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丹东获全省生态环保执法大练兵两项一等奖
    丹东新闻网讯赵明明记者王洪满9月17日,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我市代表团在辽宁省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实战比武活动中荣获团体一等奖,两名队员分获个人一二等奖。活动中,来自全省各市生态环境部门选拔的优秀执法人员组成17支队伍,展开为期一天的执法技能竞赛角逐。我市4名参赛选手参加了现场执法、案卷制作及高科技比武三个阶段的比赛。通过VR高科技设备现场执法,模拟“拒绝执法检查”、“建设项目检查”、“企业偷排偷放”、“随意堆放倾倒危险废物”等场景,还原真实执法检查现场。案卷制作阶段,参赛选手们根据实战比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使用移动执法进行污染源现场执法检查并制作案卷。高科技比武利用无人机、无人船实操并拍照取证,利用卫星遥感执法、红外气体摄像仪等,识别污染源、寻找泄漏点。据了解,我市自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以来,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坚持以此为载体,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发挥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作用,为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坚实保障。
    09/18
  • 丹东东港:“善行28”志愿服务让港城充满爱
    新华网沈阳9月16日电(记者高爽)每月28日,丹东东港市都会举办志愿服务活动日——“善行28”,这项从2016年8月开始的工作,已经成为东港市的一张“名片”。据悉,该项目由东港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服务内容包含环境保护、扶贫帮困、文化惠民、爱心助学、助老扶弱、科技惠农、健康义诊、邻里守望等十几个领域。每个月,东港市各社区都会做好百姓需求登记,然后将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团队联合,做好供求对接和活动组织宣传。全市各级志愿服务团队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创新载体,组织广大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集中日活动中来。经过4年多的发展,如今每个月都有近千名志愿者参与到“善行28”当中,市民素质明显提升,志愿者人数显著增加,注册志愿者达3万多人。下一步,东港市将着重在志愿项目内容精准化和专业化上下功夫,设计更多贴近群众、深入人心、彰显时代特点的项目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志愿服务应有的贡献。
    09/18
  • 助学献爱心
    9月16日,辽宁省军区丹东第一干休所开展了助学献爱心活动。干休所官兵来到共建单位育鹏小学,走访看望了10名帮扶学生,向他们赠送了图书及学习用品。记者吴琼摄
    09/17
  • 稳岗扩岗政策 助力复工复产
    丹东新闻网讯实习生栾欣宁记者唐莉9月16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为进一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市人社局和市财政局出台《丹东市实施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给予企业优惠扶持政策。拓宽以工代训范围。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行业补贴范围扩展到大型企业。对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各类企业按照规定给予相应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610元。其中农村户籍和符合困难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932元。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的中小微企业,给予每人每月1610元补贴。支持困难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对受疫情影响出现生产经营暂时困难导致停工停业的中小微企业,组织职工开展以工代训的按月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补贴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优化经办服务。进一步精简申领证明材料,对同一企业同时申请多项政策的推行“打包”办理,无须重复提交材料;稳岗返还金额可依据征缴机构提供的上年度缴费记录按规定确定,不再要求提供企业职工花名册、工资表等;“生产经营活动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审核可采用企业承诺方式。提高审核发放效率,做到随报随审,不得设定集中申报期。强化资金监管。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监管机制,向社会公示享受政策的单位、额度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对违规使用、骗取、套取资金的依法依规严惩,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确保基金运行平稳、安全、可持续。
    09/17
  • 丹东2020年“农民丰收节”启动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邢漫共庆丰收,分享喜悦。9月16日,“丹东市2020年农民丰收节”启动仪式在东港举行。本次活动本着“节约,务实”的原则,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现场集中展出了东港粮油、果蔬、畜牧、水产等四大特色农产品。自2018年起,国家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旨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汇聚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力量。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发展农业、支援农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农村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启动仪式后,各县(市)区将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把我市今年的农民丰收节办实、办好,充分宣传、展示我市农业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并以此为契机,引导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共同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09/17
  • 构建“红色商业圈”
    一直以来,振兴区锦绣社区党委积极探索自治、共治、法治“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在党建共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区域化社区治理模式。整合临街商户资源,加强锦绣家居市场商圈党建工作,引领商业户诚信经营、繁荣发展,切实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共治共享的城市商圈党建工作路径。9月15日,社区党委对锦绣家居商圈的商户进行“诚信遴选”,对无投诉记录、服务规范、积极参与党建活动的商户进行“党组织推荐党员示范商户”授牌,形成了示范商户核心引领,党员示范岗、先锋服务标兵频出的“红色商业圈”①。社区还积极落实辖区商圈商户网格化管理,定期邀请商户参加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生产讲座,定期组织开展消防逃生演练②。号召商户对街道两侧的违规占道、自行车乱停乱放等情况进行劝导和整治③。将网格化管理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增强商户参与度和获得感,真正做到居商融合、社区共治。记者张尧摄
    09/16
  • 初秋时节的大梨树水乡
    进入9月中旬,凤城市大梨树村迎来丰收季。多年来,大梨树村发扬“干”字精神,如今已发展成总资产16亿元的美丽乡村。图为初秋时节俯瞰大梨树村水乡,宛若欣赏画中美景。记者刘海东摄
    09/16
  • 城区摆放66万盆鲜花迎国庆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戚文连日来,市住建局所属园林、绿化部门全体职工加班加点在城区各广场、公园、街路等处栽植摆放花卉66万盆。9月15日,运输车辆满载着各色花卉,运送至锦江山公园。园艺工人精心搭起了大气的“中国梦”主题立体花架。和平广场、文化广场摆放了三组以“奔放”为主题的立体花架;断桥至五道河段更换栽植花卉15万株;城区各面山公园栽植摆放花卉11万株,其中元宝山公园、帽盔山公园等处摆放以“百花齐放”“迎国庆”为主题的立体花架;抗美援朝纪念馆和丹东宾馆内,摆放栽植各种花卉20.5万盆,设置以“和平”为主题的大型立体花坛。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园林部门还在山上街、表厂路、十纬路、九纬路等街路栽植摆放各种花卉10.5万盆。市城市建设指导服务中心城市公园部还组织人手,对公园绿篱、草坪进行修剪造型,做好公园道路卫生保洁、基础设施重新粉饰等工作,全力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展现一个美丽、温馨的城市。
    09/16
  • “三美”标识亮相丹东十大旅游打卡地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姜慕馨9月14日8点,在虎山长城景区门口,工人们正在安装“丹东三美”十大旅游打卡地标识。市民靳先生与自行车骑友们停下来观看,“这个标识真漂亮。”靳先生和骑友们议论。2019年9月,经过职能部门推荐、网络评选、实地调研和专家论证,综合考虑公众形象、品牌影响力、地域和民族特色等因素,我市评选出“中朝边境十大旅游打卡地”。经过多次征集和修改,以“丹东三美”边境文化品牌为主题,围绕“共游秀美山川、共品鲜美佳肴、共赏优美歌舞”的标识与市民和游客正式见面。“中朝边境十大旅游打卡地”分别为:鸭绿江断桥、虎山长城、抗美援朝纪念馆、大梨树景区、绿江景区、大鹿岛、天桥沟景区、河口景区、蒲石河景区、宗裕温泉度假区,“打卡地”标识将陆续安装。
    09/15
  • 渔船返港 海鲜“登陆”
    9月11日中午,一艘艘渔船驶进东港市菩萨庙镇海洋红村渔港,忙着从渔船上搬下海货的渔民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①。运到岸上的梭子蟹、海螺、各种鱼类等海鲜经过分拣和包装,再及时运送到各大市场②。连日来,我市海岸线各渔港返港渔船日渐增多,大量海鲜纷纷“登陆”,前往各地市场③。记者刘海东摄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