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众组篮球比赛盘锦代表队首战告捷
    闪电的速度、激烈的抢夺、默契的配合、精彩的投篮,一起勇往直前、一路热血沸腾。5月7日晚,在盘锦市高级中学体育馆,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众组篮球比赛盘锦代表队主场迎战辽阳代表队,以94:80的成绩赢得首场比赛。突破。据了解,本次比赛由辽宁省体育局主办,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承办,盘锦市篮球协会协办。旨在通过比赛发展体育运动事业,促进篮球运动项目发展。布置战术。当晚,球迷和观众用热情“点燃”了整个球场。随着裁判员的一声哨响,第一节比赛正式开始。在大家完美的配合下,盘锦代表队在第一节率先以3分领先,参赛队员热情高涨,你追我赶,各显神通,你3分,我2分……最终第一节盘锦代表队以28:14领先辽阳代表队;有了第一节的气势,第二节开场盘锦代表队又率先夺得3分,赢得场下球迷和观众的阵阵喝彩。一个眼神、一个暗号,让对手猝不及防,盘锦代表队第二节以51:29的比分再次领先对手;第三节,盘锦代表队接连不断的3分球,让比分逐渐拉大,进攻、卡位、防守、抢板……打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第三节以77:56领先;第四节开始,就听观众席纷纷传来盘锦必胜的声音,精彩瞬间让人目不暇接,双方球员奋力争先,赛况扣人心弦,辽阳队不甘示弱,也有3分球入筐,但却杯水车薪,双方经过暂停、换人,商讨对策,最终盘锦代表队以94:80的成绩赢得首战。上篮。据介绍,本次群众组篮球比赛,来自沈阳市、鞍山市、盘锦市等10个城市的篮球队伍,约200名参赛人员会聚盘锦市一展身手。比赛历时6天,通过小组赛、排位赛两个阶段角逐产生冠军,将给广大的篮球爱好者带来一场友谊的盛会、欢乐的盛会。狂热的球迷。近年来,盘锦市始终把健康指数作为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将群众体育活动与盘锦丰富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有机结合,广泛开展“体育+旅游”等赛事活动,大力推进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对经济的拉动效应逐年攀升,呈现出了体旅融合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05/10
  • 辽宁省鞍山市首届大学生音乐节成功举办
    5月3日,鞍山市首届大学生音乐节隆重开幕,来自辽宁科技大学、鞍山师范学院和鞍山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的歌手和乐队从校园舞台走进城市中心,通过组合、独唱、街舞等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共同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作为五四青年节的系列活动,本次音乐节由共青团鞍山市委员会主办,旨在通过大学生音乐节这个平台,打造更多青年学子喜爱的文化IP,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鞍山、爱上鞍山、留在鞍山。因乐结缘,为爱发声,在最美的青春遇见鞍山。鞍山共青团将为更多青年学子提供展示才华的追梦舞台,留下与城市共成长的美好青春记忆,为坚决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鞍山之战凝聚青春力量!
    05/10
  • 辽宁省大连市:全民健身 一起“来战”
    小学生在现场进行篮球特长表演。(摄影:吕文正)5月7日,2023年全国家庭健身挑战赛第十届大连站比赛决赛在大连市民健身中心举行。200组小学生家庭参加了俯卧撑、仰卧起坐、跳绳、立定跳远、敏捷梯接力跑等项目的比拼。此项活动旨在唤起更多的中国家庭选择科学的健身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自2014年起,该项赛事已在大连连续举办9年。
    05/10
  • 辽西五市首届优秀艺术作品交流展演盘锦市专场演出惊艳亮相
    日前,记者从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获悉,前不久以“传承艺术精粹,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以“庆祝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辽西五市首届优秀艺术作品交流展演”——盘锦市专场,在锦州国际会展中心惊艳亮相。据介绍,本次展演活动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为指导单位,由锦州市、阜新市、朝阳市、盘锦市、葫芦岛市各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通过辽西五市文化艺术交流展演,加强区域文化艺术交流,推动辽西都市圈文旅产业发展。精彩节目接连不断的上演。本次盘锦市专场交流展演由盘锦市艺术团有限公司承办。演出在歌舞《春风十万里》中拉开帷幕,本次演出将我市地域特色与非遗特色项目相融合,惊艳了锦州市的广大观众。其中新创作的歌曲《一盘锦绣》描绘出盘锦旖旎风光,以及新创作的舞蹈《春·绽放》展现盘锦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辽宁省舞蹈比赛获奖作品《追寻》、保留作品满族歌曲《悠车歌》、经典作品辽河口民谣联唱《家住辽河边》《一座城一条河》《我的盘锦我的家》、原创歌曲《岁月留香》、独唱《我的深情为你守候》等精彩节目一一上演,歌舞《人民就是江山》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引来群众的阵阵喝彩。演出现场一片热闹景象,汇聚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盘锦市专场演出展现了盘锦的专业艺术实力,展示了我市艺术发展成果,同时丰富了辽西地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者:张营
    05/09
  • 大连广鹿岛上发现7000年前古人类文化遗存 有专家认为小珠山文化与红山文化同宗同源
    考古发现,7000多年前便有一群人在大连的广鹿岛上生活,被称为“小珠山文化”遗存。小珠山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延续着独特的海岛生活,一直到距今4100年前。这群与红山文化先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史前人类,前期依靠渔猎生活,后来逐渐习惯了饲养家畜,并成为多种考古学文化北上传播的中转站。小珠山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复原的小珠山先民居住的房屋。与红山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论是从大连市内出发,还是从大连下辖的长海县出发,到达广鹿岛都需在海上航行一个多小时。万余年来,烟波浩渺、一望无际的大海成为阻隔大陆与海岛的天然屏障。尽管如此,距今7000多年前,一批先民来到远离陆地的广鹿岛及周边海岛上。——这些史前先民从哪里来?——他们依靠什么食物为生?——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这些海岛先民扮演了什么角色?随着采访不断深入,这些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大连长海县下辖多个乡镇,这些乡镇均位于海岛上。其中的广鹿岛镇由广鹿岛、瓜皮岛、格仙岛、洪子东岛、葫芦岛等岛礁组成。在长海县所辖的所有岛礁中,广鹿岛的面积最大。百年前,有人曾在广鹿岛上一座被称为小珠山的山下发现了史前人类生活的痕迹。1978年,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和长海县博物馆曾对该遗址进行小规模的调查和试掘。20多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多次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随着考古发掘不断深入,有关小珠山遗址和小珠山系列文化逐渐清晰起来。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人员首次将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划分为三期,即小珠山下层、中层和上层文化。但后来的研究则将“三期”变为“五期”,即:从距今7000年的小珠山第一期文化一直延续到距今4100年的小珠山第五期文化。分期调整的意义并不只是期数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对这群史前人类的研究变得更为细化。亿万年前,随着海平面上升,广鹿岛成为孤悬海中的一座海岛。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徐昭峰介绍说,随着广鹿岛逐渐被海水隔离,原来可以通过陆路交通自由往来于广鹿岛和辽东半岛的动物群,被海水阻隔在了海岛上。那么,孤悬海中的广鹿岛上的先民是从哪里来的呢?徐昭峰认为,小珠山文化一期的先民主要来自距今8000年的辽西地区兴隆洼文化。兴隆洼文化是红山文化的源头,从这个角度来讲,小珠山文化与红山文化是同宗同源。徐昭峰认为,在兴隆洼文化晚期,以“之”字纹平底筒形罐为主的器物及文化,开始从辽西地区向辽东半岛及其以东地区输出。小珠山一期文化遗址出土的这类筒形罐就是“兴隆洼文化东传”的显著证据。除了这类筒形罐外,辽西文化向东延伸的佐证,还包括红山文化时期最为著名的积石冢。研究发现,红山文化之后,积石冢在辽西地区消失,但却在辽东半岛地区出现了,而且在时间上一直延续到东周时期。研究表明,辽东半岛地区的积石冢源于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其传播路线是自辽西向东,越过辽河折而南下,然后到达辽东半岛南端。对于小珠山先民来自辽西地区兴隆洼文化的说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贾笑冰有自己的见解。贾笑冰曾连续多年在广鹿岛小珠山遗址一线进行发掘。他表示,小珠山一期文化属于大的东北亚筒形罐文化圈,但跟辽西的兴隆洼文化分属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也没有继承关系,因此说它源自兴隆洼文化不严谨。不过,小珠山文化的早期与辽西的赵宝沟文化(继兴隆洼文化后,西辽河流域的又一重要考古学文化)有过交流,所以,在这座海中孤岛上,可以看到西辽河流域先民生活用具的影子。赵宝沟文化对红山文化和小珠山文化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因此,小珠山文化与红山文化存在相似性。从某个角度来说,二者是同宗同源也是对的。小珠山遗址出土的距今7000年的鹿纹石制品。狗是小珠山先民生活的助手4月末的广鹿岛镇塘洼村吴家屯安静、祥和,还没有进入春耕时的忙碌。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旁,曾经的小珠山遗址发掘现场目前已经恢复为耕地。长海县广鹿岛镇党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李永亮是土生土长的广鹿岛人,他指着不远处的小珠山告诉记者,发现遗址的这个吴家屯,正处于整座海岛的中心位置。不仅如此,这处遗址还依山傍水,足可见7000多年前,先民对居住地点的精心选择。7000多年前,选择在广鹿岛生活的先民们与同时期的陆地先民在饮食上有何不同呢?“存在着不同。”贾笑冰首先给出肯定答案。因为依海而生,小珠山先民将鱼类、贝壳类等水产资源一直作为主要食物来源。不过,在横跨3000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在小珠山文化自身的5个历史时期,先民们也有着各自的饮食习惯。小珠山一期至二期文化,这时候的先民主要靠狩猎来填饱肚子,捕食对象主要是各种鹿科动物。这时候的小珠山先民也家养动物,品种主要是狗,用来作为狩猎助手。这里有两个疑问:在与陆地隔绝的海岛上,各种鹿科动物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与小珠山先民早期生活相伴的家狗,又是怎么出现在这里的呢?贾笑冰表示,8500年前,海平面上升形成了今天广鹿岛的格局。在缓慢的地形地貌演变中,大量的鹿科动物滞留在了这个树林茂密、食物充沛的海岛上。7000年前,小珠山先民登岛后,看到这些鹿科动物,就直接将其捕食充饥了。至于家狗,据分析,是先民登岛时携带上岛的。由此可见,小珠山人与狗的亲密程度。距今6500年至5300年的小珠山三期文化的先民,仍保持狩猎各种鹿科动物的生活习惯,不过,与此前相比,家畜饲养的动物名单中多了家猪,且家猪逐渐成为他们稳定而又重要的肉食来源。作为海中孤岛,家猪是怎么出现在广鹿岛上的呢?贾笑冰分析认为,由于小珠山遗址早期狩猎加剧,导致岛上包括鹿科动物在内的野生动物数量减少,因此,原有的狩猎生存已经出现危机,先民们不得不寻找其他方式代替,这是原因之一。另外,这一时期,位于山东的胶东半岛大汶口文化传播到辽东半岛并影响至广鹿岛,这些来自山东地区的先民在带来先进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将家猪和家猪饲养方式带到了岛上,这也直接促进了海岛上家猪饲养的兴起。随着家畜饲养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所狩猎动物数量的减少,距今5000年至4100年左右的小珠山文化第四期至第五期,家畜饲养方式在这座海岛上得到了长足发展。小珠山遗址出土的陶罐。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小珠山遗址,有人用“升起辽东半岛南端第一缕炊烟”这句既具象又生动的语句来形容。的确,在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小珠山遗址和小珠山系列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大连广鹿岛小珠山遗址是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发生地、发展地,是研究辽东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标识地。”徐昭峰说。辽东半岛南端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其考古学文化深受辽西、辽东半岛北部、辽东等地和山东海岱文化的影响,表现出文化的交汇、交融和文化的多元性。研究表明,辽东半岛南端的文化互动,东西路线是辽西—辽东—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列岛;南北路线是胶东半岛—辽东半岛—东北腹地,或到达辽东半岛后向东传播。当然,这种交流也有逆向的,但均以辽东半岛为中心。徐昭峰表示,东北亚地区文化上的广泛交流,既有陆路交通,也有海路交通。以辽东半岛为中心的早期文化交流,在推动东北亚地区文明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辽西区和山东海岱区先进的文化、发达的农业在辽东半岛碰撞、交汇,然后融合、发展,同时与东北亚地区的其他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推动着本区域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并形成具有一定共性的文化圈。正是这种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的东西、南北的深度文化交流,奠定了辽东半岛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枢纽地位。正因为辽东半岛小珠山系列文化占据了辽东半岛东北亚文化交流的枢纽地位,所以,它也是水稻向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传播的重要驿站。新石器时代初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稻作农业,与此同时,稻作农业不断对外传播,其中一条主要路线就是“北上”,即直接进入现在的山东地区。大约距今5000年,水稻进入胶东半岛。紧接着,稻作农业跨海北上,传入辽东半岛。从已经发掘出土的考古遗存可以看出,稻作农业并没有止步于辽东半岛,而是进一步向东传播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已经出土的考古发现证明,朝鲜半岛地区的稻作农业绝大部分出现在距今4000多年、相当于小珠山五期文化时期或更晚。此外,从旅顺王家村和吴家村的遗址中可以看到,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小珠山三期文化时期,伴随着胶东半岛文化的北上,小麦和大豆等农作物也传入辽东半岛。“小珠山五期文化是一种混合态的考古学文化,积石冢、玉石器、成组的陶礼器,生活模式的多样性,水陆并行的远距离交流等无不说明辽东半岛南端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期,进行着属于辽东半岛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在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和文明起源模式研究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徐昭峰说。作者:朱忠鹤
    05/09
  • 辽宁省科技馆:馆校合作赋能成长 少年智创引领未来
    4月26日,首届沈阳市铁西区启工二校金谷分校科创节启动暨馆校合作签约仪式在辽宁省科学技术馆成功举办。本次科创节活动以“馆校合作赋能成长少年智创引领未来”为主题,拉开了馆校合作深度融合的精彩大幕。科技馆和学校的教育融合是一种主流的教育模式,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多元化和高质量的学习体验。第一,开拓学生的视野。辽宁省科技馆是国内一流的科普场馆,拥有大量先进的科技展品和科普资源。学生们可以通过参观、探究、观影等多种方式,对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基础科学素养。第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科技馆的实践项目如科学实验、科学课程、研学活动等和学校的课程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锻炼他们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进一步优化学校教育资源。科技馆和学校融合教育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流动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等多种方式走进校园,为学校提供有益的教育资源补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未来,辽宁省科技馆将会继续拓宽馆校合作平台机制,让校本教育与科学教育加深融合,通过研学手册共建、课程体系共建等多种方式,激发教育资源的再发挥再利用再创造。使青少年在拓宽科学视野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科学思维能力,为推动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05/09
  • 辽宁省阜新市:“聚力新突破 振兴谱新篇”系列文化活动专场文艺演出精彩上演
    凝心聚力新时代,团结奋进新征程。5月5日晚,“聚力新突破振兴谱新篇”系列文化活动专场文艺演出在阜新市工人文化宫举行。本次演出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电局、市总工会主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群众艺术馆、市歌舞剧院承办。演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用文化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全市大干三年、奋斗三年凝聚奋进力量,吹响前进号角,为奋力夺取新时代“辽沈战役”中“阜新战场”的全面胜利营造氛围、加油鼓劲。演出在舞蹈《鼓舞阜新》的铿锵旋律中拉开序幕,随后上演的15个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厚道阜新》《相约阜新》《在细河等你》等一首首阜新原创歌曲,唱出了各行各业万众一心、聚力三年行动的信心和决心;音乐快板《攻坚有我“税务蓝”》、马头琴演奏《万马奔腾》、舞蹈《玦》等节目让观众感受到奋进的力量,彰显了文化自信;《祖国,我祝福你》《永远的牧歌》《酒歌》等节目将文艺演出推向高潮。本次演出还特邀广播剧《有事找彪哥》导演、辽宁广播电视台经典音乐广播总监晓君,辽宁广播电视台经典音乐广播主持人一凡以及阜新籍歌唱家、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杨丽娜倾情演唱歌曲。演出在舞蹈《领航》的美好旋律中落下帷幕。整场演出地域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艺术水准高超,激励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坚定发展信心和决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作者:刘超越朱学著
    05/08
  • 第二届东北三省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公开赛在营口市圆满落幕
    2023中国·营口第二届东北三省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公开赛于日前在营口市圆满落幕。本次比赛是由营口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营口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营口市体育总会主办,营口市青少年宫、营口市体育舞蹈运动协会、辽宁文化艺术学校、沈阳市艺德舞蹈教育培训学校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来自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全国各地的72支代表队3000余名优秀选手在营口市斗舞炫技。本次赛事设置职业组、甲组A组、少儿精英组、专业院校组等,在规模、规格,赛事品质上有了进一步提升。为保证赛事的公平公正,邀请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60多名国际级评审为本次比赛评分。本次赛事的举行,进一步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体育项目内容,增进了区域间的技术交流,发掘并培养更多青少年体育舞蹈人才,推动了营口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
    05/08
  • 辽宁省阜新市:“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异常火爆
    德力格尔草原风景区今年“五一”假期,阜新市文旅市场异常火爆。据统计,全市共接待游客99.65万人次,同比增长595.28%,旅游总收入4.89亿元,同比增长760.91%,全市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达到去年同期的8倍。旺盛的“五一”文旅市场为阜新市描绘了一幅更充实、更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商旅融合新图景,以一波旅游热浪推动阜新市站上文旅消费风口。此次“五一”假期是疫情政策调整后首个小长假,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升经济活跃度的总体要求,阜新市以“春暖花开、文旅上新、请到阜新来”为主题在全省率先启动2023春季旅游活动,组织各县区文旅局相继推出《阜新文旅局长这样出圈》抖音短视频和《文旅局长说文旅》春季旅游推介短视频,第一时间掀起旅游市场回暖复苏热潮。同时,积极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旅游圈,通过“双向奔赴”激发市场,促进消费。“五一”期间,两县五区竞相推出独具特色的文旅促销活动。阜蒙县推出了“春润海棠花开锦绣”海棠山乌兰牧骑艺术演出暨美食节、“情满宝地福满泉”宝地温泉小镇周年钜惠等活动;彰武县推出“畅游德力格尔乐享生态旅居”第七届彰武旅游文化节暨漠上草原英雄会启动仪式、“赏湖光山色品沙泉鱼宴”“不夜豪德漠上草原”等活动;海州区推出“乡村四季春光美”海州区首届乡村摄影大赛、“盛世传承·相伴五一”第六届海州庙会等活动;细河区推出“自在如风‘筝’奇斗艳”黄家沟烧烤露营风筝节、“携春风做客带欢喜而归”御龙湾温泉民宿烧烤露营、“体验农耕时代品味无公害蔬菜”申博农庄采摘及农耕研学体验等活动;太平区推出2023春游福宇赏民俗风情、万人坑纪念馆“我与劳动者同框,劳动精神共传承”等活动;新邱区推出“邱上人家春日赏花”新邱区第四届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清河门区推出皮革展销会活动。全市四大板块、十七个场景,让游客从不同角度感受艺术魅力、体验乡野气息、乐享千年古泉、寻觅人间烟火。仅德力格尔草原风景区在“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4.93万人,占全市开放景区游客接待量的40%,约是去年同期的95倍;景区收入约是去年同期的36倍,其他景区接待人数和收入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文旅市场消费热度和市场主体活跃度均大幅提升。作者:陈力华
    05/08
  • 辽宁:乐享“五一”好时光
    “五一”小长假期间,全省文旅市场火爆,各地旅游指标强劲增长。摄影:王华大连俄罗斯风情街迎来大批游客。摄影:周广庆在丹东鸭绿江断桥上,如织的游客在拍照留念。摄影:田嘉在葫芦岛兴城古城的宁远驿站前,年轻人穿着汉服结伴游玩。
    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