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省博物馆“墨影镌英——辽宁省博物馆藏金石拓本展”展品欣赏
    由辽宁省博物馆主办的“墨影镌英——辽宁省博物馆藏金石拓本展”于2021年12月28日在辽宁省博物馆三层21号展厅正式对外展出。该展览是辽宁省博物馆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策划推出的原创展览,也是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的三场跨年展览之一。西周毛公鼎全形拓辽宁省博物馆藏战国石鼓文清初拓本册辽宁省博物馆藏秦吴大澂藏石权全形初拓本辽宁省博物馆藏隋开皇兰亭序宋拓本辽宁省博物馆藏唐颜真卿书东方朔画像赞宋拓本辽宁省博物馆藏宋汝帖宋拓本辽宁省博物馆藏清《六舟和尚剔灯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清黄易绘《扪碑读画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
    01/04
  • 2022阜新市新年交响音乐会举行
    12月29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文联主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群众艺术馆、市文联音乐家协会承办的2022阜新市新年交响音乐会以无观众现场直播的形式在阜新市工人文化宫举行,实时线上直播。本次交响音乐会阵容强大,主要参演者为阜新交响乐团成员,还有阜新市音乐界的优秀歌手。音乐会在《红旗颂》荡气回肠的优美旋律中拉开帷幕,整场音乐会用交响乐的表现方式,融合歌曲演唱等综合艺术,为广大市民奉献了交响乐《海霞组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第一交响乐》、外国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狩猎波尔卡》、京胡与乐队《夜深沉》、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等14支曲目。在交响乐《我的祖国》气势恢宏的旋律中,音乐会圆满结束。整场音乐会精彩纷呈,所有参演人员满怀激情,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热爱、赞美和祝福,用精湛的技艺为全市人民带来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向全市人民送上新年祝福。据了解,此次线上直播观众浏览数量达20万人次。
    01/04
  • 辽宁桓仁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日前,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2021年度“中国天然氧吧”评价结果,我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等56个地区获评2021年“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至此,我省“中国天然氧吧”增至两处,另一处为千山风景区。据介绍,中国气象局开展“中国天然氧吧”评价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生态旅游气候资源。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49个地区获评“中国天然氧吧”,覆盖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年来,“中国天然氧吧”评价工作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天然氧吧”评价每年开展一次,通过对申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旅游气候资源、生态保护、生态发展以及旅游设施配套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挖掘高质量生态旅游气候资源,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01/04
  • 辽宁大连甘井子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活力城区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6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84家,入选省瞪羚企业2家、省雏鹰企业13家;发明专利授权量159件,3家企业获省专利奖……年终盘点,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的创新家底愈加丰厚。豪森股份荣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汇达仪器、大特气体入列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连城数控成功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5G+工业互联网”助力数十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放眼看去,创新驱动发展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在甘井子区处处显现。奏响最强音,扬帆新征程。“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全国创新百强区的甘井子区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在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活力城区的路上加速前行。甘井子区双创基地。(来源:甘井子区委宣传部提供)发挥创新实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大连天晟通用机械有限公司主营合成橡胶后处理干燥工艺和设备研发、制造及销售与服务。以前客户设备出现问题,平均处理时长20小时左右;疑难问题甚至需要5天以上。随着市场不断拓展,不仅企业售后服务差旅多、成本高,而且由于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客户满意度也开始下滑。如今,企业这些痛点问题通过“5G+工业互联网”得到很好解决。他们采用基于华为云的设备售后服务管理系统以及AR协同服务解决方案,一线技师通过佩戴AR眼镜,将眼前画面即时共享给后台,厂商专家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了解作业现场问题,及时做出诊断,部分问题直接就可以指导现场技师解决,问题解决时间平均缩短15%至20%,处理效率提升30%左右,受到客户好评。实体经济是甘井子区特色和优势所在。落实省委、市委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专项行动计划,结合本区产业规划和发展实际,甘井子区聚焦创新赋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大力实施产业链创新再提升工程。中国一重大连核电石化公司承制完工的国内最大的SD专利环氧乙烷反应器。(周久珺摄)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出台《甘井子区“3+3+X”产业链工作方案》,进一步丰富甘井子“3+3+X”产业体系的内涵外延,先进制造业重点聚焦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现代服务业主要聚焦科技服务、商贸物流与文创旅游等领域,充分挖掘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纺织服装等X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打造国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和具有国际化水准的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多个产业集群。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甘井子区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动全区“老”“原”“新”创新发展。一重核电石化、中远海运重工等9个“老字号”项目以及美罗药业、圣力来监测技术2个“新字号”项目先后成为全省第一批工业投资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其中,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的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改装配套项目总投资2.32亿元(含技术研发),主要为公司的大型船舶修理改装、FPSO海工改装等产品提供生产配套和支持服务,计划2022年1月配套项目陆续投产,2022年预期产值2000万元。今年,甘井子区先后有大连天晟通用机械有限公司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第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示范名单;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获得2021年辽宁省“专精特新”称号;大连圣力来监测技术有限公司被认定为辽宁省第一批重点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华日机械模型、开元管道等7家企业入选辽宁省2021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推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甘井子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立项31个项目,兑现专项资金2643万元。分别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升级解决方案、数字化生产管理解决方案、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售后服务管理体系解决方案、AR协同解决方案、智能质检解决方案、区块链解决方案,多数企业已有显著成效。瑞驰集团通过“ERP+MES+IOT”信息化升级,实现产品交付周期缩短60%,人工效率提升30%,产品生产成本降低5%;林德公司通过“5G+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产品智能质检,质检管控能力提升50%,缺陷及质量问题降低50%,节省人力消耗70%。为推动区内产业升级,2020年6月,甘井子区政府与华为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成立华为(大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由区政府提供资金与场地,华为公司提供基于华为云生态的全系列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以及专业运营与技术服务团队,为甘井子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区政府委托业界知名咨询专家与华为公司专家联合成立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咨询专家团队,走访300余家企业,进行现场调研,识别出痛点突出、数字化转型诉求非常迫切的30余家企业,并量身为企业定制了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全区已实施两批次共计31家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生力军豪森公司生产的超重型20缸发动机柔性装配线。(来源:甘井子区委宣传部提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不断壮大创新主体,集结起一批核心能力突出、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增强地区发展后劲。甘井子区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大力实施创新能力再优化工程,实施创新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加大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大连安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集汽车零部件研发、商用卡车减震密封系统、底盘悬架系统及金属部件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凭借企业技术中心研发的系列产品,该公司成为国内主流商用卡车的主力供应商之一。今年,甘井子区包括该公司在内的3家企业被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大连润生康泰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新认定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组织召开创新主体培育政策宣讲等各类培训会,邀请省科技厅和沈大自创区研究院有关专家,对“培育新物种企业发展新经济”“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等政策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与讲解,对企业重点关注的“认定标准”和“支持政策”等问题逐一解答,受益企业400余家。大连中鼎化学有限公司在电子气体回收提纯循环利用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的核心技术与产品是气体纯化技术及装置系统,已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大规模集成电路、冶金、气体、分析、光伏太阳能、实验室等多个行业近千家单位,并出口国外。在甘井子区科工信局支持指导下,今年企业成功入选辽宁省瞪羚企业。2021年,甘井子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6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84家,入选省瞪羚企业2家、省雏鹰企业13家。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甘井子区组织进行了新一轮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和修订,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支出。今年6月与大连市科技局签订联合攻关协议,将甘井子区2021年度大连市“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列为市区两级“区域创新联合攻关计划项目”,大连豪森瑞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永磁扁线6层驱动电机制造技术研究”等4个项目获得立项,甘井子区政府按大连市级财政支持相应比例予以配套支持,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引导企业组建产学研联盟。甘井子区积极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以及领军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参与组建产学研联盟。大连市汽车动力总成柔性装配产学研联盟等6个联盟被认定为辽宁省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大连市节能减排废物资源化产学研联盟等5个联盟被认定为辽宁省提升类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不断壮大的各类市场主体,成为甘井子区创新“主力军”。今年全区新增发明专利159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40件,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辽宁有限公司的“跨境水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创新及标准化应用”等5个项目获得2021年度大连市科学技术奖。集聚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连润生康泰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来源:甘井子区委宣传部提供)今年7月6日,由大连市科技局主办,大连市甘井子区峰岚产学研结合研究院运营的大连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正式上线。平台致力于打造创新要素集聚、成果转化高效、服务体系完善的全国领先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符合国家产业需求方向、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落地,全方位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基于移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包括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库、企业技术需求库,大连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目前已收集全市十余所高校院所及工业企业近2000项科技成果,征集到全市500余项技术需求,并将持续对接全国的高校院所和国家科技成果库,努力搭建拥有数万项科技成果的全国性高质量服务平台。利用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化物所等高校院所毗邻的优势,甘井子区加大政校企互动力度,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合作,打造区域性产学研深度融合示范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甘井子区政府科技专家库。围绕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创业投资等领域共征集了化物所、大连理工、大连海事、大连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以及区内重点企业近200名专家学者入库,为全区发展战略规划、科技项目评审、政策制定、招商项目等提供专家支撑。建设甘井子区共享设备数据库。汇集全区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以及大连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可共享的试验设备,提高效率、互通信息,推进科技成果完成基础试验及中试应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2019年,为推动高校创新链、校友资源链与地方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大连理工大学与甘井子区政府合作建立大连理工大学校友创业园·甘井子区科创中心,已分期建成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科创中心一期及二期,内设企业孵化区、加速区、研发区和众创空间,为入驻企业提供法务、财务、知识产权、科技服务、人才及资源、资本等全方位综合性服务。目前中心已100%入驻,涵盖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的120余家大工校友科技型企业在此集聚,实现人才链、资源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成为甘井子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亿元楼”名片。目前甘井子区各类孵化平台得到良好发展。甘井子区科技创新中心获评省级孵化器;大连化物所科学镓众创空间、大连中美智创孵化器有限公司获评省级众创空间;创训孵化器获评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大连智高孵化管理有限公司获批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产学研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科创中心的中试基地项目建设完成,入驻企业8家;帮助对接大工教授团队,解决豪森设备、大橡塑3项技术需求。6月19日,甘井子区在上海成功举办“大连理工大学长三角地区校友创新创业交流会暨大连市甘井子区招商推介会”,向长三角递出“甘井子名片”,提升了对上海企业来大连来甘井子投资的吸引力。随着政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甘井子区“科创中心+双创基地”的创新版图正在塑成,赋能企业的辐射效应逐步显现,成为激活区域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284家科技型企业纷至沓来,助力区域创新高地加速崛起。厚植创新沃土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企业转型升级和开发新产品都离不开实验设备和检测仪器,但对于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来说,独立建设实验室力不从心。近日,甘井子区在大连市首家建设了共享设备云平台,该平台充分整合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实验设备和检测仪器资源,首批梳理出16家单位114台(套)设备,形成检测设备仪器目录,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提供检验测试、仪器共享、研发合作等创新服务。共享云平台不仅使科创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增加了经济收益,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研发成本,推动科创资源向全大连开放,增强了甘井子区的创新吸引力。良好的创新生态是推进创新的土壤,甘井子区聚焦创新服务体系,围绕“3+3+X”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甘创聚”品牌再升级工程,不遗余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强化科技人才集聚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落实“智汇甘来”重大人才集聚计划,出台政策加大对科技研发人才和省外及海外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2019年以来,全区认定高层次人才共计409人,其中尖端人才1人,领军人才19人,高端人才117人,青年才俊272人。为中小企业提供科研技术支撑,推动产业链内企业抱团取暖、提档升级。9月8日,全区泵阀企业技术交流座谈会效果显著,目前正在积极组建“甘创聚”泵阀产业联盟,摸底调查梳理企业需求,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活动,引入大连理工大学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帮助联盟内企业提高研发效率、拓宽市场渠道。针对企业融资难题,甘井子区持续推进金融服务“向上看”“往下沉”,主动伸手“牵红线”,精准对接“搭鹊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科工信局对辖区企业进行融资需求调查,全年汇总111家融资需求信息,交由工行、建行、交行、华夏、浦发等银行进行专场对接融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甘井子区五大国有银行共新增中小微信贷客户506家,为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7.9亿元。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全周期,提供不同发展阶段的特色金融产品,为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甘创聚”的产业链招商、建设研究院、组建产业联盟、搭建共享云平台、打造孵化平台、优化金融服务、完善政策体系、汇聚各类人才、创业添力赋能九项重点工作陆续展开,全方位营造了良好创新生态,为甘井子区产业升级、动能转换加码提速。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行进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甘井子区活力迸发,未来可期!
    01/04
  • 辽宁抚顺:项目为“核”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项目施工现场工人忙碌……数九寒冬,抚顺项目建设现场却一派火热景象,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沈白高铁抚顺段工程、辽宁新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高档化妆品新材料系列产品等项目施工如火如荼……项目是增量之源、振兴之本,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今年以来,抚顺市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全力推进项目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巩固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石化产业集群渐成规模。(摄影:门莹)创优环境塑造转型发展“新优势”12月28日,辽宁特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内,材料仓里满满的原料储备,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为即将开始的“一键启动”做着最后的备战。辽宁特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0万吨/年废旧铅酸电池再生利用项目总投资6.9亿元,达产后将形成年处置废旧铅酸电池30万吨以及年产精铅及铅合金20万吨的能力。据公司副总经理邓超介绍,目前,项目已经进入生产前的最后调试阶段,预处理车间进料、破碎、分选、脱硫系统均已完成带料调试。辽宁特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建设图景是抚顺市加快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抚顺市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全市成立了17个项目谋划专班,谋划“十四五”时期项目2172个,总投资5885亿元。全市产业发展项目热火朝天,基础设施配套如火如荼,民生工程建设紧锣密鼓,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群基本形成,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奏响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抚顺市紧盯新建、续建、储备等关键环节,跟踪进度、狠抓调度、持续协调,全年滚动推进建设项目453个,总投资774.6亿元。抚顺市坚持发挥“项目管家”作用,有效运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筹备建设了抚顺市项目综合管理平台,把储备项目、在建项目和中央资金项目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强化项目建设的过程管控,及时梳理影响项目建设的问题清单,横向打通招商、审批、规划土地部门,纵向打通市、县区、园区、企业,实现了“全口径、全周期、全要素”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强化企业服务,相关部门定期深入企业,协调解决开复工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做好外籍人员来抚顺投资的各项服务工作;建立市、县区联动机制,制定开复工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问题解决标准清单,强化清单管理,分类分层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实现项目建设过程管控有效、建设成效明显的推进调度机制创造条件。眼下,项目建设的战鼓响彻抚顺大地。新钢转炉升级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非木纤维清洁高效利用工程、日产36万立方米氢气、年产5.5万吨特种蜡等项目相继开工……按照“十四五”规划描绘的美好蓝图,抚顺市聚焦“五个抚顺”奋斗目标,持续强化项目支撑。抚顺市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在积极打造国家级高附加值新型原材料重要基地进程中,新兴产业成为项目建设主体,辽宁美亚迁建、辽宁新宇染发剂中间体及抗氧化剂水处理药剂、特力环保旧铅酸蓄电池及铅废物回收再生利用等,每个项目都含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坚持数字赋能,策划包装5G网络及附属设施建设、抚顺智慧科技产业园等项目34个,目前累计建成并开通运行5G基站1780座,高新区智慧园区、特殊钢工业互联网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推动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谋划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7.7亿元。投资5亿元的田润华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8家。积极谋划环保、城建、民生等政府类投资项目1150个,总投资1532亿元。辽宁东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摄影:门莹)顺城区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单位为办事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摄影:门莹)聚“链”招商催生产业发展“加速度”2021年,抚顺市聚焦“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坚持以商招商、精准招商,绘制重点产业招商图谱,围绕先进结构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实施重点产业链招商,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优势,抚顺主动出击,全力以赴打好产业招商攻坚战,1月至11月,抚顺市领导带队“走出去”“请进来”招商49次,对接企业193家,洽谈项目89个。各县区(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共计174次,对接企业271家,洽谈项目262个。立足“六大产业”,抚顺市“走出去”举办了“抚顺市中药材产业推介会暨抚顺市政府与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以及装备制造、冶金新材料等产业项目推介会,与60多位企业家交流洽谈。“请进来”邀请全国工商联科技装备业、五金机电、新能源等8家直属商会共87位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家和嘉宾来抚顺进行实地考察洽谈,并召开“科技企业助推抚顺发展项目交流会”;积极推进与中国特钢行业高速钢专业组专家的合作,举办“抚顺市人民政府—中国特钢行业高速钢专业组产业合作招商会”,96家行业企业参加洽谈。市商务局协助县区先后对接了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北京嘉寓集团、修正药业、瑞士西卡公司、广东省中药研究所、中国建材研究院等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对重点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对接洽谈,寻求技术支持。先后组织参加了省政府举办的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周,辽洽会等重点招商活动,江苏宝盛龙城药业投资超6亿元的1700吨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浦拉司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年产2000吨鲁马卡托药物等15个项目实现签约或达成意向投资协议。与法国迪卡侬集团、芬兰科尼集团、美国福迪威集团等建立密切联系,并成功邀请3家跨国企业来抚顺考察。围绕新型清洁能源、高端精细化工、冶金高端新材料、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和领域,抚顺市制定了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图谱。抚顺高新区充分发挥东科精细化工、齐隆化工、哥俩好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不断延链、强链、补链,持续推进园区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产业蓬勃发展。围绕重点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望花区赴上海、成都、深圳等地开展招商对接13次,邀请30余家知名企业团体来抚顺实地考察,顺利承办中国特钢行业高速钢产业合作推介会。形成重点招商洽谈项目41个,昆仑分输站等5个项目正式签约落地。东洲区积极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美亚制药、锦盛药业等一批精品项目签约落地,佳化化学、双旗化工等一批优质项目投产达效。据统计,1月至11月,全市域外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57个,其中签约工业产业项目42个,占总签约项目数的73.7%;总投资额154.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0%,工业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
    01/04
  • 你的力量,就是振兴的力量——致敬2021,写给2022
    (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时间过得真快啊”的感慨声中,我们已经站在了2022年的大门口,历史即将落笔新的一页。四季的轮回亘古不变,行人的足迹深浅不同,发展的脚步一直向前。回望刚刚走过的364天,辽宁不容易、不轻松,新征程上,挑战不断、困难不少、压力不减。但我们更不平凡、不简单,4259万辽宁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航向奋楫笃行,以各自的“拼”汇入时代的“潮”,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阔画卷中,尽情书写奔向全面振兴的生动画面。(二)2021年的辽宁,应当铭记,值得致敬!这一年,我们高举思想的旗。我们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信心之源、动力之源、方法之源,牢记嘱托、沉潜深悟。我们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将其贯穿于、体现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以此为“根目录”,各地区、各领域、各战线逐级分解、层层细化。思想的“种子”,已深植辽沈大地,正化为万千气象。这一年,我们扬起改革的帆。面对振兴发展制约与瓶颈,我们下定决心,蹚深水区、啃硬骨头、清拦路石。营商环境,是其中的“牛鼻子”。聚焦“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全省上下“经纬”两线加速掘进,用改革的“根深”换来经济的“叶茂”。市场正在给予积极回应: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的密集签约,前三季度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8.3%等亮眼数据,都成为外界对辽宁预期持续改善的生动注脚。这一年,我们点亮创新的灯。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创新,是“第一动力”。为让“最大变量”变“最大增量”,2021年,我省破冰之举频频。制定出台党的十九大之后省级层面首部科技创新条例,发布100项“揭榜挂帅”科研攻关项目、搭建200个实质性产学研联盟、锁定“人才、团队和项目”实施“带土移植”专项支持计划……制度优则生态好,生态好则活力足,目前,全省共培育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3183家,代表着辽宁的未来的它们,在14.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快速奔跑、尽情翱翔。这一年,我们齐挥击水的桨。2021年,疫情依然有反复,但是,我们已不再恐惧、不再慌乱,我们学会了“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找到了防控与发展的平衡点。我们看到,政府在竭尽全力地纾困、企业在千方百计地突围、个人在锲而不舍地奋斗,这些,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洪荒之力”,推动着振兴的列车。我们都是平凡的,我们又是不凡的。这就是为什么,大连疫情期间,“庄河男孩”那窗前的歌声会令我们泪湿双眼:没有神的光环,你我生而平凡。跳动心脏长出藤蔓,愿为险而战……这一年,辽宁在变,辽宁人在变。“变”的背后,经验在哪里、启示是什么?格局。一年的实践再次证明,我们唯有胸怀“国之大者”,与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同频共振、同步更新,善于观大局而布局、看大势而谋势,工作才会富有时代感、开辟新境界。信心。一年的实践再次证明,我们唯有做个“会笑的孩子”,有自信、有担当,不服输、不放弃,才能换来别人的尊重与青睐。勇气。一年的实践再次证明,我们唯有敢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顶住转型阵痛、摆脱路径依赖、注重发展品位,才能走出新路子、重塑新形象。实干。一年的实践再次证明,时间真的有成本、预期真的有价值,我们唯有只争朝夕、挥洒汗水,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才能赢得主动、抓住机遇。(三)辞旧迎新之际的你我,或许都要问上一句:2022,将怎样?可以肯定的是,新的一年,我们仍然会面临风险和挑战。但这并没有什么可怕,既然我们已经有了“规划图”“任务书”“时间表”,就别畏惧、别迷茫、别退缩、别动摇,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向上攀,就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全面振兴蓝图变成现实。锚定目标不动摇。“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强有力支撑”,这是辽宁的目标定位。我们相信,只要以此为“的”,无论形势多么复杂、挑战多么艰巨,都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假以时日,就一定会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辽宁。紧盯项目不放松。振兴的宏大场景,要由高质量项目群作支撑。这是我们的关键之举、当务之急。我们相信,只要把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这个政治使命、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有机结合起来,作为谋建项目的逻辑起点,不断提升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战略要求转化为具体项目具体行动的能力,提升利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发展壮大辽宁的强烈愿望和能力水平,辽宁就一定会积厚成势、行稳致远。直面问题不绕道。眼下在辽宁,尚未解决的老问题,从未遇到的新问题,解决起来如手抓蟹,拎起一个牵起一串,环环相扣、错综复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我们相信,只要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骨气、提高斗争本领,果断出手、精准拆弹,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辽宁就一定会卸下沉重的包袱、消除成长的烦恼。压实责任不悬空。“艄公不努力,耽误一船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站在发展第一线、矛盾最前沿,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穿透力。要坚持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工作,往深里做、往“地里”扎。我们相信,只要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把那些讲担当、重实干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就一定会形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生动局面。(四)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们的手机里将“塞满”来自亲朋、同事的祝福。然而,细想起来,人生又哪有永远的“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呢?所谓的“好运”,从不是风吹来的,它只是你耕耘之后收获的甘甜,若你足够努力,时间就会给出最好的答案。诗人说,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2022年,仍有一道道难关等着我们去闯,一场场硬仗等着我们去打。无论个人事业还是振兴大业,都容不得我们有半点的懈怠与停歇,因为:你的状态,就是辽宁的状态;你的力量,就是振兴的力量。欣逢盛世,定当不负盛世;面向未来,唯有开创未来!
    01/04
  • 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知·味——两汉魏晋时期辽宁地区的饮食文化”展览
    2021年12月22日,“知·味——两汉魏晋时期辽宁地区的饮食文化”展正式与广大观众见面。展览从考古学的视角,展现了两汉魏晋时期辽宁地区多元的饮食文化,以此帮助大家了解更有“味道”的辽宁文化。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饮食文化史的重要阶段,两汉魏晋时期是人们追求烹饪技术、饮食文化逐步走向多元的起点。此次展览从两汉魏晋时期辽宁地区饮食结构、饮食方式、饮食餐具的多样性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将辽宁地区的相关考古出土文物整理出来,通过这种独特的形式展现辽宁地区独特的饮食文化、地域文化。展览分为“寻遍珍馐”“炮制佳肴”“啖味美器”三个单元,共展出文物95件(组),同时辅以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的看板故事、有趣的知识讲解,全面系统地为观众解读两汉魏晋时期辽宁地区的饮食文化。观众可以通过展览了解丰富的饮食结构与食材、科学而多样的饮食方式、延续至今的用餐礼仪,而两汉魏晋时期的辽宁人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为世人展现了当时饮食文化面貌,也为人们了解“有滋有味”的辽宁增添了别样的“味道”。
    12/31
  • 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推出食品生产加工“5G+AR”智慧监管新模式
    “您好,我们是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现在要对您厂食品加工车间进行检查,请您佩戴好智能眼镜,我们将把此次检查清单发送至智能眼镜屏幕,请查收并配合我们的工作。”近日,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市场监管工作人员首次通过“5G+AR”智慧监管新模式完成对某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突击检查。食品生产加工“5G+AR”智慧监管新模式食品安全事关重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安全风险防控,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深耕“云系列”智慧监管创新,推出食品生产加工“5G+AR”智慧监管新模式。该模式通过“远距离、无接触”式远程检查,将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与强化行业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充分结合,较好地实现了“一检落双责”。同时借助AR智能辅助技术,实现了检查要点、法律法规等重要信息在指挥中心大屏幕与AR眼镜上同步调取、同步可视,从而提升了监管检查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时效性。该模式的应用实现了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实时监控、常态监管,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食品生产加工“5G+AR”智慧监管新模式该模式基于5G及增强现实技术(AR),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等前沿技术,依托新一代智能眼镜对企业生产场景进行立体化展示。在应用中,企业工作人员佩戴智能眼镜,按照身处指挥中心的监管人员发出的音频、图文信息等指令,对各作业点位进行逐一检查,对重点区域、重点生产环节进行立体化检查,同时按要求传输音频、视频资料,拍摄和传输文件资料,从而完成远距离、全时空、无接触的实时检查和监管。食品生产加工“5G+AR”智慧监管新模式“5G+AR”智慧监管新模式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尤其是进口冷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具有多重意义。一是可以消除监管盲区,通过实时、时时的精细化监管,监管人员可以清晰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现场,尤其是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规范作业情况;二是可以提高监管时效,有效解决监管服务存在的“工作量大、人员少、时间紧,行政成本、防护成本、交通成本高”等问题;三是可以节约企业迎检成本,较好地践行了“无事不扰”又“无时不在”的新型监管理念;四是充分发挥综合监管体制机制优势,实现市场监管各领域“前台共同检查、后台分别处置”。通过可视信息传输,实现对查出的隐患“边整改、边教育”,这些都为信息时代下的市场监管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下一步,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将在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生产、特种设备等监管领域积极探索和推广智慧监管,通过运用物体识别等先进技术为监管工作赋能,不断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智慧化、精细化监管和实时动态监管,结合区域特点,强化与海关、口岸管理等职能单位的联动,切实提升监管效能,不断推进基层综合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31
  • 辽宁大连:“一线”连通南北 打造“黄金廊带”
    目前,大连市地铁实现8区轨道交通全覆盖,运营里程从158公里提升至201公里,全国轨道运营里程排名提升至第16位。地铁13号线将形成一条引导城市向北发展的纵向通道,使沿线各区跨入城际铁路新时代,对构建大连市内至普兰店区一小时经济圈,方便市民出行,完善线网格局,带动沿线经济协同发展,扩大中心城市辐射范围都具有重要意义。大连地铁13号线开通运营。(王华摄)
    12/31
  • 辽宁鞍山:以科技创新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
    今年以来,辽宁鞍山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走创新路、吃技术饭,充分发挥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优势,从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等方面发力,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全面振兴的“最大增量”,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融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全面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鞍山森远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调试除雪车设备。(李经川摄)系统布局构建创新链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素有祖国钢都美誉的鞍山,在创新上有着厚实的家底,科技资源密集,产业基础雄厚,全市有超过7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能否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抢占先机、突围奋进,发挥科技创新第一推动力作用至关重要。为此,鞍山市紧紧围绕12条产业链和4个产业集群延链建群,从布局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强化创新主体培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全面发力,用科技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全面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鞍钢汽车用钢研发团队正在研究白车身。鞍山市通过布局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有效发挥公共科研仪器设施功能等,全力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市聚焦主导产业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各类创新要素资源赋能创新发展。截至目前,5家企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企业获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科技大学获批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时,不断完善鞍山科技服务网建设,新增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研发、试验提供便捷条件。截至目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拥有服务机构51家,大型仪器362台(套),总价值约3.76亿元。为强化创新主体培育,鞍山市成立了培育科技型企业工作专班,积极推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全市通过组织高技术企业和新型创新主体申报培训,实地调研、指导、筛选,全年新增“雏鹰”“瞪羚”企业45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预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同时,组织6家企业申报2021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鞍山市创新院校合作模式,成功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战略协议,持续推进与辽宁科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成果对接工作,抓住“撮合对接”这一关键点,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在此基础上,举办科技成果发布10期,发布中科院等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成果160个,重点推进了钢铁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化工等领域110项科技成果在鞍山成功转化落地,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13.3亿元。鞍山市还从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打造最优创新环境等方面发力,积极打造良好创新生态。其中,定期征集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市科技局分别与锦州银行、盛京银行鞍山分行签订了“锦科贷”和“盛银科技贷”合作协议,完成企业科技贷款4420万元。同时,加大企业科技政策扶持力度,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年兑现科技创新项目后补助资金3623万元。培育“盟主”促进协同创新12月27日,位于鞍山市千山区的辽宁海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与室外寒冷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火热的生产场景,只见生产车间内的24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全力赶工订单,一桶桶润滑油成品源源不断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通过‘联盟’的组建,我们身为盟主单位不断深化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交流,今年先后向市场推出的聚脲基低噪音润滑脂、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专用润滑剂、合成型复合磺酸钙基润滑脂等新产品,均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谈起喜人的发展态势,辽宁海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慧将其归功于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组建所带来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鞍山衡业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型“全地形消防灭火机器人”拥有多项专利。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的重要载体。推动联盟建设和发展,是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效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此,鞍山市成立了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工作专班,建立统筹推进工作机制,高度调动推动相关工作,推进产学研三方共同奔向市场、奔向需求,让技术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现实生产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征集实质性产学研联盟65个,涉及钢铁、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其中,鞍山市鞍钢股份节能低碳技术产学研联盟以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为盟主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中钢鞍山热能研究院为联盟成员单位。联盟以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节能低碳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联盟实验基地为依托,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突破制约我省乃至全国钢铁行业节能低碳领域创新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同时,加速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积极推进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目前高效换热装置正在进行成果转化。辽宁精华新材滑石新材料与菱镁化工产品产学研联盟,联盟盟主单位辽宁精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各盟员单位建立关于滑石新材料与菱镁化工产品技术领域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保障研发与应用紧密衔接,实现菱镁滑石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推动鞍山当地菱镁滑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辽宁宏源环能高端节能环保装备产学研联盟,围绕节能环保领域,由鞍山宏源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科技大学、中秸电(辽宁)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成。联盟根据合作三方各自的长处和特点,目前重点研制智能型移动电气房、无焦油生物质气化综合利用系统两款节能环保系列产品。在全力推动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建设和发展的同时,鞍山市还积极实施重点项目“揭榜挂帅”,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其中,辽宁菱镁产业产学研联盟的“菱镁固废化工材料高值利用技术”等5个项目入选首批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榜单,辽宁希思腾科智慧物联产学研联盟的“无人智慧酒店感知交互物联网平台的研发及应用”等5个项目揭榜成功,列入鞍山2022年度攻关计划项目。招才引智形成“创新雁阵”鞍钢集团生产的彩涂板。近日,位于鞍山经济开发区的鞍山衡业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召开年度总结及明年战略研讨会,董事长谢奕波以《以科技谋发展靠创新争效益》为题的发言引来阵阵掌声。作为辽宁衡业集团子公司,鞍山衡业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是东北地区唯一同时具有环卫车和消防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前些年,由于企业产品技术陈旧、功能单一,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公司效益直线下滑乃至亏损。危难时刻,衡业集团从省外请来了行业专家谢奕波担任公司董事长,在鞍山市区两级组建的人才服务工作专班的支持下,他心无旁骛推动企业创新扭转市场困局。有了“领头雁”,“创新雁阵”展翅翱翔。目前,谢奕波领导的技术团队已由最初的4人扩充至20人,其中辽宁籍人才17人,从北京、苏州等地柔性引进人才3人。经过技术攻关,他们研发出“全地形消防灭火机器人”“举升抢险主战消防车”等多款拳头产品,累计获得自主知识产权69项、发明专利6项,一举扭转市场颓势。企业2021年预计销售收入可达2.5亿元,实现利润3000万元。衡业专用汽车的涅槃重生,正是鞍山市以人才引领创新发展,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产生成效的缩影。鞍山市从优化升级人才政策体系、全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全力构筑良好人才发展生态等方面积极发力,全面引才育才留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鞍山市科学评估人才政策执行情况,针对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和城市人才发展需求,对鞍山“人才新政36条”执行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出台相关规定,对现行人才政策中需要修订完善的6方面细则条款进行与时俱进“打补丁”。同时,围绕“集聚壮大人才规模、激励人才发挥作用、建设一流人才发展生态”三个方面,提出新的25项具体支持举措,并配套制定升级版政策若干实施细则,丰富人才引、育、用、留全过程,各领域保障措施。为全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鞍山市不断强化人才教育培训、开展人才交流合作、推进人才晋位提升。其中,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专业技术人才5万余人次,新增专业技术人才4650人,并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52万人次,发放各类培训补贴4440.5万元。同时,与北京大学合作举办“鞍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北大研修班”,55名优秀企业人才参加学习培训。鞍山市还不断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出台了《鞍山市“带土移植”项目办法》,征集市级“带土移植”人才项目24个,申报省级“带土移植”项目12个。同时,积极开展“以企引才”“以家引才”“以才引才”“以站引才”等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比增长8%。此外,积极推广柔性引才薪酬奖励等举措,柔性引进80余名城市发展“合伙人”。科学谋划加快迈向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走创新路、吃技术饭,下一步,鞍山市将从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快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等重点上发力,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力争到2022年底,实现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15%,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4个,技术合同登记额完成15.3亿元的计划目标。鞍山市将积极发挥政府支持引导作用,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大市场、双创基地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在融资担保、人才引进、项目合作、代办服务、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支持保障。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落实创新创业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健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给予科技型企业更多“阳光雨露”,让其孵化得出、发展得好。在加快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上,鞍山市将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和4个重点产业集群,加快谋划推进鞍山钢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努力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加大与鞍山共建的特别重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力度,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培育形成未来创新发展的先发优势。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鞍山市将发挥在钢铁、菱镁、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领域的产业底蕴和科技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承担关键技术攻关任务、开发重大创新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为全省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鞍山智慧。在引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上,鞍山市将加强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壮大市场主体科技企业占比,继续发挥培育科技型企业工作专班作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形成数量庞大、极富生机的科技型企业集群,打造以科技人才为引领、科技园区为载体、科技金融为支撑的产业生态。在加快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上,鞍山市将坚持以企业为“盟主”,撮合企业与研发机构、投资方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要素捆绑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更多“揭榜挂帅”项目。同时,组建更多优势产业创新联盟,鼓励发展一批中试基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效率,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实现融通创新、合作共赢。鞍山市还将充分发挥头部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以商招商、以产业链招商,下大力气引育上下游配套企业。同时,围绕头部企业规划建设高品质产业聚集区,支持头部企业布局建设功能性研发平台和产业生态平台,形成以头部企业为主体,链条企业众星拱月的产业集群生态圈。让“第一动力”更加澎湃,鞍山市以科技创新全面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加快向创新型城市迈进。
    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