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岫岩县:本地年轻人回流 外地年轻人聚集
    “现在这里的扶持政策这么好,收入也不错,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岫岩人,当然更愿意回来工作······”高中毕业后就去大连工作的小邵,被家乡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变化所吸引,2020年夏天回到岫岩,目前在岫岩玉文化产业园做一名玉雕师。说这番话时,他眼里充满了对家乡美好明天的期望。期望来源于能够施展作为的平台。目前,岫岩玉文化产业园内拥有玉器加工企业与个人1500余家,新上玉雕设备1500多台(套),年产珠宝玉器8000余万件,已成为电商线上商品一手货源地。前端是与时代接轨的网络电商,后端是岫岩丰富的玉石资源及大量的专业玉雕师人才储备。栽得梧桐树,引得凤筑巢。“辉哥”是产业园中的头部主播,粉丝300多万。辉哥本是大连人,受岫玉吸引,把直播工作室搬到岫岩来,其直播间一晚的成交额可在百万元以上。一个这样的直播工作室可以带来多项利好:直播助理都是岫岩本地人,货源也在岫岩。玉文化产业园有一栋商品房,目前全部售罄,购买者基本都是在这里创业的电商主播,多数都是外地的年轻人。就业、房地产、餐饮、快递等都被带动了起来。
    04/16
  • 辽宁凌海市温滴楼镇:一路鲜花一路景
    正是一年春光好,植树造林正当时。目前,在凌海市红色乡村旅游生态闭环线上,凌海市温滴楼镇正组织人员栽植、补植树木,全力打造“一路鲜花一路景”的宜居小镇。早在三月份,温滴楼镇党委政府就成立春季植树造林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实地考察,规划制定方案,确定在红色乡村旅游生态闭环线两侧补植柳树,提升沿路绿荫景观品质。在新修的道路两侧增植京桃树,打造“一路鲜花一路景”。为了提高树木成活率,今年温滴楼镇均采用客土植树法,目前已经补植柳树、京桃树1000多株,挖掘客土树坑3000多个。预计在凌海市红色乡村旅游生态闭环线沿线植树7000多株。
    04/16
  • 辽宁彰武县:精准扶贫送化肥 助力春耕促生产
    4月7日,辽宁省供销社选派干部组织开展了“精准扶贫送化肥,助力春耕促生产”帮扶活动,为彰武县东六家子镇双坨子村送去化肥100袋,共计5吨,总价值15000元,解决了贫困群众春耕生产农资短缺的问题。全村30户村民有序地领取到免费有机化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纷纷表示,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在当前春耕的繁忙时节,省供销社将化肥送到家门口,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果,增强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04/15
  • 辽宁铁岭庄家窑村:沙壤土里种出“甜蜜果”
    4月13日,在铁岭市昌图县三江口镇庄家窑村的冷棚香瓜基地内,村民正抢种冷棚香瓜,大家整地、移植、栽苗,忙得不亦乐乎。大棚里更是别有洞天:每栋大棚里有3个近1米高的小塑料拱棚,拱棚下是一垄垄翠绿的秧苗。“大棚套小棚,再加上铺设的地膜,等于有了三层保护。不仅保证了瓜苗不受冻害,还能比其他地区的冷棚香瓜提前上市十几天。”驻村“第一书记”贾中华笑着告诉记者,“可别小看这十几天,抢先上市价格高,能为咱增收不少。等这十几天过去,我们的香瓜已经卖完了。”鸡鸣三省(区)的庄家窑村,地处辽宁、吉林、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村里有着几十年的香瓜种植历史,但过去多为裸地种植,无统一管理,尽管村民懂技术,却始终未成气候。了解情况后,贾中华多次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开会研究,提出打造高标准果蔬冷棚产业基地的想法,得到一致认可。2019年,村里成立了昌图县庄稼富农业专业合作社,陆续建起81栋高标准冷棚。贾中华说,庄家窑村香瓜产业之所以迅速形成规模还有一大优势,那就是土壤好。三江口镇位于东辽河左岸,土地以沙壤土为主,白天升温快,昼夜温差大,种出的瓜甜、脆、口感好。此外,成立合作社,在品种选择、技术指导等方面实行了统一管理。头茬种香瓜,二茬种西红柿、芸豆,每亩大棚年纯收入超万元,大大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据村党支部副书记夏井全介绍,合作社的高标准冷棚建好后,每棚每年以3000元的价格租给村民,既解决了村民的资金难题,村集体每年也有了20多万元的稳定收入。村民王玉坤是产业基地的首批受益者之一。过去,他每年种裸地香瓜十余亩,年收入仅为3万多元。基地建成后,他承包了22栋大棚,年纯收入达20多万元。“香瓜上市时,沈阳、长春、四平等地的商贩主动上门,路边的收货车一辆接一辆,那场面可壮观了!”王玉坤激动地说。基地火带动了打工热。一到栽苗、收获的大忙时节,周边村屯来庄家窑村打工的村民每天都有几百人。“这两年,就连村里做盒饭、送盒饭的都火了起来,这个基地每年能解决本村及周边村屯务工近4000人次。现在,我们的大棚不够用,不少村民都想租大棚。”贾中华表示,下一步,庄家窑村计划再建200栋高标准冷棚,让更多村民受益产业项目,共同走上小康路。
    04/15
  • 辽宁辽阳县:抓服务 保春耕 促增产
    近日,辽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中心聘请辽宁省农科院的专家到辽阳县各水稻种植基地,全程指导水稻育苗工作,加快推动农民增产增收。春耕备耕时节,辽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中心的全体农技人员正奔波在农村基层一线,全力为辽阳县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04/14
  • 辽宁辽阳太子河区:开启智慧模式 培育优质稻苗
    四月桃花盛开时,又到水稻育苗季。4月9日,在辽阳市太子河区沙岭功能稻米小镇,一排排水稻育苗大棚田中林立,一堆堆配制好的营养土堆积如山,一条条自动化育秧生产线不停运转,一套套喷淋设备为育秧盘喷足了底水。这就是太子河区应用智慧模式棚生产技术和机械自动化培育水稻苗的全过程。太子河区采用科学配制营养土、科学晒种、浸种和种子包衣技术,完全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化和现代化育苗,为今年生产出优质功能稻米奠定了坚实基础。
    04/14
  • 辽宁北镇市:人勤春早备播忙
    清明已过,气温回升,进入一年中农业生产关键时节。自惊蛰时分起,辽西各地整地送粪、选种备肥等各项春耕备耕工作已经陆续有序开展。在北镇市闾阳镇红旗村金丰源合作社的千余亩水田上,合作社社员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将万余个培好土的育苗盘搬到育苗棚里。(作者单位:北镇市闾阳镇人民政府)闾阳镇红旗村农民春耕整地中。
    04/13
  • 辽宁铁岭县:春来好时光 农民育苗忙
    4月9日,在铁岭市铁岭县双井子镇高家店村,几栋育苗大棚里里外外的工人都忙着育苗。伴随着全自动水稻育苗机的运转声,缘聚家庭农场今年的水稻育苗工作正式开始。俗话说:“秧好半年稻,壮秧产量高。”当前正是水稻播育苗的最佳时期,在缘聚家庭农场负责人解志艳的带领下,参与育苗的工人们正忙着筛土、整理育苗秧盘,往机器的送料口里加土、加种子,育苗秧盘从水稻育苗机的一端放到传输带上后,机器自动在盘里铺土、播种、覆土,另一端,工人把装好的秧盘整齐地码放到推车上,送到大棚里摆好,把最后出苗的环节交给时间和温度。工人在大棚内摆放秧盘。解志艳经营缘聚家庭农场已经8年多时间,主要种植水稻,通过土地流转,现拥有水田350亩,平均每亩可产水稻1300多斤,年收入10多万元。解志艳一边整理秧盘,一边说:“今天是第一天育苗,我们一共准备填装15000个秧盘,现在雇佣了20多个周边村民帮忙干活,这些活大约3天能干完。这些秧盘在大棚里放好后,棚内有喷头给秧盘浇水,一周之后就能出苗,出苗后再过35天左右,就能下地插秧了。”工人搬运秧盘。“农民种地很辛苦,以前人工育苗可累了,现在都是机械化了,效率提高了好几倍。”看着眼前的全自动水稻育苗机,解志艳感慨地说,现在国家对农民各项补贴政策非常好,近年来,双井子镇的水稻也越来越有名,她注册了“缘聚水稻”品牌,销售得非常好。今年,她家的水稻优选了铁粳20,非常适合在铁岭地区种植,不仅米质好,而且抗稻瘟,产量高。工人往育苗机里撒种子。解志艳说:“今年天气好,我家育苗比往年早一周左右,就是想抢抓积温,提高苗龄期,育壮苗,这样不仅能使水稻早熟早上市增加收入,还能提高水稻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今年秋天有个好收成打好基础。”
    04/13
  • 开原老城曾是辽国附属国的政治中心 多位学者提出金国最初建都开原
    开原老城位于开原市东北。辽代时,这里被称为“咸州”,是辽国附属北女真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国内学者在研究大量史料后,认为咸州是金国开国的首都,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在此称帝,23年后,金国第三位皇帝金熙宗将都城迁到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复建后的开原老城南门迎恩门。北大学者质疑《金史》开原市,铁岭市下辖的县级市。从开原市内出发,一路向东北,十几分钟后,一座古朴、巍峨的古城门透过车窗映入眼帘,这就是开原老城南门——迎恩门。重修之后的迎恩门目前仍在使用。车辆与人流从门洞进进出出,证明着这座古城的存在。说是老城,但实际上,除了老城南门、城内于1991年复建的钟鼓楼和一座古塔外,已经没有历史建筑遗存了。漫步在城内的主干道上,20多家打着“古玩店”招牌的店铺分布在街路两侧。虽顶着“古玩店”之名,但其实售卖的大多是石槽、柜镜、铜铃铛等来自乡下的民间老物件。这些店铺多由低矮、破旧的平房住宅改建而成,有些店铺旁边就是断壁残垣、破败不堪的平房。对于这样一个略显疲态的老城,国内学者与本地研究者对其历史地位进行了深入研究。近日,部分学者向记者透露,开原老城很可能是金国建国初期的都城。在元代史学家脱脱等人著作的《金史》及其他史学著作中,明确记载金国创建于1115年,定都会宁,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但一些学者对这种表述提出了质疑,有人质疑金国的建国时间,也有人质疑定都的地点。“经过综合分析,我们认为,金国最初定都是在开原,也就是开原老城。在这里定都23年后,才迁都会宁的。”开原历史学会顾问、辽宁地方史学者刘兴晔说。已故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浦江专攻宋辽金史、中国北方民族史,他生前就质疑过金国的建立时间,也由此质疑《金史》记载的准确性。刘浦江曾经在著作中提出,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并不是为了建国,也不是为了推翻辽国的统治,而是为了摆脱契丹族的压迫达到“自立”目的,成为辽国的一个属国。实际上,完颜阿骨打起兵之后的几年内,都在与朝廷进行谈判,目的就在于寻求妥协。刘浦江认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元朝人根据《金太祖实录》编修的《金史》中关于金国建国时间是不准确的。刘浦江经过分析认为,完颜阿骨打于1114年起兵以后,可能在1117年或1118年建国,国号是“女真”,年号为“天辅”,1122年改国号为“金”。刘浦江这一推断基于宋朝政治家、高官吕颐浩呈报给宋高宗的一份奏章《上边事善后十策》。在这份奏章中,吕颐浩这样写道:“政和年间,内侍童贯奉使大辽,得赵良嗣于泸沟河,听其狂计,谴使由海道至女真国通好。”“政和”是宋徽宗使用的年号,从时间上算,是从1111年起至1118年结束。在这里,吕颐浩称完颜阿骨打初创的是“女真国”,而不是金国。不过,记者了解到,刘浦江关于金国建国时间的结论,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不过,学界普遍认为,元朝编修的史书缺陷较多,很多事件的准确性一直被质疑,甚至否定。多份证据证明,金国最初定都不在会宁府按照《金史》记载,金国定都会宁府,也就是现在的黑龙江阿城。有学者对这一记载直接提出反驳,认为金国都城在咸州,23年后,金国第三位皇帝金熙宗于1138年才迁都会宁。开原老城在辽代被称为咸州,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国内包括开原当地的一些研究者分析认为,《金史》关于定都地点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按照各种文献资料推断,金国都城最初是在咸州。《金史》中记载:“上京路,即海古之地······国初称为内地,天眷元年号上京。”通过这句话可以知道,现在的黑龙江阿城是被称为“内地”的,到了天眷元年,也就是1138年,才称上京会宁府。刘兴晔表示,如果《金史》这段话的表述是准确的,那么,金国自1115年建国到1138年迁都至会宁府,有23年时间。那么,这23年时间里,金国的都城在哪呢?《金史》中还记载,“会宁府,下。初为会宁州,太宗以建都,升为府。天眷元年,置上京留守司,以留守带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刘兴晔说,从这条记载上可以明确看出,位于阿城的上京会宁府是金国第二位皇帝金太宗开始兴建的,金熙宗1138年建成并启用。由此可以发出疑问,在1138年建成前,金国的都城在哪里呢?金史研究学者、中科院科学研究推广中心研究员王德恒也对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帝的地点会宁提出过质疑。王德恒告诉记者,《金史》中有很多细节可以证明完颜阿骨打不是在阿城称帝的。首先,与完颜阿骨打有关的很多重大活动,其皇后宣靖皇后都参与,但是在完颜阿骨打即帝位这件事上,却不见宣靖皇后的身影。通过《金史》可以推断,宣靖皇后当时很可能在会宁府,不仅如此,《金史》中既没有在此期间宣靖皇后去世的记载,也没有皇后出巡的记载。据此可以推测,完颜阿骨打登极不是在会宁府,而是在其他地方。这是王德恒质疑的依据之一。再有,多份资料已经证明,从时间上看,完颜阿骨打出师后,在还没有回师的时候就已经即帝位了,由此也可以推测,完颜阿骨打的登极地点不是会宁府。王德恒表示,虽然他认为完颜阿骨打起初建国定都的地点不是会宁,但还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实咸州是金国最初的国都。不过,作为开原当地的地方史研究者,朱祯然在通览多份有关金国的史料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完颜阿骨打登极地点是在开原老城。比如,据史料记载,完颜阿骨打起兵后于1114年十二月初攻下咸州,在准备了20多天后于第二年正月初一就登极了。按照时间来推理,咸州作为登极的都城是合理的。如果非要说完颜阿骨打在会宁府登极,一来,冷兵器时代交通不便,且会宁距离完颜阿骨打前线作战的地点遥远,时间上来不及;二来,当时会宁府附近的一些区域还被辽国军队掌握着,完颜阿骨打只为登极而穿越敌区,不远千里长途跋涉北上,从这一点上来讲并不符合常理。开原老城内复建的钟鼓楼。史料记载,开原老城内有“金宫”辽国有60个属国,其中有一个属国名叫北女真国,它的大王府就设在咸州,也就是今天的开原老城。北女真国作为辽国的属国,是中央政权为了安置、管理归附的北女真人而设立的行政区划。辽国之所以设立北女真国,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北女真人的管理,以女真人来管理女真人。刘兴晔认同完颜阿骨打将都城定于咸州这一说法。他表示,包括《金史》等史料记载,完颜阿骨打在起兵反辽前,曾打过一个官司,打官司的地点就在咸州。虽然当时完颜阿骨打所在的部族与北女真国并没有隶属关系,但通过在咸州打官司这件事,就可以推断当时的北女真国和咸州在辽国的重要地位,由此也可以推断咸州这个地方在女真人心中的权威性,这样说来,当完颜阿骨打决定称帝时,把国都选择在咸州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其实,在金代后的一些史料中,包括《辽东志》《全辽志》等资料中,也在只言片语里记载了咸州做过金国都城。明代的《辽东志》就表述了金初在开原建都的事:“开原三万卫,其地,号熟女真。后灭辽,遂建都,国号曰金······”这里的“开原三万卫”说的就是开原老城。既然推测咸州是金国的都城,那么,城内是否有宫殿等遗迹呢?刘兴晔说,虽然从考古角度没有对宫殿遗址进行过挖掘,但在一些史料中,的确记载开原老城内有金代皇宫“金宫”。《辽东志·地理》卷一第365页记载:“金宫,开原城内······其宫室有庆元、明德、兴圣、永祚等宫,皇极、敷德、薰风等殿,今废。”刘兴晔指出,史籍中较少记载皇帝诏书,但《金史》《续资治通鉴》这两本史籍却记载了9个与咸州有关的诏书。比如,在《续资治通鉴》卷九十三中记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诏令:“辽人屡败,谴使求成,惟饰虚辞,为缓师计,当议进讨。”“其令咸州路统军司治军旅,修器械,具数以闻。”这种情况更加表明,金成立初年,咸州在政治上具有的重要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咸州在金朝初年是其都城。1135年,金太宗完颜晟去世,金熙宗继位。金熙宗在太宗时期建设的会宁府的基础上,于1138年迁都。据载,1150年,咸州改为咸平,升咸州路为咸平府路,把辽西地区划入咸平府路。定都会宁府后,金国之后又将国都迁到燕京(今北京),之后再次迁到南京(今开封)、蔡州。虽然一些学者提出了开原老城是金国最初的都城的观点,但能否取得学界共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及更多的实物论证。
    04/12
  • 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沈阳办事处成立 让“鲁艺精神”在当代得到传承弘扬
    弘扬延安精神、继承鲁艺传统。4月9日,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2021年工作年会暨沈阳办事处成立大会在沈阳召开。“鲁艺在东北”精品文献展、新时代鲁艺交流会、新时代鲁艺联谊晚会也同时举办。成立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沈阳办事处旨在整合东北鲁艺资源,探讨“鲁艺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鲁艺在东北”精品文献展海报。“鲁艺在东北”精品文献展上的展品。东北鲁艺写下了光辉的艺术篇章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文艺人才的专业院校。当年,鲁艺师生践行党的文艺方针,创作出大批经典作品,一大批艺术家从鲁艺走向全国,把延安精神和鲁艺传统传遍全国各地,鲁艺师生成为全国各文艺单位的骨干力量。1945年,根据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为使延安鲁艺走向全国发挥更大作用,鲁艺师生走出延安,转战黑、吉、辽,沿途播撒革命文艺的火种,最后将鲁艺定址在沈阳。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等艺术院校、院团相继成立,一大批鲁艺人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扎根于人民群众,重视体验生活,反映人民诉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美术作品、文艺剧目,讴歌党、赞颂祖国、歌唱人民,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为祖国献石油》《红星照我去战斗》《我和我的祖国》《报春花》等,在东北的文艺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新时代鲁艺联谊晚会彩排现场。重温鲁艺前辈留下的宝贵财富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是延安鲁艺的校友们为继承校风校训、传承鲁艺传统而创立的。校友会创建于1987年。马可的女儿马海莹、吕骥的女儿吕英亮、安波的儿子刘嘉绥等校友会成员及鲁艺传承单位代表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让全社会认识鲁艺、了解鲁艺,崇敬鲁艺、学习鲁艺。在新时代鲁艺交流会上,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及鲁艺传承单位的代表认为,鲁艺传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艺成就的时代再现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需要,是人民大众美好生活的精神食粮,是全体鲁艺传承单位的历史使命。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的新时代鲁艺联谊晚会上,沈阳音乐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校友会及传承单位等,纷纷登台表演了童声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合唱《北风吹》、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二重唱《兄妹开荒》、重唱《红星照我去战斗》、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话剧《草原丰碑》片段、话剧《热土》独白等。鲁艺从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走来,培养了大量优秀艺术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都谱写了壮丽的艺术篇章,为党的文艺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鲁迅美术学院举办的“鲁艺在东北”精品文献展以历史文献展的形式,通过数百件(组)展品与场景复原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鲁艺在东北的发展历程。重温鲁艺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让社会认识鲁艺的历史地位。展览共展出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历史文献126件、手稿34件、实物展品158件、老照片367幅。现场采用投影、LED屏幕等声光交互媒介,播放鲁艺历史上经典的美术、剧目和曲目等作品,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
    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