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丹东缘何跻身“中国气候宜居市”2020年12月,丹东被授予“中国气候宜居市”国家气候标志,是我国第三个获此称号的地级市,也是北方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3月3日,参与此次评选活动申报的丹东市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主任董海涛告诉记者,“国家气候标志”是由独特的气候条件决定的气候宜居、气候生态和气候品质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气候品牌统称,也是衡量一地气候生态资源综合禀赋的权威认定。“中国气候宜居市”属于国家气候标志中气候宜居类,综合考量一个地区的气候宜居禀赋、气候生态环境、气候舒适性、气候景观、气候风险等因素。此评定工作由国家气候中心组织开展,地方政府提出申请,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委员会评审,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严谨性。2018年,国家气候中心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了“国家气候标志”评定工作,旨在充分挖掘并发挥地方气候资源优势,打造国家级气候品牌,助推美丽中国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截至目前,我国共有9个城市(县区)被授予“中国气候宜居市”国家气候标志,其中地级市3个,县区6个。丹东成为我国第3个获此称号的地级市,其他两市分别是温州市和中山市。董海涛介绍,丹东此次获评难度极大。首先,北方城市入选气候宜居市很不容易。国家气候中心制定的评定指标针对全国范围内县区、城镇,尚未区分南北气候差异,北方冬季影响符合气候宜居指标偏少,导致大部分城市很难达到国家气候标志气候宜居类评价指标优良率80%以上的要求。我市地理位置南临黄海,北依长白山,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我市入选“中国气候宜居市”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我市是首个全域参评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评价对象原则上为县域范围的气候生态环境资源。经气候资料统计分析,我市城区及各县区气候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随后与国家气候中心沟通协商和积极争取,最终,考虑到我市区域气候特点内部存在很大相关性,同意我市城市及县区作为整体一起参评,因此,我市不仅市区获“中国气候宜居市”,各县区也具备了这一气候品牌称号。此外,这是气候宜居标准修订后首次批准。国家气候中心在2019年期间,全面梳理了国家气候标志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颁布了《气候资源评价气候宜居城镇》气象行业标准,增加了指标范围和数量,评审条件更加严格。2020年我市参评,恰逢新的评选办法,通过了严格的气候宜居各项指标,气候品牌可谓来之不易。今后,获得气候宜居类国家气候标志将更加困难。经过近两年的前期准备、积极争取和近5个月的资料整理工作,我市评估报告依据气象行业标准,在气候宜居禀赋、气候不利条件、气候生态环境、气候舒适性、气候景观等5大类42项指标中,有35项达到优良,全市平均优良率为84.2%,优率达63.1%。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委员会专家组一致认为,丹东市气候环境符合国家气候标志评价标准。记者乔戍宇编辑邹润03/04
-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昨日生效,东港大黄蚬子榜上有名!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昨日生效首批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中东港大黄蚬子榜上有名!中欧地理标志协定3月1日起正式生效,协定附录共纳入双方各275个地理标志产品,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首批各100个地理标志于3月1日起开始保护,第二批各175个标志将于协定生效4年内完成保护。首批名单第二批名单地理标志是识别产品来源于某一地区的标志,而该产品的质量和声誉都取决于这一特定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因素,比如我国的“普洱茶”和欧盟的“香槟”。中欧地理标志将不仅能更好地保护中欧企业的权益,也会让双方消费者买得放心。小布带您一图看懂《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来源/央视新闻编辑/邹润03/03
- 范家山村刮起生态种植风“人勤春来早”。2月23日,天刚亮,东港市北井子镇范家山村村民王太成创办的“女作家生态园”里已经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挖掘机将鸭棚后面腐熟的鸭粪一次次抓起倒入农用车后斗里,运送至田地,轰鸣声唤醒了鸭棚里600只睡梦中的鸭子,它们欢叫着奏响了“春之交响”。每年春耕备耕时,王太成第一步都是播撒农家粪增肥地力。王太成说春耕就要抓“早”字。“趁着今天天气好,趁早拉粪下地,每亩地下两车粪,大约四千多斤,一共80多亩地。”王太成说。70岁的王太成当过兵、种过地、干过海水养殖。2010年,喜欢读书看报的他在报纸上看到一位日本女作家对中国农业的评价,表示希望再来中国时可以吃到生态绿色大米。倔强的王太成暗下决心:必须种出让世界叫好的大米。于是,他放弃原来单纯追求产量的种植模式,开始探索绿色生态种植之路。并给自己的生态园取名为“女作家”,“稻鸭混养”是他向生态种植迈出的一大步。“我从2011年开始就不使用化肥了,全部用自己养殖的猪粪。后来又根据鸭子喜欢水的习性,把它们放到水田地里,杂草它可以吃掉,稻苗上的虫子它也可以吃掉,所以农药也基本上不用了。稻苗长到一尺多高时还会下豆饼坯子提高米质,增加营养。”王太成介绍。十年间,稻田从十几亩发展到80多亩,虽然种植面积增幅不大,但种植经验却不断丰富,经过反复摸索,口感好又健康的大米终于种出来了,虽然亩产只有300多公斤,但王太成却很自豪。“咱这个大米经省农科院生态所检测化验是绿色大米,大米的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都很高。”王太成种出的大米虽然营养价值高,但价格却不高。不懂营销和品牌包装,甚至不会上网的王太成,尚未找到好的销路,无法将好大米卖出好价钱,这成了制约绿色生态发展的瓶颈。虽然没有尝到甜头,但王太成选择坚定走下去。“如果未来大米卖得好,种植面积还要扩大,我会继续使用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因为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王太成坚信。如今,王太成已不再单打独斗。吃过王太成家大米的村民都称赞“好吃”,并纷纷效仿他往地里下农家粪。王太成也因此成了有经验的“老师”,帮助村民实施绿色种植。在他的影响下,这股“生态绿色种植”风在范家山村越刮越盛。王春莹记者张瑞03/03
- 振安区:铆足牛劲抓项目 确保实现“开门红”2月23日,位于振安区同兴镇的辽宁金立电力电器有限公司的各个生产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我们正月初七就开工了,订单不断。”企业相关负责人赵雪霏高兴地告诉记者。采访当天,经过振安区工信局协调,企业收到了98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资金一到,企业便可以立刻投入新产品研发工作了。金立电器是专业研发、生产、销售各类变压器分接开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同时畅销韩国、俄罗斯、瑞士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该企业与中国电力科学院联合申报的“有载调容调压配电变压器关键技术、系列装备及规模化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今年,该企业将继续推进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成果产业化和抢占国际市场的战略,将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结合,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与金立电器一样忙于生产的还有丹东大爱服装有限公司。“我们正月初二就开工了。”企业相关负责人杨蓉说,去年,企业建立了无尘厂房和车间,并申请了生产医疗器械资质,生产防护服等防疫物质,企业总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除了生产防护服,一些品牌运动装和西装也在紧张生产。目前企业正在申请生产手术衣和医用防护口罩资质,产品、设备的技术创新和改造持续进行。在丹东隆盛铸造有限公司,同兴镇政府工作人员在与企业负责人盖成全共同商讨企业今年的发展规划。盖成全表示,今年企业将在五龙背工业园区进行异地扩建,届时,企业将新上更加节能、环保的精压生产线。走进车间,只见6条从日本引进的生产线以及各类数控机床整齐排列,偌大的车间和众多的设备,只需几名操作人员就可以完成生产,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主管生产的负责人孙宗君说,企业目前生产的汽车零部件类产品达700多种。今年生产上遇到的困难是许多原材料受疫情影响运不进来,影响了生产进度。“我们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困难。”孙宗君说。据了解,目前振安区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43户,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12户,装备制造、电力热力、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已经成为支柱产业,防护品生产企业快速发展,采矿企业发展强劲,制造业技术改造不断加快。2月20日,振安区召开了2021年经济工作暨“项目攻坚年”大会。各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是激励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距离4月份全市“项目开工月”还有1个多月时间,振安区各规模工业企业正在按计划开工、复工。近年来,振安区的区位优势愈发明显。依托这个优势,蔬菜批发市场、欧尚集团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振安区,也吸引了明发集团、广州服装产业协会、箱根集团等一些国内较大客商前来洽谈投资。今年振安区提出的目标是:一季度重点确保“开门红”,二季度务必确保“双过半”,三季度全力以赴抓“攻坚”,四季度全面系统抓“收官”。此外,振安区还将继续积极推进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选址新建,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四大行动”,推进“一网通办”,强化行政审批和服务体制,着力补齐补强政务服务中的短板和弱项,推动企业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努力打造更高层次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姜慕馨03/03
- 振兴区:列出任务清单 聚力创城惠民我市开展创城工作以来,振兴区以这张被视为最具价值的“城市名片”为目标,不断激发全区各部门及市民形成和保持争先进位的精神状态,着力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形象、拓展文明特色,全面提升丹东城市形象,让创城成果真正惠及百姓。3月1日,振兴区召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任务部署会,依托之前成立的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实行区级领导包保责任、牵头单位统筹推进、责任单位各司其职的常态化创城工作模式,不断细化创城任务清单。全区各单位认真对照测评体系、测评标准找短板,在自查的同时对市民提出的相关问题,落实整改清单,及时反馈整改信息,做到陋习随手拍,漏洞及时查,力求摸清底、明问题、落实责、速整改。“围绕创城,我们最近集中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整治工作。”3月2日,振兴区城市管理和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中心副主任曲国庆介绍说,从1月15日开始,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了打造“市容模范街”集中整治行动,对十纬路、山上街、桃源街和福春街共4条主干路进行了集中整治。同时依托公共监控系统,结合动态巡查方式,对存在的店外经营堆占、流动商贩、橱窗广告、卫生死角等各类市容乱象进行地毯式清理,解决了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整治后,派专人定岗看守,执法人员定期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实施网格化管理。近日,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结合本职工作,开展了为期10天的“护航复工复产,创建文明振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行动期间共出动人员380人次,清理各类市容乱象165处,其中店外经营102处、流动商贩43处、违规广告20处;拆除私搭乱建4处。元宵节期间,开展“禁烧”活动。5个执法大队与对应街道办事处在花园路、桃源街、铁矿沟以及四号干线等重点路段,对十纬路、六纬路以及人民桥、纤维桥等重点区域检查祭祀行为。累计劝阻、制止不文明祭祀行为120余起,有效引导居民养成文明祭祀的良好风尚。下一步,要将《致广大经营业户的一封信》发放给指定群体,让文明、规范经营行为助力文明城市建设。“全区超过万名学生参与了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活动。”振兴区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2月份,全区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通过手抄报、征文以及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等形式踊跃参与其中。3月份即将开展的“弘扬雷锋精神做城市文明使者”等志愿者服务活动报名参与人数超过5000人,参与机关50多个,“创城没有局外者,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推动者”理念成为共识。“这附近两个菜市场都新修了,我看到老旧小区改造名单上有我儿子住的小区,我期待着快点轮到我家。”3月2日,79岁的张庆奎在位于兴三路附近的一家市场里买菜时说。今年是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开局之年,振兴区将大力推进各类项目建设,成果将极大地惠及全区百姓。全区计划改造38个老旧小区,完善乡镇(街道)、行政村(小区)综合文化站、文化馆,集贸市场建设,实现社区15分钟生活圈,使居民在生活便利的同时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还计划对区内88条主次干道进行维护,拆除千余违章建筑,整治臭黑水体,逐步完善背街小巷建设、建筑工地提升等,全面提升区容区貌。全区计划对乡村学校少年宫、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小学校、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投资建设,提升未成年人教育硬件建设,积极关爱、引导未成年人全面发展。记者王俊03/03
- 丹东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获殊荣丹东新闻网讯王晓东记者刁庆峰近日,经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审核认定,丹东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党支部被命名为2020年辽宁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该党支部是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惟一获此殊荣的基层党组织。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党总支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所属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工作理念,以“五星党支部”为标准,以“党建+公共法律服务”为抓手,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大学习、大检查、大规范、大提升”活动,中心各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编辑邹润03/03
- 五龙山“探险” 迷路被困,丹东消防出动无人机紧急搜救!俩驴友相伴探险五龙山,天黑走散后一名驴友失去联系,经过近3个小时,历经探照灯发射信号、迷路驴友手机电量不足失联、无人机锁定搜救范围等过程,消防员终于将失联人员找到,成功救援。2月27日18时49分,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站前西街消防救援站接到指挥中心命令,五龙山有人员迷路被困,山陡林密,天气寒冷,急需救援。站前西街站立刻出动两车七人,携带山岳救援装备,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消防员询问报警人得知,被困人员为男性,65岁,16时左右在下山过程中与报警人走散,身上携带有手电、饮用水和食物,但手机电量不足。因无法确定搜救时间、距离、难易程度,除负责留守做信息搜集与接应的队员外,其余消防员重装徒步进山开始搜救。山路陡峭,漆黑一片,消防员打开探照灯,电话询问被困人员能否看到山下有强光,被困人员回答身边一片漆黑,没有发现强光。消防员由此推断,该名驴友不在此刻所处的五龙山南侧山坡,可能是在北侧山坡。山中气温越来越低,偶尔会有野猪出没。消防员让被困人员向天空照射手电,利用无人机对另一侧山坡进行侦查,寻找被困人员具体位置。然而在侦查搜寻过程中,被困人员来电,说自己的手电不慎丢失,但看到自己所在的山脚下有一条公路,自己朝着公路走走,没等说完,电话便挂断了,搜救人员回电时,对方电话已关机。无奈,消防员根据之前被困人员提供的信息,判断其应该在五龙山南侧的鹤大线公路附近,消防员立刻带着报警人开车沿着五龙山脚下公路搜寻。行车20多公里后,终于在鹤大公路五道沟附近的路边发现了被困人员。此时,迷路驴友被冻得瑟瑟发抖,消防员为他提供了热水。“我赶紧向消防员鞠了一躬,感觉见到亲人了,得救了。”21时30分,消防员将被困人员和报警人送回了家。在此提醒广大市民:驴友户外出行要多以团队为主,不要与团队分开单独行动,出行前做好充分准备,装备以及手机电量要保持充足,并计算好下山时间。关注目的地未来两日以上的天气预报,安全、理性、科学出游。编辑邹润03/02
-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3月1日,我市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记者在市实验小学看到,学生们背着书包、佩戴口罩来到学校,经测温后,依次进入教室。老师将印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图案的祝福卡赠送给每名学生。记者吴琼摄编辑邹润03/02
- 以集群化发展理念推进产业园区崛起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推动实现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起步之年,丹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投资为上、项目为王”,牢固树立“工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的发展理念,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园区产业发展提速、争先创优提级、科学管理提标。2020年,丹东高新区获得国家火炬满族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两个国家级荣誉称号。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9个,开复工率达到100%;新开工“飞地经济”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1.47亿元;新签约项目7个,计划投资15.39亿元,工业项目占比87%。园区与辽宁联通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实现签约,通过“云签约”方式成功引进了丹东军生科技应急防护产业园项目。天增祥生物科技的“辽东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项目,进入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2020年度第一批计划;中科智安光电的甲烷、CO传感器智能检测模块研发项目,获批2020年度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年,高新区将瞄准产业定位,继续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形成“主攻方向明确、产业加速集聚”的新局面,计划开复工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62.26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7个、复工项目3个。开复工工业项目6个,投资6.26亿元,占比60%,包括投资1.1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网络总线控制线束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投资1.5亿元的服装智能生产项目和投资2亿元的年产4万吨多层共挤高阻隔功能薄膜项目一期1万吨项目等。力争新签约项目5个,深度包装项目10个,新增在谈项目20个,招商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争取丹东药业集团满族医药项目、优纤科技公司尼龙56项目、新东方智衣斯凯奇服装生产项目年内正式投产,带动园区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发挥地债作用,重点推进包括春雨路、横五路、纵五路、纵六路在内的约4.6公里市政道路建设,一体推进起步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未来5年,高新区谋划重点项目18个,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276.46亿元。在认真贯彻“工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理念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数字化进程。同时,在“三链”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细化“带土移植”做法,引进一批对园区发展有战略意义的科研团队,让创新在园区迅速实现“开花结果”。李旭东记者刘作庆编辑邹润03/02
- 杜鹃花海新春绽放牛年新春到来之际,丹东天赐未来城和大连百合农场同时举办丹东杜鹃花卉展,两地近两万盆杜鹃争奇斗艳,为节日期间的两个城市增添了缤纷色彩。本报记者刘海东摄03/01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
- 辽宁“时代楷模”:丹东市融媒体中心《铭记》工作部
- 首届“雪花鸭绿江杯”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在丹东开幕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振兴区:夏日雅集 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丹东·凤凰山”号旅游专列首发 启程连接沈阳与丹东
- 丹东市中考顺利开考 各考点温情护航
- 辽宁:以文体旅融合之笔 绘就振兴发展新画卷
- 推动文体旅融合 打造“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城市新名片
- 丹东港大宗货物吞吐量跨越式增长
- 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公布,丹东占俩!
- 鼓韵悠扬 文化共鸣 ——2025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丹东鼓乐展演精彩上演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 ——丹东精彩亮相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