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辽宁省阜新市:“百花迎春”将登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2月10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群众艺术馆承办的市第十五届“百花迎春”社会艺术团体“百团”优秀群众文艺节目调演进行了首次彩排。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相关负责同志和我市群众文化领域专家到场观看彩排并提出宝贵意见。“百花迎春”节目彩排现场。一年一度的“百花迎春”晚会是全市人民关注的文化盛会,也是阜新市最具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繁荣我市群众文艺创作,选拔优秀节目代表我市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群众文化赛事活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2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络直录播入选名单》,我市第十五届“百花迎春”社会艺术团体“百团”优秀群众文艺节目调演成功入选,成为辽宁省唯一入选项目。记者了解到,为了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向全国观众呈现一台高质量演出,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高度重视,紧密安排,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节目选拔,组织演员立即投入排练,全体演职人员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夜以继日的排练,确保演出如期进行。这场演出分为“满庭芬芳”“厚道阜新”“天下一家”“锦绣中华”4个篇章,精心编排了歌曲、舞蹈、京剧、器乐、模特表演等14个节目,体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参演人员主要由我市29支社会艺术团体组成,阵容十分强大。据悉,演出将于2月21日(农历二月二)晚7点在市工人文化宫与观众见面,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辽宁文化云平台同步播出。届时,这场文化盛会将再次谱写阜新文化百花盛开的华彩乐章。02/16
- 为新时代“辽沈战役”加油鼓劲 辽宁省系列文化活动拉帷春天已来,辽沈大地呈现一派勃勃生机。2月10日,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铁岭市委、铁岭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希望的田野——走进开原”综艺晚会在开原市大戏院隆重上演,这标志着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系列文化活动正式拉帷。登上今年央视春晚的辽芭舞蹈是“希望的田野——走进开原”综艺晚会重点节目之一。(受访者供图)芭蕾舞绘丰收幸福滚滚麦浪,寓意着丰收与幸福的金黄色投射在大屏幕上;舞姿翩翩,演绎着高雅艺术的十几名芭蕾舞蹈演员将优美的动作定格在舞台上。这个节目就是登上今年央视春晚舞台、由辽宁芭蕾舞团创排的芭蕾舞《我们的田野》。2月10日下午,这个经典优雅的芭蕾舞作为重点节目之一,再次在开原市大戏院的舞台上演。伴随着舒缓的音乐,灯光与芭蕾舞者完美融合,一幅寓意着成长与喜悦、丰收与幸福的美好画卷在舞台上全景式展现,深深吸引了台下观众的目光。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铁岭市委、铁岭市人民政府主办,开原市委、开原市人民政府承办,省属四大文艺院团联合演出的综艺晚会“希望的田野——走进开原”2月10日正式上演,这标志着省文化中心“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系列文化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清澈的辽河水与丰沃的黑土地在铁岭交汇,让这片土地沃野千里,为庄稼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正因如此,铁岭是远近闻名的“辽北粮仓”,2021年,铁岭市粮食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二位。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策划推出的综艺晚会“希望的田野”将首站选择在铁岭开原,既是在开春播种前为日夜劳作在这片黑土地上的广大农民鼓劲,也是给这座“辽北粮仓”今年的大丰收提前送去祝愿与寄语。综艺晚会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除了芭蕾舞《我们的田野》外,还有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所属的四大文艺院团精心创排的诗朗诵《沁园春·雪》、歌曲《千里辽河千里梦》、舞蹈《雪花飘飘》、杂技《筑梦》、器乐演奏《中国节》《龙的传人》等。据悉,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在晚会节目编排上力求创新,紧紧围绕“希望”与“田野”这两大主题精选节目,既契合时代特色,又彰显节目主题,同时兼具艺术性与欣赏性。文化助力全面振兴振奋人心的舞台效果、丰富多彩的演出内容、精彩绝伦的舞台表演,2月10日的综艺晚会“希望的田野——走进开原”受到了开原市观众的热烈欢迎与赞许。在这次演出中,曾登上今年央视春晚舞台的辽芭舞蹈演员迟琳纳又在芭蕾舞《我们的田野》中亮相。舞台上,迟琳纳用最优美的舞姿演绎着麦苗从破土萌芽到秋天丰收的全过程。她说,作为一名年轻的芭蕾舞演员,能在春季播种前,将充满着希望与祝愿的舞蹈奉献给观众,对她而言既觉得重任在肩,又觉得无比光荣。“太精彩了,演员们的演出代表了省属院团的高水平,是一次美的享受。”演出结束,一名观众在走出剧场时意犹未尽。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的田野——走进开原”这台晚会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系列文化活动的开篇,今后,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将用文化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全省大干三年、奋斗三年凝聚奋进力量,吹响前进号角。据悉,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将不断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文铸魂,以文聚力,为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营造氛围、加油鼓劲。据了解,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下一步将在全省其他地区开展不同形式内容的“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系列文化活动。02/16
- 为新时代“辽沈战役”加油鼓劲 辽宁省系列文化活动拉帷春天已来,辽沈大地呈现一派勃勃生机。2月10日,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铁岭市委、铁岭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希望的田野——走进开原”综艺晚会在开原市大戏院隆重上演,这标志着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系列文化活动正式拉帷。登上今年央视春晚的辽芭舞蹈是“希望的田野——走进开原”综艺晚会重点节目之一。(受访者供图)芭蕾舞绘丰收幸福滚滚麦浪,寓意着丰收与幸福的金黄色投射在大屏幕上;舞姿翩翩,演绎着高雅艺术的十几名芭蕾舞蹈演员将优美的动作定格在舞台上。这个节目就是登上今年央视春晚舞台、由辽宁芭蕾舞团创排的芭蕾舞《我们的田野》。2月10日下午,这个经典优雅的芭蕾舞作为重点节目之一,再次在开原市大戏院的舞台上演。伴随着舒缓的音乐,灯光与芭蕾舞者完美融合,一幅寓意着成长与喜悦、丰收与幸福的美好画卷在舞台上全景式展现,深深吸引了台下观众的目光。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铁岭市委、铁岭市人民政府主办,开原市委、开原市人民政府承办,省属四大文艺院团联合演出的综艺晚会“希望的田野——走进开原”2月10日正式上演,这标志着省文化中心“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系列文化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清澈的辽河水与丰沃的黑土地在铁岭交汇,让这片土地沃野千里,为庄稼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正因如此,铁岭是远近闻名的“辽北粮仓”,2021年,铁岭市粮食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二位。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策划推出的综艺晚会“希望的田野”将首站选择在铁岭开原,既是在开春播种前为日夜劳作在这片黑土地上的广大农民鼓劲,也是给这座“辽北粮仓”今年的大丰收提前送去祝愿与寄语。综艺晚会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除了芭蕾舞《我们的田野》外,还有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所属的四大文艺院团精心创排的诗朗诵《沁园春·雪》、歌曲《千里辽河千里梦》、舞蹈《雪花飘飘》、杂技《筑梦》、器乐演奏《中国节》《龙的传人》等。据悉,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在晚会节目编排上力求创新,紧紧围绕“希望”与“田野”这两大主题精选节目,既契合时代特色,又彰显节目主题,同时兼具艺术性与欣赏性。文化助力全面振兴振奋人心的舞台效果、丰富多彩的演出内容、精彩绝伦的舞台表演,2月10日的综艺晚会“希望的田野——走进开原”受到了开原市观众的热烈欢迎与赞许。在这次演出中,曾登上今年央视春晚舞台的辽芭舞蹈演员迟琳纳又在芭蕾舞《我们的田野》中亮相。舞台上,迟琳纳用最优美的舞姿演绎着麦苗从破土萌芽到秋天丰收的全过程。她说,作为一名年轻的芭蕾舞演员,能在春季播种前,将充满着希望与祝愿的舞蹈奉献给观众,对她而言既觉得重任在肩,又觉得无比光荣。“太精彩了,演员们的演出代表了省属院团的高水平,是一次美的享受。”演出结束,一名观众在走出剧场时意犹未尽。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的田野——走进开原”这台晚会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系列文化活动的开篇,今后,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将用文化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全省大干三年、奋斗三年凝聚奋进力量,吹响前进号角。据悉,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将不断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文铸魂,以文聚力,为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营造氛围、加油鼓劲。据了解,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下一步将在全省其他地区开展不同形式内容的“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系列文化活动。02/15
- 辽宁省朝阳市:全力冲刺首季开门红2月12日,记者在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看到,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正加紧生产订单产品,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据了解,朝阳浪马轮胎有限公司平均日产轮胎10034套,销往140余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供不应求。目前,企业正满负荷、高效率、低能耗加紧生产订单产品,预计今年产量达到380万套,销售收入达34.7亿元,实现利税1.8亿元。(辽宁日报)苏杭 文特约记者仇一军摄02/15
- 辽宁省阜新市:“百花迎春”将登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2月10日,由阜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群众艺术馆承办的市第十五届“百花迎春”社会艺术团体“百团”优秀群众文艺节目调演进行了首次彩排。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相关负责同志和我市群众文化领域专家到场观看彩排并提出宝贵意见。“百花迎春”节目彩排现场。一年一度的“百花迎春”晚会是全市人民关注的文化盛会,也是阜新市最具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繁荣我市群众文艺创作,选拔优秀节目代表我市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群众文化赛事活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2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络直录播入选名单》,我市第十五届“百花迎春”社会艺术团体“百团”优秀群众文艺节目调演成功入选,成为辽宁省唯一入选项目。记者了解到,为了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向全国观众呈现一台高质量演出,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高度重视,紧密安排,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节目选拔,组织演员立即投入排练,全体演职人员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夜以继日的排练,确保演出如期进行。这场演出分为“满庭芬芳”“厚道阜新”“天下一家”“锦绣中华”4个篇章,精心编排了歌曲、舞蹈、京剧、器乐、模特表演等14个节目,体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参演人员主要由我市29支社会艺术团体组成,阵容十分强大。据悉,演出将于2月21日(农历二月二)晚7点在市工人文化宫与观众见面,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辽宁文化云平台同步播出。届时,这场文化盛会将再次谱写阜新文化百花盛开的华彩乐章。02/14
- 辽宁抚顺高新区获批全国第三批“企业创新积分制”实施单位近日,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印发的《关于同意扬州高新区等74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实施方案的通知》中,2023年“企业创新积分制”高新区实施名单全国共133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01家,省级高新区32家,抚顺高新区获批为第三批入选的省级高新区。抚顺高新区全景。02/14
- 辽宁:“梨花初绽”青少年戏曲晚会在沈阳上演10岁的“崔护”、13岁的“花木兰”、13岁的“王婆”、15岁的“穆桂英”,小演员们字正腔圆、韵味十足。近日,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承办的“梨花初绽”辽宁省第二届青少年戏曲晚会暨戏曲动漫进校园成果展演活动在沈阳“文馨苑”剧场精彩上演。此次展演,通过11个优秀戏曲节目,生动展示了我省戏曲动漫进校园的成果,展现了戏曲艺术薪火相传的崭新气象。少儿版海城喇叭戏《王婆骂鸡》在展演上首次亮相。孙海涛摄舞台上,孩子们表演了《人面桃花》《卖水》《杨门女将》《珠帘寨》《花木兰》《扈家庄》《王婆骂鸡》等11个节目,有京剧、评剧、黄梅戏、豫剧、海城喇叭戏等剧种,涵盖花旦、武旦、文净、武生、武丑、老旦、青衣等多个戏曲行当。扎实的功底、优美的唱腔,他们表演的戏曲名段别有韵味,台下观众掌声不断。这些“小戏骨”来自一些学校的戏曲社团及“小梅花奖”获得者。11岁的尚恒羽是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获得者,他一边演唱评剧《人面桃花》选段,一边写书法,令人赞叹不已。成长于戏曲世家15岁的葛嘉琦,是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从小在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和父辈们悉心的培养下,她演唱的评剧名段《杨门女将》《满园春色》赢得阵阵掌声。周美杉、管仁川、郝梓如、罗悦溪等都是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获得者,他们也纷纷登场表演。“小戏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背后都付出了艰苦努力,展现了我省戏曲动漫进校园的成果。“今天表演的穆桂英腰上扎上大靠、头上戴上额子真是很辛苦,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传承好戏曲艺术,我将继续弘扬评剧艺术,让更多人感受评剧的魅力。”葛嘉琦说。值得一提的是,张芮涵和段禹汐表演的“少儿版”海城喇叭戏《王婆骂鸡》在晚会首次亮相。为传承和发展辽宁地方戏曲,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专门邀请海城喇叭戏非遗传承人授课。而京剧《秦琼观阵》则是京剧文武老生行当中见功夫的一出戏。表演这出戏的小演员管仁川,“唱念做打”更具专业水准,走在了全国青少年戏曲演员的前列。舞台上,除了传统戏曲节目外还加入了新编评剧联唱《文明出行》,观众欣赏了优美的戏曲唱腔,通过孩子们的表演也接受了文明出行教育。参加此次演出的还有沈阳市文艺二校、杏坛小学等学校的小演员。孩子们扎实的功底、优美的唱腔和饱满的热情,再现了戏曲名段的韵味,让观众沉浸在熟悉的旋律之中。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梁海燕说,自2015年以来,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在全省中小学组织开展了300余场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活动以动漫为载体,配合现场表演和知识讲解,向中小学生传播戏曲文化,惠及省内城乡中小学师生3万余名。活动既丰富了校园业余文化生活,又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让戏曲艺术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02/13
- 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纪实近年来,朝阳市龙城区坚持“科技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龙城兴”的工作理念,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强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龙城区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占规模以上企业58%,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累计实现43.1亿元,年均增长12.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0%。拥有各项专利总量782件,发明专利101件,成为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区。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摄影:张旭)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几年来,在龙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光达化工通过联合科研院所、吸纳优秀人才等方式,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体系,共获得授权专利22项,先后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辽宁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辽宁省专精特新产品’‘辽宁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此外,企业的冰河冷媒、新型锂盐及低温电解液产品成功列入辽宁省‘十四五’新材料发展规划目录。”日前,在采访中,朝阳光达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朝阳光达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辽宁省瞪羚企业称号,是龙城区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龙城区坚持“科技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龙城兴”的工作理念,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强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前,全区已拥有1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9家、雏鹰企业12家、瞪羚企业6家,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辽宁微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物科技为核心的涉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生产。公司与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公司组建了核心研发团队,建成了辽宁省企业技术中心、辽宁微科生物源农药专业技术省级创新平台、辽宁微科农业生物技术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旨在解决微生物农药领域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致力于新型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研发。公司被授予瞪羚企业、辽宁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公司坚持内引外联,合作共建,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各类创新资源纷至沓来,现拥有8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科研成果逐年攀升。据了解,在龙城区,目前有33所高校与22家企业建立了实质性产学研联盟,14家企业与21所高校保持常年合作关系,全区有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5个;获批省市“揭榜挂帅”项目21个、市级“带土移植”项目14个;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11个。全区现已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26项,累计拥有各项专利总量782项,发明专利101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列朝阳市第一,已成为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县区。数字赋能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久前,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生产作业-工艺动态优化”项目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这是针对冶炼经验化、生产效率低等痛点而实施的炼铁区域全流程高效协同一体化智能管控项目。该项目基于机器视觉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支撑,将“黑箱生产”透明化,结合智能模型应用,实现评估诊断、预警和决策优化,将经验操作向数据精益生产转变。近年来,龙城区作为“数字朝阳、智造强市”样板区,坚持把工业作为强区之基、兴区之要、富区之举,把工业数字化水平提升作为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工业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走在前”作为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为加强对数字化改造提升力度,龙城区通过走访企业、编制《数字龙城发展规划》、成立工作专班、开展观摩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加企业数字化改造的信心。同时,针对重点企业组织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开展上门对接服务,量身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实现能改尽改、应该尽改。围绕“数字辽宁、制造强省”专项资金和朝阳市支持工业数字化有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了解各类各级政策“干货”,提高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投资积极性。截至目前,龙城区为朝阳钢铁、浪马轮胎、微电子科技、博艾格、加华电子等13家企业14个项目争取“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到位资金3145万元,朝阳钢铁等25家工业企业实施了数字化改造,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使龙城区重点企业向智能制造迈出关键一步。龙城区坚持“数字园区+数字产业”的工作思路,依托58科创数字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的软硬件及人才优势,以智能硬件为基础、数字化平台为载体、数字化运营为主线,全力打造多层级、立体式、高品质数字园区,数字赋能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5G基站317个,园区5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两化融合线上评估诊断企业25家,柏慧燕都获评辽宁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建成“1+1+N”的智慧园区指挥体系,搭建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并正式投入运营,园区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龙城智慧园区管理平台获得了2022年省第二批重点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称号。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摄影:张旭)强化创新引领塑造发展新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日前,在采访中,龙城区委主要领导说,“今年,龙城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人才工作和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确保龙城经济‘三年倍增计划’首战告捷。”龙城区将紧盯“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重点围绕朝阳钢铁头部企业,用朝阳钢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做长、做足、做大,建立龙城冶金产业园;围绕重型和重机,建立装备产业园;围绕浪马轮胎、黑猫上下游企业建立规模50亿元的橡胶产业园;围绕中电科53所引进红外成像探测、生磁探测、特种干扰新材料,建立光电装备产业园;围绕微电子科技,加快引进宇航电子等电源产业;围绕燕山湖和热电厂新能源产业园,引进高科技项目,谋划大数据算力基地,引进大数据处理基础设施,吸引新能源互联网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加快培育本地科技企业,提高科技企业的质量和数量。通过开展科技成果撮合对接活动,促成企业与科研院校对接,组织百名科学专家龙城行活动,推进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龙城区科创网平台建设,继续扩大覆盖面,把龙城区科创网做成品牌,吸纳科研成果实体化运作,打造集科技研发、中试检测、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光电装备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区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全力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鼓励引进企业开展“卡脖子”等核心技术攻关,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大力培育“专精特新”、瞪羚、雏鹰、独角兽企业。加大投入力度,争取早日攻克龙城区2023年度10项“卡脖子”技术课题,进一步提高科技的自主创新水平。力争“十四五”末期,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00家,全区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实现倍增计划。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继续加大数字车间、数字工厂的奖励扶持力度。组织召开数字化改造现场经验交流会,让先进经验实现共享,共同促进龙城区企业数字化改造步伐。通过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推进数字类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2023年全面推进矿联网“数字云采”线上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上网运行,实现信息公开、成本降低、资金流动,加快谋划建设线下物流企业网络平台。辽宁微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生产。(摄影:张旭)实施“智汇龙城计划”培育创新沃土日前,龙城区委、区政府发布了“智汇龙城计划”,从英才集聚、平台倍增、环境提升及筑巢引凤4个方面入手,出台18条具体政策措施,建立靶向精准、务实高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良好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区建设。实施“英才集聚计划”,重点从高层次人才集聚、“带土移植”团队招引、产业领军人才支持、高校毕业生“凤栖”、技术技能人才“工匠”培育等方面引进人才,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集聚高地。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对引进“两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专家、全日制博士等域外高层次人才,作出突出贡献的,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对贡献特别突出的予以重奖。实施“平台倍增计划”,加大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对新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按业绩贡献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实施“环境提升计划”,推进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主动为人才松绑,深化经费管理改革,支持企业赋予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银行机构创新金融贷款产品,对科技型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实施“筑巢引凤计划”,构建高质量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一体化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发放“龙城人才卡”,构建人才办事“一站式”服务模式。对服务龙城产业发展有贡献的挂职干部、院校专家等授予“特邀顾问”称号,纳入“龙城英才”服务范畴。龙城区聚焦“引得来”搭建平台,加快国家级“双创”基地项目建设,秉持公益性、市场性、功能性、辐射性原则,打造集“创业孵化基地、人力资源产业园、城市会展中心、职业技术学校”于一体的就业创业综合体。聚焦“留得住”做优服务,充分发挥党组织引才聚才的“磁吸效应”,多维度提高条件供给,为高科技人才免费提供100套人才公寓,让各类人才在龙城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发展。重奖引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实验室。聚焦“用得好”创新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整合各方资源,把优秀人才集聚到龙城高质量发展中来。02/13
- 辽宁省锦州市:创新务实攻坚突破 确保首战告捷桩机起落,吊臂升降,车辆穿梭,人声鼎沸……春日里一个个重大项目加速推进,热火朝天的场景在锦州大地上铺陈开来。今年,锦州以项目建设激发新动能,全年谋划推进重点项目1117个、总投资3353亿元,通过创新务实的举措奋力夺取“三年行动”首战大捷。正在建设中的总投资46亿元的锦州港航道改扩建工程。(摄影:崔治)2月8日,锦州市黑山县小东镇田野上一台台高大的风机迎着春风转动着,辽宁省迄今为止单体容量最大、应用设备最先进的风电标杆项目,国家电投东北公司锦州黑山400兆瓦风电项目风机已经并网发电。项目总经理杨铁峰介绍,首批并网发电的5兆瓦风力发电机是目前国内陆上最大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机组轮毂高度115米,叶轮直径165米。5兆瓦单台风机年均可发电1413万千瓦时,可满足7500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11.3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可满足近6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年营业收入可达3.46亿元,上缴税金约5500万元,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风电项目位于锦州市黑山县小东镇、无梁殿镇、英城子乡、新立屯镇和薛屯乡,占地面积63366平方米,规划容量400兆瓦,建设80台单机容量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和一座220千伏升压站,总投资22.48亿元。针对“长叶片、大功率、高塔筒”的特点,技术人员为全部80台风电机组配备了智能净空安全控制技术及硬件设备,可实现对风电机组运行工况的实时监测和最优控制,从而有效提升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安全可靠性,真正做到以创新驱动风电场运营管控升级。项目建设过程中,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采取倒排工期法、灌注桩基法和“绿色”施工工艺,不但提前5个月完成了施工任务,还有效保护了线路通道下河流和防风林等生态环境。黑山风电项目只是锦州众多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年初锦州市变“冬闲”为“冬忙”,以保障安全为底线,以保障民生为重点,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突破口,谋划具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群。打出推进项目建设“组合拳”,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如今,总投资100亿元的宁德时代新负极材料一体化、总投资74亿元的中国兵器集团北方能源基地、总投资72亿元的丙烷脱氢、总投资24亿元的锦州神工半导体等重点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总投资14.9亿元的锦州市城市更新、总投资9.7亿元的锦州教育城、总投资7.1亿元的锦州市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项目正在火热进行之中;总投资46亿元的锦州港航道改扩建、总投资23.6亿元的锦州市绕城疏港公路、总投资12.2亿元的辽宁大参林医药产业物流基地等基础设施项目也在全力建设之中。项目为王,实干为先。今年,锦州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市县分级调度推进机制,精准掌握各类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确保项目建设提质提效。市政府实行季调度,综合评价各县(市)区、各部门推进重大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及解决问题成效。实行市政府领导重点项目包保制,市直部门开展月调度,重点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各县(市)区则参照市级层面做法,围绕本地区主导产业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形成重点项目“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的良性循环。锦州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增进部门协同,将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优先向重大项目倾斜。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集中支持一批带动性强的示范项目,吸引社会资本跟随投资,全力做好盘活存量资产工作。同时科学制定项目集中开复工、项目拉练等活动计划,明确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通过开展一系列项目推进活动,提振士气,率先开工落地一批重点项目,全力引领项目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果。锦州市紧盯国家政策动态和资金投向,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针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锦州市县两级审批部门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有效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锦州注重用好用实“以督促建”机制,加强项目建设督查,强化通报预警和约谈。将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同时加强对项目服务部门的考核和明察暗访,通过定期评比、定期排名并对社会公开发布有关信息,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对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项目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锦州市还总结和挖掘项目建设推进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多角度、多形式加强宣传,全力营造重大项目建设“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如今,锦州正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全方位将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实施一批全局性、基础性、引领性重大工程,切实以高质量项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锦州市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02/10
- 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夜市千灯齐放迎宾客正月十五闹花灯。2月5日晚,全长586米的凌河夜市千灯齐放,游人穿梭。造型各异的花灯最为吸睛,既有现代感极强的兔形气模灯,也有专为兔年定制的传统手工花灯,头上是造型灯天幕,脚下有灯笼墙廊道,刚在灯谜墙旁驻足,又被不远处的祈福树吸引……一场“视觉盛宴”在当晚的凌河夜市精彩呈现。凌河夜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摄影:崔治)小吃摊位前围满了“美食家”。(摄影:崔治)露天文艺表演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摄影:崔治)游玩之地怎少得了美食的陪衬。200多个小吃摊位在南宁路南侧顺序排开,锦州烧烤、火爆大鱿鱼、香辣排骨串、灌汁臭豆腐、冰糖葫芦、凌河夜市文创雪糕……一家挨着一家,串联起美味,串联起欢乐,串联起祝福。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