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美中国
- 黑河,无畏前行!2021,我们一起加油!01/04
- 2021,一切都是“兴”生机 01/04
- 东兴:实施六大工程 夯实兴边富民基础“十三五”时期,东兴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实施六大工程,补足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京族集聚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打造连接东盟的前沿阵地,为兴边、稳边、固边、安边打下坚实基础。实施强基固边工程。这几年,东兴市加大资金投入,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如今该市已实现城区和一类口岸驻地通高速,三镇通二级以上公路,31个行政村及20户以上的自然屯全部通硬化道路,覆盖率100%,屯内道路硬化率整体达100%。防东铁路、国门大道扩建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率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均为97.26%。光纤网络基本覆盖有条件的20户自然村,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边境一线村屯通讯信号较好。实施民生安边工程。东兴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结合脱贫攻坚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风貌,完善照明、绿化等各种设施,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3.34%下降到目前的0.0024%。最让人欣喜的是,2019年京族实现整族脱贫,率先进入小康。同时该市还着力补足教育医疗短板,先后投资新建市第三中学、市第七小学等一批学校,各年龄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规定标准;东兴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边境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等一批医疗机构建成投入使用,行政村(社区)均建有标准化卫生室,极大提升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5%。实施产业兴边工程。该市做活边境贸易产业这篇文章,充分利用国家给予边民的优惠政策,组建边民互助组,以抱团方式参与互市贸易,实现边民发展致富。目前已组建的128个互助组中,参与的贫困户113人,每人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同时还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步伐,建成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1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打响了红姑娘、海鸭蛋、肉桂八角、对虾等一批知名度高的农业特色品牌。该市还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今年前10月总接待游客850.46万人次,同比恢复67.45%;旅游总收入82.14亿元,同比恢复66.9%。部分村民依靠旅游业吃上了旅游饭,住上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创业。实施开放睦边工程。该市始终坚持开放发展主基调,着眼于打造连接东盟的前沿阵地,先后获批了进境风景树指定口岸、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进境冰鲜指定口岸等国家级进境指定口岸,以及中越人民币/越南盾现钞跨境双向调运、外国自然人经营户登记管理、跨境劳务、中药材进口等多项国家级新政策。二桥口岸正式开通运营,各项口岸配套设施基本完备,实现卡口6进6出,通关速度大幅提升。实施生态护边工程。东兴市立足自身良好的生态优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自然山体、岸线、湿地得到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生态屏障不断加强。目前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市级生态镇村23个,生态村命名率达68%;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森林覆盖率约为66.4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17平方米。今年10月,该市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称号,为防城港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市、区)。实施团结稳边工程。该市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为载体,打造“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先后培育和涌现出一批全国、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同时打造“国门党建”特色品牌,健全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联防机制,严厉打击走私、传销等违法活动,促进边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该市先后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01/04
- 东兴市连续五次蝉联“自治区文明城市”称号爱国卫生运动取得实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把整治环境脏乱差作为重要任务,认真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统筹协调网格工作,由80名执法人员分段包干、责任到人,对各自路段的店外店、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治理,优化了东兴市街道立面环境,进一步规范了环境卫生秩序。城市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开工建设四川路人行道改造等市政项目31个,完成东盟大道排水改造等项目25个;城东水厂建成投产,新增城区供水管道2.2万米,新增停车位2.6万个;安装完成92条小巷路灯,维修路灯2316盏,城区亮灯率达99%;带状公园、平安文化主题公园开放使用,中越友谊公园、河堤路等美化亮化工程全部完工;成功开通防城港市首个国门5G电话,公共区域免费Wi-Fi项目通过验收。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编制完成交东村、竹山村等6个村庄实用性规划,竣工乡土特色示范村6个、基本整治型村庄44个;新增县级示范区2个,乡级示范园3个,村级示范点11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达39个,率先在全区实现“镇镇有示范区,村村有示范点”目标;竹山村通过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考核验收,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江平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东兴镇、江平镇荣获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市场环境规范守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营造良好的诚信经营环境。依托广西协同监管平台“双随机”系统,推进“互联网+监管”,对近千家企业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实现检查结果公示全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动力和抓手,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祭英烈”“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童心向党”“经典诗词诵读”“爱科学月”“诚信建设”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结合东兴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把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外树“诚信”“友善”的形象,内强“爱国”“敬业”的意识,遍布大街小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内容已经在广大市民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志愿服务跨越国境。近年来,东兴市民间志愿组织不断扩大影响力,参与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边境青年人的时尚。口岸志愿服务岗开展中越语志愿服务,在公园、广场、社区、商业街区等设有青年志愿服务岗,通过微信等为赴越旅游的中国游客、赴中国旅游经商的越南人开展义务翻译、道路指引等远程志愿服务。先后涌现了氵万尾义务消防队、星火公益、北仑公益、东兴市温馨之家等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及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李文强、全区优秀志愿者梁文青,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李有军等典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亮点纷呈。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培育新型农民、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文明镇实现全覆盖,全国文明镇东兴镇、江平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全国科学发展千强镇。江平镇荣获全国最美村镇“特色奖”“广西特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村江平镇交东村被评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国文明村东兴镇河洲村等4个村屯被评为自治区“绿色村屯”,多个村屯被评为自治区“生态村”“全国首批绿色村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新成效。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推进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在我市学校中掀起了学习新时代好少年、崇尚新时代好少年、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的热潮。公共文化体系完善,服务能力提高。积极参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制度化”五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门文化大院”等建设经验获得中宣部、文化部充分肯定,建成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体育场等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完成多个边境村级国门文化大院,农村文艺队伍演出蔚然成风。01/04
- 2021年是个什么年?01/04
- 回望2020 | 总有一些“高光时刻”值得铭记(下)01/04
- 崇左高铁又近一步!南崇铁路崇左境内的隧道全部贯通 今天上午(12月27日),新建南崇铁路5标项目弄忙隧道顺利贯通,至此,南崇铁路崇左境内的隧道全部贯通,为全线按期建成通车打下坚实基础。南崇铁路5标全长24.5公里,共有隧道5座。弄忙隧道全长4295m,最大埋深约244m,为南崇5标最长隧道,也是南崇铁路全线最长的钻爆法施工的暗挖隧道,为全线的控制性工程。弄忙隧道隧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跨越地层断裂带,洞身地段多为峰丛、洼地,坡陡沟深,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解决岩溶发育、危岩落石、洞内长期高温等难题,项目针对难点反复研讨,制定严密的施工组织方案和针对性措施,通过对人、机、料、法、环的组织和优化,以工装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安全,稳步加快施工进度,在短短一年半的工期内,顺利实现长大隧道的贯通。南崇铁路是“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设计时速250公里,线路里程119公里,计划2022年建成通车。新建正线全长119.294公里,规划运输能力2000万人/年。全线贯通后,崇左市将接入广西高铁网,南宁至崇左将由目前的2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届时,广西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地位将进一步被巩固,北部湾经济带向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将得到有力提升。12/31
- 【收官“十三五” 精彩看东兴】江平工业园区:“十三五”实现入园企业、投产大幅增长12/31
- 回望2020 | 阿拉山口市一个个“高光时刻”(上)12/31
- 阿拉山口跨境电商风生水起在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显示屏上,一条条红色运输线路数据把东莞、昆山、杭州等城市连接到阿拉山口,又以阿拉山口为起点辐射到波兰、匈牙利、比利时等欧洲国家。 曾经以“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而出名的阿拉山口,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正成长为产业兴起的边贸新城。今年,新增跨境电商业务更是风生水起。 “今年综合保税区初试出口跨境电商业务收获颇丰。”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蔡虎说。 自1月21日开展出口跨境电商业务以来,阿拉山口口岸出口包裹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阿拉山口口岸出口跨境电商包裹从0到破1000万件,仅用时120天;5月份单月出口跨境电商包裹超1000万件;至6月28日就完成全年预期2000万件的目标,日均出口数量超过12.5万件。 “亮丽数据的背后是区位优势、优惠政策和阿拉山口创新‘慢空运’模式的叠加效应。”蔡虎说,通过搭建“阿拉山口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和“国际物流枢纽信息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跨境电商企业构建了从华东、华南等货源地仓库,通过中欧公铁联运直达欧洲派送机构的一站式信息服务链。 同时,在综合保税区内建设有5000平方米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为跨境电商包裹通关“提速”。阿拉山口海关实施“清单验放,汇总申报”模式,实行“7×24”小时预约式通关,与铁路部门协同作业为口岸跨境电商业务开通快速通道。派驻企业联络员,实时掌握货物物流及通关状态,即到即办、随到随验,实现当天到达、当天验放。 在这种模式下,跨境电商包裹全程只需要15天就可抵达欧洲,相比海运的39天,时间更短,而运输费用只有空运的20%到30%。 跨境电商运营企业阳光捷通(北京)贸易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辉说:“海关和铁路部门联手高效通关作业,可以更短的时间、更低的物流成本,将货物送到欧洲,提升客户体验。” 目前,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已吸引了亚马逊、易贝等一批国际知名电商平台企业落地,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累计服务50多万家电商企业。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