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辽宁:博物馆里洋溢出的“中国年味儿”2021年春节,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推出了6大板块、80余项共120场新春文化活动,惠及群众618万人次。其中,辽宁省图书馆5个展览、7项线上活动,以及24小时自助图书馆持续为读者提供服务;辽省博物馆推荐的6大特色展览、10项常设陈列展览和线下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7天假期,两馆共接待5.7万观众到馆阅读和参观,共28万人次参与线上线下活动,让留“辽”过年的群众充分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文化年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满足观众的观展需要,该展延期到2021年3月28日结束。辽博对目前展出的部分文物,也将定期进行调整。情况如下: 正月十五之前都是年,“博物馆里过大年”的热度,在春节假期后仍在持续。昨日,记者来到辽宁省图书馆和辽宁省博物馆,看书、观展的市民依旧络绎不绝。值得一提的是,为满足观众需求,辽博“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将延期至3月28日。 辽图五大展览老少皆宜 昨日,记者来到辽宁省图书馆看到,各个阅览区都不乏埋头苦读的身影。辽图最新设置的五大展览也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观看。 2021年是传统十二生肖之牛年,为迎接和祝贺牛年新春,辽宁省图书馆特别策划了“迎新春牛年话牛奔前程梦中逐梦——2021牛文化主题展”“我爱你中国——最美中国年画展”“华夏文明之光——中国古代印刷术”三大主题展览,从2月11日至17日,累计观展人数达10321人次。 为少年儿童举办的“约会神笔——国际马良绘本全展”与“童筑辽宁阅享未来——辽宁省第三届少儿读后感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展”大受小朋友的喜爱,春节假期吸引共计8416人次到馆参观阅读。带着孩子来看展的徐先生点赞道:“五大展览老少皆宜,孩子接受历史与文化的熏陶,既拓展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 辽图工作人员介绍,三项主题展将分别持续至3月31日、3月1日、4月30日,儿童展将持续至3月31日,有计划观展的市民需掌握好时间。 “唐宋八大家”展延期惠百姓 博物馆里寻味一个中国年,俨然成为一种新年俗。春节期间,辽宁省博物馆特别推出了6大特色展览和10项常设陈列展览,共接待观众3.3万人次。辽博志愿者在春节期间累计讲解109场,服务观众约4500人次。 “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展”“物映东西——18-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制造”等6大特色展览,以及包括“中国古代碑志展”“辽代陶瓷展”“古代辽宁”等在内的10项常设陈列展览同时面向公众开放,让春节期间来辽博观展的人们“开心逛不停”。其中,备受瞩目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延续了此前的高人气,引发了新一轮的观展热潮。编辑邹润02/24
- 辽宁庄河市:兰店乡有个“兰爸爸”铁柿子“明天往沈阳发10箱柿子,今天晚上就得装好,明天一早让快递发走。”柿子大棚里“兰爸爸”边摘柿子边说。“兰爸爸”铁柿子“兰爸爸”本名叫兰庆辉,今年56岁。在庄河市兰店蔬菜棚区,已经种植6年铁柿子。“口感好,味道美!”是吃过兰庆辉种植的铁柿子后的一致评价。为给自家的铁柿子创个牌子,兰庆辉的女儿便将他们家生产的铁柿子自诩为“兰爸爸铁柿子”,并在自家棚头挂出横幅。有不少人在商贩手里买过“兰爸爸”铁柿子,想亲自到棚里买,所以“兰爸爸”索性挂个条幅,让大伙找得容易一些。如今不管是在微信朋友圈还是水果店,提起“兰爸爸铁柿子”,大伙都会伸出大拇指点赞。“兰爸爸”采摘铁柿子。“兰爸爸”和他的铁柿子。据兰庆辉介绍,由于疫情原因,柿子销往外地的比以前少,主要供应给庄河市内的水果店和电商。“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吃到我们的‘兰爸爸铁柿子’。”兰庆辉感慨地说。编辑邹润02/23
- 辽宁葫芦岛市暖池塘镇:蔬菜大棚种植忙 脱贫致富奔小康走进葫芦岛市南票区暖池塘镇北边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室外天寒地冻,但蔬菜拱棚里却暖意融融,黄瓜、柿子及各类蔬菜长势喜人。有的村民正在忙着摘黄瓜,有的在查看西红柿的长势,有的正在给柿子秧上喷水,脸上都洋溢着丰收喜悦,蔬菜拱棚里种出了菜农致富的“希望”。北边村位于镇政府西北方3.3公里处,占地2.03平方公里,人口412户,1189人;耕地面积1274.5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两亩。为增加农民收入,该镇、村两委积极探索确立了一条“蔬菜致富”的路子。“北边黄瓜”是暖池塘镇著名的地方特色品牌,以其品质上佳、口感脆甜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村干部王强介绍说:“进入一月份,‘北边黄瓜’就开始陆续上市,每斤的批发价在10多元,以往有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大老远开车来就为买几箱‘北边黄瓜’,受疫情的影响,每天前来采购的人都是葫芦岛市内及周边镇村的人,现在外地的多数都是网上下单。”走进黄瓜种植户张涛的大棚里,鲜嫩的黄瓜挂满瓜藤。“你们尽管摘着吃,不用洗,放心吃,我这里的黄瓜绝对无公害。”张涛热情大方地招呼着。张涛说:“这个大棚可是我致富的‘风水宝地’呀!每年为我家带来六七万元的收入呢!有了这个大棚,干活可有劲了,种植大棚黄瓜这条路我算走对了!”张涛很有信心地说:“有了党的惠民政策,再加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咱农民只要肯干,就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据了解,北边村有着悠久的黄瓜种植历史,处于珍珠湖畔,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种植出的黄瓜香甜可口。2019年北边村获评南票区“脱贫攻坚先进村”荣誉称号。2020年北边村被区委组织部评选为党建品牌建设示范村。目前,全村共有几十户种植黄瓜、西红柿,面积达近300余亩,可谓名副其实的“蔬菜种植专业村”。暖池塘镇将紧紧依托市、区经济大发展的趋势,坚持走好“蔬菜致富”的路子,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优良蔬菜品种,让基地蔬菜产量更高,品种更多,以带动全镇的蔬菜种植业发展,让所有农户都能受益。编辑邹润02/23
- 辽企借力“一带一路”加快走出去眼下,在“东非高原水乡”乌干达,中乌辽沈工业园投资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从2017年至今,中乌辽沈工业园逐渐形成装备制造、建筑陶瓷、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食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成为当地颇具示范意义的“标杆园区”,为更多企业走进非洲大陆进行国际产能合作搭建平台。借力“一带一路”,更多辽企在国际市场上展现自身优势,推进经贸合作畅通。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全省商务系统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线,通过积极协助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及重点项目复工复产、组织重点国家和地区举行线上经贸交流对接会等有效手段,使得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及完成营业收入实现逆势双增长。2020年,我省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06个,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达25.2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18.6%;完成营业额11.3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20.6%。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是辽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去年,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九局、东电一公司、特变电工等企业尽最大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加大新项目洽谈签约和复工复产力度,在孟加拉国、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推动实施一批电力、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大项目。特变电工几内亚阿玛利亚水电站项目、中铁九局匈牙利匈塞铁路项目等均进展顺利,有效促进了我省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提升了我省装备制造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我省“十四五”对外开放工作开好局打下坚实基础。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将构建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以2020年以前对外投资统计台账为基础,逐步按月建立新的统计台账,做到对外投资实际数据清晰、流向掌握。同时,全省商务系统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组织相关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参加境内外经贸合作推介活动,充分利用重要展会,积极开拓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加强与中国承包工程商会和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的工作对接,邀请行业重点会员企业共同举办项目对接会,带动辽宁装备走出去;以我省境外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组织我省装备制造企业与工程总承包企业对接,推动我省产品出口。编辑邹润02/23
- 东北唯一!又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户辽宁日前,由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药品检验检测院申报的"化学药品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重点实验室,这是东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化学药品领域重点实验室。由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药品检验检测院申报的"化学药品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重点实验室。"化学药品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是东北地区唯一入围的化学药品领域重点实验室。计划未来5年内,该实验室建设投入1000万元以上,将为化学药品监管和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化学药品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化学药品安全有效性及相关技术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究,解决化学药品质量基础性、关键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技术问题,以满足服务政府药品监管、服务公共用药安全、服务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该实验室将在5年时间内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以上,完成国家化学药品标准制修订15个以上,力争参与化学药品国际标准的制订。实验室还将培养化学药品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5名以上,实验室建设投入1000万元以上,为化学药品监管和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编辑邹润02/22
- 辽宁葫芦岛市暖池塘镇:蔬菜大棚种植忙 脱贫致富奔小康走进葫芦岛市南票区暖池塘镇北边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室外天寒地冻,但蔬菜拱棚里却暖意融融,黄瓜、柿子及各类蔬菜长势喜人。有的村民正在忙着摘黄瓜,有的在查看西红柿的长势,有的正在给柿子秧上喷水,脸上都洋溢着丰收喜悦,蔬菜拱棚里种出了菜农致富的“希望”。北边村位于镇政府西北方3.3公里处,占地2.03平方公里,人口412户,1189人;耕地面积1274.5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两亩。为增加农民收入,该镇、村两委积极探索确立了一条“蔬菜致富”的路子。“北边黄瓜”是暖池塘镇著名的地方特色品牌,以其品质上佳、口感脆甜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村干部王强介绍说:“进入一月份,‘北边黄瓜’就开始陆续上市,每斤的批发价在10多元,以往有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大老远开车来就为买几箱‘北边黄瓜’,受疫情的影响,每天前来采购的人都是葫芦岛市内及周边镇村的人,现在外地的多数都是网上下单。”走进黄瓜种植户张涛的大棚里,鲜嫩的黄瓜挂满瓜藤。“你们尽管摘着吃,不用洗,放心吃,我这里的黄瓜绝对无公害。”张涛热情大方地招呼着。张涛说:“这个大棚可是我致富的‘风水宝地’呀!每年为我家带来六七万元的收入呢!有了这个大棚,干活可有劲了,种植大棚黄瓜这条路我算走对了!”张涛很有信心地说:“有了党的惠民政策,再加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咱农民只要肯干,就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据了解,北边村有着悠久的黄瓜种植历史,处于珍珠湖畔,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种植出的黄瓜香甜可口。2019年北边村获评南票区“脱贫攻坚先进村”荣誉称号。2020年北边村被区委组织部评选为党建品牌建设示范村。目前,全村共有几十户种植黄瓜、西红柿,面积达近300余亩,可谓名副其实的“蔬菜种植专业村”。暖池塘镇将紧紧依托市、区经济大发展的趋势,坚持走好“蔬菜致富”的路子,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优良蔬菜品种,让基地蔬菜产量更高,品种更多,以带动全镇的蔬菜种植业发展,让所有农户都能受益。编辑邹润02/22
- 辽宁铁岭西丰县:雪映沙棘红 荒山变“金山”“今年沙棘果大丰收,社员们都赚了!采摘前那段时间,脚下是白雪,树上是沙棘果,映得满山通红。”看着装沙棘果的编织袋堆满院子,铁岭市西丰县凉泉镇凉泉村沙棘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宋玉甫笑着说,“荒山种沙棘,美了山川富了农民。”雪映沙棘红,照亮小康路。近年来,西丰县通过出台惠农政策,给予农户补贴,鼓励在荒山发展经济林,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宋玉甫承包了170亩荒山,全部种上沙棘树。7年来,在他精心管护和培育下,沙棘逐渐进入盛果期,每年隆冬都会迎来沙棘果采收季。“沙棘果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且不用上化肥、不打农药,是纯绿色食品。”宋玉甫说,沙棘树易于管理,耐干旱、耐瘠薄,生命力极强,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每亩栽植150棵左右,投入种苗和人工费合计500元,3年开始结果,可连续采收果实15年以上。看中种植沙棘的美好前景,宋玉甫组织成立了凉泉村沙棘种植合作社,带领8名社员共同增收致富。合作社常年雇用村民帮助管理沙棘园,春夏秋三季负责剪枝、除杂,冬季采果,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帮着摘果、筛选、装袋,春节前后一个来月挣了七八千元。”村民杨少武兴奋地告诉记者。牛年新春迎来好兆头。今年,宋玉甫承包的170亩荒山能收获沙棘果30吨。“产品主要销往大连等地,每吨收购价4800元仍供不应求。现在看,今年销售收入能达到14.4万元,纯收入11.4万元,可以说是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宋玉甫说。“我们凉泉村背靠城子山,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沙棘生长,所产的沙棘果个大、汁多、味甜,深受客商青睐,目前全村已种植沙棘树500多亩。”宋玉甫说,今年,合作社打算建个加工厂,把沙棘果汁摆进城里的大超市,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编辑邹润02/22
- 辽宁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2月20日,记者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我省积极抓住产业风口,以新基建为基础、平台建设为抓手、企业应用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步伐,力争今年再建设2.5万个5G基站,开通运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9个,在全省范围内打造300个应用场景。发展工业互联网,5G基站等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保障。去年,我省共新建5G基站2.3万个,沈阳、营口、葫芦岛、铁岭等城市的6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行,数量位居东北地区首位。今年,我省将继续扩大5G基站建设规模,推进营口、葫芦岛等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扩大运营规模,以重点产业链为依托,年底前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要达到9个,并制定“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建设方案。在工业的“数字海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摆渡”各类生产要素的重要环节。去年,我省已确定了1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沈飞集团等4户企业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试点。今年,我省将在此基础上,培育航天新长征大道、鞍钢两个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打造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等20个特色化行业(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是场景的载体、应用的主体。在推动各地区与华为等龙头企业深化合作的基础上,我省将以“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加快典型场景推广。让更多企业上云用云,力争年底前32%的规上工业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逐户对接沈阳新松、沈鼓集团、鞍钢、恒力石化等重点企业,推动建设机器人、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行业二级节点。同时,探索装备制造、菱镁等重点行业领域差异化融合发展新路径,在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编辑邹润02/22
- 沈阳市总工会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2月19日,记者从沈阳市总工会获悉,沈阳市工会事务与职工服务中心直属机构沈阳市文化宫(工人文化宫)在2021年春节期间,依托职工文体中心影城、体育场馆等工会文体活动阵地,举办了“辛丑牛年抽福卡·伴您欢喜过大年”系列主题活动,并协同市职工文联开展了“迎新春、走基层、送文化”等系列活动,服务职工群众20349人次。本次活动旨在满足沈城广大职工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欢乐祥和的新春氛围,同时落实市总工会面向留沈过年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六送”行动及有关工作部署。本次系列活动主要针对劳动模范、医务工作者、留沈过年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人群展开,并以较低价格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大量社会群众、沈城职工等前来参加活动。自2月4日至19日(农历小年至正月初八),本次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网络报名、前台登记的人数不断增加,职工文化影城累计观影10591人次。2月16日下午,邀请全国劳模王义华爱心团队中留沈过年农民工家庭33人,来到职工文化影城举行新春茶话会,并集体观看了电影《你好,李焕英》。各体育场馆接待运动健身职工群众达7600人次。春节前夕,市职工文联组织市职工楹联专家为医务、社区、公安、志愿者、劳模等群体专门创作了定制春联,并邀请市职工书法家、美术家挥毫泼墨,将一副副春联福字和斗方美术作品赠送给五大群体和广大职工群众。在市总宣教部的带领下,职工文联书画专家先后深入到沈鼓集团、王义华农民工爱心团队、沈阳六院等单位,向职工群众赠送春联福字1725套、斗方美术作品433幅。市职工文体中心还将在2月26日之前继续为劳模、医务、留沈过年等群体提供观影、运动等优惠服务,同时将联合市职工文联灯谜专家于2月24、25日分别在市文化宫、职工文体中心举办沈阳职工“庆元宵·千条灯谜大家猜”“张灯结彩过大年”职工观影等活动。编辑邹润02/22
- 小村庄见证辽沈战役胜利全过程位于锦州市区西北21公里的翠岩镇,有一个普通的小山村——牤牛屯。牤牛屯群山环绕,翠柏葱郁。1948年10月5日,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进驻牤牛屯,并在此坐镇29天,指挥了辽沈战役的主体部分。1948年,东北境内国民党军队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块孤立的地区内,只有北宁线作为同关内联系的通道。歼灭在东北的敌军,就能获得解放战争的战略总后方。1948年9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及毛泽东同志电令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辽沈战役,并提出辽沈战役作战方针。据牤牛屯群众回忆,1948年10月5日傍晚,天还下着小雨,由朝阳方向来了一队着装整齐的队伍,到村子后就住进了参谋部事先选好的房子。“进驻牤牛屯当时是极其隐蔽的,别说老百姓不知道,就连我们自己人都不知道谁在那里住,国民党军就更不知道了。我军当时的一些人回忆说,等到锦州解放了,才知道指挥机关距离锦州20公里处,具体在哪也不知道。”辽沈战役纪念馆馆长刘晓光说。战局发展很快。1948年10月14日11时,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在牤牛屯发出总攻的命令。经过一番激战,除城东第八纵队外,各主攻部队全线突破。在29天的时间里,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先后指挥了塔山阻击战、锦州攻坚战、彰武新立屯阻击战、黑山阻击战、解放长春、辽西围歼战、解放沈阳和营口的八场战役,胜利结束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牤牛屯这个小村庄见证了辽沈战役胜利的全过程,目睹了新中国的曙光在锦州冉冉升起!”刘晓光说。目前,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保存完好,旧址所在地原为牤牛屯村一户地主家大院,是由门房、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如今,正房的屋子里陈列着当年的军事地图、电话机、公文包和手枪等用品;东西两侧的厢房分别有一个专题展览,一个是“小村庄与大决战”主题展,一个利用多媒体成像技术再现当年东野首长指挥作战的情景。硝烟散去,如今的牤牛屯村不仅是锦州有名的红色旅游景点,还是远近闻名的蔬菜水果种植基地。翠岩镇党委书记王健说:“今年,我们将以建党百年为契机,用多种形式打造牤牛屯村红色旅游景点,以红色旅游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编辑邹润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