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今天,他们为小鸟“安家”
    今天丹东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护绿筑巢,帮助小鸟安个家”在锦江山公园举行60余位小志愿者,90余位野保志愿者、摄影家参加活动。天气渐暖,林中的小鸟陆续开始筑巢繁殖。在野保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志愿者选择缺乏天然洞巢和需要招引森林食虫鸟的林区,安装人工鸟巢150多个。安装鸟巢可以有效地保护野生鸟类,同时定期对悬挂的鸟巢进行监测,以便进一步增强人们对野生鸟类种群、数量及生活习性的了解。另外,招引到的食虫鸟类,可以控制一些林业有害昆虫的暴发,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本次活动由丹东市文明办、市林草发展服务中心、市摄影家协会、时代丹东网联合组织。记者/刘海东视频/吕宝林
    03/22
  • 宽甸:多年攻坚 华丽“蝶变”
    截至2020年,宽甸106个贫困村全部销号,4528名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下贫困人口全部达到5000元以上,388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昔日的贫困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华丽转身。“村里的贡菊种植基地共有60亩,是我们村和挂钟岭村搞的集体产业。去年十一,我们借着三道湾景区的光,吸引了很多游客来看菊花,花看完了我们又把花摘了,晒干后卖钱。2020年,我们村仅靠这个基地收入就增加了36000元。”作为村书记,眼见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张云士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宽甸始终以发展产业为基础,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蜕变”之路,截至2020年底,共统筹各类资金2.1亿元,在106个贫困村落实特色设施农业、旅游、光伏电站等集体产业项目281个,实施“飞地”项目44个,支持119个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鸭绿江畔党旗红”工程,全面推行“党建+”扶贫,菜单式推广“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扶贫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生产基地53个。在实施产业扶贫工作的同时,宽甸不忘创新电商扶贫模式,在10个乡镇设立电商中心服务站,179个行政村均成立了服务网点,并通过“满乡印象”“品味宽甸”两个电商龙头企业与23家农村合作社、基地合作,覆盖贫困户6568户,实现年均销售额1780万元。打好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必先行。多年来,宽甸积极整合全县各方面资金和项目,优先向贫困村倾斜,按照“应改尽改、不漏一户”的目标,对确定的危房户采取新建、加固等方式实施危房改造。2016年至今,全县共改造完成C、D级危房5123户、修缮765户,有效改善了贫困户的住房条件;大力实施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村组路面硬化904公里,绿化204公里,打饮水井516眼,新建和完善贫困村文化广场51个、标准化卫生室106个、文化室2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0618基,为76个贫困村配备了健身器材;争取资金1.3亿元,实施农村饮水扶贫解困工程51处,惠及14个乡镇,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饮水困难问题。针对贫困户家庭子女上学难,宽甸出台了教育扶贫新政策、新标准,共投入资金531.15万元,完成9339名贫困户家庭子女资助工作。还通过实施“春风行动”、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扶贫车间等方式,解决贫困人口就业2296人;通过健康扶贫,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新农合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了5%;积极落实低保政策,脱贫攻坚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9889人,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25%……一串串亮眼的数字,一个个喜人的战果,见证了宽甸5年脱贫攻坚的“蝶变”,也预示着宽甸正式开启了乡村振兴的大门。接下来,宽甸将全面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要求,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效激发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记者王一淞
    03/22
  • 丹东与全省同步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徐宏祥3月19日,省政府举行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我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与全省同步进行。市委书记裴伟东,市长张淑萍出席2021年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兵、市政协主席宋立跃等市“四个班子”领导分赴各县(市)区、经济区重点项目现场参加活动,推动我市“项目年”各项工作落实,掀起全市项目开复工建设热潮,确保完成全年项目建设任务。在汤池工业园区东北亚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运输卡车等各种机械作业设备排列有序,施工人员整装待发。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始前,裴伟东、张淑萍等市领导参观展板,与项目单位负责人交谈,了解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该项目总规划用地60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一期投资5亿元,占地140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促进东北亚区域农产品流通,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据了解,振兴区今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30个,投资总额146亿元。其中,市重点考核项目24个,投资总额130亿元。预计3月底实现开复工12个,4月底将达到15个,开复工率63%。预计一季度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据悉,3月19日当天,全地区开复工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230亿元,计划当年完成投资37.2亿元。今年,全市计划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29个,截至3月19日已实现开复工145个,预计3月底开复工项目将达到154个。其中包括东北亚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丹东铭笙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热电联产建设项目、辽丰食品肉鸡全产业链集群项目、相遇北欧啤酒艺术小镇建设项目、丹东兰光服装有限公司防护用品生产加工项目、丹东金洋针织有限公司标准化智造工厂建设项目、辽宁锦裕服饰有限公司新建厂区项目、丹东市鑫辉机械有限公司德国威乐水泵合作生产项目等。
    03/22
  • 第十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线下乡村影像讲习活动首站启动
    3月18日,第十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线下乡村影像讲习活动首站在凤城市启动。本次活动由辽宁省文联、省摄协、丹东市委宣传部主办,旨在鼓励广大农民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脱贫攻坚,聚焦“三农”领域,描绘美丽家乡。活动现场,由省摄协、辽宁日报、丹东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新时代新农村新影像”辽宁省首届“三农“影像季也同步启动。记者刘海东李琦摄
    03/19
  • 丹东举行森林草原防灭火演练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王洪满为了进一步增强森林消防队伍的实战反应能力,全面提高相关单位的应急联动能力、专业技能及战术水平,确保今年春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3月18日下午,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市应急局、市林草局、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振安区林草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2021年春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实战演练。当日,演练人员在五龙背镇孙家村一处空旷地堆放了二十多平方米的农作物秸秆。14时,演练正式开始,二十多平方米的火堆像一条火龙腾空而起。演练现场,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森林草原消防队员迅速沿火场周边包抄展开扑救,经过半个小时的协力奋战,明火被扑灭,火警解除。在整个演练中,应急森林消防队和森林草原消防队按照安全、快速、高效、有序的扑救原则,依据演练设定的条件,成功实施灭火及火场清理作业,使实战扑救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演练有辽宁省直属森林消防综合救援队丹东支队和五道沟专业森林消防队共50人参加。演练过程中,参演队伍合理使用战术战法,充分发挥灭火弹、背负式水枪、风力灭火机、以水灭火设备在扑救火灾中的作用。据介绍,开展此次森林草原防灭火实战演练,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应对较大森林草原火灾的扑救能力,提升我市防火队伍的实战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做好今后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03/19
  • 创建文明城市需从细节做起
    创城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最能直观展现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还是我们能看见的、能听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如城市的环境卫生建设、城市的文化底蕴展现以及市民的精神面貌等。因此,在创建全国文明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这些可以直观感受到的“文明”展示城市的文明形象。环境卫生是一个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它不仅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也能体现城市居民的文明程度。当前,我市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除常规动作外,专门针对一些环境卫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整治。过去,这样的整治活动也多次开展过,但由于一些责任单位疏于监管,部分点位的环境整洁不过是昙花一现。因此,环境整治过后,更需要常态化的维护,当这种常态成为一种习惯,那么我们的城市将处处体现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还要突出“文以化人”的鲜明导向。抗美援朝精神、“干”字精神、边境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地域和历史精神文化,是我市得天独厚的资源、独一无二的优势。因此,我们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反映丹东特色、展示时代风貌的文化品牌。以此为基础,深入开展城市文化进机关、进社区活动,让更多市民了解丹东文化,让每个丹东人都成为丹东文化的传播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更需要每个市民不断提升个人的精神面貌。在创城工作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经过过去几年创城工作的宣传发动与实际运作,广大市民对创城的意义、作用内容等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在我市跻身新一轮创城提名城市之时,更要加大宣传发动,使市民将创城工作当成与自己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来看待,遵守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为城市的文明代言。
    03/19
  • 东港市为206名村党组织书记集体“充电”
    近日,东港市2021年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在东港市委党校开班,根据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学历、专长等特点,分为“致富型”“带富型”“管理型”和“凝聚型”培训。结合四种类型实际,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对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分型”培训。此次培训班在内容上,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设党的基本理论专题课程,同时增设党史教育内容,为村党组织书记精神补钙,思想充电。在课程设置上,邀请东港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领导干部“上讲台”,聚焦乡村振兴、党风廉政、基层党建、村规民约、土地承包、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题教育辅导,同时根据四种类型分别增设综合管理、沟通协调、致富增收等针对性课程,着力拓宽业务知识领域,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在培训形式上,坚持以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员分别到东港市小甸子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示范园和马家店镇双山西村“一体五中心”建设示范点开展现场教学,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直观性和实效性。通过培训,使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提升政治素养、掌握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担负起、履行好农村发展稳定的重任。培训班共分为两期,第一期为“致富型”和“带富型”,第二期为“管理型”和“凝聚型”,每期学制5天,培训人员共计206人。聂振禹记者张瑞
    03/18
  • 丹东启动特殊天气大气污染管控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戚文根据省监测中心空气质量变化研判信息,近期,我市将出现连续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过程。为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连日来,市蓝天办印发了《关于启动特殊天气大气污染防治特别管控行动的通知》,市生态环境各分局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特殊天气大气污染特别管控工作。东港分局成立四个检查组,加强秸秆巡查,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单位进行现场指导,要求各企业严格按照“一厂一策”方案应对此次特殊天气,执法人员深入4家大气重点管控企业进行夜间巡查、检查。振兴分局加大监管力量,对离国控站点点位较近的6家企业开展检查。经查,除停产企业外,各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药剂投放量正常,无环境违法行为。加强花园河沿岸巡查,重点聚焦国控站点周边散煤燃烧监管,通过巡查,无燃烧散煤等高污染染料现象。督导各涉农镇街严格按照区政府要求落实秸秆禁烧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坚持日巡查日报告制度,同时严加管控各类烧垃圾等焚烧活动。协调公安振兴分局实施全时段管控,不间断加密民主桥、临江后街国控点位周边污染源的巡查力度。市生态环境局元宝分局、元宝区城建局、元宝区城建中心和元宝区属地街道分管领导,对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辽宁丹东元宝山站点和及辖区建筑工地进行了现场检查。重点查看工地“六个百分百”措施落实情况、站点设备运维情况,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站点设备数据情况。高新区分局积极与合作区公安分局联系,对辖区内重点区域联合开展秸秆禁烧巡查,杜绝秸秆焚烧事件发生。联合会商,确定重点巡查地域。结合日常巡查,经认真研判,进一步明确秸秆焚烧重点区域,并对确定的4个重点地域开展巡查。联合巡查,形成强有力的秸秆禁烧态势,并联合督导和宣传。对发现焚烧秸秆苗头的地块,及时通报督导属地村委会进一步做好管控工作,在人员聚集的路口现场发放宣传单,解答宣传秸秆禁烧相关法规,增强村干部和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秸秆禁烧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03/18
  • 春风送岗位 就业暖人心
    3月17日,临江街道清花园社区举办了“春风送岗位,就业暖人心”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共提供工作岗位几十个,众多退役军人及家属前来咨询,工作人员根据个人情况提出合理建议。王中秋记者张尧摄
    03/18
  • 全警助力文明城创建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刁庆峰连日来,市公安局全警动员、全力以赴,结合创城涉及公安的28类、47项具体任务,全面梳理,列出清单,对账销号,推动各项创城措施在公安机关落实落地,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3月10日,交警支队振兴一大队联合振兴区综合执法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商贩占用停车位经营和利用杂物占用停车位行为进行全面清理。交警支队振兴二大队先后对市民反映强烈的桃源街等路段开展检查整治,对商户摆放在公共停车位里的锥桶、废旧轮胎等进行清理。针对废旧物品收购点常常出现私搭乱建等问题,近日,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特业大队进行了专项治理整顿,下发整改通知书11份。治安支队还组织民警在江边、公园等场所,纠治违规遛犬等行为。据了解,市公安局成立了创城专项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层层压实责任。同时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实行正负激励,严明奖惩,及时总结推广创城中的经验做法,展示公安机关的创城决心、创城形象和创城成果。
    03/17