经理王鹏介绍道。“盛京家宴”运用网络线上点单,线下配送的方式,为老字号餐饮企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也让市民在家就可以吃到美味、放心的年夜饭。福记饺子“盛京家宴”菜品。沈阳市饮食文化研究会供图以新模式促新消费,“盛京家宴”活动让疫情之下的餐饮企业感受到了互联网上广阔的市场空间,“‘盛京家宴’推出后,很多门店的订单增长比例提高10%-30%。”沈阳市饮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马骁说。汤城茉里“盛京家宴”菜品。沈阳市饮食文化研究会供图据了解,本次“盛京家宴”活动期间,共有300余家餐饮企业为市民提供品类丰富、价格亲民、配送方式多样的各类半成品、成品春节阖家欢团圆饭套餐。消费者购买年夜饭套餐可选择到店自提、预约送上门等方式,避免了人群聚集产生的风险隐患。编辑邹润02/19
- 牛年春节 沈阳新消费幸福感满满牛年的春节不一般。疫情让市民更加懂得了亲情的意义和品质生活的重要,庞大的就地过年人群又催生出一个消费旺季,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在多重效应叠加下,春节沈城消费市场呈现出多重消费特点。国风经典让年更有仪式感大年初一傍晚,万象汇长白店海马体照相馆门前,市民周女士正在咨询春玉满堂系列全家福的拍摄过程,一家三口全套中式国风礼服加化妆,一共499元。周女士说,年前就打算拍一套这种国风系列的全家福,摆在客厅里,看起来福气满满又有仪式感。正好赶上春节假期有时间,就到店来预订一下。店内负责人当天告诉记者,春节期间预约拍照的市民特别多,初五之前的档期已经全部约满,最早只能初六拍上。春节是仪式感最强的节日。老北市的老字号生生照相馆也抓住了这个时机,推出中式经典全家福系列。大年初三晚间,记者在生生照相馆看到,有的消费者在挑选服装,有的消费者在化妆,一派红红火火忙碌景象。老风味、老字号带来的经典消费体验,更是让留沈过年的外地人,在春节期间找到了最正宗的年味。盛京龙城一楼的八王寺汽水店内,春节没能回吉林老家的市民赵先生在“收款处”前排队等着交款,交完款拿到汽水后,到罐装车间造型的吧台上,拿瓶起子打开汽水,咕咚咕咚喝了起来。喝完八王寺,他还准备到对面去买一根皇姑雪糕尝尝,“以前都没机会了解一下老沈阳的风土人情,今天来这里,觉得又经典又新鲜。”合家团圆让年更有亲情感过去一年,市民更加懂得了合家团圆的重要。在春节,一家老小团聚消费的场景不断上演。一部饱含亲情的贺岁电影《你好,李焕英》正在沈城各大影院上映。当天早上8点50分,市民朱先生带着母亲一同到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他说:“和妈妈一起看,感受到了母爱深情……”春节是餐饮行业的传统消费旺季,今年春节期间未打烊的餐饮门店,再次出现团圆消费的景象。记者在大囍丽烧腊茶座、奉天小馆等多家特色餐厅看到,春节假期,上述餐馆门前都出现了错峰等位就餐的情况,其中以带着老人、孩子一家出来吃团圆饭的市民居多。过年更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刻,在K11、万象城等多家商场的淘气堡内,或是祖父母带着孩子,或者父母陪伴,大大小小孩童在里面玩得正欢。消费品质升级让年更有幸福感大年初三上午10点,记者在宜家家居商场看到,虽然商场刚开门,但是不一会儿停车场就停满了车辆。商场内有不少是利用假期选购家居物品的市民,“过年了,新年新气象,想换套客厅家具,过得更舒服一些。”在一套红色拐角沙发处驻足的市民对记者说。在收银台处记者看到,结账通道几乎全开了,大大小小的家居摆件、厨房里的锅碗瓢盆、自提的大件桌椅,市民正把一件件结完账的商品装进购物袋和购物车。网上购物车也装满了扮靓品质生活的商品。往年春节,老家在辽阳的市民贾晓雪都会给姑姑买一些酒水糕点等传统年货,今年,她在网上下单买了奢侈品品牌口红和围巾邮了回去,“大家生活条件都非常好了,谁家也不缺吃喝,今年换点新鲜玩意,让姑姑们打扮得更漂亮,心情更愉悦!”来自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同样显示了市民对品质消费的看重。苏宁大数据显示,年货节期间,苏宁智能家电销量同比增长42.9%,智能空调、智能音箱、智能晾衣杆等成为消费者的心头好;在拼多多“百亿补贴”专区,小度智能音箱、小米小爱音箱、华为AI音箱成为热门产品。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刘洋编辑邹润02/17
- 辽宁第一个农村红色政权在这里诞生2月的辽东,大雪过后,走进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黎明村(原四平村)天桥沟景区,来到辽宁第一个农村红色革命政权诞生地——四平乡政府旧址,所有人都被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所震撼。山脚下,三间茅草屋低矮简陋,房顶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屋前,杨靖宇将军的雕像傲然屹立,威风凛凛,目光坚毅。1935年2月,为了进一步巩固抗日根据地建设,中共满洲省委指示中共南满特委:“真正把新开辟的游击区域,从组织上与实际上巩固起来,以人民政府的纲领为群众运动的中心,立即开始建立南满特区政府准备工作。”据此,中共南满特委于8月1日发表宣言,指出:“建立自己选举的民众政府······才是我们的出路。”“四平乡政府”旧址。来源:辽宁日报《北国》新闻客户端按照满洲省委和南满临时特委的要求,1935年12月29日,在宽甸北部山区四平村天桥沟方家隈子,在党的领导和组织下,民主推举宋言诠、宋凯、隋明先等6人组成“四平乡政府”,另有12人为政府工作人员。这是我党在辽宁建立的第一个农村红色政权组织。“四平乡政府成立后,积极发动群众,为抗联做了大量工作。筹集粮食,输送物资,侦察敌情,传送情报,护理伤员,输送兵员,并发动群众成立儿童团、妇救会、自卫队、农会等组织。此外,乡政府还经常为部队做向导,掩护抗联,支援抗联作战。由于军民团结,共同抗日,抗联在这一带打了许多胜仗,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宽甸县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文管部部长邱金鈅说。“四平乡政府”旧址内景。来源:辽宁日报《北国》新闻客户端四平乡政府出色的工作,引起日伪当局的极大恐慌。为了摧毁这个人民政权,1936年秋,日军派飞机对天桥沟一带狂轰滥炸,派兵“清剿”,到处捕捉乡政府成员和抗日群众,还在双山子街河套、后山专门设立了杀人场。由于汉奸告密,乡政府主席宋言诠被迫逃往黑龙江省;何成山一家6口被抓去5口;刘开兴、隋宝珍等先后被捕,惨遭酷刑,孙希海更是被日寇残酷折磨致死。为断绝群众与抗联的联系,日军实行“清乡并屯”,把群众全部赶走,房子烧光,把天桥沟一带变成了无人区。在日寇的残酷围剿下,四平乡政府,这个由抗联开创,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红色政权被迫解散。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虽然乡政府仅存在不到一年,却彰显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抗联英雄为民族义勇当先,不畏生死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邱金鈅说。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宽甸大地,已旧貌换新颜。“是先烈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天桥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晓军说。编辑邹润02/17
- 2021“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 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春节线上精品剧目展播”活动进行第二期管弦齐鸣辞旧岁,国乐华章迎新春。根据中央宣传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统一部署安排,按照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具体要求,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春节线上精品剧目展播活动已于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正式启动。活动第二期,为观众带来《辽宁省新春民族音乐会》。这台大型民族音乐会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为广大人民群众献上一道丰盛的艺术大餐。音乐会在旋律明快、节日氛围浓厚的民族管弦乐《春节序曲》中拉开序幕。其中,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民族管弦乐《鸿雁》、男声独唱《哦,我的大东北》将北方人的热情与豪放演绎得淋漓尽致。婉约、动人的扬琴独奏《山哈》展现了畬族的绵绵细语,与北方民族的豪放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华民族音乐宝库的经典、辽宁歌舞团保留曲目《欢庆胜利》《扬鞭催马运粮忙》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共鸣,将晚会推向了高潮。独具异域风情的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赤先生与辽宁民族乐团共同合作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让国粹国乐共生香。赞美伟大的祖国,放歌社会主义新时代歌曲二重唱《放歌新时代》以动听、深情演唱为祖国送去最真诚的节日祝福。在近90分钟音乐会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为满足观众的需求,演员返场多次,仍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连连赞誉。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将举全团之力,紧紧抓住为人民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承担起振兴民族音乐的文艺使命,将辽宁民族乐团做优、做大、做强。编辑邹润02/17
- 全国首推!辽宁吹响振兴“三大球”号角2月9日,辽宁省体育局和辽宁省教育厅联合发布《体教融合振兴发展辽宁“三大球”实施意见》,基于辽宁“三大球”辉煌的历史和雄厚的人才基础,提出未来5年和15年辽宁省“三大球”的发展目标,是全国第一个出台省字头的“三大球”振兴发展文件。辽宁省体育局局长宋凯介绍说,2021年起,全面启动足球“辽小虎”重塑计划、篮球“黄金一代”培养计划和排球“精英腾飞”计划。 《实施意见》中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三大球”职业俱乐部,推动“三大球”专业队走向职业化。到2025年,省内征战“三大球”顶级联赛的职业俱乐部队伍不少于7支。调整省运会及年度赛“三大球”项目设置,增加参赛年龄组别和项目金牌数量。建立覆盖省、市、县(区)的“三大球”青少年超级联赛。鼓励各地因地制宜规划和建设一批小型多样、简易便民的“三大球”场地。到2025年,争取建成1000块简易“三大球”场地。 体教融合是三大球普及的关键,辽宁省将加强青少年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辽宁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于洪江介绍说:“辽宁现在有全国“三大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526所,其中足球1186所、篮球290、排球50所。”《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三大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达到2500所。 辽宁将研究制定“三大球”学校师资配置计划,推进中小学设立“三大球”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方面,适当调整“三大球”项目招生比例,强化运动训练和技术指导。逐步扩大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规模,调整的项目与增加的学校向“三大球”项目倾斜。 【足球】 “辽小虎”重塑计划 四家俱乐部作青训基地 “现在人才培养体系是多元化的,不像以往是单一形式。辽宁将优化青训体系布局,建立完善的各级的体校、青训中心、职业梯队、单向基地、社会培训机构、项目体育传统特色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辽宁省体育局副局长周铁民介绍说,还将着手研究设计参与广、黏性高、竞技水平突出、全国有影响力的青少年竞赛。 规划实施辽小虎重塑计划,依托大连人足球俱乐部、辽宁沈阳城市足球俱乐部、李铁足球俱乐部、满天星足球俱乐部,将这四家俱乐部列为辽小虎青训基地,研究制定支持辽小虎青训基地计划。 【篮球】 “黄金一代”培养计划 加强后勤保障 辽宁男篮最近几年一直是辽宁三大球队伍中最受关注的一支队伍。辽宁省体育局副局长王芳介绍说:“我们从几个方面前期一直在做保障,备战比赛的训练场馆有了全新变化,地板、灯光,特别是五层抖屏安装。住宿房间进行了重新的装修翻新,伙食上加大投入,为队员创造更好更舒适的环境,辽篮短暂休息后将重新集结,他们能够感受到变化。”针对目前外界关注的辽宁男篮的情况,王芳表示,关于引援,俱乐部和队伍会有周密的安排,全力以赴支持。第三阶段开始后,保持随时与俱乐部和队伍的沟通。 【排球】 “精英腾飞”计划 已成立特训组 针对辽宁女排近年来在联赛中的情况,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岳伟介绍说:“职业联赛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引进外援、俱乐部经营和条件,各种因素都有影响,通过这次意见的实施,我们有信心让女排在联赛、全运会、国际比赛中取得更优秀的成绩。”而对于男排,岳伟说:“男排遇到困难和发展瓶颈,导致成绩下降比较厉害,近期我们会认真专题研究,围绕解决俱乐部建设、教练员团队配备、人才选拔培养、训练质量问题,尽早尽快地促进男排的复兴。” 排球的振兴四点措施,一是协助俱乐部做好队伍的管理和发展工作,确保联赛中保持国内一流水平;第二,加强梯队建设,依托女排腾飞计划建立特训组,现在已经成立,选拔好苗子进行特训,根据每名运动员的特点量身定制,打好基础,练就特长;第三,提升教练员团队水平;第四,推进体教融合发展。编辑邹润02/17
- 辽宁省推出“欢乐春节美丽辽宁”云上文旅活动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共同推出的云上“欢乐春节美丽辽宁”系列文化和旅游推介活动近日开幕。 在蒙古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利用官网、微信平台以及其他社交媒体平台持续推出“欢乐春节美丽辽宁”系列活动,现已播出《发现辽宁之美——辽宁省文化旅游精品图片展》《美丽辽宁全球宣传片》《辽宁春节图片展》《春节文化专题片——中国福文化》《传统木版画——桓仁》《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朝阳社火》《辽西朱碌科“黄河阵”》等节目。 各种线上展播全方位展示了辽宁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向蒙古国民众呈现别具风味的辽宁传统文化魅力和四季之美。 今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挖掘梳理我省现有文旅品牌资源,加强线上交流推广,精心策划打造了一批适合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合作机构传播使用的非遗、艺术、文博、旅游推介、民俗、美食、文化等数字内容。据了解,目前已持续推出“发现辽宁之美”——辽宁省文化和旅游精品图片展、“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辽宁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省六大世界文化遗产、辽宁满族文化精品及“草原与大海遇见”等系列文旅推介活动。编辑邹润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