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一朵小木耳的四季大“生长” 东宁市黑木耳产业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小木耳大产业。寒冬已至,东宁市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菌包车间一片忙碌。“10月28日开始生产,一期二期车间同时开放,每天能生产23万袋木耳菌包,这是春耳菌包。”在车间内,该公司生产经理孙海涛说,最近接了很多订单,近2000户农户和公司签订生产菌包订单,少的10万袋左右,多的20万袋。还有像东宁市三岔口镇八家子村和泡子沿村以村为单位来签生产订单的,泡子沿村今年菌包需求是300万袋。孙海涛说,去年公司生产了3200万袋菌包,今年计划生产6000万袋。生产车间里菌包生产一片繁忙,在东宁市雨润绥阳黑木耳大市场,黑木耳购销同样火热。经销业户李兆富从事木耳经营已有七八年的时间。“东宁黑木耳品质好,耐泡,福建、四川等地的客户每年都来我这采购。反响都很好。”李兆富说冬季里木耳销售正当时。来自郑州市的黑木耳客商梁启这几天又来东宁采购了。他说,“我看好这的木耳,在我们那卖的很好。今年东宁木耳品质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东宁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王良武介绍,由江苏雨润集团建设的绥阳木耳大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年交易量10万吨、交易额60多亿元,交易量占全国三分之二,在业界独领风骚,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买全国、卖全国”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并稳步发展。一朵木耳的发展历程东宁市是1990年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这里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东宁市独特的地貌特征是发展木耳产业的优良土壤。素有“塞北小江南”美誉的东宁市所辖6镇均有木耳产业布局。王良武说,东宁市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主产基地,培育了国家级批发市场,打造了国家级产业品牌,完善了融合融合一、二、三产业的黑木耳产业集群。追溯东宁市发展木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唐渤海国时期,那时是野生采集阶段,在明朝永乐年间开启伐木生产,21世纪90年代至今,步入了袋料栽培发展新阶段。从2002年开始,东宁市按照“建基地、育市场、创品牌”的战略思路,持之以恒的推进黑木耳产业,使东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黑木耳生产大县、营销强县、品牌名县。如今,东宁市木耳产业名声大噪。被授予“中国黑木耳第一县”的称号,并先后荣获“绿色黑木耳生产基地县”“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文化产业建设先进县”“全国食用菌餐饮文化示范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特色产业百佳县”等30余项国家级殊荣,其中东宁市绥阳镇先后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王良武说,依靠全国领先的栽培技术,东宁市成功创建了1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登记地理标志保护面积12万亩。2020年,预计东宁市黑木耳种植规模9.1亿袋,产量4.1万吨,产值23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3200元。建成全国绿色黑木耳大型基地,培育了“绥阳耳”、“双枒子”、“运福“等9个绿色、有机黑木耳品牌,走出了品牌强业、产业富农之路。东宁黑木耳成功通过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并率先打造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示范样板,成功注册国家级地理标志商标并荣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并获评“2019黑龙江省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前十强,2015年品牌价值达433.14亿元。一朵黑木耳的扶贫大助力东宁市太平沟村张侃令今年52岁,从1995年开始从事黑木耳生产,2017年率先选种了黑木耳新品种—全筋耳(俗称大筋菜),今年带领16户耳农挣了大钱。在东宁市,农民依靠木耳产业增收致富的故事说不完。东宁市着力培育黑木耳龙头企业,全力打造集黑木耳全产业链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加大对黑木耳菌包厂的投入力度,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东宁市标准化菌包厂扶贫项目,此项目建成后年生产菌包350万袋,可创收105万元。为降低企业风险,将菌包厂租赁收取企业年利润三分之一的租金,对整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因人因户利润分红政策。完善该扶贫项目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扶贫车间,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免费技术培训,优先雇佣贫困户到菌包厂就业,并适度提高工资标准,每年可实现工资性收入1.5万元。对有发展黑木耳意愿的贫困户提供全过程技术指导和成本价格的菌包,实现黑木耳菌包厂对全市贫困户带动全覆盖。建好“一户一棚”,实现自主脱贫。坚持将造血式扶贫作为脱贫重点,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黑木耳脱贫致富。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对扶贫的支撑作用,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东宁市六镇全部成立合作社,探索“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鼓励完全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土地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实施大户带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贫困户可持续增产增收,实现稳定脱贫致富,目前共有212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户均年收入4000以上。实施大户带动,实现稳定脱贫。鼓励有实力的黑木耳加工企业对贫困户的黑木耳开展定向收购,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开展定向岗前技术培训。鼓励黑木耳种植大户优先雇佣贫困户从事黑木耳采摘。东宁市共有275名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一朵黑木耳的循环经济“经”不但东宁市的木耳走向全国,东宁市木耳种植技术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据东宁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产业综合办主任刘志栋介绍,东宁市培育了黑山、德金、草优等系列优质菌种,开展了菌种筛选改良、替代料栽培、菌糠综合利用等10余项课题研究,独创了棚室挂袋、春耳秋管、越冬耳栽培等20余项产业新技术,革新了装袋机、窝口机、刺孔机等30余款菌用器械设备。同时,通过考察交流、缔结友好市县等途径,东宁向吉林、辽宁、浙江、山西、内蒙、西藏等10多个省区的60多个市县无偿提供了新技术成果,为全国黑木耳产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东宁市,很多农民都是技术员,到南方指导木耳种植年收入都在20万元左右。东宁市黑木耳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细化专业分工,扩张产业链条,建设8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集育种、制菌、种植、储运、营销、加工、科研、机械、回收利用等为一体的上中下游配套产业链条,内部环环紧扣、节节相连,打造了融合一、二、三产业的黑木耳产业集群。2个亿元项目落地,黑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36亿元,专研专供二级菌种和三级菌包。黑龙江佰盛食用菌综合生产项目总投资2.8亿元,采取工厂化、集约化、组织化运营,每年可供应三级菌包8000万袋,已被列为省级重点产业项目行列。眼下,省百大项目——东宁恒昌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正在建设中,废弃菌袋处理是该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东宁市一朵黑木耳的循环经济经越念越好。
    12/01
  • 边境线上的第一支女子巡护队
    写在前面: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交界处,东起吉林省珲春林业局青龙台林场,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西至吉林省汪清县林业局南沟林场,南自吉林省珲春林业局敬信林场,北到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奋斗林场,总面积1.46万平方千米。其中,吉林省片区占71%,黑龙江片区占29%。东宁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区域面积5.18万公顷,森林面积3.83万公顷,耕地面积1.18万公顷。2016年,国家决定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并同步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中央事权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承担“两项试点”工作任务。循着一串串脚印、巡山清除一个个猎套,她们走向深山,只为守护野生动物的家园……“同志们,请出发!”11月25日8时,一场特殊的启动仪式在东宁市林业和草原局门前举行。出发去哪里?去干什么?东宁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王志刚说,这次充满仪式感的出发,是为保护野生动物而发起的。巡护队员们走进森林草地,清除危害野生动物生存的猎套猎具,寻找野生动物的足迹。这支队伍中,有6名女巡护队员,她们是巡护队伍中的新兵,却让大家刮目相看。2019年4月,东宁市林草局成立了一支女子巡护队。这是东北虎豹公园区域内第一支女子巡护队,6名女子巡护员都是80后和90后。脚步在大山深处,无数次走在巡护的路上,保护野生动物,她们是森林里野生动物们的守护卫士。寻觅——脚印里的足迹为什么选择做巡护员?跋山涉水走在深山里怕不怕?雪后的阳光映照着她们冻得有些发红的脸庞,她们说:“虽是女子,却不怕这深山和山林里的动物,只会觉得离大自然更近,每一个脚印都让我们与家乡更亲近。”东宁朝阳沟林场副场长李刚说,这6名队员已是林三代,她们从父辈那里,了解林业、与深山结下缘分。一场雪后,记者跟随着女子巡护队走进她们走过无数次的深山。天很冷,路很滑,上山清猎套的她们却很兴奋。“刚下完雪最好了,哪里有猎套看脚印就能找到。哪里有动物出没,雪后也最容易分辨。”队员邱时对地形很熟悉,“这里山连着山,现在登上的这座山俗称大崴子山,地处红星村。”“我和张昕同岁,都是1986年出生。徐春梅更年轻,1990年生,但她比我们早来林场工作好几年。还有白雪,年纪最小的吴桐……”邱时介绍着伙伴们。看脚印,这是上山清套的必修课。不但要看人的脚印,更要看动物的脚印。是正向还是反向,她们一打眼便能确定,这是长年累月练就的“眼力”。“快看这有一串新的脚印!”徐春梅走在前面,走了50多米便发现了一个猎套,小夹子。可惜的是这个夹子已经夹到了一只松鸭,旁边树枝上还挂着诱饵——一穗玉米。再走一会儿,张昕也找到了一个猎套,在猎套旁边有一小撮玉米粒。“这是下了药的玉米粒,动物吃一口就没命了,尽量清理干净,再拿回去一些化验看看是什么药物,这块地要深埋,要不然药物残留对野生动物是个威胁。”就这样,女巡护员们循着“猎人”的脚印清除着诱饵和猎套。这样的巡山,她们经常一走就是十几个小时。记录——相机里的故事说到巡护时有意思的事,张昕说,邱时最逗了,有一次一不小心就踩入了猎套之中。邱时说:“这幸亏是给我套上了,猎套越来越隐蔽,巡护队员都很难发现。这要是套到个动物,那它们可完了。”李刚说:“我们保护区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冬季天气非常寒冷,白天零下20多度。我们正在做的就是守护东北’大猫’的家园,盼望着更多的’大猫们’回家。这几名女巡护员我们都是搭配男巡护员组成队伍,她们细心,观察记录动物的足迹很准确。“她们除了清除猎套,还承担着更换相机存储卡和电池的任务。冬季里,山上一片白茫茫,外人看不出差别的地形,她们却了如指掌。“土豹沟是一个很陡的山坡,平时就很难爬上去,这还是冬天,更难爬了。”“我们曾在亮子川屯解救过刚刚被套住的狍子。也有场区的职工曾经被野猪咬伤”……说起巡护员的工作,她们的叙述中有万般滋味。徐春梅当天装了两板电池,记录数据,维护相机。她说这份工作并不简单,有的监测点,需要爬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所以每次都反复确认换好了数据卡和电池。“上来一次太不容易了,一定要装好相机,才能记录好镜头里的一个个‘老朋友’。”听见——森林里的声音曾经,两只可爱的“大猫”,东北虎、东北豹跨越国境,东移至俄罗斯,并在那里生存繁衍。规划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区域,也是为了迎接“大猫”回家。王志刚介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试点期间累计出动巡护5660人次、1424车次,巡护总里程达15487.32公里,完成smart巡护样线55条、清理猎套8310个。经专家确定,东宁市林草局范围内有3只留居豹,试点区有蹄类动物种群得到快速地恢复。栽植了红松、云杉、落叶松、樟子松等乡土树种225余公顷。设置补饲点50个,投放补充盐2500公斤、谷物25000公斤、秸秆3000公斤。成功救助赤狐1只、野猪17头、狍子6只、貉1只、鸮3只,并全部放归山林。在东宁市林草局,有一个国家林草局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设立的天地空一体化检测平台,这是第一个拍到东北豹的地方,2018年首次捕捉到东北地区已绝迹20余年的斑羚影像。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王志刚说,东宁市林草局每年都会举行“清山清套”启动仪式,今冬明春是清山清套工作的重点时段。今年,东宁市林草局组织了50人的队伍在虎豹规划区内清山清套,并逐步向规划区外延伸。今年,东宁市林草局将设置巡护样线60条,累计出动3000人次清山清套,这将是虎豹国家公园试点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其实在巡护工作中,她们也有怕的时候。怕遭遇野猪、黑熊等凶猛动物,怕“杨喇子”(一种毛毛虫)、蜱虫和蛇,但慢慢都克服了恐惧,无所畏惧地走在巡山的路上。李刚说,这份工作看着不难,刚成立女巡护队的时候她们还很新奇,觉得很有意思。其实,最难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下来。她们真是好样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山和大河,就在森林深处,在这里,她们从未停止脚步。保护区内,她们安放了一部部监测相机,每当迷彩外壳的相机拍摄到野生动物的踪迹,她们都会为之欢欣雀跃。白雪说,当了巡护员之后,更加理解父亲曾经几个月在林场不回家的辛苦。张春梅说,雪后最不愿看到人的脚印,因为这里很有可能有猎套,甚至已经有动物被夹住。而当发现动物的脚印,她都怀着欣喜的心情记录下坐标。张昕说,每天两万步都是平常事,走在深山浑身是劲,回到家却一动不想动。儿子一看到她瘫软的状态就知道,妈妈又上山了。邱时说:“秋天人在山上走,能听到野猪在山腰跑,树叶沙沙作响,不知道它们会不会知道我们是为守护它们而来……
    11/30
  • 江苏南京:“天空之镜”变身“天鹅湖”
    11月18日,天鹅在南京市溧水区境内的石臼湖游弋。近日,成群的天鹅在迁徙途中飞临南京境内的石臼湖休息、觅食。有着“天空之境”美称的石臼湖变身“天鹅湖”,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11/30
  • 新疆 霍尔果斯口岸 今年进出境中欧班列突破4000列
    11/27
  • 东兴试验区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吸睛更吸金
     陈武参观东兴试验区特装展位  在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下称东兴试验区)工管委精心组织准备,做好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论坛、东兴试验区专场推介会、东兴试验区特装展等活动,东兴试验区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重要平台展开全方位宣传、展示、推介,进一步扩大东兴试验区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对外经贸合作交流、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等方面谋求新突破,助力东兴试验区发展。  9月13日上午,自治区主席陈武在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胡焯等领导陪同下,来到设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特装展位。市委常委、东兴试验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管理年向陈武一行简要汇报了东兴试验区先行先试工作情况。  借力展示形象  博览会期间,东兴试验区积极参加各种推介,宣传试验区的优势,展示试验区的形象。  “东兴试验区生态优良,环境宜人,是投资置业的好地方。”9月13日,在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论坛暨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专场推介会上,市长、东兴试验区管委会主任何朝建向国内外领导和商会、社团、企业代表等嘉宾推介东兴试验区。  东兴试验区成立4年来,成功实施了一批开放开发政策,打造了一批对外开放平台,加快了一批重大产业集聚,构筑了通往东盟的海陆通道枢纽,推动了与东盟国家经贸和人文交流。通过市长何朝建的推介发言,以及PPT图文并茂的展示,让各位来宾充分了解防城港市和东兴试验区的优势以及投资潜力。  越南广宁省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范青水在东兴试验区推介会上表示,越南广宁省已经主动研究并向越南中央报告和申请建设中越(东兴—芒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现在,越南工商部正在制定和完善建设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总体方案。范青水还向大家介绍了当前正在推进的中越北仑河二桥、口岸联检区等跨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让来宾们对东兴试验区未来发展信心更足。  展位广受关注  走进东兴试验区特装展位,可以看到近年来东兴试验区发展的成就,以及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东兴试验区特装展位在开馆首日便吸引着数百名来自境内外的官员、客商涌入参观,成为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热门特装展位之一。连日来,自治区主席陈武、越南广宁省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范青水等领导在巡馆时都来到东兴试验区特装展位,感受东兴试验区积极建设国家沿边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和改革创新排头兵的蓬勃态势。  特装展还推出了文艺表演,向观众展示京族文化魅力,深受广大观众喜爱。LED大屏幕滚动播放的防城港市、东兴试验区、各县(市、区)、各大园区、各类企业的宣传视频,也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吸引客商洽谈  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防城港市成功签约33个项目,总投资757.1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治区集中签约项目7个,东兴试验区推介会签约项目共26个,涉及电子商务、商贸物流、食品加工、电力、金融、环保及市政公共事业等产业。  众多客商在参加东兴试验区推介会后都表示出投资的兴趣,大家纷纷带走了会场准备的关于防城港市和东兴试验区的宣传资料,以及项目投资手册。有些客商在推介会结束后主动找到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项目咨询和洽谈。  在东兴试验区特装展位,共有13家具有防城港本地特色的企业参展,现场准备有朗姆酒、金花茶、柠檬香茅精油产品、坚果产品、海产品等实物展示,深受参会者欢迎,每天都吸引大量客商前来商洽。  尽管博览会展会时间不长,但通过系列推介和论坛演讲,向大众传递了东兴试验区的名片,展示了东兴试验区的良好形象。(记者林晏伊)
    11/27
  •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雪景如画
    近日,河北承德迎来降雪天气,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白雪覆盖,美如画卷。新华社发(王立群摄)
    11/27
  • 首届世界遗产摄影大展在“地上最高绝景”张家界开幕
     11月16日,“中国•张家界”首届世界遗产摄影大展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开幕。本届大展以“交流共享、保护传承”为主题,围绕世界遗产展开以活动、影展、互动交流和文旅融合为主的4大板块内容。由世界各国115处世界遗产组成的影像作品,将在大庸古城、大峡谷、天门山、天子山等知名旅游景点展出,为期7天。首届世界遗产摄影大展现场。新华网陈延特摄  据悉,展览旨在倡导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共享世界遗产保护和发展经验。以9大主题展出3000余幅影像作品,张家界、米蒂山脉、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等世界自然遗产的神奇与壮美,苏州园林、明清故宫、武当山古建筑群、俄罗斯圣彼得堡等世界文化遗产的唯美与精妙,黄山、泰山、秘鲁马丘比丘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独特魅力都将在张家界一次集中呈现。  大展自2019年12月启动以来,面向国内外摄影人征集世界遗产相关主题的影像作品。截至2020年8月31日,大展收到近万名摄影家投稿,图片投稿43000余幅,视频、延时及VR投稿作品近200件,最终有115件作品入围获奖并展出。张家界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内。新华网陈延特摄  张家界因旅游立市、兴市、强市。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张家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虢正贵在致辞中表示,2019年张家界接待游客超过8000万人次,被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题词赞誉为“地上最高绝景”,是美丽中国的靓丽名片。接下来将以举办本次大展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旅游+文艺”融合发展,推动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与时代对话、与世界握手。  据介绍,中国和意大利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拥有数量最多的国家,今年也是中意建交50周年。本次摄影展特别精选了部分中、意两国的世界遗产影像进行展示,并在大展期间举办张家界武陵源与意大利多洛米蒂山世界自然遗产国际对话交流活动。  腾龙光学(上海)有限公司北京事务所长张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大展将成为全面展示全球非遗摄影艺术和摄影人交流、碰撞思想的大展。腾龙光学也积极参与到世界遗产文化的探索和宣传中,在此次大展期间,影友可到器材展示区的腾龙展区,体验腾龙最新款镜头。首届世界遗产摄影大展在张家界举行。新华网陈延特摄  此外,本次大展期间还将举办摄影师创作培优计划;世界遗产名家讲座;世界遗产摄影大展、旅行达人论坛研讨等一系列活动,构建了一个展示、分享、交流、传播丰硕而璀璨的世界遗产地风采、弘扬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平台。(陈延特)
    11/26
  • 江苏泗洪:湿地杉林色彩斑斓
    这是11月15日拍摄的江苏省泗洪县洪泽湖湿地杉树林景色(无人机照片)。初冬时节,洪泽湖湿地中的杉树林犹如披上多彩外衣,色彩斑斓,美不胜收。新华社发(许昌亮摄)
    11/25
  • 安徽黄山:奇墅湖晨景似仙境
    11月14日,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奇墅湖晨雾缥缈,美如仙境。新华社发(水从泽摄)
    11/24
  • 浙江景宁:瓯江小溪景色美
    初冬时节,流经浙南山区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小溪流域色彩斑斓,景色怡人。小溪是瓯江最大支流,近年来,景宁县加大了小溪流域公益林的管护力度,不断改善当地的山水生态环境。新华社发(李肃人摄)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