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3月1日,我市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记者在市实验小学看到,学生们背着书包、佩戴口罩来到学校,经测温后,依次进入教室。老师将印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图案的祝福卡赠送给每名学生。记者吴琼摄编辑邹润03/02
- 以集群化发展理念推进产业园区崛起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推动实现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起步之年,丹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投资为上、项目为王”,牢固树立“工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的发展理念,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园区产业发展提速、争先创优提级、科学管理提标。2020年,丹东高新区获得国家火炬满族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两个国家级荣誉称号。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9个,开复工率达到100%;新开工“飞地经济”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1.47亿元;新签约项目7个,计划投资15.39亿元,工业项目占比87%。园区与辽宁联通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实现签约,通过“云签约”方式成功引进了丹东军生科技应急防护产业园项目。天增祥生物科技的“辽东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项目,进入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2020年度第一批计划;中科智安光电的甲烷、CO传感器智能检测模块研发项目,获批2020年度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年,高新区将瞄准产业定位,继续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形成“主攻方向明确、产业加速集聚”的新局面,计划开复工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62.26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7个、复工项目3个。开复工工业项目6个,投资6.26亿元,占比60%,包括投资1.1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网络总线控制线束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投资1.5亿元的服装智能生产项目和投资2亿元的年产4万吨多层共挤高阻隔功能薄膜项目一期1万吨项目等。力争新签约项目5个,深度包装项目10个,新增在谈项目20个,招商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争取丹东药业集团满族医药项目、优纤科技公司尼龙56项目、新东方智衣斯凯奇服装生产项目年内正式投产,带动园区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发挥地债作用,重点推进包括春雨路、横五路、纵五路、纵六路在内的约4.6公里市政道路建设,一体推进起步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未来5年,高新区谋划重点项目18个,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276.46亿元。在认真贯彻“工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理念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数字化进程。同时,在“三链”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细化“带土移植”做法,引进一批对园区发展有战略意义的科研团队,让创新在园区迅速实现“开花结果”。李旭东记者刘作庆编辑邹润03/02
- 杜鹃花海新春绽放牛年新春到来之际,丹东天赐未来城和大连百合农场同时举办丹东杜鹃花卉展,两地近两万盆杜鹃争奇斗艳,为节日期间的两个城市增添了缤纷色彩。本报记者刘海东摄03/01
- “今日中国”全方位推介丹东本报讯记者徐宏祥2月27日,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办的“今日中国”公众号刊发《美丽中国最美边境城市丹东》,对丹东打造“三美”文化品牌以及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思路的指引下迎来全新发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报道。《美丽中国最美边境城市丹东》由市委宣传部与“今日中国”公众号共同策划推出,以“共游秀美山川”“共品鲜美佳肴”“共赏优美歌舞”为主题,介绍了丹东“三美”文化品牌,全面展示了丹东独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积淀以及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文章还对我市加快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丹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生动实践进行了全面介绍。《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是中国唯一的多语种综合性月刊,1952年1月创刊,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办,中宣部代管。该刊一直是国外经济、文化、社会各界,特别是来华工作、学习、旅游者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变化的重要窗口。现以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德文、土耳其文、葡萄牙文和中文出版11个印刷版和8个网络版,发行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发行量达380万册。据悉,为全面反映丹东“三美”文化品牌和“三个城市”建设进展,《美丽中国最美边境城市丹东》一文,还将以英、法、德、西、阿、葡语在海外社交平台发布。编辑邹润03/01
- 美丽中国丨最美边境城市丹东丹东,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交汇处,是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当前,丹东立足加快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思路的指引下,迎来全新发展。今天,《美丽中国》邀您一起到这座美丽的边境城市走一走、看一看。丹东位于辽宁东南部、黄海之滨、鸭绿江畔,面积1.5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2万,是抗美援朝的“英雄城市”,改革开放的“明星城市”,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丹东原名“安东”,源于唐代设置的安东督护府。鸭绿江畔的虎山长城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已被列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项目。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长甸河口和辑安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安东成为祖国大后方的最前沿,为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特殊贡献,被誉为“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1965年安东改称丹东市,寓意“红色东方之城”。▲鸭绿江断桥是抗美援朝战争交通要道,被美机炸毁,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成为战争的历史见证。丹东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7.1℃-8.9℃、降水量880-1100毫米,森林覆盖率65%,空气质量优良率95.6%,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十大宜居城市、十大养老胜地等诸多荣誉。以共游秀美山川、共品鲜美佳肴、共赏优美歌舞为主题的丹东“三美”中朝边境文化品牌闻名遐迩。共游秀美山川丹东拥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35处,江、海、河、湖、山、林、泉、岛,旅游资源丰富。▲鸭绿江源自长白山天池,中朝界河,风光旖旎。▲宽甸绿江是“两国两省两江”交汇之地,“油菜花开山水绿,一江清水抱村流”。▲宽甸河口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唱之处。▲杨木川白鹭村——溪山浑无恙,人来鸟不惊。▲鸭绿江口湿地万鸟齐飞,是世界三大观鸟胜地之一。▲凤凰山雄、险、幽、奇、秀,被誉为“国门第一山”。▲大鹿岛——水清沙柔,浪缓滩平,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夏威夷”。▲蒲石河国家森林公园是避暑幽境、赏枫胜地。▲丹东是“中国温泉之城”,冰雪+温泉是冬季旅游品牌项目。共品鲜美佳肴丹东依山、沿江、傍海,民族风情浓郁,是全国著名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山珍、海味、江鲜和少数民族特色食品为您开启美食之旅。▲丹东是全国最大的草莓、板栗和软枣子产地,有黄蚬子、梭子蟹、杂色蛤、石柱参、优质稻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糕是朝鲜族人民招待宾客、逢年过节的必备食品。▲朝鲜族冷面入口柔韧耐嚼,清凉馥郁,又甜美新鲜。▲炒叉子、酸汤子、八大碗和火锅是满族传统美食。共赏优美歌舞丹东市有汉、满、朝鲜等40个民族,是全国最大的满族聚居区之一,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大型满族歌舞表演《八旗山水谣》热情奔放。▲朝鲜族歌舞曼妙多姿。▲朝鲜族荡秋千、跷跷板等游艺项目妙趣横生。▲丹东有朝鲜族花甲礼(寿礼)、丹东鼓乐、满族荷包、八河川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68项。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丹东要施展新作为、鼓励新担当、展现新气象、实现新突破。(图片由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丹东市摄影家协会提供)编辑邹润02/27
- 元宵夜丹东城区20处花灯美景元宵夜,赏花灯,过一个传统韵味儿十足的节日。这些丹东市区内的赏灯地点,为市民元夜赏灯提供参考。丹东城区20处赏灯地来了!九纬路银杏大道《炫梦》扬帆广场《祖国昌盛》锦江山广场《吉祥如意》月亮岛广场元宝山广场《龙腾元宝》元宝山公园灯组府东广场《金牛盛世众心鼓舞》七经街《红红火火》六纬路《鸿运当头·幸福满满》文化广场《十二生肖》站前广场亮化鸭绿江大桥亮化中富广场鸭绿江公园亮化珍珠泡三角地六纬路广场滨江中路与体育馆路广场扬帆广场亮化山上街高铁桥亮化月亮岛桥亮化月亮岛广场亮化十纬路亮化编辑邹润02/26
- 今年丹东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26个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戚文2021年,我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26个。这是2月24日记者从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调度会上获得的信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多次对项目包装、资金筹措、方案调整、改造标准、部门协作、现场施工安全等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市住建局和县区有关部门深入各现场检查督办,协调解决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保证改造工程顺利进行。各县(市)区对全市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广泛听取小区居民意见,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房屋漏雨透寒、设施缺失等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类,纳入改造范围,制订改造计划,形成总体方案。在2020年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本着把“民生工程”变成“民心工程”的理念,我市完成了2019年计划改造的35个项目;2020年计划改造的66个项目,自去年9月底全部开工后,如期完成省考核目标。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初见成效。今年,我市有126个小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名单,涉及楼房1000栋、居民53736户、建筑面积337.30万平方米。整体工程将于6月底前全部开工,年底前基础改造工程基本完工。重点进行房屋综合改造和基础设施改造,包括结构加固、屋面修缮、立面改造、楼道改造、节能改造、管线改造、地下空间改造等。公共设施改造内容包括公共空间、绿化、照明、停车、健身器材等。针对老旧小区老龄人口较多的情况,部分改造的小区还将进行无障碍及适老化改造,比如设置无障碍入口、增设无障碍电梯等。遵循宜居、协调、绿色、共享、提升、延续发展的理念,为市民营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美丽、和谐以及多样化的居住生活环境。改造前和改造中,都要征求居民意见,针对居民需求制定改造计划;改造中,将继续探索社会集资改造的模式,激活公共空间利用,推动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改造;相关部门将提前协调水、电、气、热、通讯等相关经营单位,调整完善各自专项改造规划,同步进行改造,避免出现重复开挖的现象;改造后,会在老旧小区中推广建立业主委员会,探索后续管理自治模式,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用制度巩固来之不易的老旧小区改造成果。另外,2020年计划改造的66个小区,也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造。会议要求,今年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要抢先抓早,保证开竣工时间,要把制订改造方案、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尽快落实到位;要强化监督,保证改造质量,把质量意识贯穿改造工程的全过程,把每个老旧小区改造都建设成“民心工程”;要加强协调,应改尽改,坚持一体化同步改造,坚决不可出现重复改造施工现象;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合理共担的资金筹集机制,探索市场化改造。编辑邹润02/26
- 中央主流媒体关注丹东“项目年”工作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宋琳2月19日召开的全市“项目年”暨专项工作表奖大会引起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关注。连日来,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日报网、中国工业新闻网、网易新闻客户端等频频聚焦丹东,关注我市以“项目年”为抓手,高速度启动、高起点开局、高质效推进,全力以赴实现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新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日报网、中国工业新闻网等报道了丹东将围绕“十四五”规划谋划项目,编制好各重点专项和行业规划;围绕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谋划项目,加大国有资本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力度,推进国有经济在新兴产业领域布局,谋划一批地方和中央企业合作的产业项目,促进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来丹进行产业布局等内容。“区域布局更加优化,沿江沿海开发开放带辐射牵动力不断增强,港产城一体化深入推进……”人民日报客户端以《丹东:构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题,报道我市以港口为龙头,以丹东和东港城区为依托,以临港产业园区为载体,着力构建“一港一区两城多点”的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网易新闻客户端以《强势崛起!丹东黄金海岸再绘新蓝图》为题,报道了我市围绕“十四五”时期港产城联动发展目标,加快形成以港兴市、以港促产、以港带城、以城促港的港产城联动发展良性循环格局,将丹东建设成辽宁“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宏伟蓝图。编辑邹润02/26
- 丹东: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去年以来,我市以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八大行动”、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六大活动”为主线,开展“食品安全建设年”活动,围绕百姓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从严整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一系列长效监管机制,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安心、舒心、放心。你点我检去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你点我检”活动,邀请市民从10类近50种常见食品中点选最想抽检的10种,从选取食品摊位,到选择称重食品,再到装袋付款,市民全程参与抽检过程。共抽检69批次样品,其中63批次合格、6批次不合格,对在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查处置。“眼见为实。这样的抽检,俺们更放心。”参与活动的市民代表说。今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开展“你点我检”活动,邀请市民点选最想抽检的食品,参与抽检活动,核查处理结果第一时间将向社会公开发布。全程全链条监管为保障百姓“菜篮子”“米袋子”“肉案子”安全,市场监管部门多措并举,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全链条监管。加强肉菜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净化市场环境。检查肉制品生产加工单位290家、肉制品销售单位700家,立案查处违法行为42起,取缔无证生产肉制品黑作坊3家,狠抓生产加工环节产品质量。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5443家次、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323户次、冷库31家,处理投诉举报6件,取缔无证生产经营主体4户。全面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加工操作、清洗消毒和人员管理等规定。编制《丹东市婴幼儿配方乳粉主要销售企业名录》,我市主要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企业118家全部纳入重点监管范围,逐户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守护校园食品安全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启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制定学校食堂供餐条件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验收评估细则,做到监管排查全覆盖、无盲区。联合教育、公安等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256人次,检查校园及周边食品销售者、集体用餐配送单位827户,取缔无证经营主体3个,责令整改存在安全隐患食品销售者58户。打击销售侵权酒类此外,严厉打击白酒加工小作坊使用非固态发酵工艺、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开展了打击销售侵权酒类专项整治,成立专项执法检查组15个,历时3个月,依法扣押涉案酒类3400余瓶,超保质期啤酒、红酒等400余瓶,案值160余万元;扣押涂改、伪造超过保质期啤酒的作案工具7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3起。打造安全示范超市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食品安全示范街、小作坊规范化管理示范店、保健食品诚信经营示范店……2021年,为把食品安全这一民生工程抓实抓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开展食品安全建设年活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食品安全工作,突出重点领域,创新监管方式,探索更加高效的抽检方式,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筑牢安全防线,保证全市食品市场平稳有序,保障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记者/陆丽明编辑/邹润02/25
- 举办新春读书分享会:汲取精神力量 明确前行方向2月19日下午,市党群服务中心机关党委组织部分党员干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2021新春读书分享会,引导党员干部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树立干事创业的价值取向,提高综合素质。让干部职工迅速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是举办此次读书分享会的初衷。分享会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参加人员踊跃发言,结合自身工作、人生经历,从不同角度畅谈对所读书籍的认识和感悟,大家分享了《机关行为36“忌”》《万历十五年》《家风与门风》《护士的故事》《道德经》《走向辉煌》等20本书籍,在阅读中汲取精神力量、明确前行方向。大家一致认为,读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仅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吸取经验,还可以拓宽视野、开拓思路,帮助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并在书中获取智慧,最终达到内心的自信和遇事的从容。接下来,市党群服务中心将继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在全中心范围内营造积极进取、崇尚学习、学以致用的读书氛围。记者包芙蓉编辑邹润02/25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
- 辽宁“时代楷模”:丹东市融媒体中心《铭记》工作部
- 首届“雪花鸭绿江杯”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在丹东开幕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振兴区:夏日雅集 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丹东·凤凰山”号旅游专列首发 启程连接沈阳与丹东
- 丹东市中考顺利开考 各考点温情护航
- 辽宁:以文体旅融合之笔 绘就振兴发展新画卷
- 推动文体旅融合 打造“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城市新名片
- 丹东港大宗货物吞吐量跨越式增长
- 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公布,丹东占俩!
- 鼓韵悠扬 文化共鸣 ——2025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丹东鼓乐展演精彩上演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 ——丹东精彩亮相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