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丹东记者努力书写城市变化
    11/13
  • 省记协慰问丹东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近日,省记协副主席、秘书长马为来到丹东,代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向在采访中受伤的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鞠鑫磊发放了援助金。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设立的公益性援助项目,向因履行新闻采访及相关工作职责殉职、伤残、重病及患重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新闻工作者进行援助。记者:田治华
    11/13
  • 丹东7家企业亮相广交会第三期
    日前,以“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广交会第三期开幕,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双盛鞋业有限公司等7家丹东企业展示了多款科技创新产品。截至11月4日,达成意向成交额105万美元。广交会第三期上,辽宁双盛鞋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凭借先进生产工艺和独到设计用料,获得了各国采购商的一致赞誉。丹东海合谷实业有限公司推出的纳米层级新产品,吸引了众多客商的注意,咨询洽谈的采购商络绎不绝。凤城市瑞沃尔制衣有限公司是第六次来到广交会的舞台,带来了自主研发的特色柞蚕丝面料内衣产品,具备透气、吸湿、保暖、防辐射等多种特性,深受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客户的喜爱。下一步,市商务局将进一步发挥广交会的平台作用,助力参展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全方位、多角度培育外贸增长点。记者:刘响
    11/13
  • “好枫景”带来“好钱景”
    立冬过后,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的山野渐渐从秋收的热闹中安静下来,龙升村一组的龙升园林枫林苗圃静得安逸,偶有几只羽毛发亮的喜鹊从林间展翅掠过。园林中的地面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枫树落叶,5万余棵彩叶豆梨、美国红枫、日本红枫等品种的枫树褪去耀眼的火红光华,开始入冬后的休养生息。苗圃经营者侯大洪在这安静和谐的氛围中,细数着这片枫林一年来的好收成,同时规划着未来的发展,让这“好枫景”带来更多“好钱景”。“从9月中旬到11月初的旅游营业收入,再加上卖出去的200多棵成品枫树,一年下来,估摸能赚个几十万元。”侯大洪说话间难掩脸上的喜悦之色,“经营这片枫木苗圃20多年,以前只知道单一方式销售成品枫树。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乡村旅游越来越关注,我也转变经营思路,让这里的‘好枫景’变成‘好钱景’。”由于今年秋天相对温暖,枫叶的变色时间比往年晚一些,枫红持续的时间也较往年长一些,这给侯大洪经营赏枫旅游带来了便利条件。“随着来看枫叶的人不断增多,我们这里的知名度不断扩大,也带动了枫树销售量逐渐上升。”侯大洪说,枫树旅游和树苗销售相结合,实现了四季销售,不仅丰富了当地的特色农业,也为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东港市十字街镇,侯大洪还经营着10亩枫树育苗场,育苗技术已经成熟,完全可以实现自育自种。目前,枫树育苗场产量稳定,保证了苗源的供给。“照这样发展,‘枫景’能带来的‘钱景’无限。”侯大洪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瞄准旅游新业态,让农民吃上“旅游饭”。汤山城镇结合当地的好山好水好资源,持续发展乡村旅游。越来越多的农民凭借旅游“金名片”,走出了致富新路子,靠着魅力“枫景”、靠着绿水青山鼓起了腰包。“这几年,村里的旅游发展得好,每年来观赏红枫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土货也成了香饽饽。”距离龙升园林不远处,龙凤饭店的东北酸菜、笨鸡、红蛤蟆等当地农家特色美食也跟着热销,饭店经营者张兴国正忙着预订、备菜。观赏枫叶之余,游客们顺脚就会来到观赏地点附近的“农家乐”,品尝地道的农家菜。在饭店后院,百余棵银杏树排列整齐,饭店的仓房里,六七口大缸里腌渍着东北酸菜,“农家乐”的经营场所也在年初翻新扩建完成……“现在的游客接待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各地游客来到村里赏完枫叶,再到我这里吃农家菜,还能到后院的银杏林里拍拍照。”张兴国忙得额头冒汗,“家门口的枫叶红了,连带着我的‘农家饭’也跟着红火起来。即使现在枫叶落了,还有许多客人专程来品尝地道的农家饭菜。”随着家门口的风景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体验乡村游,汤山城镇的“农家乐”也发展起来,从原来的14家增加到17家,旅游个体业户汇聚成“龙浴谷+”品牌效应,合力打造“龙浴谷沟域旅游联盟”特色品牌,构建沟域旅游产业链条。记者:王卢莎
    11/13
  • 丹东市第37届“科普之冬”活动启动
    11月11日,以“科技服务三农,助推农业强省”为主题的辽宁省暨丹东市第37届“科普之冬”主场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启动仪式为2024年度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辽宁)授牌,并进行农业科技合作签约、农产品推介等活动。本届“科普之冬”活动以“践行科普为民,提升农民科学素质”“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广泛宣传展示我省农业科技、科普工作成就和生动实践,用科普讲好农业农村现代化辽宁故事,普及先进技术、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引领科技工作者投身农业强省建设。据了解,本届“科普之冬”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3月。活动期间,将开展“涉农县(市、区)联合行动”“科技小院联合行动”“科学传播专家联合行动”“科普阵地联合行动”四大联合行动,汇聚多方科普资源、协同社会各方力量,深入基层乡村、“三农”基地,组织动员2800余名科技专家开展系列科普活动700余场。其中,“科技小院联合行动”将利用田间学校等阵地,面向农民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推广,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记者:王笑梅
    11/13
  • 丹东市文旅行业高手比拼技能
    11月6日,由丹东市文旅广电局、市总工会联合主办,辽东学院、市城市建设与文化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2024丹东市文旅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市劳动宫举行。本次大赛设立导游员、讲解员两个赛项。经过两个多月的海选和预赛,6名导游员和讲解员进入决赛。决赛分为“青山绿水秀美丹东”“钟灵毓秀文化丹东”“英雄城市红色丹东”三个篇章,参赛选手通过舞台剧展演的方式,带领评委和观众们身临其境般“游览”丹东历史文化,领略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丹东舰的红色印记,欣赏虎山长城、大孤山、天桥沟的壮美风光,聆听孙占元等志愿军英烈和抗美援朝钢铁运输线的英雄事迹,体验凤城老窖等“舌尖上的美食”的源远流长,沉浸式感受丹东独特的边境风情、迷人的城市魅力和厚重的红色文化。丹东市文旅局、市总工会对各赛项前6名选手分别给予专项奖励。各赛项第1名的选手,分别授予“丹东市金牌导游员”“丹东市金牌讲解员”荣誉称号,颁发“丹东文旅推介官”聘书;第2名至第6名选手分别授予“丹东市优秀导游员”“丹东市优秀讲解员”荣誉称号。记者:包芙蓉张怡媛
    11/12
  • 抽检“外卖”守护食安
    近日,元宝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了网络订餐食品专项抽检行动,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行动中,执法人员认真检查了网络订餐单位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以“买家”身份在美团、饿了么等网络订餐平台下单点餐,将配送员送来的食品现场打包、封样、送检。下一步,元宝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拓宽抽检范围,筑牢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防线。记者:王俊张尧
    11/12
  • 2024年消防宣传月启动
    11月8日上午,丹东市2024年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举行。仪式上,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全市消防指战员将忠实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不断淬炼队伍实战能力,全力确保全市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全体消防队员重温了入队誓词。与会人员还观摩了“蓝焰闪耀”主题成果展,一张张照片和一幅幅书画作品,全方位展现了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在应急救援、火灾防控、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和精神风采。据介绍,消防宣传月期间,我市各级消防队伍将围绕“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题,不断扩大消防宣传覆盖面,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五进”宣传工作,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消防安全治理新格局。记者:于国洪
    11/12
  • 电商赋能 “丹货”热卖
    11月8日下午,由市政府搭台,职能部门、知名电商企业、本地名优品牌共同参与的“带货”直播间气氛热烈、互动频繁。特色美食、日化用品等丹东特色名优产品通过电商直播的方式,出现在全国各地网友的手机屏幕前,吸引了众多消费者选购下单,成交红火。“家人们,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来自丹东的大黄蚬子干,味道鲜美,肉质肥厚!”“大家可以看下,我手里拿的是来自丹东的满族特色美食米叉子,它同时也是咱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牙好,胃口就好!今天我们推荐的产品,是来自丹东的优质日化产品,护龈固齿口腔膏……”为进一步发挥电商行业优势,拓宽丹东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创造消费新场景,11月7日,我市相关部门携手中易集团,在市政府二楼西侧会议厅举办环球优选电商平台来丹选品推介会,丹东60余家本土优质商家和品牌积极参与,水果冻干、越光大米、凤城老窖、柞蚕丝服饰、罐头、果汁、面食点心等丹东名优产品齐齐亮相,赢得了与会嘉宾高度赞誉。经电商选品团队与本地企业深入交流、沟通对接,11月8日下午,我市3家企业携主推产品走进直播间。据不完全统计,当日成交15万余单。“非常感谢市委、市政府给企业搭建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借助电商渠道,将产品直接送达全国消费者手中。”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冰表示,企业将与电商直播平台持续深化合作,充分依托电商平台资源优势,进一步宣传企业、打造品牌,将更多“丹东好物”推广至千家万户。电商赋能,“丹货”出丹。近年来,丹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商产业发展,积极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抢抓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契机,大力引导发展电商销售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同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搭建产销对接服务平台,为电商产业对接本土企业牵线搭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优质电商企业和人才落户丹东。知名电商企业负责人表示,将充分结合自身优势,继续助力丹东企业发展线上渠道,协助我市推进“云仓”建设,推动更多丹东特色产品走向全国。记者:李雯琪
    11/12
  • “百万学子留辽来辽”行动赢得开门红
    为帮助劳动者求职和企业招聘,近期,市人社局开展了系列招聘活动,为推动来丹留丹就业注入强劲动力。10月,市人社局组织2024年丹东市“金秋招聘月”系列招聘会,全市共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21场,累计服务企业750家次,提供岗位1500多个,岗位需求人数2500人次,进场1500人次,初步达成意向30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0多份。11月4日至11日,市人社局组织各县(市)区人社部门携全市70多家企业赴赤峰、张家口、大同、太原等地开展2024年“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暨“百校千企”人才对接计划系列校园招聘活动,取得显著成效。预计11月中下旬至12月底,市人社局还将利用大学生在校期间,到吉林、黑龙江省份部分城市开展校园招聘活动,通过出省进校,吸纳更多外省学生来丹留丹就业。2025年1月至2月期间,将针对返丹大学生开展系列专场招聘活动,持续营造浓厚的就业氛围。全市人社系统全面梳理收集企业用工需求,经过精心筛选、充分调研,最终选定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有代表性的参会企业7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岗位需求1200余人。同时,考虑企业岗位需求、学生就业意向等因素,经过多次论证,首次确定西行的招聘路线,选择内蒙古赤峰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太原市4座城市,深入赤峰学院、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大同大学、太原工业学院等多所高校开展校园专场招聘会,力求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11月5日,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合作交流座谈会。座谈会上播放了丹东市宣传片、赤峰工业技术学院宣传片,同时丹东市人社局与校方就合作模式、人才政策、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市人社局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我市优质的自然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产业基础以及丰厚的人才政策,宣传推介了“就业养老,丹东真好”“求职何必去远方,就业创业在家乡”等就业品牌,诚邀各位辽吉黑学生来辽留辽、来丹留丹就业创业。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办学规模以及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就业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座谈会上,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为未来校地实现合作共赢、互相赋能构建长效机制。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赤峰学院签订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2024年“百万学子留辽来辽”专项行动暨“百校千企”人才对接计划系列校园招聘活动赤峰站首“站”赢得“开门红”,实现“双丰收”。11月6日,到达张家口后,市人社局、市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社局主要领导立即前往河北北方学院召开座谈会。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河北北方学院签署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记者:李美臻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