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逢三说事”真管事
    丹东东港市新城街道的广纳街,环岛路上车辆有序行驶。就在不久前,这里还是让人头疼的拥堵场面:私家车无序通行,道路拥堵,附近滨海社区丹宸府和西湖城小区的居民“举步维艰”。有此改观,多亏了滨海社区的“逢三说事”睦邻议事厅。“逢三说事”睦邻议事厅每逢周三准时开放,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居民代表、楼栋长、网格员、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及热心居民共同参与,围绕环境卫生、设施维护、邻里纠纷、公共服务等居民关心的“关键小事”进行面对面协商。几个月前,滨海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孙鑫收到了一条视频:暮色中的广纳街被密密麻麻的车辆占领,喇叭声此起彼伏。居民许明欢吐槽:“这路都堵成什么样了,人都快走不出去了,快给俺们解决解决吧!”“当天我就去现场看了,道路位于两个小区中间,直接关系到居民出行,得赶紧解决。”孙鑫在掌握了现场情况后,迅速上报新城街道,并启动“逢三说事”机制,一场为民解忧的行动随即展开。“实际上,一周时间我收到了不下10条投诉信息,其中还包括小区安装充电桩的问题,咱们马上启动‘逢三说事’给居民一并解决。”孙鑫说。接到反映后,街道立即邀请东港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警大队、新沟边境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到“逢三说事”睦邻议事厅,与30多名居民代表现场交流,一方面讨论交通纾解方案,另一方面为居民解答充电桩安装事宜。“第一场议事结束后,我们就在附近规划了停车位,并在路段安装了交通锥,实行了几天后发现效果不好,居民反映地下停车场出行不便。”东港市交警大队大东中队中队长刘强说,“我们又联合社区召集居民第二次议事,最终选择用环岛的方式,完美解决了交通堵塞问题。”如今,广纳街不仅畅通无阻,“电子眼”的安装更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充电桩安装规划也顺利完成公示,两个小区的居民都十分满意。自2023年议事厅运行以来,通过“逢三说事”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92件,受益居民1万余人。居民安昱竹对“逢三说事”睦邻议事厅赞不绝口:“无论大事小情,来到社区的议事厅都能给解决,住在咱社区幸福指数很高!”“逢三说事”“红枫议事亭”“小苑圆桌”等社区自治议事平台不断涌现,将邻里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网格便民夜市”等活动遍地开花,业务咨询、帮办代办等志愿服务温暖人心……广纳街的变化只是丹东市基层治理创新进程的一个生动注脚,2024年以来,丹东市深耕基层治理沃土,因地制宜开出“特色良方”,全面推动“幸福新社区”建设取得实效。记者:李曼
    07/15
  • 致敬一线“汗”卫者
    7月10日,近午时分,气温达到30℃以上,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环卫部元宝站为奋战在一线的环卫工人送去西瓜、绿豆汤等解暑用品,瞬间驱散大家的燥热。“这几天太热了,扫完一条街,衣服都湿透了,绿豆汤一喝,凉快不少,干活都更有劲了。”保洁员王大哥接过绿豆汤,边擦汗边说。当天,从早上开始,站前广场保洁班的保洁员们就全员上岗,顶着烈日维护城市的清洁环境。未到中午,保洁员马志峰已是汗流浃背,脸上的大汗珠顺着脸颊流淌。二街垃圾收集站的保洁员吕福利忙着压缩居民小区送来的一车车垃圾,口干舌燥之际,站里把西瓜、矿泉水送到工作岗位,让吕福利心里倍感清凉。近日,我市持续高温,工作在一线的环卫工人经历了层层“烤”验。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环卫部迅速行动,为抱桶作业车组、垃圾清运车组等所有户外作业人员送去清凉礼包,致敬一线“汗”卫者。该中心洒水专业队伍化身“城市降温者”,针对持续高温优化作业方案,为市区40条主要街路及广场制定“清凉补给计划”,洒水作业频次与车次全面升级,作业时长延续至中午、夜间,4个班组分区域不间断作业,为城市降温、为市民降燥。记者:宋永昆
    07/14
  • 三面锦旗传递民生温度
    近日,振安区珍珠街道接连收到三面锦旗。它们不仅承载着居民的由衷谢意,更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生动写照。中达小区地下排水管道老化堵塞,因资金短缺等问题,改造工程一度陷入僵局。振山社区组建协调小组,数十次入户走访倾听诉求。街道党工委多次与振安区住建局及施工方沟通论证,最终敲定改造方案。工程完工后,污水倒灌问题彻底解决。紫光福郡一期居民楼电梯部件老化,物业公司申请动用维修基金,遭到部分居民反对。珍珠街道组织党员、网格员逐户讲解相关政策法规,并多次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促成共识达成。如今,焕然一新的电梯运行平稳。市公交公司计划在紫光福郡小区附近增设站点,但因场地问题与物业公司协商未果。振山社区主动介入,全面分析利弊,最终消除物业公司的疑虑。新设的公交站点让居民实现了“出门即上车、下车即到家”的愿景。“锦旗既是认可与鼓励,更是鞭策与动力。”珍珠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实做细民生保障,当好居民的“贴心人”。记者:王一淞
    07/14
  • 贴心服务惠民生
    从解决邻里纠纷到应急抢险,元宝区通过“五有”幸福新社区和“四和”社区建设,让贴心服务落到实处。最近,广济街道景苑社区御景苑小区二期独居老人乔女士逢人便夸社区好。原来,困扰她多时的楼上空调滴水问题,经社区书记上门调解后立即得到解决。“有困难随时联系”的承诺,让乔女士倍感温暖。前不久的连续降雨,造成平安社区某小区低洼处积水,“红枫映晚霞”志愿服务队冒雨清理堵塞物,迅速化解了倒灌险情。“件件有回音的服务,让我们特别踏实。”居民说。元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共治力量,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于国洪
    07/14
  • 30批次食品抽检合格样品合理再利用
    为倡导“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社会新风尚,促进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合理再利用,发挥其公益效应,7月9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情暖童心,共护成长”为主题,开展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现场捐赠活动。按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的规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现场捐赠前,对今年二季度食品抽检合格备份的面、油、调味品、饮料、罐头等样品,进行了事前报备、统一标识、安全评估,随后将30个批次、总价值1500余元的抽检合格样品现场捐赠给丹东市社会福利院。下一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凝聚爱心合力,进一步规范开展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再利用工作,确保物善其用、物尽所值,实现保障食品安全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双赢目标,持续传递“抽检+慈善”爱心接力棒。记者:郭潇
    07/14
  •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十类实事逐件落实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走进丹东市振兴区浪头镇文斌村卫生室,诊疗室、注射室、药房等一应俱全。“村卫生室升级改造后,添置了一些常用的医疗设备,很多诊疗项目在卫生室都能做。”医生由桂华说。今年以来,丹东市累计组织“春暖辽沈·兴企护航”、进城务工人员和退役军人专场招聘等招聘活动121场。(摄影:周广庆)为实现村民能够在家门口看病,丹东市计划在2025年建强56家村卫生室。目前已有27家达标,从基础设施到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让基层群众就医更便捷、更有保障。翻开丹东市上半年的财政账单,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达75%以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人民承诺的“高质量办好10类民生实事”正逐件落实,转化为千家万户可感可知的“幸福答卷”。“这家企业缴纳五险一金,点击屏幕就能投简历!”在丹东智慧人力资源市场的抖音直播间里,主播热情介绍着最新招聘岗位。今年上线的7个官方直播间,培育了21名专业“直播手”,152场直播带岗活动吸引45.4万人次观看,2.29万个岗位从“云端”直通求职者。线下,121场专场招聘开进社区。在“春暖辽沈·兴企护航”招聘现场,回丹东求职的宋杰与企业签下劳动合同:“有份稳定工作,心就定了!”全市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背后,是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发放1024.54万元、企业减负2500万元等政策“组合拳”的成效。更为创新的,是在省内率先创建的291个充分就业社区,2816名网格员将岗位送到居民家门口。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丹东持续发力。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新改扩建校舍123.6万平方米,全地区230余所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增城市优质学位7000余个,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109个;打破校域藩篱,成立了63个教育集团,统筹使用教学资源、优质师资,集团化办学发展成果明显。同时,丹东市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鼓励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招收2岁至3岁幼儿。通过扩大学前教育普惠资源,保障全市学前幼儿毛入园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普惠率分别稳定在91%、50%、91%以上,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的启蒙教育。城市功能的升级改造,让居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在九道街道通乡社区,新建的充电桩整齐排列,居民再也不用为飞线充电而提心吊胆了。今年,城市更新按下“快进键”:丹东将新建9个充电站、100个充电桩,28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速推进,12个“城中村”焕然一新,66部电梯加装工程让老人告别爬楼难,164公里供热管网改造将在冬季送来暖意。7月起,城市低保标准提升至每人每月77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7740元;发放300万元惠民消费券;创新开展12345热线月讲评、季警示,群众诉求办结率99%、满意率92.4%;汛期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滚动预测预报、提前发布预警,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村卫生室里的满意笑容,直播间里的就业喜悦,困难群众账户到账的补贴……一张张笑脸,见证丹东市委、市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让市民满意当作第一标准,用民生实事温暖百姓心田,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记者:李曼
    07/14
  • 高温作业劳动者谨防职业性中暑
    进入7月,我市气温持续攀升,不仅普通市民要注意防暑,对于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外卖骑手、车间操作工等高温作业人员来说,发生职业性中暑风险更是不容小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高温作业劳动者,要警惕中暑,科学防护。用人单位应高度重视劳动者健康,提前做好防暑降温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准备工作。据介绍,职业性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通常表现为头晕、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等,严重时还会出现高热、意识模糊、惊厥、昏迷等症状。高温作业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干热型作业,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如炉窑、金属热加工等;二是湿热型作业,特点是气温和湿度高,而热辐射不大,如纺织、印染、井下工作等;三是夏季露天作业,即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如建筑业、快递、环卫作业等。高温作业如何预防中暑?疾控中心专家提醒:用人单位要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作业,必要时调整工作时间,适当减少高温时间的工作量;户外工作者应穿戴防晒服、宽檐帽,避免阳光直射;劳动者应及时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忌酒精和含糖饮料;高温车间需配备隔热工作服及通风设备;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基础病者避免高温作业;用人单位需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严禁职业禁忌证者上岗;劳动作业现场应备防暑药品,设置阴凉休息区。记者:刘沙
    07/11
  • 精准帮扶惠民生
    近日,振安区鸭绿江街道聚焦残疾人、儿童、特困人群三类重点群体,开展民生关怀行动,以“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为目标,切实解决群众困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行动中,工作人员走访了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详细了解其经营模式、规模及收入情况,为后续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提供依据。同时,开展“一对一”政策宣讲,确保残疾人及时享受政策红利,助力其稳定经营。在走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过程中,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孩子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此外,街道还向孩子赠送了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针对特困家庭,街道采取“一看、二问、三核”方式,细致记录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及经济来源等信息,耐心讲解特困供养、医疗救助等政策,解答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疑问,并建立专项台账,确保帮扶措施精准有效。记者:王一淞
    07/11
  • 候诊时,来一杯免费中药茶饮
    近日,振兴区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在各院区门诊大厅、候诊区域统一设置“便民中药茶饮”服务点,以一杯杯暖心中药茶为纽带,让患者及家属在候诊间隙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为群众打造有温度与特色的就医环境。走进振兴区头道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大厅,记者看到,标准化设置的茶饮供应点配备恒温茶桶、一次性环保杯具和温馨提示牌,工作人员正将当日现煮的薄荷菊花桑叶茶分装至保温桶内,芬芳的茶香吸引不少候诊群众驻足取用,大家纷纷表示:“以前候诊时只能干坐着,现在能喝到这么好的茶饮,等待的时间都不觉得难熬了。”据了解,中药茶饮是在中医理法方药理论指导下,以天然中草药为原料,通过煮泡等方式制成的天然保健饮品,具有调理体质、滋补养生、预防疾病等作用。目前,振兴区已有7家公立医疗机构率先开展免费便民中药茶饮服务,推出的茶饮有清肝明目茶、健脾降脂茶、乌梅汤等。除提供茶饮服务外,振兴区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还同步设置了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栏,让群众在品茶候诊间隙学习中医药健康知识,这种“茶饮+科普”的创新模式,在弘扬中医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中医药养生保健需求。“便民中药茶饮”服务点的设立,标志着振兴区卫健系统在推进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方面迈出新步伐。今年以来,振兴区卫健委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多举措推进医疗服务优化,营造“主动服务一小步,患者满意进一步”的氛围,切实提升群众就医体验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记者:刘沙
    07/11
  • 精细化管理 提升“生活圈”品质
    近日,珍珠街道积极践行“绣花功夫精治理”的理念,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重要抓手,坚持常态化管理、长效化治理,以市容市貌焕新为切入点,“小切口”撬动“大变化”,用细致入微的治理笔触,勾勒出干净清爽、秩序井然的品质生活圈。服务提质城市治理更有温度近日,为擦亮城市“颜值”、提升民生“质感”,珍珠街道联合交警振安二大队、振安公安分局珍珠路派出所、振安区住建局,推行“柔性执法+温情服务”模式,对经山街、东齐路、东昌路等路段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面对经山街蔬果商户占道经营、流动商贩扎堆摆摊等难题,工作人员化身“城市管家”,通过“一对一”沟通、“手把手”引导,规范了经营秩序。帮助商户规划摊位,让管理从“冷冰冰的禁令”,化作“热乎乎的关怀”。环境焕新街巷面貌更有亮度以“清干净、摆整齐、保常态”为目标,珍珠街道在前期环境卫生整治基础上持续发力,每周常态化开展“环境焕新行动”。聚焦绿丹江苑、长祥大院等13个重点小区及8条背街小巷,集中清理乱堆乱放、卫生死角、绿化带垃圾、小广告及非机动车乱停放。整治中坚持“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巩固一处”,以“补短板、强弱项”的实招,推动环境整治从“集中攻坚”向“常态保持”升级。宣传增效治理共识更有深度街道以宣传为纽带,通过发放2000份《市容市貌精细化管理倡议书》,将文明理念送进商户与居民家中;组织200余名志愿者化身“文明宣传员”,以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参与。同时,建立“诉求收集——即时反馈——闭环处理”机制,针对居民反映的绿化带内积存垃圾、早高峰道路通行不畅等问题,街道主动沟通、迅速整改,并通过网格群、朋友圈等平台广泛宣传治理成果,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真正实现“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行动”,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记者:张津硕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