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美中国
- 成功打造“生态型”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看东兴底气!东兴市位于美丽的北部湾畔,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是我国唯一与越南等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国家一类口岸城市。她依山傍海,地处边关,是“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是首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核心区。 东兴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释放海的潜力,做足边的文章,依托“海、边、山、城”的独特资源和政策优势,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与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两国一城”的边境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四年的创建,东兴旅游红利不断显现,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2016年至2019年,共接待游客4298万人次,年均增长25.8%;其中2019年接待出入境游客1229.35万人次,位居我国边境陆地口岸首位。旅游产业增加值GDP占比21.5%;旅游总收入143.4亿元。 党政统筹创新机制 东兴市紧紧围绕防城港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五大探索,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市四家班子联席工作,全市党政机关部门联动,形成了“1+4+N”的全域推进机制。构建旅游+公安、市场监管、法院等旅游治理体系,与越南芒街建立旅游执法、警务、救援、司法等合作机制,共同维护中越游客的合法权益和边境旅游市场秩序。 中越合作,打造精品 海尽陆始,边陲要地。与越南芒街市两党两国两市跨境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携手推动“两国一城”边境旅游向全域发展,开创跨境景区建设、精品线路打造、旅游品牌推广、旅游演艺合作、旅游市场监管、旅游人才培训“六联合”新模式;打造边关探秘、滨海休闲、中越跨国、京族风情、城市休闲、商贸购物、红木文化七大类特色旅游产品;开通中越跨境自驾游、中越边境一日游、边海乡村两日游、沿边公路自驾游、边海风情一日游、“边、海、京”休闲探秘游六条精品边海旅游线路。加快推进泰国文化园、昊兴房车露营地等一批文旅项目建设,实现旅游供给全域覆盖。 在这座流淌着异域风华的城市,独特的边海风情、上山下海又出国的极致体验,令人流连忘返。 补齐短板,要素配齐 全域旅游发展,配套要素先行。全市主要景区均连通二级以上公路,完善公路服务区旅游功能、旅游标识系统、游客服务中心,实现旅游厕所全覆盖。开通中越跨境旅游国际班车,拥有全国目前唯一一条中越跨国公交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成为全国样板,解决游客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开发全国首个边境旅游网上办证预约系统、边境旅游自助办证系统、智能化通关系统,设置团队游客和跨境自驾游通关绿色通道,推行口岸落地签证等一系列通关便利化举措,创造6秒通关的“东兴速度”。 跨界融合,产业提升 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不断推进边境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历经百年历史的东兴侨批馆见证了边城商旅繁盛历史,更传承包融发展的东兴商道。 旅游+商贸。开通中国桂林、东兴至越南芒街、下龙“两国四地”黄金旅游线路,极大推动了“两国四地”旅游合作、人员往来和经贸发展。延续了14年的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成为“一带一路”重要展会品牌。用足用活国家赋予东兴的边民互市贸易优惠政策,推进商贸旅游一体化。双边的水果、海鲜、红木等特色旅游商品琳琅满目。口岸、商城、商铺游人如织,美食夜市通宵达旦。四获“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县”称号,2019年在全国排名第七,居西部第一。 旅游+文体。拥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族哈节,万人空巷;独弦琴,海之琴,海韵悠扬五百年。推出《秘境·东南亚》《京族十二天籁》大型旅游演艺节目,中越界河大联欢、京族独弦琴、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元宵节足球赛等中越特色文体活动交流频繁。拉大网、高跷捕鱼、虾灯、鱼箔等京族耕海文化,现已转化为游客参与度最高的滨海体验项目。 旅游+康养。十里金滩、百里边关、千年古榕、万亩红树林,66%森林覆盖率,100%空气优良率、100%水质达标率,铸就了小康型中国长寿之乡,被誉为中国最适宜养老的十大胜地之一。北面十万大山,天然氧吧;南边北部湾畔,民宿林立,京岛国际滨海健康养生基地呼之欲出。 共享共建,兴边富民 坚持“边关风情、民族特色、东盟元素”“三融合”要求,推进城景合一、城旅共建,不断推动旅游为先导的边境口岸新型城镇化进程。创新外籍自然人经营户登记模式,惠及外籍自然人到东兴从事旅游商品销售100多户,商事制度改革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大力推进跨境经济助力兴边富民和脱贫攻坚,2018年荣获“全国十佳乡村振兴示范市”称号,再度跻身全国县级全面小康指数百强。 永远的边关诗,最美的山海城。 边海之城,国门东兴 将抢抓机遇,锐意创新, 向着更好的明天奋力迈进!12/21
- 2020年“三企入桂”百家健康运动企业广西行暨中国—东盟体育旅游活力月举行2020年“三企入桂”百家健康运动企业广西行暨中国—东盟体育旅游活力月开幕式现场。吴明江摄人民网防城港12月19日电(吴明江)12月19日上午,2020年“三企入桂”百家健康运动企业广西行暨中国—东盟体育旅游活力月在广西防城港市开幕。此次活动由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文化和旅游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投资促进局,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防城港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活动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旨在探索体育产业发展路径,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领导嘉宾们共同启动中国—东盟体育旅游活力月活动。吴明江摄据悉,近年来广西围绕“绿色生态运动就在广西”的主题,狠抓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落地,突出“体育+”产业融合,推动体育产业迅猛发展,2016年以来体育产业总产出年均增速超过25%。开幕式上提出,加快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促进体育产业专业化、品牌化、集聚化,推动体育产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重点加强协同发展、推动开放合作;加强融合互通、促进经贸交流;加强改革引领、实现创新驱动。此次“活力月”活动共商共促健康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推动广西面向东盟的健康运动产业深入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活力月”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办成推动健康运动产业发展的新支点、中国与东盟合作交流的新标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广西力量、体育力量、旅游力量。开幕式紧扣“三企入桂”体育产业招商引资,举行了中国—东盟健康运动产业园揭牌、全国首家健康运动产业主题银行揭牌、健康运动产业项目签约以及项目开工等仪式,多项首开先河的创举集中展示了广西体育产业发展新成果,有望持续激发体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发挥体育在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构建发展新格局。中国—东盟健康运动产业园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签订协议共建的健康运动产业园,也是全国唯一的以中国—东盟为主题的体育产业园。产业园选址防城港,规划用地面积1万亩以上,以分期开发模式打造体育总部基地,体育制造,体育服务,竞赛表演、体育金融、体育科技等产城一体、体旅融合、智慧时尚的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园区。开幕式上,广西体育局分别与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凯乐石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健康运动产业园区建设、体教融合、体育赛事运营等方面加强合作,着力打造体育产业发展“新高地”。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吴明江摄开幕式上还实时连线南宁兴宁区三塘智力运动综合体、上林国际马术运动康养基地、武宣七星湖体育综合体、防城港市那良镇十一人制足球场开工现场,四个项目总投资约155亿元。透过活力月窗口,看到广西体育热火朝天的发展态势,共同见证广西体育产业项目建设新突破。活动期间,在防城港市还将举行中国—东盟体育旅游博览会、中国—东盟线上体育产品消费周、系列体育赛事活动等四个板块,内容十分丰富,历时一个多月。中国—东盟体育旅游博览会展区。吴明江摄中国—东盟体育旅游博览会设立了6000平方米展区,参展企业(单位)、商户等100多家,上演不同主题精彩表演,设有海洋运动体验区、体育用品创意展示区、智慧体育主题区、京东运动区、海洋休闲美食文化区、体育彩票主题区、防城港城市主题区共七大板块,举办体育用品大惠卖,免费对市民开放,打造集展览展销、互动体验、智能健身、VR体育竞技等于一体的体育欢乐博览“嘉年华”,回馈广大群众对体育事业的支持。在智能运动器械展区,学生们正在联机竞速。吴明江摄12月10日-21日,广西体育局与京东集团线上销售平台合作举行中国—东盟线上体育产品消费周,发放1000万元体育消费券,对广西境内居民在京东平台上的体育消费进行消费补贴。京东运动“双12”主会场针对广西发放“满300减40”广西专享消费券,可叠加京东平台让利提供的“每满300减40”运动户外品类优惠券、同时叠加各品牌店铺进行的补贴支持与满减活动,最多可专享“三重叠加优惠”。据统计,“2020中国—东盟线上体育产品消费周”自12月10日零时正式启动以来,截至19号2点整,已发放消费券8批,总计215万张,补贴金额865万元,广西当地用户已使用消费券成交金额共计7845万元。据悉,活力月期间结合“冬游广西”和“绿色生态运动就在广西”,还将在全区举办40余场市级以上重大体育赛事,以群众体育赛事为主,包括马拉松赛、篮球赛、乒乓球赛、足球赛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在全区广泛营造参与人数多、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体育旅游活动声势,满足群众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助力发展绿色生态运动产业和体育旅游产业。会场活动期间,在防城港市举办迷你马拉松、帆船挑战赛、名人海钓慈善赛、沙滩音乐节等系列赛事活动。预计活力月期间,参与各项赛事活动人数超过25万人次。12/21
- 泼水节最火神曲——《耿马泼水舞曲》,没有之一12/18
- 新疆 土耳其首列对华出口商品货运班列入境12/18
- 凭祥市非遗作品《舞•求》在京参演 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12月12日,“壮美广西·多彩非遗”2020广西非遗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北京)展示展销活动在北京广西大厦举办。凭祥市非遗作品《舞•求》代表凭祥、广西首次赴京参加“壮美广西·多彩非遗”2020年广西非遗艺术展演活动,这是整个崇左市唯一一个参演的节目,也是凭祥市改革开放30年来唯一一次赴京进行汇报演出。编辑邹润12/17
- 2020年广西•凭祥中越边关旅游节将于12月18日开幕12月4日,2020年广西•凭祥中越边关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在南宁市召开。会议发布凭祥市于2020年12月18日至20日举办2020年广西·凭祥中越边关旅游节的相关情况。凭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覃文吉出席发布会。来自区内外30余家主流媒体参加发布会。2020年中越边关文化旅游节的主题是“聚焦自贸试验区 共谋产业新发展”,由中共凭祥市委员会、凭祥市人民政府主办,并邀请越南谅山省工贸厅和文化旅游体育厅共同主办,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共崇左市委员会、崇左市人民政府、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管委会作为支持单位。借鉴历届办节的成功经验,本届旅游节突出自贸试验区发展优势和利好政策,建设好承接产业转移平台,谋划跨境新产业。本届旅游节将突出“一带一路”建设和产业新发展,传承中国东盟传统友谊和贸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本届旅游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有:旅游节开幕式、2020年中国-东盟(凭祥)果品展销会、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政策解读及招商推介活动、2020年凭祥红木嘉年华活动、2020中越(凭祥)商品交易及扶贫商品展销会、中国东盟(凭祥)风情文艺晚会等。凭祥是广西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县域口岸城市,也是广西拥有国家级开放平台最多的县域城市,拥有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凭祥试验区、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东盟边境贸易凭祥检验检疫试验区等开放级平台。依托区位、口岸及平台等优势,凭祥近年外贸发展迅猛。2019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219.05亿元,增长36.9%,总量位居广西第一。其中,水果进出口货量192万吨,水果进出口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成为全国边贸和水果进出口第一大市。凭祥拥有3个国家4A级景区、7个3A级景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889.34万人次,增长26.18%;旅游总消费81.83亿元,增长28.76%。今年前三季度,凭祥市地区生产总值47.92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8亿元,增长7.0%。今年1-10月,友谊关口岸进出口货运量262.86万吨,同比增长13.08%;进出口货值2044.72亿元,同比增长25.51%,外贸进出口实现逆势上扬,位居广西第一。近年来,凭祥市先后荣获“2018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2017-2018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市、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自治区双拥模范城、自治区卫生城、自治区文明城、广西生态示范县等称号;至今已连续14年保持“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称号,并于2017年荣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两项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2018年11月,“推进边贸转型升级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2019年5月7日,因“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并获得督查激励。凭祥将借鉴历届办节的成功经验,高规格的举办本届旅游节,从更宽的投资贸易领域、更好的投资发展环境,突出自贸试验区落地后的发展优势和利好政策,构建好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旅游和跨境劳务合作发展平台。发布会还就广西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产业发展情况、在后疫情时代凭祥的旅游业有什么样的发展思路等问题答记者问。(隆云)编辑邹润12/17
- 【收官“十三五” 精彩看东兴】国门东兴:改革创新激活力 先行先试结硕果东兴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北靠十万大山,东南濒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且有城市互为依托的国家一类口岸城市。“十三五”以来,东兴市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充分释放“海”的潜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加快开放创新 提升综合实力△边城东兴连着越南芒街。戴聪/摄东西南北连东兴,天涯海角一日还。东兴依山临海,沿边沿河,区位优越。“十三五”以来,东兴市坚定不移地用足用活国家、自治区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以创新发展为兴边富民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实现开放兴边。这些年,东兴先后获批了进境水果、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境食用水生动物等系列国家级进境指定监管场地,以及跨境旅游异地办证、外国自然人经营户登记管理、跨境劳务、中越人民币/越南盾现钞跨境双向调运等多项国家级先行先试政策。北仑河一桥口岸查验通道由24条增加到48条,北仑河公路二桥开放使用,边民互市便民浮桥开通运营,防东铁路加快建设,“三大通道”连接越南,辐射东盟。上思至峒中、东兴至凭祥、沿海高速钦州至防城港段等公路纳入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内联我国中南和西南、外联东盟国家的口岸交通物流枢纽正加快构建。△东兴口岸已成为我国主要陆地出入境口岸之一。(资料图)为了扩大对外开放,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印度尼西亚东勿里洞县、韩国高兴郡、柬埔寨吴哥通县等城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尤其是与越南芒街市共同举办的中越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元宵节足球赛等活动成为中越友好往来交流的品牌。建设“开放东兴”,提升了东兴的综合实力。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东兴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3.3%,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等荣誉称号,该市成功探索形成的党旗领航·电商扶贫、“互市+党建+互助组+扶贫”、反走私综合治理“段长责任制”、商事制度改革、跨境劳务、宜居乡村·服务惠民“1+6+N”、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四级联动”等多项“东兴经验”“东兴模式”在全国全区复制推广,3次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兴产业添动力做强县域经济△东兴市一家边境落地加工企业内,工人们在分拣腰果。何璐璐/摄兴产业是实现兴边富民的重要途径。“十三五”以来,东兴市充分发挥独特的海边山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富裕东兴”,全力构建海边山现代经济体系,开创了独具东兴特色的县域经济。这些年来,东兴市利用国家赋予的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边民互市贸易区等六大国家级开放平台,做足“边”的文章,创新发展跨境贸易、加工、旅游、金融、电商、物流六大跨境产业,实现“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发展。其中,该市跨境贸易转型升级经验做法获国务院办公厅表彰,“跨境经济助力兴边富民”发展模式成为全国59个经验案例之一,“边贸+扶贫”模式被商务部选为商务扶贫典型案例,跨境旅游开创的“六联合”新模式在全国推广,跨境金融领域创造了7个“全国第一”、六个“全区第一”。△“十三五”期间,东兴边境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图为东兴金滩风貌。林强/摄此外,东兴市还大力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成功创建了自治区级示范区4个、县级示范区3个、乡级示范园5个、村级示范点11个,在全区率先实现“村村有示范点,镇镇有示范园”目标。先后争取到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等国家级项目,共获上级支持资金4200万元,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为了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东兴市还充分发挥沿海沿边和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沿海形成了以发展商贸、工业、物流、旅游、金融、信息等产业为主的一级经济带,沿边形成以发展边境贸易、互市加工、生态农业、特色旅游业、长寿文化产业为主的二级经济带。东兴镇、江平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全国科学发展千强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先行先试改革发展成果喜人△中越北仑河二桥开通,加快东兴开放开发步伐。林珉正/摄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简称“东兴试验区”)是201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首批三个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之一。近年来,为推动落实中越两党两国领导人关于建设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构想,东兴试验区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东兴园区(简称“跨合区”)开发开放建设上,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围绕“属地化管理、一体化发展”方向,按照试验区和跨合区、东兴市“区市统筹”和“区市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努力实现跨合区“一年出形象、两年大变样、三年新跨越”总体目标,力争把东兴试验区建成经济繁荣、生态优美、和谐宜居、睦邻友好的边海新区,把跨合区打造成广西开放发展新的增长点。东兴跨合区规划总面积14.6平方公里,实行“前岸中区后城”的开发模式,即提高“前岸”的便利化通关能力,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口岸经济发展;强化“中区”产业支撑作用,建设产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后城”服务保障作用,加强跨合区周边城市配套功能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东兴口岸二桥验货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项目竣工启用,极大提升东兴口岸的通关能力。何深雅/摄口岸建设取得新突破。2017年6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东兴口岸扩大开放至北仑河二桥,口岸性质为国际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货运输口岸。中越北仑河二桥口岸于2019年3月19日临时开通货运,目前货运通道已正常开通,截至2020年12月10日,东兴二桥口岸进出境总车数69735辆次,增长26.41%;进出口货运总量656110.14吨,增长18.34%。二桥口岸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疫情发生后一大批口罩、手套、消毒液、防护服等,第一时间紧急通过二桥口岸运回国内,驰援抗疫前线;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东兴市商务和口岸管理局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跨合区出台重点产业直接股权投资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实行“34证合一”改革,打造企业开办“最多跑一次”和“政银合作”服务模式。区域合作持续加强,“北联”“东融”行动成果丰硕,北钦防一体化稳步推进。△防东铁路是我国中越互联互通国际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防东铁路箱梁架设现场。周才圣/摄路网建设日臻完善。跨合区“两纵一横一环”路网初步成型,“三纵三横”骨干路网各项目加快启动和推进,楠木山大道(友好大道至罗浮西路段)、纬三路等一批道路已建成。项目招引有新进展。华立边境深加工产业园项目首期于2019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标志着跨合区第一个进出口加工与商贸、物流综合产业园区正式落地。连续8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成功举办东兴试验区专场推介会,从2016年起发展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论坛暨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专场推介会,累计签约项目100多个。对越交流更加密切。初步形成国家、省区级、东兴试验区管委会和越南广宁省口岸经济区管委会、东兴市和芒街市等四个层面的沟通工作机制。目前,试验区管委会已主动与越方开展了10次以上工作会晤,达成了推进跨合区建设“六个共同”的共识。12/16
- 阿拉山口口岸: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阿拉山口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城市,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在近期国家公布的22个边境物流枢纽,阿拉山口定位为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多年来,随着阿拉山口口岸西部大开发和“东联西出”战略的深入实施,阿拉山口作为“中国西部第一门户”、“战略能源大通道”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更加凸显,吸引了疆内外知名企业抢滩口岸,这些企业与中亚、西亚、欧洲等30多个国家和港澳地区的一大批客商(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经过阿拉山口的新亚欧大陆桥比通过第一座亚欧大陆桥的运距缩短了2000公里,节约运费30%,比海运节约20%的运费和60%的时间。今年,阿拉山口口岸在吸引跨境电商从口岸过货的同时,还吸引全球电商在综保区建仓,将阿拉山口打造成中亚的物流枢纽港,变“通道经济”为“落地经济”。阿拉山口口岸现有物流存量基础设施成熟,战略区位重要,运输通道地理环境良好,沿线边国家政局稳定。阿拉山口综保区已具备铁路组织、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综合服务等功能,在大力推动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先后建设了5000平方米跨境电商监管场站、采购了软硬件设备及系统,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开发上线“阿拉山口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通关数据网络化申报。通过“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辐射世界各地。入驻综保区的贸易、物流、跨境电商等领域企业近600家,入驻产业配套区企业已经有40多家。据阿拉山口市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阿拉山口综保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皮履屏介绍,阿拉山口口岸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体系,提升资源、资金要素集聚能力,由物流服务中心向物流及供应链组织中心转变,实现由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口岸经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围绕枢纽承载城市建设,谋划一批补短板、利长远、增后劲、强产业的大项目,加快实施综保区国际班列编组站、多阿独跨境液化石油气管道、中欧陆港加工物流产业园、宽轨铁路液化石油气换装改造等新建项目,为加工贸易、物流产业集聚建好平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双向开放国际门户枢纽。建设无水港,与天津港、洋山港、广州港、连云港、阳逻武汉新港等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力促合作港口进出口中亚、俄罗斯、欧洲的货物实现从阿拉山口通关,实现贸易属地化,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商贸物流联动,促进海铁、公铁、铁水多式联运物流新模式加快发展,不断增强阿拉山口国家物流枢纽能级。皮履屏说:“阿拉山口口岸成为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这将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推进‘口岸强州’战略、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物流枢纽功能、推动国际门户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也为进一步集聚要素资源、提升产业辐射能级、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文/图:张晓敏)12/16
- 雪后初霁的黄土高原12月3日拍摄的雪后初霁的陕西省榆林市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无人机照片)。当日,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省榆林市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雪后初霁,美景如画。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总面积37平方公里,厚重的黄土层历经千百年风雨的冲刷,形成了奇特的地貌景观,令人叹为观止,成为人们旅游、摄影的好去处。新华社记者陶明摄12/15
- 冰城夏都哈尔滨:四季旅游皆精彩哈尔滨旅游资源富集,有大冰雪、大湿地、大森林等生态旅游资源。从冬季旅游的“一枝独秀”到夏春秋的全季全域游,哈尔滨四季旅游皆精彩。哈尔滨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榜首,是全球20个避暑旅游胜地之一。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素有“天鹅项下的珍珠”“东方莫斯科”“冰城夏都”等美称。是中国省会城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是我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哈尔滨的欧陆之美、人文之美、滨江之美和冰雪之美享誉中外,每年旅游人口超过8500万,2020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达到6814.5万人次。太平机场进出港人次一直位居东北首位。 哈尔滨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完善,是全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国家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枢纽,哈尔滨已开通航线201条,通往113个城市。全市拥有A级旅游景区77家、S级滑雪场13家;星级及准高星级宾馆65家;旅行社355家,出境组团旅行社78家,不可移动文物2014处,博物馆130家,非遗项目200项。 我国最早开展冰雪旅游的城市 哈尔滨是中国冰雪旅游之源,被誉为“冰雪之冠上的明珠”。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闻名中外,自1985年举办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了36届,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冰雪节庆活动之一,也是我国冬季旅游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哈尔滨还拥有世界上举办历史最长的室外冰灯艺术展览——冰灯艺术游园会(始于1963年,至今历时57载),世界最受欢迎的冰雪主题公园——冰雪大世界,世界最具规模的雪雕艺术群——太阳岛雪博会。有“中国的达沃斯”之称的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松花江冰雪嘉年华等冰雪旅游产品。 中外游客避暑度假的首选目的地 哈尔滨夏季平均气温保持在18至22摄氏度之间,气候凉爽舒适。城市周边有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18个,森林覆盖率达到43%,是“天然氧吧”。现有湿地面积3002平方公里,是我国拥有城市湿地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2018年,我市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授予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近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旅游时尚活动品牌,通过丁香节、湿地节、啤酒节、哈夏音乐会、五花山赏秋节贯穿整个夏季,给哈尔滨的夏季旅游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哈尔滨的百年老街中央大街,日均客流量达到80万人次,加之独具哈尔滨特色的俄式西餐、啤酒等美食,中俄博览会、老街音乐汇、国际马拉松、时尚巡游等活动,成就了哈尔滨“夏日圣地”之美誉。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