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最美战疫人】“疫”线有我 倾尽全力
    争分夺秒的“侦察兵”有这样一群人,每到危急时刻,他们就悄无声息地抵达“疫”线“侦察”。他们不仅拥有专业知识,而且耐心细致:核酸检测异常者的行程轨迹,以及发病时间、发病过程等信息,所有细节都要一一询问,每天的轨迹时间要完整闭环,信息准确无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东港市疾控中心流调小分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核心信息,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20分钟推送核心信息列表,用最短时间完成公安协查信息录入、流调报告撰写与后期梳理,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对于流调人员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要在第一时间告知相关人员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指导其在隔离和医学观察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及居家消毒,还要通过流调信息来确定疫点,及时将疫点列表推送到相关部门,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正是一次次流调信息的迅速传递,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战“疫”前线展青年风采疫情来袭,总有人逆向而行。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浪头边境派出所的张文博就是其中一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民警的忠诚担当。在上一轮疫情防控中,张文博在所负责的核酸检测点认真开展工作,喊话提醒、主动引导群众自觉遵守两米距、佩戴口罩等疫情防控规定,及时发现排除隐患,有效维持了核酸检测点秩序。新一轮疫情发生后,已经拼搏了多日的张文博没有休息,再次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在打后勤保障战。”张文博在每次执勤24小时回到派出所后,主动分担后勤工作,分发医用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面屏等防疫物品,打扫卫生、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杀,整理蔬菜、打包送饭……后勤工作忙起来就是一整天,而第二天他又要出24小时的外勤,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但他总说,“特殊时期没有休息日,大家有需要,我就在岗位上!”连续奋战防疫一线“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这是市自然资源局10名下沉干部共同的战“疫”誓词。他们在执行多处关键卡点任务的同时,积极配合社区完成多轮核酸检测,解决居民垃圾清理、生活物资配送、就医购药等问题;积极与社区协调,快速、妥善转运两名危重患者到医院,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5月29日,相关部门到该组负责的卡点进行视察,在提出指导意见的同时,对防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06/02
  • 辽宁丹东:庆“六一” 线上活动丰富多彩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丹东市各教育机构纷纷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丹东市实验小学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相约云上,‘疫’决高下”云端体育节,让家长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以昂扬乐观的面貌努力拼搏奔向胜利。丹东市实验小学还与丹东市第三幼儿园举办“幼小‘慧’衔接筑梦向未来”主题活动。活动包括:共赴“云”之约,对话助衔接;妙趣“云”分享,携手做准备;诵读跨“云”桥,童声共传情;隔空“云”祝福,共祝好时光;描绘“云”端情,炫彩展童心;舞动“云”少年,筑梦向未来……通过系列“云”活动,为家长解惑,为孩子引路,为衔接搭桥。孩子们在自己的节日里,许下美好的愿望: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家乡丹东,早日战胜疫情!祝愿奋战一线的逆行者们,平安归来!祝福所有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丹东市第二幼儿园组织家长和孩子进行线上联欢,以亲子游戏、唱歌、舞蹈、快板等多种方式,庆祝小朋友们自己的节日。丹东市第七幼儿园举办了居家模特秀,家长为孩子设计别出心裁的服装,镜头里的小朋友尽显活泼可爱。金汤小学、朝阳小学、五龙背镇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在线上举行新少先队员入队仪式,由家长为他们佩戴红领巾。编辑:邹润
    06/02
  • 【最美战疫人】两封感谢信 暖心抗疫情
    5月29日、5月30日,市交通运输局收到两封社区居民发来的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感激之情。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张洪波下沉到振安区,虽已从部队转业多年,但始终保持军人本色。5月26日,在回驻地休息的路上,他突然发现一便利店着火,情况危急,他不顾个人安慰,毫不犹豫冲进火场,奋力扑救。最终与赶来的巡警和居民一起将火扑灭,为便利店保住了近10万元的财产。居民尹某某在元宝区有一个海鲜店,由于本人居家隔离,店铺用电告急,如不及时续交电费,冰柜内数万元的海鲜将面临损失,还有员工社保信息等都在店铺的电脑里,无法按时续缴,尹某某心急如焚。张洪波得知情况后,及时伸出援手,积极与多方沟通协调,妥善解决店铺续缴电费及员工社保缴纳问题。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的党员刘汝新下沉振兴区,协助红房二社区抗疫工作。5月27日上午11时许,社区一位85岁的老人在家突发心肌梗塞,老人的儿女因工作原因不能及时赶到。危急时刻,刘汝新一边急忙来到老人家中查看老人的病情,一边电话联系所在社区负责人报告情况。由于老人家是老旧小区,没有电梯,他就主动把老人从4楼背下来,并驾驶私家车用最短时间将老人送往市中心医院进行救治……而此时的刘汝新,因防疫加班工作,已经有一天一夜未合眼了,午饭也没来得及吃。15时左右,因送医及时,老人脱离生命危险,这时刘汝新才松了一口气。目前,老人正在住院观察治疗中。两封感谢信,暖心抗疫情。两封感谢信背后是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同心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58名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局党组工作要求,以迎难而上的勇气、义无反顾的担当,克服诸多困难和压力,积极参加下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筑牢抗疫坚固防线!
    06/01
  • 【最美战疫人】“疫”线书写责任担当
    接到电话就出发5月25日凌晨1点半,来自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的志愿者赵元和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志愿者张峰接到“点长”电话通知:紧急任务,凌晨5点集合,支援振安区防疫工作。“4.24”疫情发生后,赵元和张峰下沉到振兴区临江街道新村社区,一个多月来奋战在封控区,进行消杀、运送物资、垃圾清运等工作。5月25日凌晨3点半,他俩赶到社区,换好防护服,立即前往集合地点。到达五龙背镇营胜村时,雨越下越大,两人一刻也没有耽搁,冒雨深入村民家中,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核酸采集。村路泥泞,从村东走到村西,鞋里满是泥水。他们花了三个多小时,完成了当天的核酸采集工作。5月27日,他俩跟随医护人员到紫光福郡一期封控楼,入户进行核酸检测。有高龄老人不会使用健康码,他们耐心细致帮助注册。值得一提的是,张峰新婚不久就冲上了抗疫一线。“挺想家的,也挺累。可一想到能为大家作出一点贡献,又充满干劲了。”张峰说。奋战一线的铿锵玫瑰在战“疫”一线,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浪头边境派出所民警温明睿没有因为自己是女性就降低要求,而是冲在疫情防控最前沿,想在深处、干在实处。温明睿每天都会穿梭在辖区的6个核酸检测点,为执勤民警和居民提供帮助。从检测点回来后,她还承担着封控区的执勤任务,是防疫员、宣传员、调解员、排查员,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有一次,浪头边境派出所接到报警,辖区佳兆业小区有一孕妇临近分娩。温明睿与同事快速做好防护后赶到小区,用警车将孕妇护送到丹东市第一医院。在辖区华星园小区封控点位巡逻时,温明睿得知志愿者缺少防护装备,便与社区负责人沟通,协调专人将防护装备送至志愿者手中。防疫一线团结协作连日来,一支由机关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志愿者组成的6人小分队,日夜坚守在振兴区临江街道青年大街18号,筑牢疫情防线。“封控区管理严格,居民不能随意下楼。我们采取无接触方式上门,把物资装袋挂在住户的门锁上,然后敲门告知。”社区工作者张丽群每天穿梭于封控区各个楼栋,为居民配送物资。小分队中有一名“00后”女孩蔡明雪,每天从6点开始为封控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福民派出所民警张权福、交警支队高速四大队民警孙健每天清晨开始工作,有时要在点位巡逻至深夜。张权福的孩子在防疫期间出生,只能在视频通话时看看宝宝的模样。同样,孙健儿子刚满4个月,他也是在工作间隙与妻子视频通话时,看一眼儿子。志愿者张会文每天7点准时打扫楼道卫生,对重点部位和重要区域进行消杀。居民足不出户,将每天的生活垃圾放置在家门口,张会文每晚8点上门收集、消杀、封装并转移到指定地点,等候清运。市委组织部的丁宁负责1个封控区和4个管控区的管理服务工作,先后为孤寡老人购买药品30余份,协调采购调配物资百余件,驱车护送突发疾病居民15人,处理突发情况20余件。
    06/01
  • 【最美战疫人】不辱使命 用心坚守
    筑起“巾帼堡垒”“因为值夜班来不及收,快要晒干的鞋子在雨中泡了一夜。”5月29日一大早,振安区文旅局的袁航晒出一条朋友圈,打趣说,鞋子经过雨水反复洗濯,除臭效果会更好。振安区文旅局近20人下沉在五龙背镇、鸭绿江街道、五龙山高速口、原大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等处,负责小区管控、物资保障、货运车辆管理服务、消毒消杀等工作。下沉干部多数为女性,她们在疫情防控一线筑起一个个“巾帼堡垒”。王茜下沉在五龙背镇温泉社区,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晚上隔着窄窄的手机屏幕与孩子交流。5月29日,王茜回市内取换季衣服,丈夫把准备好的衣物放在小区门口,她在门外与儿子遥遥相望后,便立即返回岗位。李欣彤在鸭绿江街道值守期间,身处外地的婆婆过世,丈夫在电话中泣不成声。她安慰着丈夫说:“有什么困难,我们都得扛住。”傅小兰下沉到鸭绿江街道后,10岁的女儿在家里承担起了团菜、取菜、领着姥姥姥爷做核酸检测等事情。傅小兰与女儿约定,站好各自岗位,待疫情散去,母女再互拥入怀。义无反顾上前线录入核酸检测信息、维持现场秩序、上楼消杀、处理医疗废物、安抚居民情绪……连日来,元宝区广济街道崇建社区工作人员武智常常加班到深夜,嗓子发炎,胃疼难受,就吃点药缓解一下。接送集中隔离转运人员,凌晨一两点,武智还在忙着做好协调工作。作为社区低保委员,她还挂念着辖区每一名低保户,把防疫物资发到他们手中。经常半夜有居民发微信、打电话咨询,她每一条都耐心解答。辖区学生因疫情无法打印准考证,她就打印好送到学生手中。武智把不到两岁的孩子交给年迈且心脏不好的婆婆照顾。想孩子了,她就在电话里听听孩子的声音,每次都强忍着泪水告诉孩子:“妈妈去当大白,守护更多的人。”携手并肩抗疫情“你告诉我具体药名。”“请保持两米距离,准备好绿码或身份证。”“你们家需要什么物资?”连日来,振安区九连城镇套外村党员王金红一直忙碌在防疫岗位上。王金红是套外村一组组长兼党小组组长,今年66岁。一组的大事小情,她都亲力亲为,手机24小时开机,村民有事,不论白天黑夜,她立刻帮忙解决。同兴镇的胡鲁海和吴青双是一对夫妻。投身防疫一线以来,胡鲁海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无论全员核酸检测,还是分发防疫物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吴青双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肩负着后勤保障的任务,每天除了管理办公用品、机关干部的生活用品等,还要登记分发防疫物资。在汤山城镇,有387名党员志愿者奋战在抗疫一线。其中,145名党员组成疫情防控“红色突击队”,执行上门核酸采样、生活保障等紧急任务。汤山城镇林业站的周大龙白天忙完2600余人次的核酸检测工作后,晚上还要前往区政府拉运第二天的防疫物资。佛山村的何昆及妻子、女儿都是志愿者,信息采集、维持秩序,哪里需要,一家三口就出现在哪里。
    05/31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四十八集 邹继良:摧毁敌两辆坦克的一炮手
    05/30
  • 【最美战疫人】冲锋“疫”线不松劲儿
    扎实工作坚守岗位连日来,市发改委下沉人员发扬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贯彻从严、从紧、从细的工作要求,做好核酸检测、保供、消杀、垃圾处理等工作。姚增武、张志鸿、赵帅下沉振安区鸭绿江街道东泰社区景苑家园小区,分为两组,每组值守一天一夜。小区保供蔬菜包到位,他们和交警、业主委员会工作人员一起承担配送工作,第一时间对蔬菜包进行科学消杀,分发到居民手中。姚增武的家就在景苑家园,他“过家门而不入”,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政策。张志鸿在参与防疫的同时,还承担着全市应急物资储备调配统筹等工作。下沉振兴区纤维街道军楼社区的张代峰配合医护人员,按楼号有序开展核酸检测。检测结束后,还要维护小区秩序。下沉白房一社区的邓文凭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他像对自己孩子一样耐心哄小朋友完成核酸检测,检测后又哄他们赶紧回家。战“疫”劲头足“这两个小伙子太能干了,很少闲着,有使不完的劲儿,真是帮了大忙。”振兴区帽盔山街道白房二社区工作人员评价说。“两个小伙子”是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的张成瑶和宁京刚,他们下沉白房二社区,主要负责益荣佳园小区40栋楼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宁京刚曾是武警,张成瑶是健身爱好者,二人体能不错,工作中不讲条件,也从不喊苦喊累。小区属于封控区,他们配合医护人员逐户进行核酸检测或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并做好楼道消杀。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和隔离面屏,一个单元楼做下来大汗淋漓,而他们每天要爬十几个单元楼。工作之余,两人还参与社区服务,搬运防疫物资,清理医疗垃圾,帮助居民购买药品,协助病患就医……新婚夫妻并肩作战刘天宇和卜亚楠是一对新婚夫妻,并肩作战在抗疫一线。市市场监管局的刘天宇下沉到振兴区永昌街道永昌社区,承担核酸检测信息采集工作,每日录入信息超600份,最多时候一天超1000份。他有空就参与出入口执勤、搬运物资、上门核酸检测等工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年轻,让我来。”卜亚楠是所在社区的防疫志愿者,协助开展常住居民统计、布置核酸检测点、楼群消杀等工作。近日,她又先后到方舱医院、振兴区帽盔山街道红房三社区丹建馨园小区工作。夫妻二人在休息时通过视频互相鼓励:“期待早日相见。”
    05/30
  • 【最美战疫人】不同的职业 共同的选择
    “疫”线有担当“您好,这里是八道派出所,有什么能够帮助您?”这是八道派出所张峰豪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疫情发生以来,他和所里民警、辅警巡逻点位60余处,处理求助40余起。5月初的一天凌晨,张峰豪接到辖区一群众求助,称家中老人呼吸困难,急需呼吸机稳定病情。张峰豪核实求助对象的家庭住址后,立即奔赴现场,及时将老人送到市第一医院。张峰豪和同事每天与疫情赛跑的同时,对辖区发生的各类案件也紧抓不放。5月18日,辖区有群众报警称其车风挡玻璃被砸,接警后,张峰豪对案发周边监控进行梳理,因疫情原因,现场走访十分困难。他转变思路,对案发地附近群众进行电话走访,摸排嫌疑对象,于当日将犯罪嫌疑人车某抓获。张峰豪医学专业毕业,为圆儿时梦想弃医从警。在所里,张峰豪时常为大家普及一些防疫知识。在他的建议下,所里各个重点部位都放置酒精消毒液、洗手液等,提前储备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他还深入街道社区,用专业的医疗知识,科学疏导疏散群众。挺身而出奉献志愿力量疫情发生后,丹东市儿童励志分会的志愿者们纷纷主动请缨到社区,奋战在防控第一线。志愿者艾义和是一名高一学生,家住凤城市蓝旗镇蓝旗村。4月27日,村里需要志愿者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号召党员积极参加。身为老党员的姥姥因患有严重类风湿,出门只能坐轮椅,心有余而力不足。艾义和看出姥姥的心思,就让她给自己报上名。就这样,17岁的艾义和与有着20年党龄的妈妈一同成为了“大白”。自4月29日开始,艾义和就在网课之余,到核酸检测点帮助叔叔阿姨们整理场地、消毒消杀。“五一”假期不用上网课,他更是全天投入到志愿者工作中。“看到孩子这样,我很高兴。这些年来,孩子得到励志分会的捐助,参与志愿服务也是回报社会、回报好心人的最好做法。”艾义和的姥姥说。励志分会的夏鹏报名成为永昌街道振八社区的志愿者。在繁重的抗疫工作中,夏鹏还不忘关注需要帮助的孩子。5月20日,正读高三的李岩生需要参加锦州铁道学院高职单招的线上考试,而他与视网膜脱落的母亲相依为命,窘迫的家境根本买不起电脑。夏鹏知道后,主动为孩子提供了电脑。由于家中有90多岁的老人需要照顾,励志分会的宋金凤选择离家比较近的于家一社区做志愿者,配合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做核酸检测。回复上百个微信消息,接听不间断的居民电话,没几天工夫,宋金凤的嗓子就哑了。志愿者的工作本就繁杂,她还在3个公益组织任职,需要处理的事情格外多。5月1日,宋金凤又成为自己居住小区的楼长,每天凌晨4点开始配合社区做核酸检测,还要帮邻居购买生活物资。劳累过度时,她也偷偷抹过眼泪,可擦干眼泪,还是坚定地穿上“大白服”。因为她知道,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守初心彰显民兵本色在振安区楼房镇有一群民兵志愿者,他们走遍村子每一个角落,守护村民的健康平安。“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为父老乡亲守住家门,我们信心百倍。”全镇128名民兵志愿者24小时值守疫情防控卡点。他们还积极参与各村组织的核酸检测工作。“别着急,我帮你操作。”马家村民兵王显智耐心帮助村民进行信息采集,还驾车载着医护人员翻山越岭到老弱病残村民家上门做核酸采样。每天,民兵志愿者在核酸采集和抗原筛查后,化身“跑腿大白”穿梭在沟沟岔岔。五龙山高速服务区“跑腿小哥”白立民为停留在高速服务区的司机提供送餐服务,楼房村“大白”刘洋为村民上门送生活用品、药品,马家村的肖群帮着村民扛液化气罐······
    05/30
  • 【最美战疫人】不惧苦累 坚守“疫”线
    战“疫”一线的“多面手”“我下沉去社区,孩子就交给你了。”4月24日,元宝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汪海给妻子打完电话,便赶到七道街道七道社区连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天不亮,汪海就带着几名志愿者提前布置核酸检测场地,设立党员先锋岗,维持秩序,做好提示,遇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耐心地讲解。“这位老师需要上网课,请大家理解……”遇到特殊情况,他向排队的群众解释,安排优先检测。现场录入人员出现空缺,汪海主动承担起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工作。辖区发现密接者、次密接者后,他带着志愿者们安装电子门磁,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上门进行核酸检测。元宝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分布在3个不同的社区,汪海在工作间隙会提醒他们做好自身防护,为他们排忧解难。汪海的儿子两周岁,之前不小心磕破了头。汪海很是心疼,每次在电话里安慰儿子几分钟,又匆匆继续投入到工作中。25层楼,他一层一层爬……4月25日上午,市市场监管局的季海铭接到下沉振兴区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的通知后,立即报到,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当晚,季海铭背着消杀工具对封控区全楼进行消杀。25层楼,电梯无法使用,他一层一层地爬,做完消杀已经是凌晨1点多。顾不上休息,马上又支援医护人员进行入户核酸检测,25层楼,他用了几个小时挨家挨户又走了一遍。工人村社区多为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季海铭负责的几栋楼都属于封控区,他身兼数职,负责配合转运隔离人员、封控区消杀、入户核酸检测、物资保障配送等工作。每天早上5点到岗,开始消杀。白天配送物资时,他既是司机又是装卸工,推车不够用,就手拿肩扛。晚上,他又当起了垃圾清运工。每天都要“战”好岗5月25日一早,御景苑二期居民王昕彤将一封感谢信发到了小区业主群里,感谢振安区党员志愿者徐浩广。王昕彤在信中说,自己在外地工作无法返丹,十分担心自家两位80多岁的老人。这段日子多亏了徐浩广,每天帮老人买菜,关注老人的起居和健康状况。一个多月以来,徐浩广每天6点开始工作,上午协助社区进行核酸检测,为两个单元22层楼的居民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并指导自测。下午,还要统计居民所需要的蔬菜、日用品、药品等物资,负责配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完成御景苑二期3万余人次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工作,并协助物业发放500多份蔬菜包,多次为居民购买急救药品等。“有人在家吗?我是临江社区工作人员,请准备好辽事通健康码,开门做核酸检测。”这是珍珠街道临江社区“95后”工作人员吕博瀚每天重复不知多少遍的话。作为帝博湾小区抗疫志愿者,他每天需要完成2栋楼6个单元共540户居民的上门核酸检测工作,从早晨6点半一直做到下午3点半。由于社区部分工作人员电脑操作不熟练,他又主动承担起信息录入的工作,连续半个月每天工作到凌晨1点多。
    05/30
  • 【最美战疫人】不惧疫情大考,彰显为民本色
    分秒必争“核酸样本转运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错,早一分钟送达检测,早一分钟出检测结果,就少一分传播风险。”元宝区七道街道核酸检测样本转运工作负责人陈霖每天的目标就是——全贯通、车等人、快接转、保安全,哪怕是睡觉手机也不离手,生怕遗漏任何重要消息。陈霖是七道街道所有核酸采集点的样本转运“中枢大脑”,在他的统筹协调下,5辆转运车、10名转运队员每天手不停、脚不停、车不停。为提高工作效率,陈霖会在头天晚上组织转运团队开会,合理安排分工,规划好转运路线,在优化转运流程、保障转运人员安全、处理突发情况等方面打好提前量;为节省转运时间,每名转运人员都尽量少喝水。遇到紧急情况时,不管多晚,只要接到指令,陈霖都会独自一人开车转运。“快点,再快点!”在陈霖的带动下,七道街道核酸样本转运环节衔接越来越流畅,转运效率越来越高。截至目前,已转运30余万份核酸样本,全部高效送达检测地点。心系抗疫不忘责疫情发生后,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薛英主动申请参战。下沉社区首日,天还未亮,他便马不停蹄地准备核酸采样物品,搬桌子、拉警戒线、划分区域。振兴区站前街道二街社区多以老旧楼房为主。为不漏一户一人,薛英挨家挨户通知做核酸检测,几栋楼跑下来,腿哆嗦得站不起来。5月4日上午,忙完方舱医院建设收尾工作后,薛英又被调到华夏村社区,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每次见有老年人排队等待核酸采集,他总是上前搀扶,细心服务。有一次,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听见群众呼喊“速效救心丸”,薛英立即向小区对面的药店跑去,用最快速度取回了药,及时给老人服下,老人很快恢复了正常心跳。面对群众的点赞和老人家属的由衷感谢,薛英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接受考验义无反顾疫情发生后,合作区党政综合办公室的方贵楠被抽调到区疫情防控专班核酸检测组,变身“大白”。每轮核酸检测,方贵楠都坚守在岗位上,细心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遇到没有智能手机、仅携带身份证的人员,他总是耐心地进行扫描,“录入可以慢点,但不能出差错!”方贵楠所在的核酸采集组负责的企业和建筑工地量多且分散,每轮核酸检测结束后,他都认真核对样本数量、清理医疗垃圾……方贵楠说自己最年轻,这些是应该承担的事情。前方积极战疫,后方神器助力防护服没有口袋,无法装手机、资料等;夏天室外光线足,手机扫码总是不成功;宣传标语不生动、喇叭听不清……在这些难题面前,高新区安民镇的居民和志愿者各显神通,自制各种“小神器”,用特殊方式助力抗疫。安民镇中和村的志愿者动手制作了防疫小挎包。因为防护服没有口袋,“大白”入户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时,手机、笔、登记表往往没处放。“用胶带把防护服包装袋粘起来,做成一个挎包,简单实用,可以腾出双手来。”一名志愿者灵机一动。受室外强光影响,手机扫码时经常“卡壳”,志愿者一开始是用手挡,后来用伞遮,影响了登记速度。中和村党总支委员张娜开动脑筋,把一个纸杯底部掏空,将纸杯倒过来用胶布粘在手机上遮光,大大提升了扫码登记效率。连日来,安民镇各级党组织发动志愿者,在日常巡逻中开启流动“小喇叭”。居民们纷纷表示,宣传小喇叭一听就明白,让大家更积极主动配合辖区防疫工作。就地转为志愿者疫情发生后,丹东海事局的王本龙和妻子就地转为小区志愿者,承担起了小区居民日常生活保障工作。线上,夫妻俩组织年轻人成立志愿者团队,统计居民所需生活物资,宣传防疫知识。线下,联系社区、保供单位,为居民订购放心菜、放心粮。物资送达小区后,他们认真核对数量,严格完成包裹消杀,配合物业人员逐户配送,减少居民交叉感染风险。“蔬菜50份。”“药品正在联系购买。”“一会儿就配送到您家。”……这是王本龙夫妻日常说的最多的话。他俩把每一名居民的需求都放在心上,尽心尽力解决每一个人的生活困难。
    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