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盘山县:按百年党旗红奏响“希望的田野”新华章
    100年光阴荏苒,100年波澜壮阔。从昔日的南大荒,到如今的米粮仓;从昔日的芦苇荡,到如今的秀美家乡;从昔日的温饱生活,到如今的全面小康。建党百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体盘山人民用勤劳和汗水、智慧和勇气、改革和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广袤的盘山大地上抒写出农业的华彩篇章。盘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小满时节插秧忙,待到秋收稻花香。这些天,在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凯的指挥调度下,合作社的百余台水稻插秧机全员上阵,高效地为社员及周边群众的1.2万亩稻田提供插秧服务。盘山县富硒水稻种植合作社的水稻插秧机下田插秧作业。全市第一家开展土地流转;第一家推广大规模工厂化育苗;第一家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第一家实施土地入股,社员二次分红;第一家跻身国家级合作社······多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及上级农业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凯地农机合作社在家乡这片沃土上不断耕耘,将一个又一个“第一”揽入怀中,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带领越来越多的农民富裕起来。盘山县太平街道新村村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农业是实现“中国梦”最牢固的基石,也是奠基于盘山百年发展历程下最深沉的力量。1948年,党的基层组织在盘山大地诞生伊始,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70多年间,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盘山农业一路走来,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飞速跨越。无人机施肥技术在盘山县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三农”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新篇章。截至目前,全县形成了粮食、水产、棚菜等多项主导产业,建成了优质水稻、河蟹、棚菜、家禽等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拥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21个。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69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800家。全县“稻蟹共生”生态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水稻“三品”认证超过80%。农机北斗定位、无人机喷洒农药、工厂化育苗、机械化收割、5G技术等新科技、新设备已经广泛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盘山农民已经从昔日脸朝黄土背朝天,人拉牛耕劳作,逐步走向指挥机器高效种田的新生活;盘山农业已经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盘山县发挥农事龙头企业作用对农产品进行就地深加工。党的十九大以来,盘锦盘山县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业产化集聚区为主攻方向,不断激发“盘”字号优质农产品的高附加值和深度价值,加速发展现代农业。时下,总投资35亿元的长寿乐食品工业园项目成功落户盘锦高升经济区,通过创新“粮食→食品→日化品→保健品”的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模式,加速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盘锦高升经济区已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盘山县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壮大。100年沧桑,100载奋斗,盘山农业在一日三餐、四季流转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悄然奏响“希望的田野”上的最美音符。征程如画、岁月如歌,跃马“十四五”新征程,盘山县定当砥砺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长征路上,进一步谱写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时代盘山农业华彩新乐章。(作者单位:盘山县融媒体中心)
    06/03
  • 辽宁开原市:现代化育苗基地种出“致富苗”
    铁岭开原市学军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从2012年成立后,全力发展水稻育苗,打造水稻育苗基地,目前已拥有108个育苗大棚,每年为1万亩水稻田进行育苗,水稻秧苗的质量也成为周边县(市)区的口碑品牌。每年为1万亩水稻田订单育苗5月28日,记者在开原市八宝镇马圈子村学军合作社的水稻育苗基地看到,10余名工人正在将育好的水稻秧苗打包装车,准备运往昌图县老城镇。“这些秧苗都是昌图老城的种粮大户提前订购的,暂存在合作社。现在,他们觉得到了插秧的时候,才让我们运送过去。”开原市学军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学军说。工人将育好的水稻秧苗打包装车。王学军介绍,现在育苗基地基本实现订单生产。每年3月左右,各地种粮大户在合作社选好水稻品种,签订育苗协议。4月1日,合作社正式开始育苗。5月上旬,待各地达到水稻插秧条件,合作社就将育好的水稻秧苗运送到各地,为客户进行机械化插秧。“以前,老百姓靠天吃饭,不讲技术。现在,对水稻秧苗的质量要求很高。”王学军说,过去采用人工插秧时,农民插秧后还会对水稻进行人工补苗。现在人工昂贵,不再有补苗环节。这就要求机械插秧后,每一棵秧苗都要保证成活。为了保证秧苗质量,合作社技术人员在育苗过程中通过摸索,掌握了育苗所需的最佳温湿度,掌握了如何最有效地施用药物,确保抑制住细菌滋生等问题。工人将育好的水稻秧苗打包装车。“现在,我们合作社由于秧苗质量好,已经成为农民心中的口碑品牌。不仅周边一带,铁岭县、昌图县、清河区的很多乡镇都选择在我们这里订购水稻秧苗。”王学军说。从农资销售商跨入水稻育苗行业过去,王学军曾是一名农资销售商。后来,在开原市八宝镇政府领导的鼓励下,才开始进入水稻育苗行业,结果一干就是近10年时间。工人将育好的水稻秧苗打包装车。在创业过程中,王学军也尝到了很多酸甜苦辣。2012年,王学军刚牵头创建合作社时,合作社资金缺口巨大,王学军凭着个人关系,借来了90万元钱,为合作社采购农机具、育苗用秧盘,建设育苗大棚。合作社建起来后,又面临了村民不信任的问题。“当年,我们只育了400亩水稻秧苗,但农民在插秧时,认为机械插秧不如人工插秧整齐,进而担心水稻秧苗能不能行,收成能不能好。我就现场承诺秋天为他们测产,如果产量不行,帮他们承担损失。”王学军说。结果,秋天测产后产量颇高,这才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之后,合作社的育苗基地就开始了蓬勃发展。到2014年发展到育苗规模2400亩,到2015年发展到育苗规模4000亩,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育苗10000亩的规模。王学军告诉记者,通过几年的摸索,合作社不仅育苗技术越来越成熟,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过去,挑选水稻秧苗、运输水稻秧苗等都需要人工完成。现在,大部分环节都由机械作业完成,育苗车、带苗车等先进农机设备替代了大量人工。“最开始时,合作社为400亩地水稻插秧,仅人工费就需要8万元。现在,由于大部分使用机械作业,同样的400亩地,人工费降低到1.2万元。”王学军说。(作者单位:铁岭日报社)
    06/02
  • 辽宁康平县:鲜蘑合作社兴业富农家
    5月31日,记者来到沈阳市康平县东关街道孙白村张氏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鲜蘑大棚,看到村民们正忙着收获鲜蘑,准备发给各地客户。据了解,张氏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鲜蘑种植项目是当地产业富农的龙头项目。目前,合作社建有大棚20余栋,年产鲜蘑550吨,吸纳40余名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种植鲜蘑致富。合作社生产的鲜蘑主要销往沈阳、铁岭、四平等地,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作者单位:辽宁日报社)
    06/02
  • 辽宁盘山县:种植树莓“小浆果” 转动助农“增收盘”
    今年,盘锦盘山县羊圈子镇借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东风,大力发展树莓种植、仓储和深加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特色种植业,助农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羊圈子镇九龙村的红树莓种植基地正是“黄金水果”红树莓的生长旺季,走进羊圈子镇九龙村的树莓种植基地,放眼放去,一株株红树莓长势格外喜人,百余名村民正在除草梳苗,忙得不亦乐乎。村民冯艳说,村里没发展红树莓种植之前,她仅靠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如今在红树莓基地从事梳苗与采摘工作,在家门口圆了自己的就业增收梦。羊圈子镇九龙村的红树莓种植基地羊圈子镇的红树莓采摘红树莓作为羊圈子镇九龙村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不仅为当地村民及建档立卡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还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效益。羊圈子镇的红树莓种植基地羊圈子镇的红树莓红树莓,又名覆盆子,果色鲜红艳丽,口感酸甜,素有“红宝石”的赞誉,在食品、医药、化妆、保健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经多方考察与市场调研,了解到其耐旱耐寒的顽强生命力与极强的适应性,以及深加工可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实际,羊圈子镇立足自身实际,积极规划土地,通过引进农事龙头企业——辽宁景瑞实业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红树莓特色小众品种种植,稳步推进了生态富民产业的发展。如今,全镇1500亩红树莓现已全部进入丰产期,预计今年,当地的红树莓产值将达到2000万元,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超3万人次。羊圈子镇的红树莓种植基地接下来,羊圈子镇将进一步发挥辽宁景瑞实业有限公司农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持续加大树莓基地科学田管力度,不断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迈进,实现持续助农增收。(作者单位:盘山县融媒体中心)
    06/02
  • 辽宁庄河市:暮色小山村
    06/01
  • 辽宁长海县:小水口森林公园风光无限好
    06/01
  • 辽宁桓仁县:五月插秧忙
    进入5月下旬以来,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各乡镇农户抓住当前雨水充足、气温适宜等有利条件,人机齐上,纷纷开展水稻插秧工作。目前,全县水稻插秧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06/01
  • 东北空管局用最直观的“眼睛”打造高效空中之路
    当你仰望天空的时候,是否曾看到飞机划过的尾迹,当你坐在飞机上时,又是否曾想过每一架飞机在空中划过的路线其实和地面上的马路一样是固定好的,所以当许多飞机在同一条路线上“行驶”时,也会“堵车”,也会“减速”。为了加快同一条空中之路的运行效率,东北空管局空管中心塔台管制室在5月30日零时开始实施目视间隔和目视进近运行,即“双目”空地运行模式,将依靠管制员和机组间的密切配合联动,让飞行员通过最直观的“用眼睛看”,“所见即所得,安全更直观”,进一步缩短着陆航线、减少飞机空中“车距”,有效地解决空中“堵车”和“减速”问题,让更快、更安全抵达目的地成为更多旅客的最新体验。5月30日清晨,沈阳塔台的当值带班主任发出实施目视间隔和目视进近的申请,全体管制员都紧张期盼着,他们清楚地知道,在这个平静晴朗的早晨,桃仙机场上空将迎接历史性的一刻。当第一架实施目视进近的飞机平稳落地,意味着沈阳塔台向提升效率和保障安全的目标又迈出里程碑式的一大步。下一次当你坐在飞机里,在百米高空俯瞰桃仙机场时,或许你依然无法真实地感知到你乘坐的飞机所在的路线,但是请你一定要记着,有这样一群“空中交警”,为了让你平安顺利,早点到达,正时刻不停地守护着你正在划过的空中之路。小贴士:目视间隔是为航路、终端和塔台管制空域内飞行高度6000米(含)以下运行的航空器配备的一种飞行间隔。目视间隔可以通过管制员目视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驾驶员目视其他航空器的方式保持航空器间的安全飞行间隔;目视进近是航空器驾驶员执行仪表飞行规则计划时保持能见飞向着陆机场的一种进近方式。在机场及其周边空域开展目视间隔和进近运行有利于提高空域利用率和增加机场运行容量,提高运行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飞行安全。
    05/31
  • 五月底辽宁开复工项目可达七千二百个
    5月30日,辽宁省举行今年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活动采取全省各地同步视频连线互动方式举行,分享项目建设成果。本次集中开工新建项目1598个,总投资3698亿元。当日集中开工的项目中,沈阳265个、大连127个、鞍山203个、抚顺35个、本溪123个、丹东115个、锦州138个、营口102个、阜新122个、辽阳62个、铁岭73个、朝阳87个、盘锦59个、葫芦岛61个、沈抚示范区11个、省直15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些项目大多体量大、质量好,涵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城市更新、科技创新等领域。今年3月19日,辽宁省政府成功举行第一批1141个新建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随着本次第二批项目集中开工,5月底全省开复工项目可达7200个,预计上半年超过8300个,力争全年达到1万个。这些项目将为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打下坚实基础。锚定目标,汇聚力量。年初以来,抓项目、抓投资,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共鸣、共为。沈阳市聚焦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聚焦招大、招新、招链,精准发力,采取专人专班专案,促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大连市坚持在“谋”字上下功夫,在“引”字上求突破,在“落”字上见实效。预计上半年新开工项目406个,总投资1673亿元。阜新市、朝阳市、葫芦岛市紧紧抓住建设国家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辽宁省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的有利契机,积极对接重点项目资源,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抓项目就是抓经济,促项目就是促发展。辽宁省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入开展“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专项行动,紧抓项目实施“黄金季”,聚焦滚动推进三个“一万亿”项目,拓宽思路、强化举措,着力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05/31
  • 辽宁大连:草地音乐节“乐”动情“槐”
    在大连赏槐会主会场劳动公园,可以看槐花绽放,闻扑鼻花香,还可以听美妙音乐。5月23日至27日,由大连市文旅局主办、大连丰元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草地音乐节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多重美好的感官体验。草地音乐节倾情上演。(来源:由受访单位提供)槐树下、草地上、凉亭里,草地音乐节倾情上演,9个大连本土乐队通过民谣、说唱、摇滚、爵士、管弦乐演奏等多种形式,演绎滨城浪漫情“槐”。沉浸式演出风格是草地音乐节的特色,市民和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并与歌手热切互动。
    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